七十歲的鄭板橋,寫下一首關於竹子的不朽讚歌,讀後令人振奮

2020-12-13 草夕寸品文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詩與畫總是不可分開的,正所謂「詩情畫意」。許多著名的詩,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就是在畫上的題詩。歲月流逝,畫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顏色,但是詩卻留了下來。許多古代的文士,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比如東坡居士,比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

鄭板橋是畫家,更是詩人和書法家。他的一生只喜歡畫蘭、竹、石,他將這三個事物與自己配成了「四絕」。他自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所以鄭板橋在自己畫的蘭、竹、石裡,其實寄予了他的人生志向和追求。直到今天,鄭板橋的許多畫仍被拍賣出高價,而他的詩也千古流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在七十歲時畫在一幅竹石圖上的七絕詩: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通過竹子的擬人描寫,表現了在石頭裂縫中生長的竹子,那種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簡單四句就表達了竹子的神韻。開頭「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面一句的「破巖」二字也非常有味道,和「咬定」相呼應。它不是在溫室中生長的竹子,而是在石頭的縫隙中生存的,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艱難求生,它展現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強勁的姿態。

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終於長成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縱使風吹雨打,縱使冰雪覆蓋,它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狂風的擊打。「千磨萬擊」是人生的挫折磨難,「東西南北風」則是人生要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考驗,在千磨萬擊的挫折和磨難之下竹石依然堅勁。一句「任爾東西南北風」,盡顯堅毅的品格與錚錚的鐵骨。特別是最後的一個「任」字,又和首句「咬」相呼應,都體現了竹子生命的頑強,這不僅是竹子,更是詩人鄭板橋的無畏無懼和慷慨瀟灑的精神再現。

一個人能在自己七十歲的時候,仍有這樣的意志著實令人欽佩。這是一種堅持自我的豪放,也是一種屬於詩人的英雄本色。看到這首詩,就會讓人想到另一位十七歲少年于謙所做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同的詩人,同樣的意境。不同的年齡,同樣的豪情。

從十七歲到七十歲,經歷了人生的最好年華,但是他們都是在用生命詮釋永恆,用生命歌頌人生的價值。無論是少年立志,還是老驥伏櫪;無論是「粉身碎骨渾不怕」,還是「千磨萬擊還堅勁」;最終都是「任何東西南北風」「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就是人生的豪言壯志,這就是堅不可摧的詩人意志。人生都有終結的一天,究竟該怎麼活,詩人給出了我們最好的解釋。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偉大的人生都要歷經磨難,但是困難和艱辛,不僅不會打倒他們,反而會讓他們的精神升華,不斷強大,不斷超越自我。無論是李太白還是蘇東坡,無論是鄭板橋還是于謙,他們都用自己的筆墨書寫了這種激昂與豪情。追求成長,並不追求成功,在成長的過程中,緊緊把握自己人生的價值追求。不管風吹雨打,不管千磨萬擊,即使面對困難,都要不忘自己的初心,笑對風雨,笑傲滄桑。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滾滾紅塵令人迷茫,令人看不到方向,而詩詞可以幫助你,在迷失中找到自己追尋的價值,找到自己的靈魂歸路。對於鄭板橋的這首詩,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一生,不僅僅有竹子,他還是一個被時代耽誤的「段子手」
    對他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他的畫的竹子,雖然鄭板橋是賣畫為生,擅長蘭花、竹子等等,但是個人最愛的就是他的竹子,因為當你從他剛開始畫竹,一直到他去世之前所畫的最後一幅竹子畫,你能看出來,這並不是竹子,而且鄭板橋的一生,他畫的是自己的靈魂。不過啊,這鄭板橋不僅僅只會繪畫竹子,他還會段子。活脫脫的就是一個被竹子耽誤的段子手。要是鄭板橋有微博,認證上面肯定是毒舌段子手,兼職繪畫師。
  • 開門見大雪鄭板橋寫下這首詩,通篇無一個名句,卻成一首詠雪名篇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是畫家李鱔用來形容鄭板橋的詩句。在書畫界,鄭板橋是一個怪人,一生只畫石、蘭、竹,他給出的理由是石頭萬古不敗、蘭花四時不謝、竹子百節長青,而他要做一個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的書畫現在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但他的軼事卻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他巧罵豪紳、巧判趣案、在茶壺上寫詩等趣事,都廣為流傳,可見民間百姓對他的喜愛。那麼當這樣的一位文人正兒八經寫起詩來,又能寫出怎樣的妙作呢?本期要和大家分析的是鄭板橋的一首高水平詠雪詩。
  • 鄭板橋真正把詩歌融入進了生活,一首有趣的詠雪詩,美得令人心醉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民間的名氣很高,主要是由於他的作品貼近生活,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可能很多的文人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們不會為底層說話,可是鄭板橋不一樣,由於他自己就出身於草根,從小家境貧寒,一度流浪街頭靠賣字畫為生,有的時候甚至乞討度日,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他的詩歌大多抒發了身世感慨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作為清代最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鄭板橋卻寫出了一部大智若愚的《糊塗經》。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為乾隆年間進士。但官運不濟,只做過山東幾個縣的縣令而已。他一生以竹鳴志,是一個高風亮節的謙謙君子。所以他酷愛畫竹,在自己的家前家後都種了很多竹子,沒事的時候就仔細觀察這些竹子的生長狀態。可能還會興致勃勃的吟詩一首,隨即潑墨畫竹,好不快活!只是,鄭板橋早年困苦,三歲喪母,十四歲又失去了繼母,好在他有一位乳母給了他一些母愛。成家後由於家庭負擔重,生有兩女一男,不得不以賣畫為生。
  • 鄭板橋信手拈來的一首詩,題寫在自己畫作上,成全了蘭花的美名!
    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詩人,也是「揚州八怪」之一,他不僅在文學上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另外在書畫方面,更是有著極高的造詣,尤其是他的竹子,更是覺得精髓,流傳下來的畫作,早已成為了無價之寶,深受收藏家的青睞。作為清朝時期的大才子,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鄭板橋,他也是並沒有受到過重用,一輩子也只不過是做了地方上的小官,可是他的詩壇的地位,則是令他名垂青史,寫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明清兩朝雖然是以小說為主,特別是到了清朝小說的創作更加的成熟,達到了一個高峰,尤其是曹雪芹的一部《紅樓夢》,更是寫盡了人生百態,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 據說鄭板橋曾來濟南「公幹」,後又做《糟魚詩》一首
    這一年,濰縣連續遭災,老百姓吃不上飯,板橋多次請求開倉放糧,救濟百姓,都沒有結果,不得已在最後一次寫完請求開倉的報告之後,畫了這幅畫,並題了一首詩在上面:「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板橋喜歡畫竹子,也喜歡種竹子,所以在他做濰縣知縣的時候,在衙門裡種了不少竹子。因為濰縣遭災,他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為何只畫「蘭竹石」?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注釋】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
  • 欣賞鄭板橋的竹子,耐人尋味
    竹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在南方要比北方多見。因為氣候適宜它生長!在中國畫中,竹子也是經常入畫的植物。今天看到大師鄭板橋的竹子作品,甚是欣賞,分享給大家!一幅墨竹,本身就是清風亮節,氣韻高雅的佳作。再看看大師的筆法和墨色都運用的非常到位。
  • 9歲男孩參觀「南京紀念館」,離開時寫下一句話,令人振奮
    9歲男孩參觀「南京紀念館」,離開時寫下一句話,令人振奮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最壯烈、最殘忍的一場戰爭,30萬中國同胞慘遭敵手,其中包括幾千名中國官兵以及20多萬無辜百姓,在面對日本鬼子侵略的時候,他們毫無反擊之力,但依舊沒能逃出敵人的魔爪
  • 鄭板橋竹子與蘭花繪畫賞析
    鄭板橋出身清苦,此人生閱歷對其後來的文風與繪畫的風格均有些影響。他的竹子與蘭花享譽後世,特別是竹子為後人倍加推崇。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鄭板橋的竹子,其竹子的構圖風格疏朗空靈,其主杆柔韌,有風扶楊柳的韻致,竹葉的生長多成簇怒張。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
    邑令彭嘉寅據報往驗乞丐也,於發中撿得七律一首。」 詩乞,顧名思義就是會寫詩的乞丐,這名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在其臨死之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慚愧。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人,為何一個乞丐有如此才學呢?
  •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讀鄭板橋《竹石》
    竹從其外形來看,修長挺直,枝葉茂密,青翠欲滴,令人賞之忘俗;微風吹過竹林,蕭蕭聲動,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竹出土即有節,外直中空,挺拔凌雲,耐寒不凋,四季長青,有君子之風。朋友問他為什麼,王徽之說沒有竹子日子一天也過不下去;北宋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痴之人,有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關於竹的詩詞,據不完全統計,有數千首之多。今天解讀的《竹石》,出自清代「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先生之手。
  • 為什麼鄭板橋畫竹那麼有名?這個謎底藏了400年卻無人知曉
    在父親的督促下,鄭板橋不但博覽群書,還養成了勤於思考的好習慣。功夫不負有心人,鄭板橋在二十多歲時成為當地有名的秀才。1732年,年屆四十的鄭板橋考上舉人。1736年,他考中進士並出仕做官。1741年,鄭板橋前往山東範縣任縣令。五年後,他又被派往山東濰縣做知縣。鄭板橋雖為地方小官,但盡職盡責,愛護百姓。
  • 陸遊45歲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家喻戶曉,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紹興二十三年,陸遊到臨安參加科舉,取得第一名好成績,此時他剛滿十八歲。但是,在放榜之前,權臣秦檜強行把陸遊的名字劃掉,難道他與陸遊有深仇大恨嗎?其實,在此之前,秦檜壓根不認識陸遊,連他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只是孫子的名次在陸遊之下,可見秦檜有多壞。
  • 鄭板橋著名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堪稱弘揚師志的典範!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鄭板橋這一首詩《新竹》,卻能告訴你感恩老師的根本原因。這首詩是清代詩人、書畫家鄭板橋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一首題畫竹詩,是鄭板橋祝賀其兄孏石生男孩所作。這首詩富有哲理,鄭板橋借用了新竹和老乾這一自然常態,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一種深情厚意。以及揭示了學生的成長只有依靠老師的扶持但又必須在老師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的深刻意旨。
  • 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上海視角切入,講述英雄故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了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1集48分鐘)以為紀念。節目將於10月23日22:00在東方衛視播出,10月25日21:00在上海紀實人文頻道播出。
  • 鄭板橋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不一樣的竹子,同時通篇還充滿了...
    清朝的詩人很多都與眾不同,他們與唐朝的詩人不同,自然也宋朝的也不一樣,特別是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而且他的詩也是寫得別具一格,另外他在書畫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特別是他的竹子和蘭花更是一絕,不僅在當時被無數收藏家爭相收藏,即使是到了今天,也依舊還是收藏家的寵兒。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很簡單,寧可吃飯沒有肉食,也不要居住的地方沒有竹子,吃不到肉頂多讓人消瘦,而居住地沒有竹子卻會令人庸俗。人瘦了還能胖回去,而人俗了卻是無法醫治的。由此可見,竹子是高雅的象徵,是提高人們生活品味,人生境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鄭板橋喜愛繪畫蘭花、石頭、以及竹子,但是,從他的畫作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最愛,還是竹子。也許是和他艱苦的成長經歷有關,就像那長在石頭縫裡的竹子一般,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 一首無名氏的詩,看起來很平淡,讀後卻句句悲涼,令人忍不住淚流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十五從軍徵》,便是一首無名氏的詩,它出自於北宋郭茂倩所編著的《樂府詩集》。《樂府詩集》輯錄了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根據《十五從軍徵》的詩意和詩境,它或許是漢魏大動亂時期的民歌,是作者為了控訴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而創作的。這首詩是一首敘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