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詩與畫總是不可分開的,正所謂「詩情畫意」。許多著名的詩,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就是在畫上的題詩。歲月流逝,畫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顏色,但是詩卻留了下來。許多古代的文士,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比如東坡居士,比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
鄭板橋是畫家,更是詩人和書法家。他的一生只喜歡畫蘭、竹、石,他將這三個事物與自己配成了「四絕」。他自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所以鄭板橋在自己畫的蘭、竹、石裡,其實寄予了他的人生志向和追求。直到今天,鄭板橋的許多畫仍被拍賣出高價,而他的詩也千古流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在七十歲時畫在一幅竹石圖上的七絕詩: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通過竹子的擬人描寫,表現了在石頭裂縫中生長的竹子,那種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簡單四句就表達了竹子的神韻。開頭「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傳達出它的神韻和它頑強的生命力。後面一句的「破巖」二字也非常有味道,和「咬定」相呼應。它不是在溫室中生長的竹子,而是在石頭的縫隙中生存的,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艱難求生,它展現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強勁的姿態。
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終於長成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縱使風吹雨打,縱使冰雪覆蓋,它從來不畏懼來自東西南北狂風的擊打。「千磨萬擊」是人生的挫折磨難,「東西南北風」則是人生要面臨的各種各樣的考驗,在千磨萬擊的挫折和磨難之下竹石依然堅勁。一句「任爾東西南北風」,盡顯堅毅的品格與錚錚的鐵骨。特別是最後的一個「任」字,又和首句「咬」相呼應,都體現了竹子生命的頑強,這不僅是竹子,更是詩人鄭板橋的無畏無懼和慷慨瀟灑的精神再現。
一個人能在自己七十歲的時候,仍有這樣的意志著實令人欽佩。這是一種堅持自我的豪放,也是一種屬於詩人的英雄本色。看到這首詩,就會讓人想到另一位十七歲少年于謙所做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同的詩人,同樣的意境。不同的年齡,同樣的豪情。
從十七歲到七十歲,經歷了人生的最好年華,但是他們都是在用生命詮釋永恆,用生命歌頌人生的價值。無論是少年立志,還是老驥伏櫪;無論是「粉身碎骨渾不怕」,還是「千磨萬擊還堅勁」;最終都是「任何東西南北風」「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就是人生的豪言壯志,這就是堅不可摧的詩人意志。人生都有終結的一天,究竟該怎麼活,詩人給出了我們最好的解釋。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偉大的人生都要歷經磨難,但是困難和艱辛,不僅不會打倒他們,反而會讓他們的精神升華,不斷強大,不斷超越自我。無論是李太白還是蘇東坡,無論是鄭板橋還是于謙,他們都用自己的筆墨書寫了這種激昂與豪情。追求成長,並不追求成功,在成長的過程中,緊緊把握自己人生的價值追求。不管風吹雨打,不管千磨萬擊,即使面對困難,都要不忘自己的初心,笑對風雨,笑傲滄桑。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滾滾紅塵令人迷茫,令人看不到方向,而詩詞可以幫助你,在迷失中找到自己追尋的價值,找到自己的靈魂歸路。對於鄭板橋的這首詩,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