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小覓分享了于謙的《石灰吟》,詩中那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確是于謙的人生的真實寫照。
同樣是詠物詩,鄭板橋的《竹石》也同樣展示了詩人的不屈精神及頑強品格。
今日小覓分享: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注釋】
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鬆口一樣。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原來。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他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畫家。且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現如今不少鄭板橋所畫的竹石圖依然留存於世。
鄭板橋早年家道中落,雖生活困苦,但一直立志於科考,無奈屢試不中,只能以賣畫為生。過了10年,終於高中,卻只在山東做了兩任縣令便辭官歸了家。
鄭板橋在任縣令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曾經山東境內發生大饑荒,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鄭板橋大刀闊斧,開倉賑災,甚至免去了百姓所借糧食,免去了百姓流離失所,顛沛之苦,救活了無數百姓。
但站在百姓立場上的鄭板橋,卻因賑災濟民一事,得罪了官場上的利益集團,慘被排擠。於是鄭板橋憤然辭官,回到揚州。
但鄭板橋為官清廉,沒有多少積蓄,所以回到揚州後,依然以賣畫為生。
從壯年到晚年,走了一圈最終還是回到了起點,鄭板橋卻並不氣餒,一排「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姿態。
據說這首《竹石》是鄭板橋題在70歲時作的竹石圖上。
17歲時于謙寫下《石灰吟》,70歲後鄭板橋作下了《竹石》,兩個擁有同樣的堅韌和精神追求的人,才能在面臨磨難時,依然百折不撓,笑對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