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8米長卷《蘭竹圖》你見過嗎?

2020-12-20 騰訊網

揚州八怪鄭板橋,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特別是他的蘭竹石,更為世人所膜拜。對於他的書畫,板橋曾自評道:真氣、真趣、真意。

下面就是鄭板橋長達8米的《蘭花竹石圖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請把手機橫過來,開開眼吧!

清 鄭板橋 蘭花竹石圖卷 30.9×828.2 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相關焦點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四是畫竹時,多與石、蘭相配,鄭板橋對「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心嚮往之,他一輩子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勁如竹、清如蘭,堅如石」,就像他畫的《竹石圖》,寄情於竹石,簡勁的筆鋒勾勒出堅硬的巖石,在瘦石折襉處略施以劈皺技法。修竹數枝,傲然挺拔。竹濃石淡,既瘦且硬。
  • 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
    清 鄭板橋 《蘭竹石圖》 鄭板橋畫竹有幾個明顯的特點文同稱「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蘇軾對文同畫竹的樣貌早有「瘦節蛟蛇走」的形容。但相比之下,鄭板橋畫的竹竿更細,突出「細」,不是畫剛從地裡抽長出來的嫩竹,從竹節處勁挺的勾畫中,就可以看出,它毫不示「弱」; 二是疏,關於畫竹,民間畫訣中有一種說法,一枝「夠」,兩枝「湊」,三枝「成」。
  • 愛竹發燒友鄭板橋和他的竹子之間的故事,看這一篇就夠了
    「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個是鄭板橋對自己的稱呼的一生文化創作的自傳。他的前半生,四十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很是艱辛困苦,曾經考賣畫為生,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得中舉人,後面的日子才慢慢好轉。
  • 梅、蘭、竹、菊 四君子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較耐寒,在早春即可怒放,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據畫史記載,南北朝時已有人畫梅花,到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
  • 鄭板橋一副《墨竹圖》,展示了什麼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宋朝的大才子蘇東坡曾寫下詩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竹子是一種傲骨的象徵,它柔韌而剛勁,挺拔灑脫,風颳不到,雪壓而不驚,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
  •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鄭板橋 蘭竹圖 濰縣署中畫竹 (清)鄭板橋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 鄭板橋作品欣賞
    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之後,不留一格」,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冊》等。
  • 鄭板橋的竹畫和竹詩,讀來不僅僅是爽心悅目
    鄭板橋 《竹石圖》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晚年時曾在一幅《竹石圖》中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故生動一如天然圖畫,然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勁秀,而拔欹側,而準繩折轉,而減清剛之氣,其高雅操亦如板橋之為人。此圖取象清勁,筆墨精妙,短長疏密,變化合宜,且屢見著錄,題詩亦載於板橋集中允為乾隆任官時之佳作也。堅淨翁啟功敬識。 喜竹愛竹物我合一 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於喜竹愛竹。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鄭板橋創作的《竹》局部鄭板橋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裡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節有氣。竹子很樸實,它一生不開花,不像別花卉那樣炫耀,華而不實的。鄭板橋的繪畫注重布局的巧妙上圖中的題字在左,題字較多而整齊,就像是一面擋風的牆一樣,給人以穩定的感覺,右邊的竹竿不像題字那樣整齊,顯得比較自然,具有一定的動感,竹與字一動一靜相得益彰
  • 100幅國畫精品梅、蘭、竹、菊!不要錯過!
    「四君子」是國畫創作中慣用的素材,以梅、蘭、竹、菊寓意高貴品質和崇高品德,古往今來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現自己卓爾不凡的情趣或者作為品德的鑑戒。表現正直、虛心、純潔而有氣節的思想感情。各種形式的四君子圖案紋樣,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各種詩詞歌賦中關於梅、蘭、竹、菊的描寫也是廣為傳頌。
  • 難得糊塗鄭板橋,畫作欣賞
    清,鄭燮《幽蘭圖》 了解鄭板橋的藏友都知道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而且還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
    「揚州八怪」代表鄭板橋,他一生所作的蘭竹花卉畫作中,最多的就是蘭花,堪稱蘭花畫的一代宗師。鄭板橋有三絕:畫、詩、書。他的書法自成一體,稱「六分半書」;他的詩形象,通俗;且他的詩書配在蘭花畫上,更有意趣。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說起梅花,想到的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只開」;說起蘭花,便想到屈原;而說起菊花,便想到那「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而說起竹,最先想起的,就是鄭板橋。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資訊」22張絕妙精品,讀懂鄭板橋的書畫和人生
    本期人物鄭板橋 (1693--1765),字克柔,江蘇 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鄭板橋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 揚州八怪丨鄭板橋: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 鄭板橋 竹石圖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鄭板橋一生喜畫蘭、竹、石,尤精墨竹,學徐渭、石濤、八大的畫法,擅長水墨寫意偶亦寫梅花及其它。清 鄭板橋 竹石圖鄭板橋的繪畫全是屬於豪放一路的大寫意,而且盡紙本墨寫,勾勒設色得從未見過。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几筆蘭,構圖很簡單,但構思布局卻十分巧妙,以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
  • 鄭板橋《竹石圖》、蘇軾《書臨皋亭》現身拍場
    鄭板橋《竹石圖》、蘇軾《書臨皋亭》現身拍場 2015-06-30 15:23:04作為敬華傳統強項,上海敬華2015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中國書畫部分佳品紛呈,其中最大亮點是「揚州八怪」中最負盛名的鄭板橋的作品《竹石圖》,以及另一位「揚州八怪」黃慎的重要作品《顧瞻圖》,自預展以來就備受關注。
  • 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 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
  • 鄭板橋:一個有趣的靈魂和他獨創的「亂石鋪街體」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說到做到,他顛沛了一生,經歷了妻子和兒子的早逝,做人仍如磐石般堅強,如清竹般勁挺,如蘭花般高潔。鄭板橋書法妻子徐氏抱怨道:「你這是幹什麼?一人有一體,你有你自己之體,還不夠你寫的,何必寫劃別人之體呢?」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鄭板橋不管書法還是蘭竹主要學習石濤,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鄭板橋《竹石圖》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喜竹愛竹。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愛竹畫竹,終於也活成了一棵蒼竹
    ——《竹石》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他的一生在詩畫書上造詣極高,被時人成為「三絕」。縱觀鄭板橋的一生,他在作畫時只畫蘭、竹、石三種,並且常常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