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板橋題詠蘭竹26首!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清)鄭板橋 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
-
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他是揚州八怪之首;他擅長畫蘭、竹、石、松、菊;他的一幅「難得糊塗」讓我們知道了身處官場的無奈和嘆息,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安靜的主人公——鄭燮,鄭板橋是也。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號板橋。康熙三十二年出生在魚米之鄉江蘇興化。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老實本分,好讀古書。
-
鄭板橋這首詩前三句平平無奇,全靠最後一句撐場子,竟成經典!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時人謂之「詩書畫」三絕,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初到揚州,生活上窮困潦倒,一天風雪交加,鄭板橋穿著粗布衣去拜訪友人,路上遇見一群讀書人正在賞雪吟詩,他們見鄭板橋衣衫襤褸,以為鄭不通詩詞,便有意為難。
-
揚州天寧寺將建鄭板橋紀念館 直觀解讀鄭板橋藝術人生
原標題:天寧寺內將建鄭板橋紀念館 方案已定 有望明年春節前開放 天寧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康熙、乾隆多次南巡均將此作為行宮,這裡還接納過一批窮困潦倒卻志向高遠的書畫大家,其中就有 天寧寺結緣「揚州八怪」 鄭板橋曾因讀書寄居於此 天寧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康熙、乾隆多次南巡,均將此作為行宮。除此之外,天寧寺還接納過一批窮困潦倒卻志向高遠的書畫大家,這其中就有「揚州八怪」。據悉,當年「揚州八怪」初到揚州時,因生活所迫,基本都先後在天寧寺寄宿過。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把一生智慧寫進了這首詩裡,最後一句豪氣沖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他和竹子的緣分一結就是一輩子。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愛竹,他總能說起竹子的不少好處來,不可否認,當年做了縣令的他,選擇畫竹也是為了貼補家用,畢竟做為一個大清官他確實一貧如洗。但他選擇竹子最大的原因,沒有花草的豔麗,只有一腔的正直。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作為清代最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鄭板橋卻寫出了一部大智若愚的《糊塗經》。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為乾隆年間進士。但官運不濟,只做過山東幾個縣的縣令而已。他一生以竹鳴志,是一個高風亮節的謙謙君子。只是,鄭板橋早年困苦,三歲喪母,十四歲又失去了繼母,好在他有一位乳母給了他一些母愛。成家後由於家庭負擔重,生有兩女一男,不得不以賣畫為生。直到四十歲才中舉人,幾年後趕上候補官缺,境況才稍微好一點。他為官清廉,在縣令任上為老百姓做了一些實事。只是為人剛正不阿,得罪了一些官場上的人,所以受到了打擊和排擠。
-
鄭板橋這首詩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寫得很是有趣,值得我們一讀
現在提起清朝的詩人,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龔自珍,其實除了他之外,還有例如袁枚、黃景仁、鄭燮(也就是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那同樣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特別是鄭板橋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在繪畫方面也是有著過人的天賦,尤其是他的竹子和蘭花堪稱一絕,到了現在他的作品成為了收藏家寵兒,價格更是居高不定下
-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
「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疊疊」,鄭板橋3首詠竹詩,寫竹更寫人「梅蘭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自古以來就得古文人偏愛,特別是清代文人畫家鄭板橋,作畫只畫蘭、竹、石,曾自陳其中原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鄭板橋懷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
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
-
要看懂鄭板橋的畫,先讀懂他這首經典詩,短短28個字道盡一生傲骨
如果說畫竹子誰是天下第一,這個答案一定毫無爭議——鄭板橋!鄭板橋的「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心中之竹」不知道讓多少人茅塞頓開,卻原來,畫竹可不簡簡單單是畫竹本身。那到底怎樣才能畫好竹子呢?畫竹到底有沒有什麼要訣呢?鄭板橋有一首詩,解答了世間之人的這些疑問。
-
「堅」「清」「情」——由三首詩窺探鄭板橋的為官之德
鄭板橋的這首《竹石》是典型的詠物詩,詩人託物言志,通過描寫讚美生長於「破巖」中的竹子那頑強的生命力,形象表達了自己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和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而這種樂觀堅定也正是鄭板橋優良官德的一種具體表現。立場之堅。不同的立場體現了一個人為官的不同態度、追求以及價值取向。
-
鄭板橋這首題畫詩寓意深刻,通篇充滿了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裡最著名的一位,可謂是詩、書、畫三絕,尤其是他的筆下的竹子,當真是無人能出其右,那種皴裂的筆畫,讓我們見識到了山水畫的魅力。人們說菸酒不分家,那麼詩、書、畫,那也是不分家,一個藝術大家,他一定是全能型的天才,而鄭板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作為一位典型的傳統文人,鄭橋橋也是受到儒家文化的洗禮,而他的作品也就顯得別具一格,特別是這首《竹石》,更是把傳統文化融合的最為成功,雖然這首詩看似平實卻又是令人回味無窮。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筆者今天要重點與大家聊一聊《新竹》這首詩,雖然這首詩在名氣上不如前面的兩首,但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另外通篇還富含哲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讀懂了,同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他是揚州八怪之首;他擅長畫蘭、竹、石、松、菊;他的一幅「難得糊塗」讓我們知道了身處官場的無奈和嘆息,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安靜的主人公——鄭燮,鄭板橋是也。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號板橋。康熙三十二年出生在魚米之鄉江蘇興化。父親是一名教書先生,老實本分,好讀古書。
-
正說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可又有誰知道,那些以識時務為俊傑的當代人和那些為官為政經綸世務者,卻是反其意而用之,來一個真真切切的糊塗,他們往往只是把鄭板橋的這句話當作是自己道德淪喪、官德泯滅的擋箭牌而已,這可是鄭板橋始料未及的。於是,一句經典名言一個完整的鄭板橋整個地被曲解了。那,豈能行?這,萬萬也糊塗不得。
-
鄭板橋:難得糊塗 一生坎坷 積極向上(二)
大家好,歡迎回來,今天我接著介紹鄭板橋的故事。康熙五十四年,鄭板橋與徐氏女結婚。兩人先是生有一男,名槨,不幸早夭,之後又生有兩女。為了養家餬口,他就到儀徵江村開辦私塾授徒。於是,鄭板橋就來到揚州,一邊讀書一邊賣畫。後來,幸得朋友的資助,參加了科舉考試,康熙朝中秀才、雍正朝中舉人、乾隆朝中進士。鄭板橋在四十九歲時出任山東範縣和濰縣的知縣,也就是七品的縣官,歷時十二年。他在任期間,勤政於民,被百姓尊稱為親民之官,好評如潮。
-
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論詩詞創作成就,鄭板橋不僅是「揚州八怪」中最高的,也是進入中國文學史的一位大家。1985年出版的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家評傳》中,鄭板橋是赫然入選的,可以說是書畫著稱者中唯一入選的。
-
從鄭板橋這三首詩,看蘭花的君子氣質
我們今天來看清代畫家、詩人鄭板橋寫的三首蘭花詩。鄭板橋是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經擔任範縣、濰縣縣令,後來客居揚州,以賣文為生。他的詩書畫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他是揚州八怪之一,性格有點古怪,一般的事物入不了他的法眼。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