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陶淵明是我國古代時期最為著名的田園派詩人,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世人展現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那種無憂無慮的怡然自得,讓後世之人羨慕不已。
如今,只要提起陶淵明,勢必會想到他放棄俗世之中的繁華,毅然決然前往山林之中的偉大事跡。對於普通人而言,很難放棄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但對於陶淵明而言,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過是身外之物。
在陶淵明的身上,正好應驗了那句著名的「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凡塵俗世面前,陶淵明可以拋棄所有。
然而,我們生活在物慾橫流的俗世之中,很難做到淡泊名利。試問,天地之間能夠放棄所有,進而追求怡然自得生活狀態的又有幾個人?
縱觀中國歷史,陶淵明作為追求自由生活的代表人物,而隱居山中的吳一琴子也是其中一個。他與陶淵明相同的地方,便是可以放棄得來不易的榮華富貴和盛名。他是隱居山中的「道士」,更是現實社會「超凡脫俗」的代表。
一、少年顛沛流離,翻身成為世外高人
吳一琴子出生在廣西地區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之中,由於他的兄弟姐妹眾多,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他們的家庭之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孩子們不僅沒有太多的上學機會,反而問打工貼補家用。當然,吳一琴子也不例外。
在吳一琴子十四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出去打工,此時的吳一琴子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想著靠著自己努力大功,從而改變他家裡的情況。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吳一琴子遇到改變他一生的人。可以說,這個人改變了吳一琴子的人生道路。
據說,當時的吳一琴子流落到武當山附近,在這裡,吳一琴子遇到一個修為極高的道士,而這個道士也是改變吳一琴子之後生活的人。這個人是當地著名的道士,他的修為和境界絕不是普通人能夠與之相比的。
隨後,吳一琴子拜此人為師,並且跟隨他上山修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吳一琴子竟然跟隨師傅修行十六年的時間,不僅學會了武藝,更學會了劍術和琴藝。
從此以後,吳一琴子便帶著自己所學遊歷祖國大好河山。漸漸的,吳一琴子也成為國內小有名氣的「道士」。
由於當時的吳一琴子武功高強,琴藝精湛,讓他在民間很受歡迎。隨後,吳一琴子在武當山下開了一家古琴行,並且前往世界各地進行武術交流。可以說,此時的吳一琴子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是一個依靠打工而活的窮小子,而是一個「世外高人」。
但是,此時的吳一琴子所處的生活狀態尚未脫離凡塵俗世,而他之後的選擇,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也意味著吳一琴子向世外高人的終點邁進。
二、屢次遭受挫折,瞬間大徹大悟
隨著吳一琴子聲名鵲起,他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天大的變化。之後的日子裡,吳一琴子經常同幾個朋友一起出遊。然而,就在吳一琴子與朋友一起去西藏自駕遊路上,它們發生了車禍。
在這場無情的車禍中,吳一琴子親眼看到自己的朋友離自己而去,他的心裡痛苦萬分,卻又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可以說,朋友離去的事實對於他的打擊很大。但是,這只是吳一琴子人生變故的開始。
就在吳一琴子康復以後,卻再次遭受打擊。原來在吳一琴子受傷期間,與他合夥開琴行的「朋友」趁他不注意,將店裡的古琴全部帶走。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古琴行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然而,眼前的景象對於吳一琴子而言,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一時間,吳一琴子不知何去何從,更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的人生道路。但是沒過多久,吳一琴子便大徹大悟,得出人生的真諦。
隨後,吳一琴子變賣所有家產,賠償了古琴行中客戶的損失。雖然吳一琴子再次變得一無所有,但是對於此時吳一琴子而言,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剛經歷了生死,又經歷了榮辱,或許正是這個時候,他才可以清楚的體會到人生在世的真諦。
經過一番思索後,吳一琴子仿佛大徹大悟,他隱居深山,過著隱士的生活,從此以後,不再過問俗世間的一切。
於是乎,吳一琴子帶著四個弟子隱居在深山之中,整整八年之久,吳一琴子從未離開過深山。可以說,此時的吳一琴子已經看破紅塵,真正的放棄人世間的榮華富貴,直達到隱士的境界。
三、相互扶持,造就千古佳話
在吳一琴子隱居深山以後,仍有人前往山中拜師學藝。吳一琴子看到這些虔誠的人,便想著帶領他們脫離塵世的俗套,讓他們得到精神的慰藉和解脫。緊接著,吳一琴子收下這些前來修行的弟子,並且像當年欺負教導他一樣去教導別人。
然而,就在吳一琴子後來所收的弟子中,有一個女子,她也是吳一琴子最終的伴侶,名字叫做朱雙琴。
據悉,朱雙琴小的時候就展現出與普通女子的諸多不同,她從小酷愛太極拳,所以等她成年以後,便到處拜訪名師學藝。正如她自己所說,這輩子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太極拳。朱雙琴聽聞武當山上有一位道士,他精通太極拳的奧義,對太極奧義也是頗有研究,於是乎,朱雙琴不顧家人反對,前往深山拜師學藝。
在朱雙琴來到武當山後,眼前的吳一琴子並沒有大師的樣子,她所看到的,也只是一個窮困潦倒,邋裡邋遢的男人。但是,在吳一琴子的眼神之中,她看到了故事和希望。從這一刻起,朱雙琴堅信吳一琴子的不平凡,並堅信不疑的拜吳一琴子為師。
對於吳一琴子而言,朱雙琴的突然出現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於朱雙琴的到來,讓處在人生最低谷的吳一琴子再次看到了希望。尤其是朱雙琴的鼓勵和支持,更是讓吳一琴子崛起的巨大動力。朱雙琴總是對吳一琴子說:「你武功蓋世,琴藝無雙,何愁不能成功呢?」
漸漸的,由於長時間的朝夕相處,吳一琴子由衷覺得朱雙琴就是上天給他的恩賜。與此同時,他們對彼此也萌生了好感,然而,這種好感已經演變成為超出師徒感情外的男女私情。
最後,吳一琴子和朱雙琴互訴衷腸以後,便立下終身的約定。就在深山之中,二人結為夫妻,並且生下兩個可愛的孩子。從那以後,他們約定一起隱居深山之中,不再過問人世間凡塵往事。儘管山中生活枯燥乏味,他們也不再離開。
如今,吳一琴子夫婦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的生活狀態像極了千百年前的陶淵明,那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釋然和解脫,或許只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才可以感受的到。
結語:
對於吳一琴子而言,久居深山,不再過問世事,是一種超凡脫俗的生活方式。經過生死離別的他,已經真正的做法大徹大悟。可以說,如今吳一琴子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隱士」,可以比肩陶淵明。
不得不說,吳一琴子夫婦的生活方式著實讓人羨慕。儘管他們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乏味,但是可以和愛人相守一生,同樣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
參考資料:《隱居的道士》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