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林牧 黃越堯 統籌:梁美琪
■撰文:新快報CBD記者 劉仰奇
從一磚一瓦建設島嶼中尋找治癒感,廣州番禺觀龍島的「島主三劍客」向大家呈現最真實的島嶼生活狀態——耐得住寂寞 穿得像農民 躬身幹農活 玩島為養生提到國內的資深島嶼玩家,就不得不提「島嶼三劍客」——林東、李赫泊和裴梵明。三人玩島的資歷均超過10年,私人所擁有的島嶼基本親自設計、參與建設。2013年,李赫泊在番禺觀龍島租下20多畝的地塊,「三劍客」的陣地便轉移至此。每天,三人的生活就是提出各種改造方案、躬身幹農活、迎接朋友來訪,想把這裡打造成島主和船主聚會據點。至於完工時間?他們說,享受的是過程。
不過,這種基於興趣、休閒、養生的玩島,常常免不了遭遇外界異樣的眼光:燒錢折騰是否值得?玩島是不是裝神秘?島主聚會是不是另有所圖?採訪中,「三劍客」數次向新快報CBD記者強調不想被外界誤解,希望呈現最真實的島嶼生活狀態。其實,不難看出,小圈子中的私人島嶼玩家,也希望被理解。
【島主三劍客檔案】9:00 am
處理工作事項 工作時間佔比遠低於「玩島」
林東說,一半時間用於工作,在島主中算是比較操心的了。在他看來,很多島主都已實現工作自由和財務自由,工作時間佔比遠低於玩島。
在觀龍島大橋的橋底,可以看到船塢上停泊著10多艘遊艇,這就是「三劍客」的基地。2013年,李赫泊在此租下20多畝地,租期為20年。為了把這個地塊改造成島主和船主聚會的據點,「三劍客」另外兩名成員林東和裴梵明經常前來幫手。
家住番禺的林東時常最早到達觀龍島,在開始一天的勞動之前,他還要處理工作上的瑣事。每天可利用的個人時間中,各有一半用於工作和玩島。李赫泊早就實現公司組織架構的扁平化管理,每個月,他只需要用20%的時間,通過網絡處理公司的銀行帳戶支付、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等事務即可,單據、報稅全由專業的服務公司處理。所以,在三人中,他算是玩島時最心無旁騖的一個。
「1/3時間工作就夠了,其餘時候都在工地玩設計。」裴梵明的出場方式尤為文藝:騎著黑色摩託呼嘯而來,摘下黑色頭盔之後,先拿起2.5L大可樂猛灌一氣,再放下裝著單眼相機的背包。
1:30 pm
午睡20分鐘 體驗島嶼「慢生活」
在遠離塵囂的孤島中享受最優質的環境,從一磚一瓦建設島嶼中尋找治癒感,是很多島主下重本的目的。在自己的島嶼上,李赫泊想構築的「理想國」是一個五星級的野外:島上擁有豐富的動植物,人與動植物互相平衡、依存。為了實現這一切,他說並不排斥用最豪華的現代化工具去打造島嶼。
下午1點半,木材切割機的聲音漸漸弱了下去,也迎來了李赫泊每天在此最愜意的時光——睡午覺。這會兒,林東外出辦事去,裴梵明外出會朋友去,李赫泊猛吸一口木屑散去後的新鮮空氣,走向臥室睡個20分鐘的午覺,讓血液回流到肝臟,使心臟負擔減輕,有利於食物的消化代謝。通常,李赫泊結束午睡後,林東也正好在基地,兩人想起池塘裡放養的草魚和大蝦,也會先擱置手頭的其他事情,撈魚去!
「生活要慢下來,快就要撞車。」李赫泊自稱玩島是為了養生,起因是大學畢業後當日語翻譯,白天的工作行程按秒計算,夜晚接待中國客戶。這種生活持續了10年後,身體硬朗的他直不起腰,遊泳50米就臉色發黑,上世紀90年代在菲律賓的海邊悠哉了幾年,身體素質又上來了。從此,他便出國學習自然療法,經常參加養生沙龍、參觀健康展覽。
裴梵明還講述了自己這個過程中「死裡逃生」的經歷:曾被醫生判定因腦部疾病活不過40歲,29歲時背包上路,把裝有500個號碼的手機丟進水裡,前往西藏、尼泊爾、巴基斯坦流浪。38歲以後開始邊玩島邊養生,現在平安度過40歲,「檢查沒事」。
4:00 pm
煮咖啡聊天:一棵樹可以聊一個下午
這活脫脫是一場腦洞大開的辯論會。從「上帝粒子」理論聊到板磚理論,從哲學聊到邏輯學,再從玩島的失敗經歷聊到原始林種樹。
下午4點過後,又是三人的下午茶時間。有時,三人與前來拜訪的好友在木屋頂樓喝茶、吹江風,有時,李赫泊會煮上一壺低溫烘焙的有機咖啡,在一樓與大家漫無目的地聊天。精通國學、佛學等知識的裴梵明,話中的各種邏輯分分鐘把人繞暈。過程中,李赫泊和裴梵明還不忘互相打擊一下島嶼設計理念。通常這個時候,林東會在一旁安靜地聽著兩人「唇槍舌劍」,不時露出微笑。
從三人認識以來,這種聊天不知道進行了多少次。聊著聊著,還聊出了一個「中國島主聯盟」。2007年,林東萌發了島主聯盟的想法,「互通有無嘛」。2009年,「中國島主聯盟」成立,林東任盟主。目前,聯盟有38名國內和國外的華人島主,3名國外島主,參與過聚會的準島主和私人島嶼愛好者超過三千人,聯盟有一年一度的島主聚會。
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玩島感興趣,「三劍客」決定建立海陸空玩家俱樂部大聯盟:先以珠三角的幾個湖島、一個江島、一個海島為基地,建立私人島嶼、遊艇、帆船、小飛機、潛水、越野、徒步、探險、狩獵等俱樂部大聯盟。
11:00 am
安排餐廳裝修和遊艇維修
一邊施工一邊改變設計方案,在林東看來是家常便飯,因為島主對於島嶼的改造是無止境的,會因各種奇思妙想而變化,這就要求時間、耐心和動手能力。
最近,島嶼改造的重點在於池塘邊的木屋餐廳。到達觀龍島後,李赫泊便不緊不慢地安排餐廳裝修和遊艇維修事宜,「房子自己搭,地板自己鋪,遊艇自己修。」中午時分,兩名裝修工人開始動工鋪設一樓的木地板,所用材料是之前從南沙基地運過來的碳化木。木材切割機的刺耳聲音響起,現場瀰漫著木頭碎屑,身家數十億的李赫泊穿著十分平民,絲毫不介意地拿起錘子敲打,頭髮上很快落滿木屑。
木屋餐廳目前有兩個屋子,一個是廚房,一個是李赫泊的臥室。站在屋頂遠眺,可以看到隨意排列著的李赫泊私人擁有的十幾條遊艇與朋友寄放的遊艇。在木屋旁的小池塘邊,超過服役期限的一條舊飛艇「迎賓6」非常顯眼。按照李赫泊的設計方案,這條舊飛艇將改造成餐廳,可光是飛艇的擺放位置,就想了一年,目的是為了儘量符合環保原則。最近,荷花池邊還想安插上一排樹幹,另外改造兩個貨櫃放在這裡,三人討論了很久也沒動工。「如果不斷改設計,估計20年都完不成。」
11:30 am
審視規劃方案:純玩折騰多
世界島王、島嶼經紀人Farhad Vladi曾在中國行中表示,購買島嶼目的是保護生態,給自己留一個私密空間,也給後人留下一片美好環境。這句話,被很多島主奉為「聖經」。
很多島主在建設時,都希望「遠離汙染、回歸自然」,很多環保思路又會給規劃帶來更大的成本。為了保護環境,李赫泊就花了數萬元購置了超大型光伏發電設備,供遊艇使用。
不過,純玩折騰多。就拿自然災害來說,一場颱風可能就讓一切從頭再來。不久前,一場17級颱風在廣西登陸,當裴梵明再度登上自己的「梵島」瞭望時,感覺五味雜陳:「島上的一切被夷平,又要到處找材料進入下一個折騰了。」除了幫助李赫泊建設觀龍島基地,在萬綠湖擁有20個湖島的林東,這幾年也與各種自然災害打起了漫長的拉鋸戰:迦蘭島的環島楓樹林被一場大水淹沒,幾萬塊錢打水漂,花了兩年在半島修了路,隔年塌方從頭再來……
開發島嶼是個複雜的過程。趁著午飯前,李赫泊和林東又討論了一遍觀龍島的規劃,儘管這個有人居住的內河島已有市政道路、自來水管道、供電設備等,房屋建設、荒地改造、日常維護仍讓他們頭疼。天生樂觀的李赫泊看著尚未成型的基地說,在島上基本不用防盜,這也算好處之一了吧。
2:30 pm
躬身幹農活:燒枯草、拔番薯葉
想法天馬行空的裴梵明介紹起玩島的環保DIY之路:遊艇上的柴油機連一條線,變成發電機,自創桐油與礦物粉的混搭,比一般漆料更防鹽分腐蝕。末了,他還大笑:「都在摸索,不是三劍客,是三菜鳥。」
這幾日天氣晴好,為了儘快改造荷花池邊上的臨水觀景臺,以便布置裝飾樹幹和貨櫃,此前很少幹過農活的李赫泊和裴梵明在林東的督促下開工。
午後太陽不再毒辣,荷塘中的荷花已經凋謝,邊上的番薯藤依舊翠綠。午睡後滿面紅光的李赫泊首先對番薯藤「下手」,裴梵明則負責燒光荷塘邊上的枯草。在林東看來一天可以搞掂的農活,兩人慢悠悠地折騰了好幾天,枯草只燒完了一半,番薯藤幾乎原封不動。從進度上看,臨水觀景臺的建設又是遙遙無期。
看到裴梵明談得起勁,本來話不多的李赫泊也打開了話匣子,告訴新快報CBD記者,就在租賃下觀龍島基地和萬綠湖湖島時,特地用專業儀器檢測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植物含氧量、塵埃指數、水質等,「全靠老本行的專業基礎」。
5:30 pm
島嶼「鄰居」開著遊艇來「串門」
不同於商務應酬,來訪的島主就算開著遊艇,衣著也無一不是和「三劍客」一樣樸素。穿著拖鞋和牛仔褲就來拜訪的江門島主說,玩島接觸的是大自然,要勘察地方,要觀察植物,這可不是去旅行。「很多人穿得像農民,刻意打扮得衣著光鮮,沒人跟你玩。」
江邊的船塢停靠著10多艘遊艇、帆船,它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光號」、「觀龍島1號」等。傍晚時分,李赫泊和林東帶上一支朋友送的澳大利亞氣泡葡萄汁,坐在「觀龍島1號」的甲板上吹著海風聊天。
觀龍島基地已經成為國內島主聚會的一個重點據點,目前大部分活動主要靠李赫泊組織。剛過去的9月9日就有一場島主聚會,來自江門、陽江等地的島主自帶食材在遊艇上搞派對,有的島主對摘番薯葉、撈魚大感興趣,偶爾,同在珠江航道上的島主開著遊艇來「串門」,李赫泊也會熱情招待。躬身幹農活的愜意,朋友來串門的自豪,讓李赫泊樂在其中。
「越往南,玩島成功的機會越大」,「海南開發得差不多了,現在的熱點在千島湖、萬綠湖這些大湖泊」……島主們七嘴八舌,互通信息,討論的問題大到島嶼投資,小到一棵樹怎麼種,更多時候,分享的還是建設島嶼中的失敗經歷。林東常常感嘆,島主的圈子還是太小了。
7:00 pm
孤獨時刻:水上望月 頭燈看書
玩島是真正的孤獨。至少在裴梵明看來,私家島嶼的好處在於和人群保持了微妙的安全距離,有一個方寸之地,容你不去攀緣附勢,不去激昂冒進。
在裴梵明寫過的一篇文章中,他給自己的島下了這樣的定義:「50畝的小島,島上沒有電,晚上用星光和馬燈照明,沒有自來水,湖水無毒無公害……島上沒有管道燃氣,必須挖土為灶、拾柴為薪……平靜的湖面將我駛過的水路覆蓋,沒有人能順著路找到我……」
日落之後,裴梵明即進入孤獨時刻:水上望月,頭燈看書。他在萬綠湖的湖島是一個紡錘狀,島上有一個結實的木屋,一個木棧道,一個小沙灘,一個人常在島上看書、寫文章、思考問題。回去廣西的「梵島」,帶一個帳篷在島上待一個星期,為此他還發明出《獨自散步技術指南》:「作為旁觀者去看那些和你密切相關而又無關的事物,就像觀火一樣……用冷靜去觀望事物,就如隔岸觀火,脫離了主體感受而存在。」這種生活,在他看來是常態,別人卻覺得很怪異。
要對抗這種孤獨,裴梵明說要先預演過程:在家練習著放下手機、電腦,想像只有礁石與海浪相伴。
純玩島嶼必備:資金+時間+耐心+專業知識!撇除「錢」這個硬體,純玩海島確實並非一件容易之事。到底有多難?看看玩家數量就知道了。據統計,國內純玩家不超過100人,廣東的純玩家更是只有二三十人,目前更多島主處於「亦玩亦商」狀態。
2010年,我國《海島保護法》出臺,使「純玩」島主進軍無人海島的門檻大大提高,「海島熱」逐漸過渡到「湖島熱」,部分熱衷海島的島主開始將目標轉移至國外,還興起了一股海島團購。
為外人所不知的是,小圈子中的島主們多是「隱形富豪」,他們願意花大手筆投入到折騰的開發過程中,也熱情友好地歡迎各個島主「串門」,如果你想藉此打入這個圈子做生意,可能要失望,因為他們聚會時根本沒時間聊生意。
●玩島嶼目的有養生、情調、交際、投資、休閒,國內很多島主還處於「亦玩亦商」狀態
國內第一批「現代魯濱遜」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末,玩島嶼的目的主要有:養生、情調、交際、投資、休閒。目前,國內很多島主還處於「亦玩亦商」狀態,根據「中國島主聯盟」的統計,中國島主有680位左右,60%是湖島島主,30%是江河島島主,10%是海島主。
如果去掉以投資開發為目的的島主,純玩者少之又少,國內約有100人,廣東約有30人。廣東的島主多數來自珠三角城市,如廣州、江門等,這一帶江島、湖島眾多,為了降低玩島的難度,很多島主願意選擇就近島嶼。
面對外界的眾多詢問,被圈內稱為「中國私人島嶼第一人」的林東總會如此提及純玩島嶼的要求:資金+時間+耐心+專業知識。艱苦的建設過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住、沒人幫助你解決建築學、生物學等各種知識、不斷地燒錢維護考驗心目中的「投入產出比」。在多名島主看來,純玩家多數只能是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企業家。
●在出手之前,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開發成本或是使用金的近十倍
「如果是一個小老闆,只有300萬元,要開發一個海島恐怕做不到。」在2011年,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負責人就如此表示。最近,很多海島愛好者詢問購島事宜,林東則會告訴對方:「沒有5000萬元的最低消費,不要搞了。」買島不難開發難,在出手之前,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開發成本或是使用金的近十倍。
先來看看島嶼的租賃成本,海島、江島和湖島的租期上限均為50年。根據國家《海島保護法》,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要繳納使用金。海島的使用金分六個等級,根據島所在的位置、開發價值不同而不同,離陸地近、開發價值高的海島,使用金就高。湖島一般每畝3萬-7萬元租金,小的湖島有2畝,大的湖島可以是10000畝。江島的價格差異大,租100畝花費從數百萬元到數千萬元不等。
林東說,買島的價格並不過於昂貴,既然是玩島,投入的開發成本要由各個島主而定。有人可能只花5萬元推平一塊地,也有人要花40萬推平一塊地。在萬綠湖有個「土豪島主」,花了近千萬建設湖中湖和種樹,經常變換島嶼的格局,投入的成本巨大。浙江省有個知名島主陳銘建,開發千島湖的兩個小島,就花了1000萬,為此還賣掉了杭州的兩處房產,最後湖島轉手賣掉。
浙江省吳島主還指出,開發成本根據島嶼大小、島嶼性質和島上設施而定。如果想在島上建設娛樂項目招待朋友,花費就更巨大,光是遊艇就花費百萬元至千萬元。
●很多島主為了一圓荒島夢,紛紛轉而尋覓租金低、環境好、開發難度小的湖島
對於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玩島的玩家來說,2010年是一個分水嶺。國家《海島保護法》出臺,大大提高了純玩島主進軍海島的門檻。通過海洋局購買島嶼使用權,並取得海島證,需要複雜的申請流程、巨額的投資承諾、高規格的生態保護措施。2011年,國家公布首批可開發的176個無居民海島,廣東就有60個海島入選,不過,鮮少有純玩島主問津。很多島主為了一圓荒島夢,紛紛轉而尋覓租金低、環境好、開發難度小的湖島。
不過,就算是多數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的湖島,辦好各種手續也不簡單。林東說,不同地區的開發要求不盡相同,對於島上的建設的限制也有各種千差萬別,比如大到管轄部門的分別,小到對於環保的要求、建築高度的限制等,而且各管轄部門關係往往複雜。
「玩島很艱辛,我是孤寂的島主。」浙江吳島主在2003年購入浙江第三大湖島、位於浙江分麗水市雲和縣的面積120多畝的湖島後,就一直在跑各種手續,包括林業、國土、建設、環保、氣象、房管、水利、規劃、電力、通訊、交通、旅遊各個局,以及縣府辦、農業辦、鎮政府、村委會等等,回想起那段經歷,他依然哭笑不得。
對於依舊熱衷海島的玩家來說,玩島要「走向世界」,「買島合伙人」也就應運而生。這幾年,很多玩家紛紛將目標轉向國外的海島,楊軼歐正是在林東的幫助下,在開曼群島買下海島。目前,眾多島主所青睞的目的地包括加拿大、斐濟、印尼。
看到英國的海島最便宜低至4萬英鎊,加拿大一些湖島只需10萬加元就能永久擁有,「中國島主聯盟」盟主林東萌生了海島團購的想法。他們計劃在香港開一個離岸公司,由20名股東組成,每人花幾萬元至幾百萬元不等,以公司的名字買島,用於休閒、度假、投資,有人退出時可以轉讓股份。
「出國考察海島時,由懂行的成員幫助大家談判。」很多島主都很期待團購,因為這也意味著購島程序的簡化,當自己想退出時,無論是島嶼還是股份都可以轉讓。
●獨家揭秘
年維護費用10萬元左右,白領也可玩
李赫泊手頭有5個島,每年用於請人看管、設備維護、自然災害方面的支出大約每個島嶼10萬元。
純玩島嶼,一般都是原生態玩法,每年的維護費用不高,每個島嶼10萬元左右,這是眾多島主的共識。也因為如此,近幾年加入島主隊伍的中產階層有所增加。在2013年的廣州國際遊艇展上,「中國島主聯盟」展位區,從全國各地趕來聚會的島主就有不少的中產階層人士,比如,科技公司老闆、國學堂堂主、音樂人等。
在日常支出中有兩塊大頭,分別是遊艇和自然災害。一般來說,快艇的耗油是汽車的7-10倍,每小時的油費約400元。遊艇的租賃價格是6000-7000元/小時,油費是1000-3000元/小時。自然災害包括發大水、刮颱風、道路塌方、樹木枯死、房屋受災,維護費用難以估計。所以,自然災害較少的湖島,成為精英白領的首選。
【知多D】
在島嶼眾多的萬綠湖,島主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開寶馬加一倍,開起亞打五折。」這說的是租賃島嶼地皮時開什麼車。在萬綠湖擁有20個湖島的林東,「江湖經驗」最豐富,對各種租賃價格了如指掌,他說,村委會的領導碰到來考察的島主,基本是「看菜下飯」。
穿著平民,開普通車,是很多島主的「殺價秘訣」。林東曾經親眼看見,有島主開最新款的寶馬前去,被村主任開出了4倍的價格,有島主開著5.6T排量的英菲尼迪豪車,村主任一直圍著對方轉。這些經歷,後來也成了島主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除了「殺價」,更多島主對選島也有一套很嚴格的標準:沙灘、巨石、樹林必不可少,空氣和水質量優,交通相對方便又遠離居民區。
島主聚會開遊艇來「串門」,沒時間談生意
在這個小圈子裡,島主定期聚會,或者不定期開著遊艇互相「串門」,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很明顯,這個圈子,沒有一定的財富門檻進不來。於是,很多看客認為,島主圈子應該跟生意圈子脫不了干係吧?在接受新快報CBD記者採訪時,多名島主表示不願意被如此解讀,玩私家島嶼在他們看來沒有目的性,「只要志趣相投,所謂的人脈、資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李赫泊組織的島主聚會上,他就作出了「規定」:不要贊助,也不希望推銷。「你扛箱酒來參加聚會就好,沒時間跟你聊生意。」更多時候,他們是互相打聽上哪裡物色島嶼,以及建設中哪裡又從頭再來。
廣州女島主楊軼歐在西印度群島的開曼群島中擁有一個加勒比海風情的小島,這是一個面積達259平方千米的L形島嶼。周末,眾多島主開著遊艇和帆船到加勒比海釣魚、漂遊,大家會因為共同的興趣相談甚歡,卻很少去打聽對方的身份以及產業。
一般來說,除了聊聊島嶼,開遊艇、玩帆船、爬山、釣魚、騎山地車、養生、打太極拳、談音樂等等有關健康、哲學、環保的活動最受島主歡迎,也因此分化出不少「小圈子」,這也是當初「中國島主聯盟」決定建立海陸空玩家俱樂部大聯盟的初衷。
島主身份隱形富豪多,女島主出手更闊綽
島主人群中,多數是「隱形富豪」,大部分人來自礦業、投資、房地產、法律服務等行業,身家從數千萬到數十億不等。他們的身家起碼在千萬以上,已知最有錢的身家近百億。在國內,浙江、上海的有錢島主多。在廣東,大部分島主來自礦業、投資、房地產、法律服務等行業。
另外,女島主的比例少,多數是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太太,出手往往比男島主更闊綽,並且更願意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有特色的私人島嶼。比如,圈內頗有名氣的韋菲霞島主,她的先生就是美國著名的費舍爾(fisher)家族繼承人、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島嶼命名「桃花島」最受捧 全國就有四個
其實,玩島過程中,給島嶼命名,也有不少趣事發生。給島嶼取一個個人風格鮮明的名字,通過地名辦的批准,不少島主心裡才有了被正式承認的快意。新快報CBD記者統計發現,給島嶼命名,要麼跟個人愛好有關,要麼跟個人姓名有關,要麼跟島的外形有關。其中,想當「桃花島主」的人最多,據林東統計,國內自稱「桃花島主」的島主就有4名,以公司老闆為主。
比如,裴梵明喜歡探討佛教,就為林東在萬綠湖的島嶼取名「迦蘭島」。李赫泊在萬綠湖的島取名「水晶島」,皆因國家地質地圖上,這個島叫白石崗,島嶼底部是白色石英石,與水晶的純度不同、主要成分相同,精通各種礦產資源的李赫泊便取了這個頗有詩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