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8家老店,在蘇州火了十幾年,有的連門頭店名都沒有

2021-01-18 吃貨老闆娘


最近#十年對比挑戰#在微博朋友圈火了

大家紛紛po出自己十年前後的對比照片

勾起了滿滿的回憶和感動

匆匆十年裡生活在悄然改變

在蘇州有很多開了十年以上的老店

店面不起眼,有的甚至都沒有門頭和店名

靠著熟悉的味道,一直火了十幾年

很多人從小到大都吃不膩




1#


無名夜宵攤

開了近百年,承載了兩代人的味道


🕙 17:00--24:00(關門時間不固定)

📍 渡僧橋下塘向裡走

🔗《渡僧橋下藏了家傳了兩代人的「無名夜宵攤」,營業時間看心情》


渡僧橋下塘的夜宵攤,不少饞呸早已瞭然於心。傳了兩代,開了將近百年,連個正緊店名都沒有,沒人領路還真找不到,卻依舊可以靠簡單的家常小食吸引一票深夜食客。



炸豬排是不少老食客的最愛,厚薄適中的豬排裹上麵包糠,入油鍋炸制瀝乾油,切成長條,趁熱吃嘎滋嘎滋脆,配上老上海康泰黃牌辣醬油,辣醬油酸中帶辛,味道老靈了。



炸雞根也是店裡的招牌深夜小食,處理乾淨的雞跟醃製入味,裹上蛋液炸制後撈出控油。這款雞跟的火候控制得極好,外皮酥脆,雞肉鮮嫩。



從父輩傳到子輩的夜宵攤,記錄了無數個渡僧橋下塘的深夜,來來往往的夜歸人和覓食者都在這裡,吃上了一口平凡踏實的味道。




2#


眼鏡炒麵

老食客們追著跑


🕙 16:00-02:00

📍 吳趨坊117-3

🔗《吳趨坊只有6張桌子的小破店,一碗眼鏡炒麵炒了28年!》


從1990年開始,小店即使多次搬遷動蕩,老食客不離不棄,28年來即便藏到刁角巷尾,大家總能尋寶遊戲似的,憑藉一碗炒麵,心照不宣地找到它。



熟客每次過來,脫口而出的就是炒麵,店裡的炒麵是蘇氏做法,以糖和醬油來調味。趁熱夾上一筷子,炒麵吃起來甜甜的,麵條勁道,醬味濃鬱,像家裡平日裡燒的那種味道。



眼鏡家的口味談不上特別驚豔,自家醬料提味,菜的味道很家常,沒有什麼擺盤,但貴在味道是最熟悉的,菜品多,份量足又實惠,這麼些年來,收割了一眾忠實的老食客。




3#


老客滿煎餅

最簡單難忘的味道


🕙 05:30—11:30、14:30—18:00

📍 望星橋北堍鐘樓新村底商

🔗《雙塔這家開了27年的蛋餅店,蘇州人怎麼吃都吃不膩!》


在擺了7年的蛋餅攤後,直到1997年,老客滿的夫妻倆才終於有了個小鋪子。為了給食客們提供清晨的第一股能量,夫妻倆每天凌晨5點起床準備早餐,這一堅持就是28年



剛出鍋的韭菜蛋餅,麵皮被煎得金黃酥脆,咬上一大口,嘎吱聲在口腔迴蕩,韭菜的鮮香在唇齒間打轉,空了一宿胃瞬間被滿足。



豆腐花質感水嫩,吃起來嫩滑。小小一碗,蝦米的量很多,搭上韭菜蛋餅一起吃,一口餅,一口鹹豆腐花,就是一個豐富滿足的早晨。




4#


秋娟小吃店

老蘇州門口的餛飩攤


🕙 6:00—14:00

📍 廣濟路西楊安浜3號樓

🔗《山塘一處藏在小巷中的24年「老破店」,卻只賣3種食物》


這些年山塘街周圍小吃店是一家家的關門、搬走,就剩老何的攤子留了下來,一晃眼就開了24年,鄉裡鄰居格外珍惜這份味道。



餛飩份量確實不少,上面撒著蔥花、蛋皮、榨菜和蝦皮。肉餡的小餛飩皮薄而有嚼勁,加了豬油的骨湯底還蠻鮮美的,再來上一勺老何夫婦自己做的辣椒醬,很是開胃。



做街坊鄰裡生意的小店,價格也是能不漲就不漲,20多年過去,吃的就是一份記憶中的味道。老顧客們都知道,只要老何在,都有一份熱氣騰騰的餛飩在等著。




5#


吉祥興旺羊肉店

溫暖了方圓幾公裡的秋冬胃


🕙 08:30—凌晨01:00

📍 婁葑鎮蘇安新村119幢西首

🔗《凌晨1點,在蘇安新村開了24年的羊肉店,喝到了一碗熱湯》


從1994年至今,老顧開羊肉店已經有24年光景了,羊肉是熟識的商販每天一早現宰現殺,從藏書鎮拉送來,車剛停穩,廚房便開始準備煮羊肉、熬羊湯了。



店裡的招牌是羊肉火鍋,明爐打火,羊肉、羊血、娃娃菜、粉絲等齊活兒,組成了熱鬧豐足的一大鍋。湯色乳白澄清,味道雖清但不寡,仍保留了羊肉的清香,白切羊肉肥瘦適中,軟軟的不失嚼勁。



小店開了這麼多年,菜單沒怎麼變過,老顧客也吃不膩。熟客們向來目標明確,過來切幾兩羊肉、幾塊羊糕,再帶點打包回家吃。味道不說多驚豔,但街坊鄰裡吃得舒心,吃得周全豐美。




6#


蹺腳麵館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傲嬌麵館


🕙 06:00-14:00

📍 木浪路117號旁

🔗《吳江一家開了23年的老麵館,路過1次錯過1次》


從市區開了十幾公裡,才能找到這家在吳江開了23年,從父輩傳到了子輩的老麵館,環境相當質樸,蟄居在市井的街道,頗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傲嬌。



店裡的招牌是這份鱔肚雙交的幹挑面,澆頭鋪滿了一整個碗,鱔絲在大火的爆炒之下,非常滑嫩。肚絲Q彈有嚼勁,將麵條拌得油亮亮的,吃起來帶著點微微辣。



若還是習慣湯湯水水的,湯麵的品相一點也不比幹挑面遜色,熱騰騰的蘇面,配上大骨熬的湯底,味美肥嫩的膳絲,靈個。



攢動的人頭,配上這破舊的環境,把這間麵館襯得煙火氣十足,恍惚間像是在不經意的拐角處,走進了一家從小吃到大的麵館,一種幸福的歸屬感油然而生。




7#


湯家巷麵館

人情味十足的地道蘇面


🕙 06:00-14:00

📍 湯家巷42號

🔗《湯家巷這家22歲的蘇式麵館,有人一吃就是22年。》


小巷深處的一家人情味老店,王師傅和妻子埋頭在麵館22年,每天凌晨3點吊湯,4點多準備澆頭,一頓忙活完,6點不到吃客們就開始候著了,不少老食客在這裡一吃就是十多年。



燜肉和鱔糊是兩樣經典的澆頭,一口紅湯看上去就有滋有味,傳統的蘇式細面軟硬適中,鮮嫩柔軟的鱔糊,濃油赤醬的鮮甜裡,裹著些微的胡椒味。



燜肉在湯裡泡了會兒,又酥又軟,還透了些酒香味兒,柔滑彈嫩的肉皮,平日哪怕不怎麼愛吃肥肉的,也可以安祥地幹了這塊滿滿膠原蛋白的皮肉。




8#


黃橋麵館

和家裡的味道一模一樣


🕙 18:00~次日10:00

📍 黃橋社區服務中心108號

🔗《20年了,黑夜裡的這碗糖醋小排面,依舊是蘇州黃橋人的深夜食堂。》


62歲的阿姨為了討生活,跟丈夫一起開起了這家小店,沒想到這麼一開就火了21年,是眾多食客心中「黃橋最好吃的面」,當之無愧的深夜麵館。



18種澆頭一字排開,小腸+小排是店裡的招牌,小排酸甜平衡得剛剛好,每一味都很出彩。小腸處理得亦不錯,沒有異味沒有苦味,嚼起來脆而不硬。



最讓老闆娘動容的是這口湯,雖看上去較市面上的麵湯略顯渾濁,但味道很濃鬱,更像小時候媽媽做的家常面。對於半夜飢腸轆轆的夜歸人來說,離不開的就是這樣溫暖的家常味道。




9#


金麥黃蟹殼黃

上了《風味人間》的傳統點心


🕙 07:00—18:00

📍 大儒巷53號(近平江路)

🔗《大儒巷一家開了20多年的蟹殼黃,這麼多年都吃不膩》


拐入大儒巷,便能尋到這一米寬的小門面,逼仄的小店是由張阿姨和老伴兒一手打理的,自1992年來到蘇州,20多年來一直做著點心類生意,賣著當時最時興的蟹殼黃。



蟹殼黃烤的金黃酥脆,酥油和芝麻糖的香味瀰漫,長的是鹹的,圓的是甜的。剛出爐熱乎乎的,融合著芝麻,焦酥誘人,一口一個脆香。



20多年來,大儒巷的好多店鋪早已更迭過好幾輪了。好在藏在其中的老店還沒變,依舊是老樣子。




10#


海珍小籠

每天都不夠賣的小籠包


🕙 06:30-14:00

📍 新莊新村

🔗《新莊新村裡的這家小籠包店,每天限量1000隻!》


在老新村裡開了20幾年的飲食店,米道靈,價格夠實惠,生意一直很火紅,不少人都是從小吃到大,許多老蘇州心甘情願買帳。



最為出名的就是鮮肉小籠包,每天做1000隻都不夠賣。剛出爐的小籠包麵皮韌性筋道,口感Q彈。肉餡很大,湯汁豐富甘甜,唇齒間會留有肉的餘香。



許多老蘇州都好這一口小籠包,有的人喜歡吃餡,有的人喜歡喝湯汁,還有人就愛嚼那有韌勁的皮,一個美味的小籠包含有如此大的滋味,心甘情願為了它早起吶。




11#


西湖麵館

值得驅車30公裡


🕙 05:00-13:30

📍 浦鎮街141號,臨湖第二小學南100多米

🔗《驅車30公裡,去太湖邊的老街深處吃一碗蘇州最銷魂的鱔絲拌麵》


在浦莊大名鼎鼎的麵館,開了有20多年了,很多當地人是吃這家面長大的,靠著口口相傳的好味道吸引著各路面痴,有不少蘇州人會驅車幾十公裡來吃這碗面。



揚名在外的就是招牌鱔絲拌麵,一端上來,香氣就使勁往鼻子裡鑽,鱔糊的厚度很給力,黃鱔肉又香又嫩,著實要誇一誇廚師的調味功力。



麵條是小寬面,是用自家的機器壓出來的,掛汁有彈性,往嘴裡吸的時候能感覺到麵條的拉伸感,微微甜的口感讓外地吃貨也愛到打耳光都不肯放。




12#


紅柿麵館

幾經搬遷,終回原地的老麵館


🕙 05:00-13:30

📍 人民路華僑花苑東南側

🔗《一家連門頭都沒有的老麵館,在南環新村開了20多年》


南環土著一口就能答出來的麵館,在這附近開了20多年,店面雖小,但熟悉的味道和親切的問候聲,領面的老式塑料面籌,還是能一秒喚起許多人心中的回憶。



現炸大排要趁熱吃,一口下去酥酥脆脆的,厚度和味道都還不錯。湯是紅湯底,口味上略偏甜一些。最喜歡來份澆頭雙拼,將鱔絲浸在湯裡,表皮微脆,黃鱔肉質很是細嫩,夾雜著些微的胡椒味。



停留在舊時光裡的麵館,幾十年如一日的價格與味道,仿佛無形之中給這個空間布下了一層結界。只要端上一碗麵坐在老木桌上,就仿佛回到那個呼哧呼哧,捧著一碗麵都能吃得很開心的日子。




13#


彩一茨菇片

小辰光咯米道


🕙 07:00-19:00

📍 彩香一村彩香農貿市場M49

🔗《開在老菜場裡的蘇式薯片,劉嘉玲專程找過,結果賣完了沒吃上…》


老羅夫妻倆在一個蘇州朋友建議下,便做起了小辰光大街小巷都有賣的茨菇片,沒曾想一做就做了20多年。每天從早上6點就開始氽,一直氽到中午,才算忙活完一天的量。



每一片新鮮的茨菇片都切得薄而均勻,如此才能保證氽出來的口感恰到好處。待到表面泛出金黃的色澤後,老羅熟稔地拿起一片捏一捏,手感到位了,這就好出鍋了。



新鮮油氽的茨菇片絲毫不輸薯片的口感,香香脆脆的。顧客都是老生意了,口口相傳的口碑,來的很多都是至少十幾年的「忠粉」。一家人吃得快,沒過幾天便又來尋了。




14#


一片餅心

人情味十足的地道蘇面


🕙 07:00-20:00

📍 十梓街聖約翰堂南門旁

🔗《這家在十梓街盡頭開了16年的雞蛋灌餅,解鎖一代人的青春》


但凡在蘇大本部讀書的,很少有不知道這家店的。每天中午、傍晚、深夜,門口都圍著一幫學生。2002年至今,蘇大西門開放、關閉,附近的店家也是換了又換。和一片餅心一樣堅持17年的,寥寥無幾。



一個雞蛋灌餅沉甸甸的,咬上一口酥中帶脆,酥皮裡還裹著滿滿的雞蛋、蔥花、蘿蔔乾,再配上香腸、培根、裡脊肉、肉餅,基本就可以充當晚飯了。



17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那些曾在這讀書的學生,畢業、成家後,它還在這裡,未曾改變。每逢回校園重溫青春,都一定會來這買上一隻餅,圓了這個念想。




15#


小夥子韓國料理

承載著青春記憶


🕙 10:00—14:00、16:00—凌晨02:00

📍 莊先灣路16號

🔗《莊先灣路上,一家夾縫生存的韓式料理店。》


龍蝦燒烤酸菜魚扎堆的莊先灣路,這家小夥子韓國料理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總共5桌的小店,愛來這裡吃的人還真不少,夾縫中生存還能一做10多年,聽來更是不簡單。



烤肉切得不薄不厚,烤的偏焦一些,很符合老闆娘吃烤肉的調性,再包著一層爽脆的生菜,夾上點蒜片,蘸上點特製醬,一整個下去,肉食人生,實在快意,其他菜品倒是差強人意。



除了離得近學生黨,還吸引了不少韓國留學生。來這裡的人哪在乎口味正不正宗,便宜好吃就行,被學生黨寵愛的餐飲店,大抵也是被青春眷顧的,承載著年輕人的喜愛和離去人的念想。




16#


春滿江南

火了11年的小破攤


🕙 18:00—凌晨02:00

📍 西環路74號

🔗《西環路一家只有10張桌的燒烤店,不小心火了11年...》


雖說東北燒烤遍地開花,但真正口味地道做的好的,說實話不多。這家「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燒烤店,環境有些「惡劣」,從最初的4張桌子到10張桌子,一紅就紅火了11年



在這兒不僅能擼烤串,還能吃到韓式烤肉,食材也儘量用同等價位裡最好的。鮮嫩入味的牛舌、個大Q彈的大明蝦、肥美的燒帶子……口味和性價比,單看一波波的回頭客就曉得了。



愛來聚餐的,無非圖個隨性,不管你是光著膀子三五好友呼和,還是睡衣人字拖想打打牙祭,在這大口吃肉喝酒,才是真暢快。




17#


小北味道

夜宵界的老江湖


🕙 17:30—凌晨2:00 

📍 姑蘇區吉慶街266號

🔗《吉慶街上這家夜宵界的江湖流,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總會想到它》


混跡於蘇州夜宵界的老江湖,對這家在吉慶街開了10多年的小店,早就瞭然於心。店主小北以前是個蘇州廚子,從酒樓出來後開了這家店,做起了炒菜為主,燒烤為輔的小生意。



來這兒的客人多半是奔著小北的蛇料理,椒鹽蛇、姜辣蛇、蛇湯個個都是他的拿手絕活。



除了蛇,小北還有各色平價美味,這方深夜小館於食客們,就是「不知道吃什麼,還是去小北吧」的存在,單從外表看來平平無奇,當深夜覓食無處可去,總能想到這一方天地。




18#


廣東經理飯店

廣東人約飯的窩點


🕙 11:00--13:30,17:00--20:00

📍 相城大道金利源家具城後面(近依福路)

🔗《藏在家具城後面,旁邊就是垃圾堆,在蘇州恐怕找不到第二家這樣的館子》


在相城某家具城後面,藏了一個廣東人約飯的窩點。穿過一大片廢墟垃圾場才能找到,飯館開了10多年,菜單一直沒換過,憑著一條會噴火的「火爐魚」和一鍋「龍鳳湯」,硬生生火了十幾年。



火爐魚有鱖魚和花鰱可選,鱖魚的口感更為細膩,吃之前先盛點湯作為魚肉的蘸汁,米酒烹煮後沒有腥味,將細嫩的魚肉搭配醇美的湯汁,味道真的靈個。



龍鳳湯熬煮45min後,將雞和蛇的味道激發出來,湯底清亮,清而不淡。蛇皮吃起來像極了甲魚的裙邊,軟糯粘牙又帶有硬朗的嚼感,蛇肉嫩而不生,配上蘸料愈發刺激了鮮香。



這家店在蘇州開了10多年,它像是一本記錄廣東人在蘇州的生活志,記錄著廣東特色的美食記憶,讓每一位在蘇州的廣東人都有了「約飯窩點」。



數年來,老闆娘遊走於蘇州的大街小巷,在犄角旮旯中尋味,聆聽了很多食客與店主間溫馨動容的故事。



開了十幾年的老店,雖沒有昂貴的食材,沒有值得吹捧上天的味道,但也能紅火這麼些年,想必老食客難以捨棄的,是食物帶來的安穩感和熟悉感。

 

不難發現,老店的背後是一群堅守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手藝人,他們是老店的靈魂所在。


老店伴隨著一代代人的成長,很多人從小吃到大,婚後再帶著孩子過來,還是熟悉的問候、原來的味道,幾代人的味覺記憶,在這裡留存。



在凌晨和深夜的蘇州,見慣了店主們起早貪黑的身影,每天準時燃起的爐灶,不論什麼時候來,都能吃上熟悉的那一口。


沒有刻意討好的話語,店主也不曾想開分店,固執守著自己的老味道,偶有瑕疵也不會影響老食客下次再來,這是經歷了十幾年時光的沉澱,培養出的無聲默契。


老闆娘悄悄話:

你記憶裡一直陪伴著你的老店是哪家呢?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不妨在評論區和老闆娘聊聊。


相關焦點

  • 蘇州這18家藏在深巷的美食,有的甚至沒有招牌,全被吃貨挖出來了!
    ,好多美食都藏在這些巷子中,他們都店面不大,味道一流,有的甚至連招牌都沒有,卻火遍吃貨圈,快來看看你吃過幾家。人均:13元隱秘在新莊菜場的一家人氣麵館,甚至還有外地人來蘇州第一站就去吃他們家的小籠,是蘇州人喜歡的味道,甜甜的,外皮也很薄,彈性很足,很多人排著隊就為了吃一口小籠,價格也很實惠,是許多老蘇州人的記憶,還有大排
  • 這家連門頭都沒有的大排檔,天一黑十幾張桌子全滿
    這家大排檔連門頭都沒有,還是用隔壁汽修行隔出來的一塊地方開的店,看著一點都不起眼,但是味道實屬不一般,光酸辣白菜我們就吃了四盤,絕對重口味的天堂。隨便拼個涼菜都好吃,豇豆,黃瓜脆爽,腐竹入味,酸爽利口,喝口冰鎮冰峰,那叫一個爽。
  • 老司機帶路,吃遍南寧這20家老店!快上車!
    燉盅都是用老火熬製,湯頭蠻清澈的,沒有過分的藥材味,正因為沒有下很重的燉湯料,所以喝起來感覺不到藥味。這裡的燉湯品種良多,火候充足,湯汁清甜。十幾年老店,名不虛傳!砂煲螺喝完暖暖噠。酸筍 紫蘇 芋頭 土豆,配料豐富,口感好。
  • 福州30家最low餐廳,有的擠到馬路邊都還搶著排隊!
    雖然最受好評的是福州菜之光荔枝肉和醉排骨,但我們吃貨團內部一致推崇爆炒肥腸才是他們家第1名。店名:安泰社區食堂營業時間:11:00-14:00  17:00-20:30 地址:鼓樓區八一七北路安泰中心三層10號樓點擊看詳情:10個路過9個錯過,藏在居民樓裡十幾年的老店,沒人帶絕對找不到!
  • 青島小巷子裡隱藏的49家神級館子,有的連導航都不一定找到!
    有些是真的隱藏在鬧市中環境美顏值高味道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嘗嘗這些有著特別滋味的小店或小攤有些甚至連地圖都無法定位到你數一數都吃過幾家?他們家真的是好多好多年了,從一開始推著小車子在外面賣到現在開了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不過來吃的大多是回頭客。位置各種隱蔽,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麼。
  • 還好,這些老店都撐過來了
    ----每天中午,北京吃貨小分隊陪你吃飯-----很多人從小吃到大的店一共整理了16家最小的十來歲,最老的近百歲雖然2020的開年很艱難但好在你們都撐過來了>37年推薦菜 現壓冷麵、拌冷麵1983年開業的老店,靠一碗冷麵火了30多年,巨盆冷麵夠倆人吃、口味還能雙拼,滿滿一冰櫃的湯、要用水瓢盛。
  • 在長沙,這20家店火了10年以上!家家饞人
    其實,在長沙,有很多開了10年以上店,它們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越來越火,這些才是長沙美食屆真正的網紅!沒有想像的好吃。下次還是試試酸包菜好了。 益華家菜屋 . 店鋪信息 【店名】益華家菜屋 【地址】瀏正街民房內(瀏正街內房交所對面) 【營業時間】11:30-20:30
  • 鄭州30年的熱乾麵老店,6塊錢一碗排隊吃,卻連門頭都沒有
    是不是每個上班族都有同樣的煩惱,每天不知道吃什麼?正在糾結的時候,同事推薦了一家熱乾麵,說這家店只有早上6點到上午10點營業,特別好吃。熱乾麵?還只有上午才營業?特別好吃?不過,你走到附近就能聞見麻醬的香味了,小編就是循著香味找到的,哈哈,美食當前,這些都不是問題。門口光禿禿的,確實啥也沒有,大紅的牆也沒有任何裝飾,進去才知道,老闆叫小紅,脾氣不太好,大家都叫小紅熱乾麵,這樣一想,門外的大紅牆也有點意思了。
  • 煙臺最好吃3家拉麵老店:幾十年滄桑味道不變,推陳出新好吃翻倍
    在煙臺就有這麼三家拉麵老店,有的經營幾十年味道不變,有的推陳出新好吃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煙臺最好吃的3家拉麵老店吧!老於拉麵老於拉麵開業於1985年,距今已有35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店。老於拉麵是三巨頭中唯一一家全天營業的拉麵店,很多夜班黨都有下班後去他們家吃點夜宵的習慣。
  • 青島小巷子裡竟藏了50家神級館子!有的連百度地圖都搜不到!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嘗嘗這些有著特別滋味的小店或小攤有些甚至連地圖都無法定位到你數一數都吃過幾家?他們家真的是好多好多年了,從一開始推著小車子在外面賣到現在開了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不過來吃的大多是回頭客。位置各種隱蔽,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酒香不怕巷子深麼。
  • 蘇州老字號,有的沒了,有的走了,有的還在,更有的是情懷!
    老蘇州都知道的趙天祿,這個以經營茶食糖果出名的老店,一提起就會有老蘇州脫口而出「火燒趙天祿」,事件發生在1967年8月23日下午,鯰魚墩一帶鬧市整體被焚每個老字號都有自己的故事更讓蘇州人甚為自豪的是我們所親睞的這些老店都能追溯到清朝那個屬於我們曾曾祖父的時代
  • 連門頭都沒有!憑什麼登上熱門榜TOP2!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美食攻略,ID:meishiguid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被大學城同學強烈安利的私房菜藏在工大對面都居民樓,連門頭都沒有卻能連火5年,穩坐熱門榜TOP②竟然靠預定才能吃得上!
  • 上了青島電視臺的烤雞架店,十幾年老店,每天都排隊
    上了青島電視臺的烤雞架店,十幾年老店,每天都排隊城陽的小吃真的是很多的,但離著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確實遠了點兒。朋友推薦的這家烤雞架店,真的是拖了一年了,終於有機會來嘗試了。據說他家之前還上過青島電視臺,在這一片可是相當有名氣的。只要是營業點來,幾乎都是需要排隊的。他家的東西都是先醃製再蒸煮,最後再烤的,據說含有20多種香辛料和多種名貴中草藥而制。幾十年的老手藝了,味道其實有點像諸城燒肉,但是味道更鹹吧,配著主食吃是最完美的。因為靠著嶧陽路中國建設銀行,所以找他家是很方便的。
  • 10家『古董級』老店,深二代吃著長大的...
    早上賣腸粉,中午賣快餐炒粉,下午3點開始賣炸物,炸雞翅、炸粉粿、炸河粿、炸豆包……鋪得滿滿當當,店裡連個坐著的地方都沒有,卻有人專程從寶安和南山跑過去吃。>【Tips】:店裡沒有坐的地方,大家都是買了打包噠;下午3點左右有炸物哦,去早去晚都可能撲空;
  • 南寧這30家藏匿於街頭巷尾的老店,光靠店名根本找不到……
    對不少南寧人來說,老店是一種特殊的存在沒有華麗的店面,沒有高大上的環境卻是南寧人的集體回憶
  • 青島小巷子裡竟藏了50家神級館子!有的連百度地圖都搜不到!!你吃過幾家?
    你數一數都吃過幾家?十幾年的老店了,位置有點偏,比較不好找。菜的口味槓槓的,量大又實惠,推薦巴西烤肉、馬來宮保雞、蝦醬大排、三鮮芸豆、風味茄子、醉蟹鉗。這也真的算的上是一家老店了,店是靠近1路車總站,離老舍公園很近。這種蒼蠅小館環境就不能要求太多。挺火爆的,每次去都要排隊,炒麵和炸串都不錯。
  • 藏在江北、上排、黃塘的19家寶藏老店,有的一開就是30年!
    一開就是3、40年的老店見證著惠州這座城市的足跡當初的那些街坊小孩如今都拖兒帶女的去尋找老店的味道童年的記憶伴混著懷舊的情結…-「尋味惠州老店記憶雲山無名面檔  ▧ 藏在江北雲山花園的這家麵店,或許知道它的人並不多。但這麼大眾又如此日常的一碗麵,他卻默默地堅持了20年。
  • 除了松鶴樓、得月樓,這些也是蘇州的百年老店,而且依舊火爆不減當年!
    一提到百年老店很多人第一印象不是松鶴樓就是得月樓其實蘇州還有很多開了百年依舊人氣火爆的店這家店在藏書鎮上可以算是元老級的店了,開了120年,它是姑蘇城第一家堂吃羊肉店地址:吳中區藏書穹隆路88號新聚豐也是一家蘇幫菜的老字號,領班說1904年就有了。它藏在太監弄裡,位置沒有得月樓、松鶴樓醒目,但去他家吃過的「沒有說不好的」。
  • 對不起,我要去蘇州了!
    蘇州還有這八家每天爆滿的早點鋪海珍飲食店—蘇州最好吃的小籠包這家可能是你路過都不會看一眼的小店,但卻讓很多人慕名而來,這裡有蘇州最好吃的小籠包,門口的三排蒸籠前每天都是排長隊的人。地址:祥鑫飲食店旁老客滿煎餅—蘇州火了十幾年的早點鋪蛋餅和蔥油餅油酥都很足,吃起來香酥但不會油膩,再配一杯放足了料的豆腐花,一手是餅,一手是豆花,這就是蘇州人小時候的味道
  • 都說深圳是座牛肉火鍋之城,快來看這有沒有你的心水好店!
    >▼有人的地方基本就有潮汕火鍋一些潮汕牛肉火鍋的變化很大有的發展成音樂餐廳在菜品和環境上別具一格還有一些潮汕牛肉火鍋多年沒變十幾年的老店永遠是最經典的風格時間再久,味道也不曾改變不 過每家店都有點兒自己獨特的標籤每個人心中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