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2019年初,全球第1塊聚乳酸地毯在安徽蚌埠的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誕生。這項意義重大的創新技術,讓各界目光再次投向了豐原集團這家科技企業。
「這是一場生物化工材料革命,我們這個企業的使命就是要做聚乳酸技術的領跑者、後石油時代的『中國擔當』」。4月下旬,在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傑指著會議室裡陳列著的從地上的玉米毯子到手裡的聚酯杯子以及一顆顆聚乳酸粒子等一系列生物質加工形成的產品說,「聚乳酸技術將終結一個時代——一個以石油化工材料主導的製造業原料時代」。
作為安徽省蚌埠市的本土企業,豐原集團一經誕生就受到了蚌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培育。近年來,蚌埠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和創新驅動戰略,堅持矽基生物基雙輪驅動,建設『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從人才引進、企業減負、對外合作等和企業生產經營研發有關的方方面面,對以豐原集團為首的科技創新企業開展了全方位的支持。經過長達20年的潛心研發,豐原集團首次在生物化工材料製造領域掌握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成為了生物化工材料製造領域的「蚌埠名片」、「中國擔當」。
「豐原要做的是利用聚乳酸技術帶動中國製造業超越世界,真正詮釋生態文明發展的含義,這不僅是環保的趨勢,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到蚌調研時,無不稱讚這項突破性技術。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蚌埠市長王誠也多次談到,蚌埠的生物基新材料產業是環保、節能、綠色的朝陽產業,將來必將大有可為,我們有信心在不遠的將來,把蚌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做成萬億產業。
國內唯一,掌握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
近年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製造的日用品漸漸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到日本搶購商品在一部分消費者群體中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悄悄轉變,隨著中國紡織技術、生物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迅速變小,有些甚至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豐原集團,這一國內首家深耕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的科技產業型公司也始終在努力改變這樣的現狀。
二十年來,豐原集團專注生物發酵工程技術,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搭建了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豐原醫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兩個科技創新平臺,現已擁有全世界最為先進的乳酸發酵技術之一及最具競爭力的聚乳酸合成技術,成為全中國唯一一個掌握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的公司。
生物材料聚乳酸(PLA),具有環保、無毒、抗菌、阻燃、可降解的特性。據介紹,豐原集團正在全球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地區布局建設生產基地,打造千萬噸級生物材料產業,用以替代傳統石油基化纖布料(PET等)、化工塑料(PE、PP、PVC等),將大幅改善人們日常生活品質,實現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諸如豐原集團與地毯企業聯合開發的全球第1塊聚乳酸地毯,就具有環保、無毒、抑菌、抗蟎、難燃等優點,不僅適用於酒店、會所等場所,用在政府、企業、家居裝飾等方面,更是既華麗又安全,給用戶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娛樂、辦公與生活環境。
2016年,安徽豐原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從而加強聚乳酸下遊產品的研發、加工與應用。豐原生物材料主要承接聚乳酸切片的原料指標驗證,開發聚乳酸纖維、塑料等下遊應用產品,並於2017年6月建成了年產3000噸聚乳酸纖維、紗線製品和1000噸的吹塑、注塑示範線,用於針織面料的32~80S系列紗線、面料等已完成指標驗證並批量生產,家用聚乳酸注塑件已初具成果。
技術創新,助推企業跨越發展
豐原集團的前身為蚌埠檸檬酸廠,上世紀90年代中期時曾瀕臨倒閉。1995年,豐原公司發明了清液發酵的專利技術。這一新技術的成功應用,使檸檬酸產品噸成本降低2000元,廢水量降低50%,產品質量完全達到美國藥典和英國藥典標準,豐原也由此扭虧為盈。
隨後的七年裡,豐原檸檬酸的年產量由3000噸快速增長到22萬噸,增長70多倍,豐原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檸檬酸生產基地。1996年,豐原的這項技術也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國家專利局聯合授予中國發明專利金獎。
近年來,豐原集團積極響應創新驅動號召,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源動力,在生物發酵製造技術及化工醫藥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現在雖然產品的利潤並不高,但是成本已經能收回來了,前面的投入總算沒有打水漂。豐原在1995年發明了一個專利,改變了全世界檸檬酸產業,豐原檸檬酸技術從全世界倒數,一舉成為世界第一,並獲得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豐原更是一舉攻破聚乳酸應用技術存在的問題,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掌握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的企業。」李榮傑不無驕傲地說道。
2018年4月13日,由豐原集團承辦的「豐原聚乳酸研發應用研討會」在安徽蚌埠召開。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峻、特邀副會長詹靈芝在會上提到,經過對聚乳酸20多年的研究探索,豐原集團如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紡織行業綠色發展開闢了又一新路徑。聚乳酸纖維如何用於紡織並替代聚酯,發揮其可降解的作用以保護地球將是接下來紡織行業共同面臨的新課題。
對此,李榮傑在會上表示:「用豐原集團研發的聚乳酸切片生產的聚乳酸纖維價格一定是低於棉花價格的,也一定能為下遊紡織產業提供品質優良、數量充足的聚乳酸切片。」
李榮傑介紹,隨著豐原集團在聚乳酸技術的發展,豐原對下遊合作廠商的要求也愈發嚴格。由於下遊產業發展不足,以聚乳酸顆粒為原材料的市場一直沒有完全打開。
豐原集團以「白手起家」的心態轉頭研究開發紡織品,實現了由原料供給者成為產品製造者的角色轉化。李榮傑說,「江浙一帶搞紡織搞PET化纖的,搞了十幾年,都無法攻破生產問題,纖維拉不均勻,強度不夠,導致紡織領域很難有起色,也給豐原的發展帶來了壓力和阻力。近年來,蚌埠市委書記汪瑩純提出並深入踐行了『三個一切』服務理念,切實為企業的發展減了負,打造了優良的營商環境,讓豐原能夠專心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難題,掌握了全產業鏈生產技術,為企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
走出去、引進來,國際化路途中的喜與憂
近年來,蚌埠始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對外開放思路,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為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強大動力,也讓豐原走得更遠。從20年前把比利時乳酸發酵技術引進到國內,到如今在美國洛杉磯、法國巴黎、比利時等地建銷售倉庫,成為多家知名國際一流企業的合作夥伴,豐原集團邁出了國際化的一大步。
「我們的客戶是國際上一流的客戶,造就了豐原成為內地企業在海外走出去最多的一個企業。」除了將產品銷往海外,豐原集團積極響應國內產能轉移號召,在巴西建立生產基地,以當地的農產品為生產原料,進行產品加工,降低成本,擴大銷售面。」
然而,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豐原並非沒有擔憂,國外技術封鎖、海外國家的限制是豐原國際化路程上的「攔路虎」。「因為豐原掌握了這個全產業鏈技術,而國外不掌握,因此我們的技術就容易被封鎖。」李榮傑解釋,「雖然巴西當下還是很歡迎豐原在當地加工,但是將來是否會像美國抵制華為一樣抵制豐原還是未知數。」
「後石油時代」,聚乳酸意義重大
201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國家之一。石油在中國廣泛運用於各個行業,而由石油加工形成的石油化工產品帶來的最直接的負外部效應就是環境汙染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這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可持續發展角度都是與中國發展路徑相違背的,這也是李榮傑多次提及的擔憂。
對於李榮傑來說,商業上的成功絕非其終極目標。「希望通過生物質加工來滿足人類社會所需要的材料和化工原料產品,減少使用石油和煤炭,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才是後石油時代豐原要做的,也是蚌埠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倡導的。我們將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為治理白色汙染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企業的全部力量。」李榮傑堅定地表示。(鄒錫蘭 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