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9月28日消息: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承擔著建設林業生態體系、產業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的歷史重任。在以山區農業經濟為基礎的鳳岡,林業的發展始終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話題,也是歷屆縣委政府在制定和實踐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過程中重點考慮和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足顯其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社會對森林的生態和林產品的需求決定了必須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並以此作為林業建設的兩大目標。然而,以鳳岡發展新的形勢及需要來審視,不難發現,目前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建設依然存在很大的不協調因素,尤其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速度已經不適應「增比、進位、突破」和推進「三化」戰略的要求。因此,如何統籌推進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真正實現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目標,便成為當前或今後一段時期林業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很長一段時間,林業被稱為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從採伐限額的絕對控制,生產指標的高度計劃,嚴格的資源保護區劃,審批的繁鎖程度都可看出林業較強的政策性和高度的計劃性,這充分反映了國家對林業政策調整的慎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林業發展的活力。近年來,隨著各項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家對林業政策也相應作了大幅調整,一是繼啟動實施林業「六大工程」、推進林業「五個轉變」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明確提出了林改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資源增長,農民增收」;二是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使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的目標,將良好的生態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三是2009年6月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中央林業工作會,溫家寶總理對林業作出了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林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林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林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林業具有特殊地位」的精闢概括,明確提出了「實現科學發展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大舉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首要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戰略選擇,解決「三農」問題必須把發展林業作為重要途徑」的「四大要求」;四是最近以來國家先後對林業支持保護制度、林業金融支撐制度、林木採伐管理制度、集體林權流轉制度、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林業產業政策等方面作了重大調整和完善。這一系列的政策調整為林業生態與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的歷史定位,新的歷史使命,無疑為鳳岡的的林業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又一輪新的發展機遇。
大家都知道,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前幾十年過度無序採伐的陣痛後,近三十年來鳳岡人橫下一條心進行植被的恢復重建和保護,時至今日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已取得了明顯成就,森林覆蓋率從改革開放初的8%提升到現在的57%以上,青山綠水、林茂糧豐的景象使鳳岡生機昂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生態文化建設大幅提高,各項事業也因此而獲益。
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不論是生態建設還是林業產業建設都還面臨諸多問題,試述其主要幾方面,其一,在林業生態體系建設上我們僅僅初步完成了資源數量的積累,實現了基本消滅荒山的目標。從森林覆蓋的簡單比較來看,全國森林覆蓋率60%以上就有福建、浙江等八個省市,覆蓋率在70%以上的縣市比比皆是,同時,在貴州來看鳳岡覆蓋指標僅處於中偏上位次。從內在質量來看,存在景觀等級偏低、殘次林比例大、單位生長量低、城鎮綠化個性缺乏等問題,因此在提高林地生產力、擴大森林覆被、提高綠化質量上仍有較大差距,決不能盲目樂觀,安於現狀;其二,在林業產業體系建設上尚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林業直接經濟貢獻與林地佔有比例極不協調,特別是在促進經濟總量的提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解決「三農」問題等方面直接貢獻率較低。森林資源是鳳岡最大的自然資源,而林業GDP貢獻長期以來均在7%左右徘徊,這與林地佔有近60%的現狀是不協調的;其三,林業資源的增長和效益發揮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依靠政府部門辦林業管資源的現實未得到根本轉變。社會積極性、農民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源保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還較為脆弱;其四,林業要素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的運行機制尚未系統化或有效建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後,按照依法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範流轉、減輕稅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促進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要求,我縣目前一定程度上僅完成了堪界確權工作,而在採伐管理機制建立、規範林地林木流轉、林業投融資體制、林業社會化服務的建立等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將資源經營變為資產經營、資本經營的工作尚未廣泛深入觸及。對山區比例較大的鳳岡來說,農民雖然得到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的認可,但由於人均佔有林地面積小(3.5畝)、林地分散零星、信息不對稱,農民經營林業成本高、收益小,導致林地生產力低下、資源浪費大、林農積極性缺乏,農民在流轉、抵押、買賣林權等方面的願望未得到切實解決;其五,森林優勢種質資源尚未得到有效保護利用。近幾年,我縣流失到外省市的紅豆杉、銀杏、桂花、楠木、櫸木、黑踏子、紫薇、蘭天竹等名優樹種數量不小,部份山區甚至損失嚴重。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已列為國家發改委林業局等部委聯合下發的《林業產業振興規劃》重要產業之一,因此,建立切實可行的種質資源保護、繁育、利用機制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推薦閱讀:
湖南:益陽市現代林業建設成績斐然
上海將力爭2015年實現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力爭3‰以下
上海市召開綠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會議
長春朝陽區高標準實施綠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