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山林還是鬧市,廟宇還是紅塵,手串、念珠成為很多人的標配,是18顆,42顆還是108顆,是水晶、瑪瑙還是菩提子,是為了耍帥彰顯品味還是寄託某種特殊的宗教寓意,每個人的故事版本不盡相同。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是單圈?有的是多圈?為什麼有的帶佛頭、有的沒有?長得不一樣的背後內涵有什麼差別?今天,我們將帶您一起來了解關於念珠的7個冷門知識,看看您知道多少?手串屬於文玩的範疇,可以盤,可以玩,還可以和茗茶、品香等活動結合在一起。念珠是指一些宗教在念經、念咒時所用的物品,是修行的利器。
答:我們通常認為念珠是佛珠的另一個名稱,殊不知念珠不是佛教的專屬,其他宗教也會用到念珠,而且念珠的使用範圍是遍及全世界的。比如,道教用念珠的記載最早出自《正統道藏》中,其中提到:葛孝先初煉丹時,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爐邊常念玉帝全號一萬遍。比如伊斯蘭教念珠,稱之為泰斯比哈念珠,多為33顆,念3圈正好99,代表阿拉的99個名號。比如天主教的玫瑰念珠,念玫瑰經從苦像開始,循環一周於苦像結束。比如日本淨土宗念珠的最大特點就是雙珠纏繞,一串27顆,一串20顆,還有20顆扁平的副珠以及子母銀環。日本臨濟宗的念珠只有一個佛頭,佛頭後邊不接弟子珠,只有四條線繩,名為刀尾結。
答:佛教經典記載念珠起源於《佛說木槵子經》,經中記載了佛陀駐錫靈鷲山說法,有一位波流離國的國王來頂禮佛足,並對佛說,我國家弱小,常遭鄰國欺凌,我為此很擔憂心煩,請求您告訴我如何修行,讓我脫離苦惱。佛陀於是告訴他,用一百零八顆木槵子串成一環念珠,隨身攜帶,行住坐臥時手掐念珠,心裡念一聲佛號,過一粒木槵子。若是精進修持,佛號不斷,能消除無量業障,乃至於涅槃。國王聽聞後心中歡喜,回去就開始營辦了一千條木槵子的念珠,分送給王室裡的人。後來這位國王依教奉行,不僅國泰民安,而且得到了許多殊勝的利益。
答:念珠在佛教中也有人稱之為「拴馬索」,隱喻人心雜念紛飛,如野馬剎那不停,手掐念珠可以讓心回到當下。藏文中稱」長瓦」,有惦念、想念的意思,也有相續不斷的意思,表示恆常不斷地憶念上師、本尊或佛。
答:以使用方面來說,佛珠有三種類型:持珠、佩珠和掛珠。相較於持珠和佩珠,掛珠通常只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家師才能佩戴。掛珠通常為108顆,掛珠的具體佩戴也是非常講究的,通常來說,如果是當家師,掛珠流蘇掛在右邊;知客流蘇掛在左邊;住持大和尚掛珠流蘇放在背後,稱為拖珠。
答:一般的念珠粒數通常有12顆、14顆、18顆、21顆、27顆、42顆、54顆、108顆之分。粒數為1080的佛珠是最上品,這種佛珠只有極少數的大德高僧或者潛修者使用。
21顆是代表「本有十地」與「修身十地」及佛果。
108顆的意思是去掉108種煩惱,從而使身心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
答:有高僧開示過,《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中記載文殊菩薩講到念珠的不同類別,說所有的念珠中功德最大的是水晶念珠(功德成億倍增長)與菩提子(無量增長)。所以若能有菩提子最好。但真正的菩提子,根據佛經所言,是要金剛座菩提伽耶的菩提樹的菩提子最正宗。只是由於戰亂,金剛座的菩提樹也被轉移到斯裡蘭卡,所以現在的菩提樹的菩提子是否真的也不一定。人人皆有佛性,世人之心皆有寶藏,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內心的寶藏開發出來。誦經、持咒等等善行都是開發內心寶藏的方式。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發寶藏需要藉助一定的利器,念珠就是佛弟子極為殊勝的修行利器。原來,使用念珠計數通常需要配合卡子計數器使用,需要手動挪動卡子的位置進行計數,同時還要注意卡子挪動的方向, 以免計數混亂。當代社會,物聯網大行其道,智能科技日新月異,科技如何為古老的佛珠賦能,佛珠與卡子這對黃金搭檔如何在新時代進行演繹?你會設計怎樣的劇情?萬物三千一直秉持佛教智慧+智能科技+文創美學相融合的理念,為了讓你的修行更酷、更時尚,我們一直在進行新的探索。
如何關注:
1、關注鳳凰菩提部落,請點擊「朋友們」—點擊「添加朋友」—點擊「查找微信公眾號」—輸入「Phoenix-Bodhi」—點擊關注即可。
2、正文最上面—點擊「鳳凰菩提部落」—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