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結合」:小村莊興辦農家樂,打造特色旅遊業

2020-12-15 騰訊網

常州武進嬉戲谷門前有條嬉戲路,嬉戲路1號是一家名叫樂山農莊的農家樂。樂山農莊的蘿蔔絲糰子遠近聞名。不過,大家或許不知道,樂山農莊是這裡的第一家農家樂,這個村子叫做回民村。翻開《武進縣誌》,回民遷居武進城西的歷史,可以追溯至700多年前。2011年起,城西回民村開始發展生態旅遊業。作為鄉村旅遊的特色項目,農家樂緊緊跟隨著回民村發展的步伐。

大景區邊小小「農家樂」

承春琴是樂山農莊的老闆娘,也是一名回民村的村民。十年前,她與丈夫一同開辦了樂山農莊。那時,還沒有嬉戲谷,沒有孝道園。夫婦倆開辦了嬉戲路上第一家農家樂。如今,樂山農莊的蘿蔔絲糰子遠近聞名。雖然只是一道平價點心,但糰子裡卻飽含著鄉土傳承的精神。

進入樂山農莊大門,是一番「曲徑通幽」的景象,有樹有湖,小小的噴泉為食客拂去夏日的炎熱。湖裡遊著供遊客觀賞的金魚,後院裡有散養的雞鴨鵝和一片片菜地。給客人端上桌的蔬菜大多是老闆自己種植的,既原生態又健康。

嬉戲谷的遊客絡繹不絕,樂山農莊隨著葉門庭若市,不少遊客玩累了便來農莊飽餐一頓。2017年,「傳承 光大 武進名點」大賽的評委來到了樂山農莊,並品嘗了特色菜餚「樂山糰子」。它是一道由蘿蔔作為主材料的中式小點心,有著親民的價格和香糯可口的味道。武進名點大賽評委陸仁興讚賞道:「這個蘿蔔絲切得比較細,它的鄉土味比較濃,充分體現了農村的、農家樂的風味。他們的傳承精神,可以點讚!」

農莊內還有一個人氣很高的「DIY體驗區」,裡面放著一排石臼可以讓大人們帶著孩子體驗研磨豆漿的樂趣。在大手和小手的共同努力下,遊客們可以隨時品嘗醇香的現磨豆漿。2019年,樂山農莊接待遊客3.5萬人,年營業額高達650萬元。

政策扶植帶火農家樂

回民村的農家樂產業目前還在創業階段。憑藉著太湖灣旅遊度假區的區域輻射效應,與嬉戲谷、中華孝道園、露營谷等大型景區形成互補,村內外已建有14家各具特色的休閒觀光型農家樂。房屋來源大多是村民閒置住宅間的相互轉讓、出租。村委會直接收購的宅基地或是村民向村委會抵押的房屋也會開放給村民租賃購買。還有城市居民租賃村裡的土地,與村民或村委會達成長期協議,出租三五十年。這種土地流轉的方式是回民村開展「農旅結合」的重要舉措。

「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就是想試著做做,結果一直辦到了今天。我是趕上了好時候,趁著家鄉搞特色農村旅遊,開起了農莊。」承春琴回憶道,「那會兒,有不少鼓勵、扶貧政策。不僅租店面的錢減免了一些,更是直接提供了部分開店資金。現在掙得比在外打工多多了,感謝黨和政府。要不是村裡的大力支持,現在哪有那麼多農家樂?連同買地蓋房加裝修,沒個三五百萬辦不起來的呀。」

村裡大力支持村民辦民宿、農家樂,不僅規劃出了一條農家樂風情街,更是挨家挨戶的宣傳鼓勵並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此外,村內集聚和培養農技、鄉村旅遊等方面的鄉土人才,定期邀請專家到村開展果品種植、農家樂經驗、「網際網路+休閒農業」等相關培訓。

承春琴夫婦開店時僱了26名服務員。這26位員工絕大多數是當地人,平均每個月工資都有三四千。一開始比較辛苦,很多事情都要夫妻倆親自操辦。現在店員業務都很熟練了,他們也輕鬆了很多。

呂健偉副書記介紹說,開辦農家樂的,本來就有不少年輕人,這是一種返鄉創業。呂建偉這麼形容這些年輕人:「他們的到來對於村裡來說是一股新鮮的血液,村裡歡迎並支持他們。」 承春琴的孩子正在市裡上大學。承春琴覺得,孩子以後回不回來店裡幫忙,就要看他自己的意願了。常州的工業經濟形勢也比較好,一般來說大學生都能在市裡找到合適的工作。和承春琴一樣,很多父母親也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們自己。

政策扶植,人民勤勞,共建富裕回民村

走過了十年的風風雨雨,承春琴遇到過數不清的挫折,農家樂終於穩定下來。一想到嬉戲谷的建成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顧客,她就很慶幸自己是樂園的受益者。關於做餐飲生意,承春琴說:「勤勞致富,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報。」

回民村因為地處太湖一級保護區,工業發展受到了種種限制,發展「農旅結合」的道路變成了解決當地居民生活問題的主要途徑。回民村充分挖掘當地人文、地域、生態等特色優質資源,將農業和旅遊業都越做越好。現在每年進村的遊客超過十萬人次,村民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將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隨著2014年投資千萬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開展,村民的生活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樂山農莊旁的仁莊中心大道路面進行白改黑升級,道路更通暢,交通更方便了。

承春琴印象最深的就是門前這條路。「原來這條路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要摸著黑,馬路也是坑坑窪窪的土路。」道路整修升級之後,隔幾米就有一個路燈,讓做生意的村民方便了不少。承春琴說:「我們家的生活,那當然是越來越好了,這些年來,農家樂也擴建翻新了,我們也吃得飽穿得暖,孩子的教育資源也越來越好了。」

城西回民村憑著高速的發展斬獲了許多榮譽。除了「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江蘇省休閒觀光農業示範鎮」「少數民族特色村落」外,回民村還是「全國生態文化城」「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國家級的鄉村旅遊重點村」。「鄉村振興」帶給回民村的不僅僅是一塊塊榮譽獎牌,更是村民們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陶靜淼 仲昱潔

指導老師 張弢 吳濤

相關焦點

  • 打造3A景點村莊 發展農旅融合產業 李坪村農旅融合拓富路
    為了讓村民保留這份美好記憶,李坪村結合美麗庭院及大花園建設,將原李家村沿江公路一帶打造成 車站記憶、有禮人家 主題餐飲產業帶,並請專人將圍牆繪成一列火車的模樣,讓人仿佛看到記憶中的平坦站臺,既扮靚了村莊,又留住了鄉愁。
  • 小村莊興辦農家樂 打造民族特色餐飲旅遊
    2019年起,五一村開始發展生態旅遊業。作為鄉村旅遊的特色項目,農家樂緊緊跟隨著小村發展的步伐。2020年12月22日,「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2020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成員來到琿春市馬川子鄉五一村。
  • 掌上慶元丨逐夢小康·看月山|農旅產業引領村莊蝶變
    近年來,隨著舉水鄉月山村不斷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環境大幅改善。結合當地鄉村春晚文化、百家宴、廊橋文化等文旅資源,鄉村旅遊事業不斷發展,民宿產業也逐步發展壯大。同時,月山村充分發揮高山臺地優勢,致力發展適宜當地的高山蔬菜農業產業,產業效益不斷顯現。
  • 慶元發布丨逐夢小康·看月山|農旅產業引領村莊蝶變
    近年來,隨著舉水鄉月山村不斷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生活環境大幅改善。結合當地鄉村春晚文化、百家宴、廊橋文化等文旅資源,鄉村旅遊事業不斷發展,民宿產業也逐步發展壯大。同時,月山村充分發揮高山臺地優勢,致力發展適宜當地的高山蔬菜農業產業,產業效益不斷顯現。
  • 依託休閒農業觀光基地打造「美麗風景」 松陽農旅融合讓鄉村旅遊...
    花園的主人葉偉蘭說,因為「葉子的花園」,上五木村這個原本鮮為人知的村莊也聲名鵲起。  其實來到現在的松陽,遊客除了可以在古市鎮「葉子的花園」賞花買花,還能到三都鄉觀梨花、赤壽鄉賞美國天鵝絨紫薇、齋壇鄉摘藍莓……通過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模式,近幾年松陽縣多個鄉鎮不斷提升農業園區旅遊功能,並以休閒農業觀光基地為依託,培育形成了農業觀光、農業採摘、賞花休閒等多種業態,將美麗風景生態優勢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旅遊「花開有聲」。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便為其中之一,二者有機融合衍生出了新的產業業態,充分增加了各自的附加值,帶來了更多利潤和升值空間,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產生了巨大的帶動作用。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美了村莊 富了村民!大縱湖度假區農旅融合走出綠色小康之路
    12月14日,記者在鹽城市鹽都區採訪時,大縱湖旅遊度假區倪楊村蟹農陳良順介紹說,由於搞農旅融合,村子美了,農家樂和民宿多了,遊客絡繹不絕,他養殖的80畝螃蟹也賣出了好價錢,令他十分開心。據悉,這是大縱湖湖區資源開發公司與倪楊村結對搞村企共建脫貧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 三峽壩區做足「桔」文章 農旅結合呈疊加效應
    三峽壩區做足「桔」文章 農旅結合呈疊加效應 2015-10-16 14:19:31  柑桔節舉辦地——官莊村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柑桔產區,夷陵區斥資數千萬元對該村房屋進行立面改造,建設仿古休閒旅遊街,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採摘觀光橘園;同時引進招商建設高檔次農家樂,帶動餐飲業發展,並打造農產品專業銷售市場,促進農民增收,使這個邊陲小村一躍成為柑桔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樣板村,成功上榜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城郊休閒第一村」聲名鵲起,年旅遊人次約8萬。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湖南花垣十八洞村:農旅...
    本文原標題:《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湖南花垣十八洞村:農旅一體「以一帶四」》引言十八洞村作為精準扶貧的發源地,近年來主動結合村莊的實際,致力於打造中國最美麗鄉村,積極探索出了「以一帶四」的農旅一體化脫貧模式,「一」是指以鄉村旅遊業為核心,「四」是指以獼猴桃為主的種植業
  • 新疆打「鄉村旅遊牌」發展農家樂、民宿
    奇臺縣吉布庫鎮漲壩村發展夜經濟,打造啤酒燒烤廣場,帶動當地農民持續增收。 王小軍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8日電(記者 王小軍) 近年來,新疆各地加大民宿產業發展投入,產品業態更加豐富,以旅促農、以旅富農效果日益顯現,高質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 宣威市普立鄉泥豬河村:農旅結合謀發展 桃源勝景引客來
    ,走出一條山水林田路村莊綜合治理的農旅結合發展路子。按照這個目標,該鄉明確 「觀世界高橋、賞峽谷風光、拜千年菩提、品桃源勝景、享特色美味」的旅遊產品開發方向和概念。通過招商引資方式,目前已引進亞拓集團擬投資42.9億元分三期建設旅遊景區,村莊周邊打造為集生態觀光、戶外運動、鄉村旅遊、休閒度假等多種旅遊形態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和全域旅遊示範區
  • 農旅結合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加快沙址村群眾致富步伐
    近年來,沙址村黨總支立足雞足山旅遊資源優勢,發揮黨建引領服務作用,把旅遊文化產品生產銷售和農家樂、酒店發展項目作為群眾收入的突破口,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帶領全村走上了鄉村振興的「快車道」。「現在群眾自辦的農家樂和果蔬採摘基地因為缺乏管理導致發展混亂,遊客體驗也跟不上。只有走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道路,規範化運營,才能走出一條新路子來。」
  • 安徽將打造20條農業旅遊精品路線 特色節慶活動20個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到2020年,全省將打造知名度較高的休閒農業旅遊精品路線20條,特色節慶活動20個。根據我省出臺的十三五期間加快發展休閒農業的實施意見,從現在起每年新增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3個、示範點20個。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既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新業態形成,又能創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方向。本文以農旅融合發展視角對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與策略,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可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鑑。
  • 保亭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農家樂興樂農家
    秀麗山莊打造海南本土黎苗文化風情特色,集餐飲、住宿、垂釣、採摘、農事活動體驗為一體,以差異化特色農家樂旅遊休閒模式吸引遊客,被評定為我省四椰級鄉村旅遊點。秀麗山莊是海南省旅遊委評定的四椰級鄉村旅遊點,由農家有機菜地、原生態垂釣魚塘、百果園、檳榔林野生放養場、農家菜餐廳、農林特色酒店等幾部分組成,是一家集戶外拓展、餐飲、住宿、休閒度假、娛樂、農事活動於一體的原生態休閒農家樂。「目前山莊一個月的人流量大約為4500人次,多數是旅遊團的遊客。別看現在遊客這麼多,2017年的時候,山莊差點關門。」
  • 南寧全力提升休閒農業示範區 建設特色農旅線路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南寧全力提升休閒農業示範區 建設特色農旅線路&nbsp&nbsp&nbsp&nbsp昨日上午,南寧市政府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會議通報了2018年南寧休閒農業示範區建設情況。
  • 聖燈山鎮堅持「三旅融合」打造康養農旅小鎮
    一是以農強旅,農旅融合。利用閒置農房打造大佛寺農場、花竹澗等特色民宿及星級農家樂39家,流轉土地800餘畝建成茶葉、獼猴桃、藍莓採摘園。二是豐富業態,體旅融合。依託15公裡崖線及峽谷、5000畝茶海、2000萬方水體等自然景觀資源,培育以聖燈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森林康養基地,快速推進聖燈山康養農旅小鎮項目,動工建設藍城「聖燈山郡」項目。三是挖掘特色,文旅融合。舉辦「醉美聖燈山、楓彩五洲園」春季紅楓開園慶典等活動8次,打造「聖燈山」避暑休閒養生、茶山風情等文化旅遊項目,讓文化資源要素轉化為旅遊產品。
  • 寧海鄉村旅遊:農旅結合惠百姓
    原標題:寧海鄉村旅遊:農旅結合惠百姓    農家樂內特色裝飾  民以食為天,「吃農家飯」作為寧海鄉村旅遊的第一環節,以麥餅為代表的寧海農家樂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外地客人。  「我母親從十五六歲就開始做麥餅了,一做就是六十幾年,當然好吃,客人每桌都要點上好幾份呢!」夏永江幫母親解下圍裙,遞上了一碗冒著熱氣的米羹。「寧海農家飯,好吃的有很多。這米羹也是,出了寧海吃不到的呢。」
  • 宜城鶯河村:農旅結合走出特色致富路
    8月21日,記者來到宜城市流水鎮鶯河村,看到又一批精緻的小木屋建成並投入使用。「每天絡繹不絕的遊客到這裡親自然山水、觀田園風光、品農家美食,鶯河村鄉村遊復甦了!」鶯河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成說。原來的鶯河村雖然依山傍水,風光迤邐,但交通閉塞、房屋破舊,村莊凌亂。2015年,村集體花了5000元,回購了一套老房子,面積100多平方米。之後,投資十多萬元將其裝修成農耕文化體驗屋。緊接著,鶯河村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後榮獲「湖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等榮譽稱號,成為城裡人休閒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