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假期的時候,我和朋友去西安玩了一圈,除了必須要去的鐘鼓樓、大雁塔,我們還去了西安的最最著名的美食一條街——回民街。
說是美食街,其實已經變成了專門開給遊客的商業街了,不過對於我這種兩眼一抹黑的外地人,回民街還是很友好的。
讓我比較驚訝的是,回民街這裡不止賣地方特色美食,還賣杭州絲綢,甚至還有俄羅斯「進口商品」,這些和西安完全不搭邊的「特產」,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回重慶後,我不由對重慶的美食一條街——磁器口也產生了疑惑,作為商業化程度較高的景區,磁器口又會賣什麼樣的特產呢?
不出所料,必定有火鍋底料、陳麻花這樣的特色美食產品,會不會也有那些稀奇古怪的異域特產呢?
果然,磁器口也賣俄羅斯特產,究竟俄羅斯有什麼魅力,能讓萬裡之外的中國商業街,也賣它的產品呢?
俄羅斯作為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卻不足中國的十分之一,完全可以用地廣人稀來形容。
許是面積太大了,俄羅斯的食物也相當粗獷豪邁,比如說大列巴真的是超長一大根,就連巧克力糖果,都是按斤來賣的。
俄羅斯美食份量大卻不貴,最有名的紫皮糖,500g也不過20來塊錢,人人都消費得起。在景區買上這麼一大包「特產」帶回家,分給親戚朋友也非常划算。
除了量大實惠、價格低廉,俄羅斯獨特審美的紀念品也非常抓人眼球,尤其是大紅大綠的撞色設計以及浮誇的雕刻,特別符合景區特色,雖然並不是中國產的,但是「獨特」不就夠了嗎?
中國的景區,一般賣的都是旅遊紀念品,比如體現地方特色的鑰匙扣、起子等,這些東西實用價值較低,可替代性很高,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賣,很容易引起審美疲勞,遊客也不怎麼喜歡。
為了吸引顧客,促進購物消費,景區的商家們屢出奇招,連俄羅斯「特產」也拿來賣。
即使不是俄羅斯,也可能是巴西「特產」、美國「特產」,只要便宜又有噱頭,和其他家賣的不一樣,產自哪裡都無所謂。
他們並不在意賣的是不是和景區相關的產品,有沒有為景區文化添磚加瓦,只要佔據了風水寶地,賣什麼也夠賺得盆滿缽滿,這不正是我們所說的商業化嗎?
雖說不商業化就會被世人遺忘,但是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在我看來終究是有些不妥當的。
遊客真正需要的是旅遊衍生品,那種有明確功能性的紀念品,要優先滿足使用的需求,附加功能是體現地方特色和文化價值。
這樣的產品不僅能真正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更可以體現出景區獨特的人文價值,在滿足經濟發展的同時,極大程度保留景區的歷史文化特色。
我們沒有辦法停止商業化的步伐,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商業化的程度,不要等古街古鎮、景區景點都遍布廉價劣質的紀念品時,才懷念曾經的古樸。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