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幹去世後留下一個遺腹子,此子獲周武王賜姓,現成南方第4大姓

2020-12-12 讀天下史

在神話演義中,比幹之死與妲己有很大關係,妲己是九尾狐化身,被比幹看破了原形,於是比幹殺了九尾狐子孫,兩人結仇,妲己便說自己有心痛病,要吃比幹的七竅玲瓏心治病,紂王昏庸無道,聽信妲己所言,害死了自己的親叔叔——這個鍋妲己背得實在有點冤。

實際上妲己沒有那麼大影響力,比幹也不會有那空閒和一個妃子鬥法。紂王帝辛在位時,殷商有三大「仁人」,一個是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另外兩個就是紂王的叔叔,箕子與比幹。因為紂王處處奢侈無道、窮兵黷武,微子啟先去勸諫,沒用,於是他裝瘋出走了。

緊接著箕子也勸諫,也沒用,還被關了起來。比幹是第三個勸諫的人,《史記》記載,比幹覺得「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所以雖然有微子啟和箕子的例子擺在前面,比幹還是直接到紂王面前去強諫了,結果紂王徹底被激怒。

可能是覺得哥哥與叔叔都看不起自己,也可能是覺得自己身為君王的地位被蔑視,紂王直接下令將比幹的心挖出來,因為自己要看看「聖人之心」是否真有七竅。所以,比幹是因為直言勸諫紂王才死的,和妲己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比幹去世時,他的妻子媯氏正懷著身孕。

為了保全這個遺腹子,媯氏匆忙逃出朝歌,隱匿在深山野林裡。不久,媯氏就生下一個兒子,為他取名為「堅」。因為比幹是因諫而死,為國守忠,周人滅商之後,也大力推崇比幹的事跡,並且四處尋找比幹的後人,最後在長林(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找到了他。

箕子不肯接受周朝的封賞,跑了;但堅接受了周朝的分封,被封到博陵一帶。周武王聽說堅是在長林一帶出生,就賜他姓「林」,所以,林姓的一支主要來源是子姓,因為不管紂王還是比幹,都屬於子姓人氏。林堅在封地娶妻生子,繁衍後代,林姓人口日漸興旺。

現在很多林姓人氏的族譜裡,都會記錄本家姓氏源出比幹的信息。比幹是歷史上第一個因為直諫而死的忠臣,歷朝歷代官方都對他十分推崇,因此很多林姓後人都以自己是比幹後裔為榮,當然,林姓的來源也不止這一脈,還有源自姬姓、源自官職、源自少數民族改姓的情況。

林姓名人眾多,有北宋著名隱逸詩人、「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有晚清時期禁菸名臣林則徐;還有「中國民主之先驅」林覺民、兼建築師與詩人身份的林徽因等。截至2016年年底,林姓人口已經超過1400萬;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地區的林姓人氏聚居更密集些。

在南方,林姓人口極盛,排第4大姓,其中福建省的林姓人口是最多的,大約佔了本省總人口的15%。而且據2014年數據顯示,韓國也有180萬的林姓後裔。絕大部分的林氏族群都奉林堅為始祖,林姓也沒有因為歷史的變遷而衰落,自林堅之後,代代興盛。

相關焦點

  • 比幹還有個遺腹子,留下一個姓氏,現在已成南方大姓
    比幹 封神中的比幹,被紂王剖心而死,哪有什麼遺腹子,還留下什么姓氏,成南方大姓呢,事情其實是這個樣子的。這些『仙人』,都是妲己的狐子狐孫們,因妖法未成,在酒宴上露出狐狸尾巴,被陪酒的比幹,看了個一清二楚。酒宴結束後,比幹尾隨醉酒的『仙人』,找到他們的洞穴,一把火燒了個乾淨。 狐子狐孫被比幹連鍋端,妲己哪裡肯依,她找來同在軒轅墳的九頭雉雞精,也就是胡喜媚(第93期),合謀要害比幹的姓名。妲己假裝生怪病,說須得七竅玲瓏心做藥引,才能治好。
  • 比幹被紂王「挖心」而死,留下的孩子改名換姓,如今已成南方大姓
    2001年,一部名為《封神榜》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是許多80、90後的回憶,裡面的人物個個鮮活,紂王的昏庸、妲己的殘忍讓人記憶深刻,當時妲己為了害死忠臣比幹,說自己病了,得吃比幹的「七竅玲瓏心」才能好,比幹當場自掏心臟的場面,讓人揪心。
  • 廣東省人口最多的6大姓氏,第一大姓人口密度達到了7.8%以上
    廣東省人口最多的6大姓氏,第一大姓人口密度達到了7.8%以上文/侃侃史話廣東省不僅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自秦始皇時期開始,中原人口就源源不斷遷入廣東,並在這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這裡民風民俗,人文歷史都很特別,風格很獨特。
  • 家丨南方第一大姓陳氏起源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建立周朝後,找到舜帝後人陳胡公媯滿,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周朝初年陳胡公滿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
  • 廣東26個大姓遷徙圖,鄭姓原來是……
    比幹被紂王剖心之後,其懷有身孕的夫人逃至河南長林石室中生下一子。周武王以其出生地賜姓林,並賜名堅。林堅就此成為林氏得姓始祖。 ,其子劉廣傳生14子,86孫,360個曾孫,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後劉開七的裔孫,紛紛向內地及海外遷移擴張。
  • 它是中國南方第一大姓,總人口多達7000餘萬,有沒有你呢?
    不過今天要聊的是中國南方地區的大姓,許多人看到數據以為這不是李姓就是王姓了,其實不然,在中國南方第一大姓是陳姓,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陳姓!據說舜帝姚重華的第34代裔孫陳胡公媯滿,被周武王姬發封於陳(在河南淮陽),周武王把自己的長女太姬嫁給了媯滿,媯滿死後,諡號陳胡公。後人陳胡公滿。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 中國第一位大忠臣比幹 ,孔子手跡「殷比幹墓」,李白撰墓志銘
    位於河南省衛輝市東北7.5公裡比幹廟村處的比幹墓,為周武王所封。是中國有記載以來的第一個墳丘式墓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幹,子姓,今河南淇縣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師(丞相)神靈。
  • 陳姓發源於北方,為何發展成了南方第一大姓?
    關于姓氏分布,南方曾有「陳林半天下」的說法。意思是說,陳、林兩姓在南方所佔人口比例最大。在陳、林兩姓中又以陳姓的人口居多。據統計,陳姓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國家人口極多。
  • 林氏先祖,「天下第一仁」陵墓-比幹廟
    他就是「天下第一仁」,比幹!比幹,別 稱:子幹,出生地沫邑(今河南衛輝),官 職:少師(丞相),諡 號:文曲星。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29年。安葬在今河南衛輝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稱為「天下第一廟」---比幹廟。比幹廟為中國第一座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 殷末三仁:箕子建立朝鮮、比幹被挖心、微子封宋國
    商朝末年,有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箕子、比幹和微子,被稱作「殷末三仁」。他們不僅是皇室血緣關係,而且也留下了很有名的傳說。先來看看商朝末代君王商紂王和這三位的關係。箕子明夷商朝滅亡後,箕子乘亂逃到太行山過上隱居生活,周武王求賢若渴訪道太行,誠懇的向箕子請教治國的道理。箕子便把夏禹傳下來的《洪範·九疇》講述給武王聽,箕子才再度顯其才智。
  • 廣東省第一大姓,為什麼是陳姓呢?
    如今,陳姓是全國第五大姓氏,總人口約為7000萬人,僅次於李姓、王姓、張姓、劉姓這四大姓氏。在全國分布上,陳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特別是在廣東省,陳姓是人口數量最多的姓氏。根據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陳姓在廣東省的人口比例達到了10%。那麼,問題來了,廣東省第一大姓,為什麼是陳姓呢?也即相對於李姓、王姓、張姓、劉姓等人口大姓,陳姓為什麼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呢?
  • 比幹和媽祖有何關係?你知道媽祖為什么姓林嗎?
    關於媽祖的身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看完後會漲了不少知識。說到媽祖在全世界的出名程度,可以從她的分秒來判定。在全世界一共有六千多座媽祖廟,信眾高達兩億多人。2009年,媽祖信俗正式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首個信俗文化遺產。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福建的一戶姓林人家誕生了一個名叫林默的女嬰,這就是媽祖的初身。
  • 還是梟雄陳友諒的遺腹子?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其次朱元璋收到潭王去世消息的時間是在4月3日,意味著老朱派使臣去召朱梓回京是在三月,當時連吉安侯陸仲亨等人都尚未被打為胡黨下獄,潭王又有什麼好怕的呢?將之國,闍氏語之曰:爾乃漢王陳友諒子,汝父被殺,吾為汝忍死於此,他日當為父復此仇也。故事,諸王來朝者皆止於宮中。漢王來覲,入止宮不以禮自檢,歸國發兵反,高皇遣太傅徐達之子討之,潭王堅閉城門,抱其幼兒繞城上行,取銅牌書其上云: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因擲於城外,遂舉火闔宮盡焚,攜其子投隍塹而死。高皇大怒,因假妖星亂宮為辭,盡戮宮人,皇后脫簪珥待罪僅免,餘悉殲除焉。
  • 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祖先是誰?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姓,張姓是怎麼得姓的呢?祖先又是誰呢?,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國之清陽,後改清可郡,此張氏得姓之由。」若吾張姓,始於軒轅黃帝之第五子也,性長號矢,普張綱羅,世襲其職,因賜姓曰張,賜名曰揮,以其善作三軍也。」認為張揮乃黃帝之子的說法還見於《廣韻》、《繹史》,張姓與善作弓箭有著密切的關係。
  • 側說比幹廟/林柏海
    比幹是中國歷史上以死諫君的忠臣,稱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幹為「國神」。          比幹墓為中國第一座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墓塋非常大,佔地兩畝有餘。據史料記,古時還要大些,佔地四畝左右,稱為「天下第一墓」。從周武王封墓開始,在其周圍就有倡導「忠義」的鄉民建房居住,信奉比幹之神。比幹「忠義」精神深入民間,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