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在上海大都市圈中潛力有多大?

2020-12-10 盤古論今2020

上海大都市圈範圍已經劃定,包括了江浙滬的「1+8」個城市。

據上海市《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上海在推進一體化過程中,要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圍繞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嘉興、舟山、湖州的「1+8」區域範圍構建開放協調的空間格局,發揮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在功能、交通、環境等方面的銜接,促進區域空間協同和一體化發展。

上海都市圈「1+8」的區域範圍,陸域面積大約5.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省面積的1/2多(江蘇面積10.26萬平方公裡),2018年常住人口約7070萬人。

1+8都市圈分別包括:核心龍頭城市上海。江蘇省4個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4個市(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

與此前「1+7」方案相比,這一次加上了在南京都市圈與上海都市圈之間「左右為難」的常州(常州下轄的金壇、溧陽被納入南京都市圈)。

長三角規劃範圍包括蘇浙滬皖全域,三省一市共41個地級市,面積約35.8萬平方公裡,2018年常住人口約2.24億人。這裡還創造了我國近20%的GDP、25%的進出口總額和34%的貨物吞吐量。(來自「2019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數據)

長三角規劃屬於戰略性的經濟發展規劃,而大上海1+8都市圈則是「核心」的經濟發展規劃。除去絕對核心龍頭上海,在8個城市中,誰將會在未來的規劃及發展中脫穎而出,甚至於獨佔鰲頭呢?最大的「潛力股」是誰呢?

下面就從城市的優越地理位置、城市的影響力、經濟首位度、發展潛力等方面來分析及選擇出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當然,觀點僅供參考,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評判標準,不一而足。

從城市經濟總量及權重來觀察:在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8個城市中蘇州是當之無愧的GDP王者! 蘇州在2019年創造了1.93萬億GDP,比排名全國第12的寧波市的1.1985萬億多了約7400億左右。蘇州經濟即將晉級「奔2」,發展前景突顯。

因此,在「以經濟總量論英雄」這個環節排名順序是:蘇州市(19235億)-寧波市(11985億)-無錫市(11852億)-南通市(9383億)-常州市(7400億)-嘉興市(5370億)-湖州市(3122億)-舟山市(1371億)。蘇州GDP最大,龍頭地位其他城市目前無法撼動,並且蘇州在8城市經濟總權重中佔比達到約17%,排名第一。

從人均GDP及個稅收入觀察:2019年,無錫市人均GDP為大約17.46萬元,蘇州為17.41萬元,常州為15.63萬元,寧波為13.43萬元,南通為12.8萬元,舟山為11.68萬元,嘉興為11.2萬元,湖州為10.26萬元。因此,在更具有說服力的人均GDP上,各城市具體情況如下:

2020年上半年,蘇州GDP不但達到了9050.24億元,而且蘇州在人均GDP方面,創下了84189元新高,超出了無錫的83688元,排在長三角第一,如果照此現狀保持下去,江蘇省第一位置穩如泰山。這個環節排名順序:蘇州-無錫-常州-寧波-南通-舟山-嘉興-湖州。蘇州在經濟總量和人均上都暫時保持了雙第一。

在個稅方面的觀察:個稅雖然不能直觀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達程度,但是卻能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工資水平和就業情況,因為個稅越高,說明這個城市的整體工資水平越高,就業人數越多,用工單位越多,市場經濟活動越發達,是城市未來發展潛力重要看點。 所以,是一個間接指標。

2020年上半年,蘇州個稅139.03億,全國排名第4;寧波個稅124.75億,全國排名第6;無錫67.3億,全國排名第9;湖州42.25億,高於濟南;嘉興34.85億,全國排名第19;南通33.52億,全國排名第21,常州32億,全國排名第22,舟山為10.23億。

可見,蘇州依然是個稅「老大」,比寧波多出了14.28億。這個環節:蘇州>寧波>無錫>湖州。

從政府財力指標觀察:政府財力表達的是城市真金白銀的硬實力,同時也是城市民生很重要來源。衡量一個地區政府財力的主要指標是看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比例越高,說明地方政府財政實力越穩健。

2019年,蘇州2221.80億,全國排名第5;寧波1468億,全國排名12;無錫1036億,全國排名第15;南通619.26億,全國排名27;常州590.03億,排名29.前五名。

蘇州>寧波>無錫>南通>常州。 蘇州又是絕對的遙遙領先,並且比寧波多出了7538億,實力強大。

從城市存款競爭力觀察: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是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它反映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因為資金是城市經濟發展運行的最直接動力,也是最終的結果,所以,一個城市能匯到聚多少資金,顯示了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前四名排序: 2019年,蘇州33814億,全國排名第9;寧波20334億,排名第15;無錫17700億,排名第20;南通13638億,排名第27。可見,蘇州又是本外幣存款餘額的「大哥大」,又比排名第二的寧波多出13480億,絕對的遙遙領先。

從房價競爭力維度觀察:房價競爭力可以直接觀察城市的能級及資金關注度,雖然不能夠以高房價來判斷城市的優劣,但事實上,幾乎」好的「城市都是高房價聚集地,比如具備強大優勢資源的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及杭州、南京,廈門等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都處於高房價的前列,從這個角度看,房價競爭力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推手。

根據統計,2019年,蘇州平均單價23492元,全國排名11,寧波平均單價22068元,排名第14,無錫平均單價15838元,排名第23,常州15726元,排名第24,南通15478元,排名26,舟山15457元,排名第27,嘉興13145元,排名第40。

無疑蘇州房價在8個城市中最高,寧波依然是處於第二位置;無錫南通常州三城市價格膠著。

從城市競爭力指標來觀察:2019年,蘇州在中國城市競爭力(或城市發展潛力)排名中,排名第13位;無錫排名21位;寧波排名22位;常州排名第30位;南通排名第34位;嘉興排名第41位;舟山排名第64位;湖州排名第72位;

顯然,蘇州的數據再次領先8個城市,甚至於比寧波明顯領先很多身位。蘇州排名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鄭州、長沙之後。

可以看到排名在蘇州前面的要麼是直轄市、要麼就是省會城市,只有深圳是雙重身份——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

因此說明了城市政策能級對於城市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雖然蘇州屬於」五大什麼都不是「——不是省會城市、不是直轄市、不是計劃單列市、不是副省級城市、不是國家中心城市,就一個簡單的普通地級市,但蘇州上半年工業產值已超越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並且擁有中國最牛地級市身份,GDP總量超過很多的省會城市,因此,蘇州是任何人無法忽視的城市。

從城市人口聚集潛力觀察:城市的潛力首當其衝的指標是人口,缺乏人口聚集的城市很難做大做強。產業發展需要人口,人口決定需求。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更是很多產業包括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根本支撐。人口的流動符合: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的基本邏輯關係。

在2019年流入人口前二十的城市中,蘇州排名全國第七。在長三角地區,蘇州不僅吸引了周邊江蘇、安徽和浙江的城市,與河南、廣東,山東的人口聯繫也非常緊密。由於蘇州背靠上海,在承接上海產業外溢的同時,也承擔著部分人才外溢的發展紅利。

從上海都市圈的經濟輻射及影響觀察:第一級輻射圈層:蘇州、嘉興、南通;第二級輻射圈層:無錫、常州、寧波、湖州、舟山。未來第一輻射圈層更容易直接受到上海都市圈規劃、經濟輻射、產業外溢的便利及優勢。

綜上所述,在上海都市圈1+8的城市中,去除上海作為絕對龍頭不談,那麼蘇州、寧波、無錫、南通、嘉興是發展潛力最大的四個城市;如果再選三:蘇州、寧波、南通三個城市潛力最大。

最具潛力之一:蘇州是8個都市圈城市中最具潛力、最具發展前景當之無愧的首選。無論是作為上海的後花園,還是上海都市圈的經濟輻射,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巧合的是,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蘇州」得月樓「用膳,因其菜味道鮮美,賜名"天下第一食府",由此,得月樓是蘇州的著名老字號。

蘇州的經濟最大特點是」小馬拉大車「,」大產業小市中心「。蘇州快速發展的同時,最讓蘇州朝思暮想的是機場,因為蘇州沒有自己真正意義的機場。如果蘇州有機場,那麼右手邊是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左手邊是蘇南碩放機場,現在好了,俗稱」上海第三機場「的南通又橫空出世,因此將會面臨著很大的尷尬的競爭壓力,

最具潛力之二:寧波是計劃單列市,城市級別比普通地級市高,具有政策資源優勢,這一點是蘇州,尤其是無錫不能比的。尤其是寧波生產總值破萬億,成為全國第15個GDP萬億級城市後,去年GDP又超過了無錫,發展勢頭很猛,值得期待。

寧波的經濟數據在全國不算最出色,但在全國區域城市群中也算十分靚麗了。比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一度全國第五位,僅次於京滬蘇杭。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一度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嘉興。

上繳的中央稅收超過1000億,曾排名全國第八位。

工業總產值1.45萬億(2017年)位居浙江第一,全國第十二位。

寧波的薪資水平同樣相對很高。據智聯招聘數據,寧波2018年秋季求職平均薪酬是7892元,年薪則是94704元。

寧波經濟特色是依賴三大產業:傳統製造業產業、港口業、高新技術產業集。2018寧波舟山港就成為全球首個年吞吐量十億噸的港口,貨櫃吞吐量首超2600萬標準箱,首次躋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

寧波經濟結構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比如製造業產業鏈較為低端,第三產業佔比不足50%,對外貿的依賴度較高,創新能力較低。

寧波的經濟體量在全球城市GDP排名中大致在50位左右的水準,但寧波卻一直被上海、杭州的光芒所覆蓋、忽視,其實近些年寧波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很強勁的。

雖然蘇州經濟前景當之無愧的老大地位,但寧波的未來依然值得看好的,主要一點是寧波的城市級別比蘇州無錫常州等普通地級市高,政策優勢明顯。

最具潛力之三:無錫曾經是中國民族工商業之城,蘇南模式的發源地,但無錫放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來講,經濟說強不強,說弱不弱。

無錫經濟之前曾經五年沒有怎麼發展了,算是停滯不前,近些年經濟恢復性增長,轉型相對較好。但無錫經濟格局及經濟前景沒有蘇州的期待值大。畢竟無錫的人口流入小,再加上上海經濟輻射相對較蘇州差一點,比常州要好一些,所以,總感覺是不上不下的。

無錫經濟競爭城市越來越多,比如強競爭城市寧波、青島、長沙等,後面還有一大堆追兵,比如佛山、東莞、泉州、南通,包括濟南、合肥、福州、西安等一大批的「準萬億」城市。

因此,無錫經濟」一不留神」將會被超越,況且無錫既缺乏蘇州上海後花園的優越地理位置及直接輻射,也缺乏寧波計劃單列市的政策資源,依靠自身力量負重前行,實屬不易。去年GDP總量被寧波超越,今年上半年人均GDP又被蘇州超越,感覺很無奈。

最具潛力之四:南通即將成為江蘇省第四個超過萬億之城。南通的戰略性目標是全面接軌上海。

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南通是江海通達的交匯口,在上海大都市圈北翼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南通提出要將建設上海北大門與提升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功能同步推進,助推揚子江城市群北翼與上海以及蘇南的全面接軌,更多分享上海、蘇州城市功能,積極承接產業、資源轉移輻射,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加快建成長三角北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借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尤其是滬蘇通大橋與南通新機場,兩大戰略性項目是助推南通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或」引擎「。

相關焦點

  • 包含了上海、無錫、嘉興……9個城市的上海大都市圈迎來新進展!
    這個包含了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9個城市的都市圈,是長三角城市發展最成熟的區域之一。   根據年初發布的《上海市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上海在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
  • 謝逸楓:上海大都市圈橫空出世!九城成最大贏家!
    大都市圈九城成最大贏家 按照上海大都市圈規劃,1+8是上海+江蘇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寧波、嘉興、舟山、湖州,意味未來的發展想像空間大。其一是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存在一個核心圈層,就是上海大都市圈,也就是上述九個城市。
  • 南通調整行政區劃是為了更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這裡,我談四點個人的看法與建議: 一、南通建設「北上海」,首先需要建成「Ⅱ型大城市」 南通要建設「北上海」。最早我是在上海一次論壇上提出來的。我說,上海在建設東上海,浦東大開發。江蘇在建設西上海,蘇州大發展。浙江要建設南上海,要建寧波大橋。南通要建設北上海,希望早日崛起。
  • 蘇州全力追趕廣州之時杭州力挺,上海國際大都市圈加速形成
    最近阿里巴巴大舉布局蘇州有很大意義,蘇杭的過去合作並不是太多,因為兩地競爭非常大,國家大力扶持長三角一體化後作為上海周圍的兩大經濟強市開始抱團取暖,蘇州網際網路不如深圳杭州,杭州工業製造不如蘇州深圳,蘇州和杭州抱團很明顯在揚長避短。蘇州幫助杭州建立更強工業製造實力,杭州幫助蘇州建立更強的網際網路經濟,兩地合作會越來越多。
  • 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數單項榜之五:文化交流
    蘇州市區、無錫市區緊隨其後,但和上海有明顯的量級差異,分別為15423條、3079條。出人意料的是桐鄉市、嘉善縣、崑山市打卡成績亮眼,擠進前十,分別排名第四、第七、第八。這些市縣的水鄉古鎮繁多,桐鄉烏鎮、嘉善西塘、崑山周莊等成為深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其他進入前十的還包括湖州市區、寧波市區、舟山市區、常州市區。
  •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將開展高水平規劃研究
    9月28日,「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及「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聯盟」宣布成立。上海大都市圈包含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9個城市,是長三角城市發展最成熟的區域之一。2020年公布的《上海市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提到,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
  • 上海對蘇州的發展有多大加持作用
    上海對蘇州的發展有多大加持作用?說蘇州的發展靠上海那是把問題簡單化了,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也有可能大樹底下寸草不生,國人對蘇州的發展多有想當然,總有些人認為蘇州的發展得益於靠近上海,那麼嘉興呢,同樣的靠近上海!
  • 無錫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明年房價再破新高?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滬浙蘇三地正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無錫提出「太湖長江發展軸和沿湖生態發展環」近日,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現場獲悉,上海市正連同江蘇、浙江兩省醞釀出臺《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方案初步擬定將覆蓋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州等「1+7」市,陸域建築面積4.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6500萬人。
  • 上海城市規劃草案出爐 嘉興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
    上述總體規劃還提出,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和要求,並實現上海全球城市發展目標,將在交通通勤、產業分工、文化認同等方面與上海關係更加緊密的地區作為上海大都市圈的範圍,形成90 分鐘交通出行圈。積極推動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完善區域功能網絡,加強基礎設施統籌,推動區域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形成多維度的區域協同治理,引領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 江蘇這座城市「有福了」,囊括進上海大都市圈,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比如上海作為中心的帶動輻射能力不足,雖然該地方的整體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的前列,但是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都市圈相比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正因為此,推行「上海大都市圈」的計劃就迫不及待。從地理位置上看,它離上海、蘇州和杭州等重要經濟都市都不足一百千米,這正是先天不可多得的優勢。
  • 上海大都市圈正式擴容!這是要挑戰紐約都市圈的節奏嗎?
    近期《上海2035規劃》正式公布!根據規劃,上海將努力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構建上海城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根據規劃,最新的上海大都市圈將新增4座城市,積極推動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城市吧!杭州。
  • 陸銘:「上海大都市圈」會有多大想像力? ∣交大安泰百家爭鳴系列課程
    【MBA中國網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教育中心)0在近期百家爭鳴系列課程中,陸銘教授向我們分享了建設上海都市圈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上海都市圈建設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上海正在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 發展潛力20強城市:成都超武漢,長沙超蘇州
    首都北京、魔都上海兩大都市,發展潛力僅次於深圳,北京作為我國的古都和首都,近些年來的種種舉措也證明了城市發展已經遭遇瓶頸,但其也具有其他任何城市沒有的優勢;上海與北京相比十分年輕
  • 上海周邊太倉、崑山、蘇州、嘉善和平湖哪個未來更有潛力
    成了上海工作的朋友置業的不錯選擇,從地圖中也不難看出,距離市中心人民廣場也不過是50公裡,比崑山嘉善和平湖都要近不少。太倉上可達崑山蘇州,下可到上海。又處東部沿海地帶,可稱得上是風水寶地。在太倉置業相對於崑山來說,價格還算美麗只是交通現在還沒有跟上,相信5年後這種狀況會大大改善!
  • 江蘇繼無錫之後,第4座或將成萬億級別,距離上海和蘇州都很近
    蘇州是集合了萬千優勢的省份,而且可以說這裡的旅遊業非常發達, 而且現在旅遊業有蓬勃發展的趨勢,所以每年去蘇州旅行的遊客也數不勝數, 蘇州有非常豐富的風景區,而且確實是可以滿足各種需求的遊客,比如這裡有小橋流水,人們的水鄉古鎮,甚至煙雲多的湖光山色,這裡的風景都有, 那麼,今天的涼城將為大家帶來繼無錫之後第四個萬億級的城市
  • 蘇州嘉興併入上海!打造世界都市!
    上海作為我國第一大城市,經濟規模和城市規模都高居榜首,但是上海和紐約以及東京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上海的GDP僅僅只有東京的55%以及紐約的50%,差距還是不小,現在國內各省會城市等都在調整行政區域,收並周邊城市以提升用量,那麼上海也可以考慮擴容。
  • 杭州VS蘇州,GDP的真實差距有多大
    杭州VS蘇州,GDP的真實差距有多大?一種觀點認為,杭州高校多,人才儲備大,又是省會,政策有傾斜,城市發展實際上一直比蘇州好。蘇州優勢是利用外資和縣域經濟好,論gdp蘇州現階段數據比杭州好,但差距正在縮小。
  • 澤平宏觀:中國十大都市圈發展潛力排名
    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指出,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2019年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有54個位於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
  • 江蘇哪個城市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黑馬,不是蘇州
    如果去旅行,不僅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還可以積累經驗,我們的身體也可以緩解壓力,和家人,朋友,愛人一起去旅遊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我們一個人去旅行,可以使我們感到自由的快樂、舒適和舒暢,其次,由左先生為大家提供旅遊諮詢,今天的主題是"江蘇哪個城市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黑馬",不是蘇州也不是無錫!讓我們一起去關心你們的興趣和主題吧。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
    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指出,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2019年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有54個位於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