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了明顯的區域不平衡,具體來說就是東強西弱、南強北弱,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在分布上也是極為不均衡,全國範圍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東部沿海及近海地帶,內陸地區大城市較為稀少。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既適用於人,也適用於城市,現在發展好的城市,並不意味著以後會永遠好下去。
往遠了說,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杭州六大古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全國最大的幾座城市,但如今卻只有北京處於一線城市之列,杭州、南京、西安都在拼命往一線掙扎;往近了說,改革開放之前,哈爾濱、長春、瀋陽、大慶等城市,經濟發展遠超現在的廣州、深圳、蘇州等城市,四十年間卻步步後退,如今已經被甩開了幾條街。
一時的成敗並不足以論英雄,對於城市發展來說,同樣也是如此,近期國內某權威機構通過幾十個指標、數十萬條數據,以大數據模型,對國內城市的發展潛力進行了評估,評出了全國發展潛力最高的100座城市。
深圳作為一個年輕的神奇之城,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這個其實也可以理解,深圳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城市規劃及建設良好,經濟產業結構合理,營商環境優越,市場活力好,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首都北京、魔都上海兩大都市,發展潛力僅次於深圳,北京作為我國的古都和首都,近些年來的種種舉措也證明了城市發展已經遭遇瓶頸,但其也具有其他任何城市沒有的優勢;上海與北京相比十分年輕,但與深圳相比卻也是歷史深厚,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並非那麼好解決,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越來越凸顯。
廣州的發展潛力指數僅次於深圳、北京、上海,與前三城評分略有差距,但領先排名第五的成都不少,廣州作為廣東省省會,同時也是中國的南大門,無論是政治層面還是經濟意義,都十分重大,發展潛力不需多說。
成都、南京、武漢、重慶、天津、杭州六城排名第6至第10,成都的發展潛力能超越其他四城,與其地理位置關係極大,四川盆地地處西部內陸,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未來成都不僅要承擔起四川的發展任務,還要承擔起更西方向的發展任務。
南京、重慶、天津、杭州周邊均有定位更高的城市,短期之內發展或許受益較多,但長遠來看並非那麼美好,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處中部的武漢,未來能走多遠,全憑自己發揮了。
鄭州、長沙、蘇州、西安、東莞五市排名第11至第15,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有著巨大交通優勢的鄭州可以說是迎來了美好時光,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鄭州會迎來跨越式發展,發展潛力毋庸置疑,就看鄭州自己能走多遠了;西安作為我國第一大古都,自古至今發展潛力一直處於全國前列,獨特的地理優勢,讓其不爭不搶也能拿到所有一切,實力有、潛力也有,就是缺乏上進心,太過四平八穩。長沙、蘇州、東莞三市,在區域內只能是打輔助,主力有多大潛力,輔助就有多大潛力。
佛山、濟南、廈門、青島、合肥五市排名第16至第20,濟南的發展潛力在於其本身,佛山、廈門、青島、合肥的潛力大多來自於外界因素,青島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些根基,但是總體來看一直是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比較尷尬。
綜合來看,中發展潛力最大的20個城市,有5個城市位於長三角,4個城市位於珠三角,長三角及珠三角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被看好;從南北分布來看,僅有北京、天津、鄭州、西安、濟南、青島6座城市位於北方,其餘14座城市均位於南方,受經濟發展現狀影響,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南方城市的發展潛力總體仍高於北方城市。
對此,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