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大漢塘 候鳥變「留鳥」——看城池村的「兩山」實踐

2021-01-17 廬江縣人民政府

淺紅、深紅、金紅……眼下,柯坦鎮城池村大漢塘的池杉林,各種顏色相互交織,仿佛一簇簇繽紛的火焰,倒映在清澈明淨的水面上,為冬日的鄉村增添一道色彩斑斕的風景線。

池杉林深處,星星點點的鳥兒或展翅飛翔、或嬉戲打鬧、或潛水覓食,清脆的鳴啼聲不絕於耳,與靜默無語的大漢塘景色,在一動一靜間形成完美的組合,平添了不少生機與靈動。

仿佛落入畫中,記者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大自然的氣息讓人感到格外舒適。

據陪同記者採訪的柯坦鎮宣傳委員羅大全介紹,大漢塘是一座歷經千年風雨、水面積達330多畝的園林水庫。傳說大漢塘開挖於漢代,當年群雄割據,諸候混戰,曹操為方便兵馬飲水,就開挖了這座水庫,故名「大漢塘」。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涵養水源,防洪固壩,當地群眾開始在這裡種植池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獨特的「水上森林」美景。

「森林只能長在陸地上,怎麼會在水中生長?」面對記者的疑惑,城池村黨委書記樊中文解釋說,池杉是杉科,落羽杉屬植物,這種樹木的耐水性很強,能夠長期在水中正常生長,常被人們稱作植物「活化石」,每到秋冬季變裝,原本翠綠色的葉片便更換成一襲赭紅色。

「你瞧,這幾天氣溫降低,杉樹的顏色顯得越發鮮豔了。」樊中文說,大漢塘生長著約1.2萬棵左右的池杉,其中不少歷經滄桑,見證了幾十年來城池村的生態之變。

樊中文告訴記者,大漢塘一方面以灌溉為主,另一方面又是當地村民的備用水源。為解決面源汙染問題,這些年來,村裡定期引入活水,實現了水系的循環,保障了大漢塘水質和水位的安全,並在已有池杉得到保護的同時,還通過補種補栽擴大種植面積,變身成為「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隨著大漢塘生態的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鳥兒選擇在這裡「安家落戶」,曾經的候鳥也變成了「留鳥」留在了這裡,恰是城池村生態持續向好的證明。

當地村民對記者說,經過持續不斷地生態治理,很多水生植物都長起來了,生物多樣性日漸完整。食物多了,鳥就多了,「早上六七點的時候,鳥兒可能都在準備出去覓食,它們起飛的時候特別壯觀,可以說是鋪天蓋地的都是鳥,叫呀、飛的,特別熱鬧。」

「我發現鳥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現在除了白鷺、灰雁、野鴨等『常客』,時不時還能看到一些之前不常見的鳥類出現,經常來個小驚喜。」現年68歲的城池村草院組的徐超說,每逢冬季進入枯水期,水位就會下降,魚蝦、水草顯現,大批的候鳥前來覓食、歇息。

「就算保守一點估計,今年冬天大漢塘池杉林的鳥兒超過了5萬隻,鳥類品種達30多種。」徐超笑得合不攏嘴:「鳥類是自然環境風向標,越來越多的鳥兒來此棲息,很多候鳥長居這裡不想『走』,在此築巢、繁殖,數代之後就逐漸變成了『留鳥』,說明大漢塘的生態環境在不斷完善優化。」

大漢塘周邊生態環境變好了,「入駐」池杉林的鳥類逐年攀升,但是,鳥類的大量集聚,也讓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動,出現了張網獵殺候鳥的情況。

為做好守護工作,城池村加大力度,及時清理各種用於非法獵捕鳥類的捕鳥網、粘網等獵捕工具,防止張網捕鳥、撿拾鳥蛋、開槍射殺鳥類行為的發生。與此同時,實施網格化管理,落實巡查責任,實現巡查無死角、全覆蓋,特別是每年春季、秋冬季,加大巡護力度,確保鳥類繁殖、遷徙季節的安全。該村還向村民和遊客發放宣傳單,開展鳥類保護宣傳教育,旨在加強全社會愛鳥護鳥的意識,讓愛鳥護鳥、人鳥和諧相處成為大家的自覺共識。

大漢塘因為池杉林而更加美麗,池杉林因為鳥兒的青睞而生機勃勃。不僅鳥兒愛上這裡,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會到大漢塘轉上一圈。「想都不敢想,水上也能長出茂密的森林,大漢塘總是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正在拍照的合肥市雙鳳經濟開發區的遊客錢小慧感慨地說,池杉林真是讓她「大開了眼界」。

「良禽擇木而棲,每到觀鳥旺季,看到它們在大漢塘過得如此滋潤,我就特別欣慰。」柯坦鎮黨委書記李傑峰說,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大家美的享受,也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

「環境好了,遊客來了,我們很高興。」李傑峰樂呵呵地說,大漢塘的池杉是生態保護的「英雄樹」,也是旅遊發展的「搖錢樹」,「城池村『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之路,已成為「兩山理論」在鄉村的生動實踐,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在柯坦農村最精彩的詮釋。」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對生態環境非常敏感的候鳥戀上城池村,是對城池村生態環境改善最好的讚賞,還具有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戀上大漢塘,候鳥變「留鳥」
    隨著大漢塘生態的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鳥兒選擇在這裡「安家落戶」,曾經的候鳥也變成了「留鳥」留在了這裡,恰是城池村生態持續向好的證明。當地村民對筆者說,經過持續不斷地生態治理,很多水生植物都長起來了,生物多樣性日漸完整。食物多了,鳥就多了,「早上六七點的時候,鳥兒可能都在準備出去覓食,它們起飛的時候特別壯觀,可以說是鋪天蓋地的都是鳥,叫呀、飛的,特別熱鬧。」
  • 合肥市廬江秋冬時節大漢塘水杉美不勝收(組圖)
    大漢塘,又名新建水庫,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柯坦鎮城池村,相傳是在漢代時開挖的,故名"大漢塘"。這裡種植了數千株水杉,密密匝匝,濃蔭蔽日。由於樹林四周環水,且樹木參天,人不易接近,故鳥兒喜歡棲息於此。每當晨曦初露,鳥兒們紛紛飛出杉林,薄暮時分,又翩翩歸來,霞光鳥影倒映水中,引得垂釣和攝影愛好者流連忘返。每年秋冬時節,水杉樹葉由綠變黃、變紅,層林盡染,美不勝收。
  • 氣候、環境變遷 候鳥也能變留鳥
    候鳥變成了留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認為,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複雜。在一般情況下, 人們把遷徙看作候鳥的一種本能,這不僅是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尤其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也就是說,候鳥與留鳥的分別,並沒有不可跨越的天塹,兩者之間可以互相轉變。
  • 南昌城八大溼地 助候鳥變留鳥(圖)
    12月3日,艾溪湖森林溼地公園候鳥保護中心主任鄒進蓮,時而零距離與棲息的大雁接觸,時而與剛引進的珍稀鳥類翩翩起舞。  其實,艾溪湖森林溼地公園出現的都市人鳥和諧共處的畫面,只是南昌城八大溼地成為鳥類樂園的一個縮影。象湖溼地公園、漁舟灣等溼地公園已頻頻有珍稀鳥類築巢安家的身影,候鳥變留鳥的趣事也時有發生。
  • 戀上密雲好山水 近萬候鳥變留鳥
    在密雲水庫的內湖裡,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生態鳥島,整個島嶼被上萬隻候鳥佔據,鳥窩覆蓋整片樹林,它們在此安家繁衍生息,這裡儼然成了鳥類的天堂
  • 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原標題: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 視頻|石屏:候鳥變留鳥「凌波仙子」下凡不願走
    視頻|石屏:候鳥變留鳥「凌波仙子」下凡不願走 作者: 來源:
  • 鄱陽湖濱海鳥類頻現身 10萬候鳥變留鳥
    鄱陽湖濱海鳥類頻現身 10萬候鳥變留鳥 2015-08-24 11:30:55來源:大江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什麼是留鳥,旅鳥,候鳥
    依據遷徙的性質,我們可以把鳥類分為留鳥、旅鳥和候鳥幾種類型。留鳥,顧名思義,它們一年四季都停留在同一個地方,不進行遷徙,像飛行能力比較弱的雞形目鳥類絕大部分都是留鳥,在一年四季氣候都比較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有許多鳥類也是留鳥。
  • 候鳥與留鳥的基因差別,是否是候鳥不得流感的原因?
    當春天來臨,他們又會回到轉暖的古北區(動物地理學上的一個區域劃分,包括歐洲,亞洲北部,非洲北部),在那裡交配並撫養它們的後代。研究人員想知道,為什麼這些長途飛行的鳥兒不會在旅途中感染病毒,患上流感之類的疾病。
  •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雖然是數九寒天,但在高臺黑河溼地,成群結隊的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引頸高歌,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
  • 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中新社貴陽12月19日電 (周燕玲)冬日氣溫漸冷,又到了候鳥遷徙越冬的季節。截至19日,中國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貴州威寧草海,已迎來10萬隻候鳥越冬。資料圖:貴州草海保護區內的黑頸鶴。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近年來,通過「退城還湖、治汙淨湖、造林涵湖」等綜合治理,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得到逐步修復,吸引大批候鳥絡繹不絕前來越冬。截至目前,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比1985年建立保護區之初的200多隻增長了10倍。
  • 九溪發現來杭過冬的鴛鴦 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這是今年第一次見到來過冬的候鳥鴛鴦們,五公二母。拍攝地點在九溪公交車站往南200米的位置。」  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白雲也證實了上述說法。鴛鴦護衛隊成員東斯說,最多時,錢塘江邊的鴛鴦超過三四百隻。鴛鴦常常在錢塘江邊吃貝殼類的動物,當潮水來時,鴛鴦會驚飛,有時它們飛越過六和塔。「到錢塘江南岸拍攝飛越六和塔的鴛鴦,非常壯觀。雖然有時也常在九溪看到它們。
  • 邊看邊聊 | 留鳥和候鳥
    在我這個候鳥的心裡,多了幾許滄桑和憂傷。村裡現有留鳥三百多人,另有一百五十左右的外遷候鳥。近年來,不少村民為追逐現代生活而遷徙到城市,常住人口逐年減少。外遷村民在省內定居的城市有濟南、泰安等,省外有深圳、廣州、杭州、包頭等。山東人有闖關東的老傳統,至今仍有村民盤旋在東北的黑土地上。春節期間,許多人返鄉過年。
  • 候鳥到南方越冬,留鳥怎麼辦?
    冬天來了,候鳥飛向溫暖的南方,留鳥如何生存在寒冷的北方呢?每到秋冬寒冷季節,南飛的候鳥都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候鳥飛走後,北方並不會變成鳥類的「空城」,還會有一些本地鳥類留下來,在嚴寒中繼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留鳥在冬季很難覓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鳥就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它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過冬妙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上海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屬華東沿海平原,春秋兩季,很多小型林鳥會選擇該路線遷飛,同時,上海的城市綠地和郊區農田、林地等也為眾多鳥類提供了居所。
  • 候鳥、留鳥、旅鳥傻傻分不清?福州觀鳥指南來啦
    上周末,福建省石探記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福山郊野公園共同進行了今年入秋的第一次候鳥觀鳥調查。工作人員悄悄走進林中,舉起手中的觀鳥望遠鏡,仔細觀察林間的小鳥。石探記成員李女士說,她在福山郊野公園的最美觀鳥步道上,監測到紅尾伯勞、極北柳鶯等候鳥。此外,其他鳥友則在金牛山公園內發現了壽帶、白喉林鴝的蹤跡。
  •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所謂「留鳥」,就是指一整年都是在一個地區,沒有進行遷徙的鳥類。例如說麻雀在各個地區都是留鳥。冬候鳥則是另一種習性的鳥,例如說大天鵝冬季遷徙至長江及其附近的湖泊越冬,這一種就是冬候鳥。旅鳥則是指遷徙的鳥類,途徑某一個地區的時候,對當地而言這些鳥就是旅鳥,和「驢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迷鳥則是指某些自然條件的驟變,例如說暴風雨等情況,使得某個鳥類的個體偏離了分布區域或是遷徙的路線,迷航到了異地,對於這一些地區而言,這一種鳥就是迷鳥。
  • 留鳥隨時可看到,候鳥定期來做客,市鳥評選犯難,選誰?
    白鷺由候鳥變成留鳥 顏軍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日訊 (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趙旋)在武漢市鳥候選鳥類推薦中,有的市民力推「留鳥」,有的則力挺「候鳥」。那麼,在推薦候選市鳥時,究竟推薦誰好?武漢常見留鳥麻雀 顏軍 攝「只有市民常見和喜愛的鳥,才適合評選市鳥。」「挺留派」網友「麥子」推薦武漢市常見,且寓意吉祥的留鳥喜鵲作為候選市鳥。市民趙女士則認為,作為未來武漢城市形象的「代言鳥」,市鳥的顏值應比較高,還應有一定的珍貴性。像這樣的鳥類,在候鳥中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