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通河:「榛」產業給農民帶來真金白銀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哈爾濱7月6日電 題:黑龍江通河:「榛」產業給農民帶來真金白銀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王春雨、楊思琪

「一粒榛子兩毛五,兩粒榛子相當於一斤玉米。」站在自家的榛子林中,黑龍江省通河縣富林鎮三寶村農民鄭民算起了他的致富「榛」經。這個幾年前還欠7萬多元外債、苦苦尋找致富門路的「不安分」屯裡人,如今藉助大果榛子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明白人」。

通河縣地處小興安嶺南麓,「七山一水半分田」,全縣林地面積超過40萬公頃。地處平原區,種植水稻的農戶收入較高。但山區土壤貧瘠,當地農民曾多年只靠種植玉米、大豆,收入較低。

「那時年景好一畝地也就掙二三百元,年輕人娶不上媳婦、養不起孩子。」通河縣三站鎮農民宋全說。

為了過上好日子,「不安分」的鄭民跑到遼寧、吉林等地學習,經過反覆比較,相中了適合寒地種植、產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大榛子。他通過親戚介紹,高息借了7萬元,在承包的荒山上一口氣種上60畝榛子苗。

新栽的小苗又矮又細,種慣了玉米、大豆的鄉親們來看熱鬧。人們議論紛紛,「這漫山遍野插筷子,還想掙錢?」「純粹瞎整胡鬧,有他哭的時候。」

面對鄉親們的議論,鄭民對妻子張雪竹說:「就算賠了去要飯,也要幹到底。」往山上挑一挑水要半小時,只能澆4棵苗,兩口子早出晚歸忙了1個多月把苗澆完。榛子3年才能結果,鄭民就像愛護孩子一樣,在山邊守了3年。

首批收穫的榛子讓鄭民和鄉親們都「瞪大了眼」。大果榛子平均畝產三四百斤,每斤30多元且供不應求,畝效益比種大豆高20多倍。隨著榛子樹齡增加,榛子產量也逐年遞增。嘗到甜頭的鄭民,將榛子種植面積擴大到230畝,還成立了合作社。曾經看熱鬧的鄉親們紛紛入社,如今合作社種植面積7500畝,入社農戶347戶,其中帶動貧困戶30多戶。

一場夏雨過後,山邊綠意蔥蘢,綿延的山巒煙雲繚繞。64歲的富林鎮林勝村農民許峰特別喜歡雨後到榛子林裡溜達。「以前這山坡地雨天泥水四處淌,改種榛子後,小雨不見水,大雨清水流。」

既能調整產業結構富民,又能保護綠水青山,看準了大果榛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通河縣經過反覆論證,把這個產業作為立縣的支柱產業之一。技術兜底、政策扶持、引進加工企業完善產業鏈等多措並舉,鼓勵農民種植榛子。

通河縣林業局局長喬磊介紹,為確保榛子苗成活率,通河縣每年都邀請來自北京、遼寧的榛子領域權威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縣裡還出臺政策,讓種植戶每畝至少獲得800元的資金補貼。

在通河鎮金河村,外出打工多年的柴光勇回到了家鄉。今年春天,他投入十幾萬元,承包了150畝地種植榛子,還套種辣椒、藍靛果。柴光勇還註冊了自己的品牌,通過微商銷售,產品廣受歡迎。

有了大榛子,摘掉窮帽子,通河縣有586戶、1032名貧困人口已經通過榛子產業脫貧。祥順鎮黨委書記李南說,全鎮6000畝旱田,種了4000畝榛子。就連村屯邊上的綠化樹都用榛子,收益歸村裡的貧困戶,已有3個村16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截至目前,通河縣共種植大果榛子20萬畝,約佔全國榛子人工種植面積的六分之一,將全縣綠化率提高0.3%。大榛子產業帶動全縣農民人均收入4年間從1萬元增加到1.57萬元。未來全縣計劃推廣榛子種植面積50萬畝,綜合產值突破百億元,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至少1萬元。

「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被稱為「榛子書記」的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說,大果榛子投入不高、產出高、好管理。通過發展榛子產業,通河縣探索了山區產業振興和綠色農業的新路,給子孫後代留下永續利用的「綠色銀行」。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焦點

  • 黑龍江通河2016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成功舉辦
    圖為「黑龍江·通河2016『百家得杯』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現場 新華網 陳延特攝    新華網北京8月15日電(廖威) 8月15日,「黑龍江·通河2016『百家得杯』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在黑龍江通河舉辦。    黑龍江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表示,通過黑龍江·通河2016「百家得杯」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等文體活動的舉辦,努力將通河縣打造成「綠色產業基地、休閒旅遊勝地、養生養老福地」,實現轉型升級、綠色領航的奮鬥目標。    據劉長河介紹,比賽線路圍繞通河縣的大通河水庫而設計,江畔廣場——四馬村——民勝屯——大通河水庫——龍口林場——金山村東,全程40公裡。
  • 把智慧財產權變成「真金白銀」
    在專利數量上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基礎上,還需將智慧財產權以更加豐富的形式融入經濟領域,進一步凸顯其市場價值,只有將創新成果變成「真金白銀」,才能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近年來,我區不斷優化智慧財產權服務手段,大力推行智慧財產權業務網上辦理,開闢專利申請優先審查推薦綠色通道,為創新主體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提供便利,市場主體智慧財產權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 幹事創業好班子 || 平羅縣姚伏鎮引領村民收穫真金白銀
    幹事創業好班子 || 平羅縣姚伏鎮引領村民收穫真金白銀 2020-08-10 15: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0「通河大米」產業發展論壇暨「通河大米」中國行品牌推介會...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土地是農民的根本,發展農業經濟是富農的第一要務。黑龍江省通河縣作為全國名列前茅的水稻生產大縣,素有『稻穀之鄉』和「水稻王國」的美譽。在品牌勢能的經濟時代,通河縣以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為代表的綠色農業快速發展,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通河大米」品牌價值達88.5億元。
  • 通河農民種下「金疙瘩」期待豐收「果」
    □張肖李志達本報記者吳利紅劉柏森 三月的春雪還覆蓋著通河大地,走進鄉村,看到不少農民開始忙活,紛紛學種大果榛子。
  • 永泰「真金白銀」 扶持文旅產業復工
    永泰是首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記者昨日獲悉,該縣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包括獎勵「共享員工」、兌現返還補助等,為文旅產業復工注入強勁動力。  永泰縣還真金白銀兌現返還補助,讓文旅企業享受實惠:暫退4家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共32萬元;對香米拉溫泉酒店、易達(福建)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泳泰旅遊有限公司、百漈溝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給予獎勵、補助共計718.1萬元。
  • 通河大米香飄綠博會打造優質稻米品牌
    9月14日,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在哈爾濱啟幕。來自國內外的1113家企業參展。通河縣兆林農民水稻專業合作社攜通河原生態大米之鄉的川河源牌大米亮相綠博會,得到與會嘉賓和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 永泰「真金白銀」扶持文旅產業復工
    福州新聞網3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 通訊員 曾衍祥)永泰是首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記者昨日獲悉,該縣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包括獎勵「共享員工」、兌現返還補助等,為文旅產業復工注入強勁動力。
  • 「通河大米」中國行品牌推介會在京舉辦
    12月6日,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指導,通河縣人民政府、中國國家品牌網共同主辦,慧眼食珍集團協辦的2020「通河大米」產業發展論壇暨「通河大米」中國行品牌推介會在北京舉辦。
  • 揭開鐵嶺「榛」面目
    榛子標準園面積由2005年的17萬畝發展到2012年末的70萬畝;榛子每畝平均產量由2005年的10千克提高到2012年末的50千克;年產量由2005年的400萬千克提高到2012年的3500萬千克;鐵嶺市榛子主產區榛農年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200元提高到2012年末的9660元,佔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3.5%,收入翻了3番多。
  • 嵐山真金白銀穩外貿
    原標題:嵐山真金白銀穩外貿   近日,嵐山區為11家
  • 頂呱刮新票「真金白銀」登陸江蘇 再掀中獎熱潮
    目前,頂呱刮百萬新票「真金白銀」已強勢登陸江蘇省體彩站點,中獎喜訊頻傳,南京彩民杜先生拔得頭籌,將江蘇省首個「真金白銀」100萬頭獎收入囊中!除了勁爆的百萬大獎,「真金白銀」的其他獎項也相繼爆出:蘇州彩民李先生剛刮兩張就中得1萬元獎金;無錫的小王也刮出了獎金5000元。
  • 「一紙合同」兌換「真金白銀」,為鄂旗包勒壕內村的這一波操作點讚!
    「一紙合同」兌換「真金白銀」,為鄂旗包勒壕內村的這一波操作點讚! 企地合力 以消費扶貧為抓手 推動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鄂旗包勒壕內村:貧困戶的「一紙合同」變「真金白銀
  • 滿屏荷爾蒙 鐵甲穿城過 2018中國·通河滾雷騎行節盛大啟幕 像在拍大片
    哈爾濱市委網信辦副主任孫顯梅,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張彥,黑龍江省特產產業協會會長、黑龍江省浙江商會常務副會長徐飛豐,中國新聞社黑龍江分社社長王曉丹,網易黑龍江總裁侯憲利,通河縣委副書記、縣長曹德友,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關慶偉,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呂國東,縣政府副縣長劉偉出席啟動儀式。
  • 為企業兌現「真金白銀」!雨花區「摁下」軟體產業政策兌現「快進鍵」
    12月14日,雨花區組織召開2020年度加快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兌現工作調度會,「摁下」軟體產業政策兌現的「快進鍵」。這意味著,一大批軟體產業企業即將獲得政府提供的「真金白銀」扶持。會議現場。雨花出臺系列軟體產業扶持政策會議就軟體產業政策兌現工作的組織架構、責任分工、工作步驟、申報程序和要求等工作進行了部署,重點解讀了《長沙市雨花區加快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實施細則》。
  • 通河縣大果榛子第一鎮 產業強縣富民
    據黑龍江省縣域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消息,通河縣避傳統種植業之短,大力推進大果榛子產業發展和產加銷一體化建設,形成了以村屯為基礎、鄉鎮為支撐的「傘」型經濟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藏榛於民、強縣富民的新路子。
  • 無錫8.2億真金白銀,幫扶青海省海東市13萬貧困群眾
    無錫8.2億真金白銀,幫扶青海省海東市13萬貧困群眾 2020-12-20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消費者導報評論:用真金白銀 將促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顯著提升
    用真金白銀 將促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顯著提升 近日,《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省下的真金白銀 用來研發招牌菜
    原標題:省下的真金白銀 用來研發招牌菜   今年10月起,生活性
  • 獎勵「共享員工」兌現返還補助 永泰「真金白銀」 扶持文旅產業復工
    中國日報福州3月16日電 福建永泰是首批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記者昨日獲悉,該縣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包括獎勵「共享員工」、兌現返還補助等,為文旅產業復工注入強勁動力。永泰縣還真金白銀兌現返還補助,讓文旅企業享受實惠:暫退4家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共32萬元;對香米拉溫泉酒店、易達(福建)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泳泰旅遊有限公司、百漈溝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給予獎勵、補助共計718.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