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新模式,5年內東南亞數字經濟將狂飆3倍

2020-12-10 十輪網

人類生活模式模式將因這次疫情發生大幅度轉變,其中最顯著的不同就是進入數字生活。由Google與新加坡淡馬錫和風險投資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 聯合發布的《e-Conomy SEA 2020報告》發現,這場疫情加快東南亞6個最大經濟體在數字平臺和技術採用速度,預計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將狂飆3倍。

Google、淡馬錫和貝恩發布第五年度的東南亞電子經濟報告包含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越南。報告發現,這6個國家有4千萬人是今年才第一次上網,2015年網絡用戶為2.5億人,今年達到4億,佔5.8億人口中的70%。預期該地區今年網絡經濟規模首次突破1千億美元,如果保持當前趨勢,到2025年將增長3倍,超過3千億美元。

報告指出,自疫情開始以來,電子商務平臺、食品交付應用程式和線上媒體的使用都在激增。數字金融服務也顯示增長跡象。Google表示,COVID-19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數位化應用已經加速實現。

調查發現,在所有數字服務用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因為疫情而開始使用一款新的數字服務,且其中有94%的人打算繼續在疫情之後繼續使用。大量的新數字消費者是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非大都市地區。因此即使東南亞有些國家如新加坡和印尼今年生產總值至少下降3%,但是許多數字公司的用戶群和交易量卻在增長。例如,印尼電子錢包獨角獸Ovo新用戶增長267%。

由於人們處於不同程度的封鎖之下,許多經濟活動都朝向虛擬化發展,因此這份報告發現早在預料之中,但這份報告要強調的是,「這種廣泛的數位化轉變可能會比流行病更持久,對該地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產生深刻而持久的變化」。

該報告還發現儘管經濟衰退,但對東南亞金融科技創業公司的投資幾乎增長一倍。金融科技行業的交易金額從2019年上半年的4.75億美元激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8.35億美元。特別是數字支付,原因是疫情期間消費者以及中小型企業對線上交易態度更加開放。

數字支付交易金額從2019年的6千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200億美元,到2025年,預計將達到1.2萬億美元。另一個出現大量資金流入的行業是投資型創業公司,這些公司由機器人顧問平臺主導,其管理資產增長116%,價值210億美元,5年內預計將增長32%,達到840億美元。

CMSWire評論就說,COVID-19對數位化轉型的最明顯影響是向數位化轉型過程的殘酷加速。對於全球企業而言,這是一個變革性時刻,數位化轉型已不再是長期目標或抽象概念,它正在以一種非常達爾文的模式發生。

那些能夠迅速適應的公司會蓬勃發展,報引導用Pinterest的例子,Pinterest已經在不到一個月內從35個遠程辦公室擴展到將近4,600個遠程辦公室,並且沒有計劃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報導認為這是數字轉型,可以在嚴苛的情況下顯示出速度和適應性。報導認為,疫情帶來許多業務消長,但無論COVID-19後的世界對企業來說是什麼樣,都不會是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樣子。

(首圖來源:Flickr/IAEA ImagebankCC BY 2.0)

相關焦點

  • 2021年就業形勢嚴峻 數字經濟催生新機會
    2016年至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00.8%。 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為61.9%,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伴隨經濟中高速增長國內市場總體穩步擴大,收入的增長是需求的重要支撐,2016-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發展,平均增長6.5%。
  • 疫情催生餐飲行業數字經濟新業態
    萬家團圓的春節本應是每年餐飲行業最熱鬧的時間節點,今年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整個餐飲行業步入「至暗時刻」——4萬億規模的行業一下子被疫情無情「壓垮」,無論是餐廳還是對應的食材供應鏈,大量企業流動資金供血不足,存續艱難。這場改變了全球人民生活方式的疫情,也倒逼行業企業調整目光向內,聚焦自身生存,主動開展自救。
  • 數字經濟催生「新十景」
    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線上診療優勢的微醫科技公司內,智能醫務室、微醫通、雲巡診車、流動醫院等新型診療設備讓人眼花繚亂。團隊訪客高琳試著按下為家庭場景服務的「微醫通」連接鍵,3秒鐘內線上醫生便出現在屏幕前開始問診。  跨界碰撞 打造數字經濟新IP  「新十景」發布後,忙碌的不止景點的運營者。
  • 駱永昆:疫情下的東南亞經濟
    無數吃瓜群眾用「裂開」來調侃內心的苦澀,其實用這一表情包來形容2020年的世界經濟也相當恰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沉重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科技催生新動能,AI打通數字經濟「任督二脈」
    為多產業智能化升級賦能目前,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佔比也越來越大,特別是作為其中重要新經濟形態的數字經濟,憑藉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為代表的數字生產力,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數字經濟為中國—東協合作增添新動力
    在這個服務中心的直播基地裡,數十名來自東南亞的主播利用自身語言優勢直播「帶貨」。這裡的負責人丁國勳介紹,Lazada跨境生態創新服務中心由東南亞知名網上購物商城與中國企業合作建設,業務範圍包括面向東協市場的賣家孵化、電商直播、多語種客服、進出口貿易、海外倉儲等。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具體表現為,數字產業化在數字經濟內佔比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產業數位化在數字經濟內的佔比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圖表:2014-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內部結構情況(單位:%)
  • 疫情之下的東南亞經濟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東協國家近年來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但由於疫情影響,東協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不少金融機構大幅下調了2020年東協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但在疫情的負面影響下,東協經濟也有新的亮點,中國與東協的進出口貿易仍然在逆勢增長,數字經濟、新基建等領域或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評論:對數字經濟提升四川經濟韌性及應對疫情挑戰的思考
    因此,疫情防控阻擊戰能否在1個月-3個月內取得完勝,將決定中國經濟大船走向不同軌跡,也將決定太多中小企業的「生死抉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電視劇《最美的時光》有一句話「這個世界,黑暗總是與光明共存,我們無法逃避黑暗,但是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擁抱光明。」透過這次疫情的濃濃陰霾,我們也看見了經濟新動能的陽光。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
    工業APP、信息消費對產業變革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來自株洲市工信局的一份資料也許能窺見一斑。    2019年6月,株洲獲批中國移動全國5G首批試點城市;2020年5月15日,株洲正式發布首批12個5G典型應用場景,標誌著株洲5G跨入商用時代。
  • 數字經濟,全球經濟復甦的新引擎
    我國重點推進建設的 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就是圍繞科技新產業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增長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所催生出的各種新業態,也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數字經濟指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位技術被廣泛使用並由此帶來了整個經濟環境和經濟活動的根本變化。
  • 數字經濟觀察|電子商務:中國數字經濟企業出海越南的橋頭堡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以各國跨境電商合作發展為龍頭,引領各國數字基礎設施、金融和物流體系的協同建設,是拉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社會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東南亞作為「數字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數字經濟企業多年來積極投資布局,複製和推廣本土成功經驗。中國已成為投資東南亞科技創新企業的第一大外資來源國。當前,各國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已成必然。
  • 東南亞經濟顯露復甦態勢(國際視點)
    國際知名信息服務公司IHSMARKIT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東協國家製造業PMI從7月的46.5上升至49,已連續第四個月上升。分析認為,東南亞國家此前為應對疫情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多項經濟指標開始回暖。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對地區多國經貿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 Shopee 12.12五周年:領航數字經濟發展,架構東南亞電商生態
    中國,2020年12月3日——東南亞領航電商平臺Shopee迎來12.12五周年生日大促,回顧過去五年,Shopee參與並見證了東南亞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並持續以下載量、月活數、用戶留存率三大冠軍的頭部體量驅動當地電子商務發展
  • 在全球範圍內 " 數字經濟 " 並不是一個新詞彙
    原標題:在全球範圍內," 數字經濟 " 並不是一個新詞彙     早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初的上世紀 90 年代,數字經濟就已經被提出。1995 年,關於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的第一本書就已經出版問世。這本書的主題如今依然熱門——探討網際網路對於商業的改變。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具體表現為,數字產業化在數字經濟內佔比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產業數位化在數字經濟內的佔比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 圖表:2014-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內部結構情況(單位:%)
  • 新基建催生新場景 廣州搶跑數字經濟
    數字產業成廣州經濟增長最活躍因素記者了解到,當前廣州正舉全市之力推進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高質量發展。近日刊發的《在廣東實現總定位總目標中當好排頭兵》中提到,廣州將高水平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加快建設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聚力發展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
  • 機器人小鎮、5G無人駕駛公交 杭城數字經濟催生「新十景」
    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線上診療優勢的微醫科技公司內,智能醫務室、微醫通、雲巡診車、流動醫院等新型診療設備讓人眼花繚亂。團隊訪客高琳試著按下為家庭場景服務的「微醫通」連接鍵,3秒鐘內線上醫生便出現在屏幕前開始問診。
  • 走出去智庫:疫情下的越南數字支付行業形勢分析及中資企業對策研究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以各國跨境電商合作發展為龍頭,引領各國數字基礎設施、金融和物流體系的協同建設,是拉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社會經濟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東南亞作為「數字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數字經濟企業多年來積極投資布局,複製和推廣本土成功經驗。中國已成為投資東南亞科技創新企業的第一大外資來源國。當前,各國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已成必然。
  • 阿里雲加碼新基建3年再投2千億 成都將成數字經濟新基建試驗場
    4月20日,阿里雲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而四川近兩年網際網路發展指數排名也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數字經濟總量已經突破萬億元。成都還將建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