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就業形勢嚴峻 數字經濟催生新機會

2020-12-21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1年要抓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等八項重點任務。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21年)》顯示,十三五期間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2016年至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00.8%。 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為61.9%,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伴隨經濟中高速增長國內市場總體穩步擴大,收入的增長是需求的重要支撐,2016-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發展,平均增長6.5%。

雖然2020年全球經濟深陷疫情引發的嚴重衰退,但中國自二季度以來,經濟復甦腳步腳步,已成為唯一一個實現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經濟連續增長的G20成員。前10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900萬的預期目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的調查失業率為4.7%,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然而2021年就業形勢仍就十分嚴峻。

「2021年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在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表示,2021年結構性失業壓力大,餐飲、旅遊、交通、教育、文化、娛樂、家政等行業就業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農村1.2億本地農民工就業不充分。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達到1300多萬人,其中包括高校畢業生。

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GDP增長將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祝寶良預測,2020年GDP增長將在2.3%左右,2021年為8%左右,當前一個百分點增長可能會帶來200萬人的就業,這將一定程度上緩解新增就業的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會達到60萬億,全球數字經濟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發展。

「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新就業機會」脈脈發布的《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指出,音視頻娛樂風口催生了圖像視頻相關研發崗位的大幅增加,也催生了主播類崗位的需求,而在線教育的迅速發展也讓課外輔導老師成為了搶手職業;算法、雲計算研發等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精尖人才,需求充足且供給優先,此類人才求職輕鬆,企業則需要加大力度吸引。

什麼是數位化人才?該報告給出定義,具備較高信息素養,有效掌握數位化相關專業能力,並將這種能力不可或缺地應用於工作場景的相關人才。數位化人才不僅包括技術人才,還包括數位化應用與管理人才。

12月15日,脈脈聯合創始人王倩在「2020MAX脈脈年度僱主評選頒獎盛典」上表示,數字經濟推動了數位化人才的成長與流動:除了架構、算法、數據等高端研發職位,風控與數據安全相關的職位,也成為數位化人才的高薪崗位。除了IT互聯以外,數位化人才在金融、通信電子、製造與教育行業的人數最多,顯示這些行業最為積極地擁抱數字經濟。

對於就業人群而言,數位化人才崗位中,產品人才競爭激烈,分析師/研究員、數據分析、研發等人才求職較為容易;架構、算法、雲計算研發等核心技術崗位薪酬在2020年一路領先;風控、數據安全事關業務核心,此類人才在當下受到重視,企業願意為其支付高薪。對於企業而言,脈脈認為,復甦終將到來,人才戰略要先行一步,才能抓住新一年的新機會,要著重解決企業缺人,尤其是缺中高端人才的問題。企業布局搶人,要有擴張性人才政策,著重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吸納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中高端人才,才能支撐業務增長,破圈發展。

相關焦點

  • 2021年大學生就業形勢,附就業綠牌專業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應屆畢業生都覺得工作比較難找,那麼2021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嗎?本期小編就為大家帶來2021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基本預測,供各位同學參考一下。
  • 2021年將首超900萬人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同時,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就業情況好於預期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只有疫情影響,也有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吳愛華表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這些因素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
  • 預計2021年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同時,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情況好於預期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只有疫情影響,也有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吳愛華表示,今年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這些因素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長期的。
  • 2020年的就業形勢有多嚴峻?
    上周創紀錄的申請失業金人數令投資者對本周五的非農就業人數大為關注。據美聯儲估計,由於冠狀病毒危機,數百萬美國人已經失去了工作,然而最嚴重的損失還在後面。聖路易斯聯儲的經濟學家們預測,總就業人數將減少4700萬人,根據最近對形勢可能變得更糟的分析來看,失業率將達到32.1%。
  •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預計2021年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同時,他也指出,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 法國2021年經濟形勢嚴峻 將調動230億歐元支助企業和家庭
    (法新社)海外網12月12日電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11日宣布,政府在2021年仍將調動230億歐元來支持受疫情危機影響的企業和家庭,面對新冠疫情的持續,經濟部不得不延長一些緊急援助,這需要增撥80億歐元。
  • 教育部:2018年全國大學生人數達820萬 就業形勢嚴峻
    記者6日從教育部獲悉,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就業創業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  12月6日,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出席會議並講話。
  • 常州市應對嚴峻就業形勢 推出八項措施
    常州市應對嚴峻就業形勢 推出八項措施 2009-02-13 | 來源:   2008年下半年,特別是10月份以來,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常州市部分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和低端加工型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用工需求下降,企業規模裁員等現象,對我市就業工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 科技催生新動能,AI打通數字經濟「任督二脈」
    為多產業智能化升級賦能目前,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佔比也越來越大,特別是作為其中重要新經濟形態的數字經濟,憑藉數位化、智能化、自動化為代表的數字生產力,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發揮好快遞驛站「小店經濟」特殊作用 拓展就業新空間
    據悉,在這些入駐者中除了快遞從業人員之外,還囊括了外企員工、程式設計師、大學生、教授等多種群體,此前,該驛站「3萬個春天」計劃進行專項就業扶持,並開放了百城3萬站點全力支持家庭創業。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幾月來我國經濟發展經歷陣痛,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很多人面臨就業問題,今年就業形勢相比往年也較為嚴峻。
  • 日本老齡化形勢嚴峻 政府欲疏解東京人口
    原標題:日本老齡化形勢嚴峻。(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總務省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日本人口數量已連續4年呈減少趨勢,人口總數降至約1.27億,創下15年來新低。其中,年滿65歲者佔人口總數超過四分之一,老齡化形勢嚴峻。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四)全年新增就業目標提前完成2020年高校畢業生874萬,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0萬,創近年來新高,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嚴峻。為此政府對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預計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
  • 2018年就業形勢分析與2019年展望
    2018年以來,儘管面臨來自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外部競爭壓力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環保要求趨嚴和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等內部環境壓力,我國就業形勢整體仍呈現穩定向好的態勢。數據顯示,平均每個企業或者項目的從業人員為8.44人,創業對於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已經成為穩定就業的「蓄水池」。同時,創業創新帶來新業態和新動能的成長發展,也對促進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2017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報告》指出,目前新動能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全國創業孵化載體內企業就業人數超過200萬人,每家畢業企業平均帶動就業43人。
  •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
    原標題:2021年中國經濟預見樂觀 進一步塑信心保安全促發展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12月5日,「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在京召開。李平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內國際形勢複雜且多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2020年全球經濟作出萎縮4.4%的預判。在充滿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國際環境中,中國較成功地應對了疫情衝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斐的成績。2021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中國經濟保持安全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網際網路平臺催生新就業形態 社會化用工成新「藍海」
    隨網際網路發展催生的產物在全球生產技術進步,消費市場需求個性化、經濟全球化,尤其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和生存壓力下,社會化用工這種新的用工方式被全球範圍內廣泛應用。尤其是隨網際網路平臺發展而催生的新就業形態,更是推動了社會化用工朝多樣化和多渠道方向發展。
  • 李鵬: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仍會複雜嚴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接受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依然會複雜嚴峻。兩岸關係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到底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識」這樣一個共同政治立場上來、能不能在臺灣島內停止「臺獨」分裂活動。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如何把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走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所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在落實融合發展。
  • 中國2020及2021年經濟房價預測 形勢好不好?
    本文來源:股城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給影視、銷售等各個行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相比於往年,今年經濟形勢較為嚴峻。不少人好奇,今年和明年,經濟和房價形勢將會怎麼樣?究竟好不好?對於未來的經濟走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預測,今年全年中國經濟能夠實現3%左右的正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率或為1.0%,2021年經濟增長或為9.0%。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全球所有國家中少數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 2020年全國兩會,這些經濟數字很重要
    5月28日下午,2020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召開的兩會意義重大。各項穩企業、穩就業、保民生目標等政策安排有序推進,彰顯了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各項發展目標任務的堅定信心。人民網緊緊圍繞兩會「數字」,推出《2020年兩會這樣開》《不能停頓 還剩52個》《2萬億 這筆資金中央一點不留》《數字經濟3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篇圖解系列策劃,圖說關鍵數字,解碼中國經濟。
  • 特稿:活力重現不是夢——2021年非洲形勢展望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特稿:活力重現不是夢——2021年非洲形勢展望  新華社記者蔡施浩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非洲,多國發生動蕩,地區發展陷入陰霾。  展望2021年,非洲疫情應對能力有望提升,經濟有望走向復甦,安全局勢也有望趨穩。
  • 嚴峻就業形勢下 新聞傳播學考研就業前景分析
    近期,不斷有爆出研究生就業形勢惡化、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等新聞,可能讓正在複習備考的學子會有一定得心   近期,不斷有爆出研究生就業形勢惡化、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等新聞,可能讓正在複習備考的學子會有一定得心裡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