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1年要抓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等八項重點任務。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21年)》顯示,十三五期間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2016年至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100.8%。 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為61.9%,已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伴隨經濟中高速增長國內市場總體穩步擴大,收入的增長是需求的重要支撐,2016-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發展,平均增長6.5%。
雖然2020年全球經濟深陷疫情引發的嚴重衰退,但中國自二季度以來,經濟復甦腳步腳步,已成為唯一一個實現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經濟連續增長的G20成員。前10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900萬的預期目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的調查失業率為4.7%,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然而2021年就業形勢仍就十分嚴峻。
「2021年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在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表示,2021年結構性失業壓力大,餐飲、旅遊、交通、教育、文化、娛樂、家政等行業就業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農村1.2億本地農民工就業不充分。城鎮需要就業的勞動力達到1300多萬人,其中包括高校畢業生。
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
「GDP增長將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祝寶良預測,2020年GDP增長將在2.3%左右,2021年為8%左右,當前一個百分點增長可能會帶來200萬人的就業,這將一定程度上緩解新增就業的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指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會達到60萬億,全球數字經濟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發展。
「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新就業機會」脈脈發布的《人才吸引力報告2020》指出,音視頻娛樂風口催生了圖像視頻相關研發崗位的大幅增加,也催生了主播類崗位的需求,而在線教育的迅速發展也讓課外輔導老師成為了搶手職業;算法、雲計算研發等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精尖人才,需求充足且供給優先,此類人才求職輕鬆,企業則需要加大力度吸引。
什麼是數位化人才?該報告給出定義,具備較高信息素養,有效掌握數位化相關專業能力,並將這種能力不可或缺地應用於工作場景的相關人才。數位化人才不僅包括技術人才,還包括數位化應用與管理人才。
12月15日,脈脈聯合創始人王倩在「2020MAX脈脈年度僱主評選頒獎盛典」上表示,數字經濟推動了數位化人才的成長與流動:除了架構、算法、數據等高端研發職位,風控與數據安全相關的職位,也成為數位化人才的高薪崗位。除了IT互聯以外,數位化人才在金融、通信電子、製造與教育行業的人數最多,顯示這些行業最為積極地擁抱數字經濟。
對於就業人群而言,數位化人才崗位中,產品人才競爭激烈,分析師/研究員、數據分析、研發等人才求職較為容易;架構、算法、雲計算研發等核心技術崗位薪酬在2020年一路領先;風控、數據安全事關業務核心,此類人才在當下受到重視,企業願意為其支付高薪。對於企業而言,脈脈認為,復甦終將到來,人才戰略要先行一步,才能抓住新一年的新機會,要著重解決企業缺人,尤其是缺中高端人才的問題。企業布局搶人,要有擴張性人才政策,著重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吸納適應新經濟發展需求的複合型中高端人才,才能支撐業務增長,破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