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田晶晶
「3Q」大戰的硝煙漸漸散去,一切彷佛已經歸於平靜,而就在這時,「就是這個味」的方便麵巨頭康師傅和零售業巨頭家樂福的掐架逐漸升級。11月初康師傅方便麵漲價在家樂福遭遇強烈阻擊後,康師傅對家樂福採取了果斷的反狙擊戰術——你不讓我漲價,我就斷貨,致使這場風波幾乎涉及到家樂福在中國的所有門店。
兩個巨頭之間的碰撞,雖說不上是火星撞地球,也足能驚起一片波瀾,其實這就像兩個在桌子扳手腕的人,誰贏誰輸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桌子很疼。這裡的桌子是誰,不用問—老百姓。
這廂,康師傅堅持漲價,原因自然是原材料價格的飆升,其實這樣的漲價大家都能理解,企業沒理由賠錢賣貨,就算方便麵包裝上註明「揮淚大甩賣」、「跳樓價」等等,消費者還是覺得你在賺錢賺吆喝,何況物價飆升的今天,你小小的方便麵漲幾毛錢還不足以影響到加不起油或者說買不起房。但是人家不讓你漲價,你就斷貨,這點康師傅做的有點絕,讓消費者覺得我們吃你賣的面還要看你的臉色,那乾脆不要吃好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看那廂,有著零售價格風向標之稱的家樂福果敢而正義地對康師傅的加價行為輕輕搖了搖手指,用曖昧的眼神告訴康師傅——想加價,坐下來談談,否則休想。據業內人士爆料,家樂福拒絕康師傅是因為自己想要其50%漲價的返點同樣被拒絕之後惱羞成怒的做法。但是這樣的做法已經賺得了大把的人氣和支持,看上去站到消費者一邊的家樂福迅速把康師傅擊退到一個尷尬的境地。打?可能損失大批的消費者;不打?這樣打架的結果就是給家樂福臉上貼金。家樂福這樣大義滅親的做法其實也只不過是兩家企業之間沒有談攏的做法之一,其實就像被毒蛇咬到手臂只能斷臂救命一樣,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斷臂不是怕消費者承受不起高價方便麵而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砍過來的菜刀,但是效果卻出奇的好,很多消費者都自覺自愿地從家樂福免費領取了「鋼盔」一頂,「鋼盔」上赫然寫著——「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戰爭」總是會結束的,最後受傷的自然還是消費者。因為無論康師傅和家樂福最後是否和解,康師傅依然有其他的賣場來賣自己的面;家樂福也不會因為康師傅的缺席而影響到每天結帳大隊的長短粗細。這兩家企業看上去一個賣,一個買,卻都是用消費者的油水點自己家的燈,而且紅火得很。
現在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消費者在這樣一場戰爭之中,沒有任何自主權。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無利可圖,其付出定然有所增加——方便麵全面漲價已是不爭的事實,消費者頂著「鋼盔」卻不知道往哪使勁,最後發現自己前面和後面都成了「敵人」,哪還有不敗的道理。之前消費者得到的消息是——「兩會之前不漲價」,即包括食用油,又包括麵粉。如果沒有家樂福,這康師傅還真有可能在CPI高於5%的11月份給矇混過去。比10%與2角錢更悲劇地是,康師傅這樣的漲價行為,物價、工商及經濟管理部門沒有任何表示,更不用談什麼百姓在其中能起到什麼樣的監督作用了。看得出來,政府部門和相關經濟部門不給力,也是這場「戰爭」硝煙四起的原因之一。
遙想「3Q」之時,騰訊憤怒了,360不服。強制卸載選其一,公眾無所適從。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掐架之時,大眾只有圍觀的份。至於消費者那份本應自由地在家樂福買康師傅牌方便麵的權利,卻被兩家企業的內訌給無情地PASS掉了。有關部門的沉默更是讓消費者又一次遐想連篇——康師傅漲價真的合理?家樂福到底為什麼不讓康師傅漲價?啥時候才能在家樂福買到康師傅呢……
無論是康師傅的寧死不屈,還是家樂福的大義滅親,最後買單的還是消費者,要麼,我去買別的方便麵,要麼,我去別家買康師傅方便麵。這樣二選一的選擇題又一次擺在消費者面前,選A或者選B都無關乎兩家企業的生死存亡,在利益和消費者權益的選擇題上,我們看得出來,企業的選擇不會是拋下鈔票走向消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