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車諾比隔離區

2020-12-10 新華社客戶端

俯瞰「鬼城」普裡皮亞季文晉

從4月3日起,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禁區的森林大火持續燃燒,一度離禁區內最危險的核廢料儲存地點僅2公裡。所幸的是,一場降雨將禁區的大部分明火澆滅。專家認為,大火不太可能危及車諾比那座巨型「石棺」狀拱頂混凝土掩體,造成放射性物質洩漏。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方圓30公裡的城市被遺棄,居民被疏散,時間在這裡也被按下了暫停鍵。

大火滅後,鼓起勇氣,你也能到隔離區去一探究竟。

蘇聯式城鎮

車諾比——烏克蘭北部基輔州的小鎮,其歷史可追溯到1193年。在核事故發生前,也就是1986年,約有13000人居住。2017年,小鎮常住人口為690人,基本都是一些不願意離開隔離區的中老年人,也有少量年輕人。此外,還有約3000名廢棄核電站的維護工人長期待在此地。這裡看起來似乎與其他地方沒有什麼區別,有醫院、商店、警局、行政中心、體育館等,甚至還有一個可以供遊客居住的酒店。

這是進入車諾比隔離區後,我們到達的第一座城鎮。對於了解蘇聯時代的人來說,這裡簡直太讓人熟悉了,滿眼都是5層高的「赫魯雪夫樓」(筒子樓)。小鎮的中心是車諾比核事故清理人紀念碑。消防員、輻射探測和清理人、醫生,這些都是在事故之後不顧自己生命去戰鬥的人,他們是拯救世界的英雄。當我看到這座紀念碑,我才突然感覺我真的到了車諾比,看電視劇《車諾比》時的那種恐懼感再一次襲來。

過了車諾比小鎮沒多遠,我們拐進了一條通往森林深處的小道,最後停在一棟破敗的房屋面前。下車後,一隻胖乎乎的狗出來迎接了我們,但是我們誰也沒敢去逗它。房屋左側有一扇生了鏽的大門,上面掛著一塊牌子:「禁止通行,此區域受保護」,用的是烏克蘭語,顯然是蘇聯解體之後才掛上去的。

我們的嚮導在門口辦了手續,然後我們就從這個門進去了。一條年久失修的柏油路通向遠處,路的兩邊雜草叢生,還看到了一棵結滿果實的蘋果樹,非常喜人,但我們心裡想的都是:「這是受輻射的毒蘋果,不能碰。」

絕密軍事措施

走了十多分鐘,前面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鋼鐵怪物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是當年蘇聯耗巨資修建的反飛彈雷達——杜加-3雷達。由於其大功率的短波發送信號曾幹擾全世界的短波頻段,聽起來就像是尖銳的敲擊噪音,大約每秒鐘重複10次,所以也被冠以「俄羅斯啄木鳥」的名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激烈對抗,大搞軍備競賽,兩國都進行了多次飛彈發射試驗。為了維護本國的安全,兩國都開始研發對飛彈進行遠程預警的設施設備。1972年,蘇聯斥巨資開始修建由巨型雷達組成的反彈道飛彈遠程警戒網絡,杜加-3雷達由此誕生。

在蘇聯時期,杜加-3雷達屬於絕密軍事措施,受到非常嚴格的保護。為了保密,知情人也不把這裡叫雷達站,而把它叫做車諾比-2。所有在雷達站工作的人都生活在附近,並且有軍隊駐紮,專門對這裡進行保護。

從雷達到操控室需要繞過一條長滿雜草的路,一路上我們發現很多被丟棄的金屬框架。嚮導告訴我們,雷達廢棄後,當地人把值錢的東西拿走了,金屬框就扔在了這裡。

繞過林子我們就到了雷達的「大腦」——操控室了。這是一棟三層的樓房,裡面一片狼藉,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已經被搬走,只剩下一些空蕩蕩的架子。有些房間暗淡無光,像是走進了鬼片現場。

在三樓的一個房間裡我們發現了一個控制臺,按鍵已經部分脫落,但是旁邊工作日誌上的字卻還清晰可見。另一側有一間教室,採光良好,紅色標語引人注目。

從控制室出來,我們再往前開車十多分鐘,就到了事故發生地——車諾比第4號核反應堆。

當年,為了阻止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核汙染,蘇聯政府用混凝土做了一個石棺覆蓋在反應堆上面。2008年,石棺開始倒塌,最多只剩下5年壽命,於是烏克蘭政府開始籌錢修建新的掩體。新石棺2012年開始建設,耗資約15億歐元,其中主要出資方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提供了7億多歐元,另有數十個國際捐助方為這一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2016年11月底竣工後,新石棺覆蓋到了原來的石棺外面。新石棺的預計使用期限是100年。

在第4號反應堆不遠處,我們看到一處工地,這是未完成的第5號反應堆。第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的時候,第5號反應堆正在建設,事故後就永遠停滯了,塔吊什麼的也來不及撤走,遠遠看去像是現在還在建設似的。

「鬼城」普裡皮亞季

在核電站開建前的1970年,這片區域就已經開始蓋一些用來給工人和管理人員吃飯、住宿以及工作用的房子。一段時間之後,項目進展順利,工人們發現這裡工作也好,工資也高,於是開始慢慢把家人帶到這裡,也有一些在工作中認識的人在這裡結婚、生子,人越聚越多。1972年,官方以居民點旁河流的名字給這座新城命名,也就是「普裡皮亞季」。

之後,核電站的工人、專家、管理人員等也都在這裡安家。事故發生前,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座人口約為5萬的小城。普裡皮亞季各項基礎設施都十分完善,曾是蘇聯最具潛力的工業和現代化城市之一,如今卻已被廢棄,無人居住。

一進入普裡皮亞季,就會發現這個地方跟車諾比鎮完全不一樣。後者的房子都是低矮破舊的赫魯雪夫樓,而這裡可以說都是高樓大廈,非常現代。

我們的第一站是普裡皮亞季咖啡廳。咖啡廳的招牌已然生鏽,但是仍然能看出來ПРИПЯТЬ這幾個字母是有精心設計過的,而不是簡單採用的書寫體。整個咖啡廳四面都是大玻璃,玻璃上的彩色花紋也還清晰可見。可以想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坐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咖啡廳,那是一種怎樣的愜意。

咖啡廳一側擺著自動投幣飲水機,上面還放著一個準備接水的杯子。咖啡廳的後側是普裡皮亞季河的客運碼頭,從這裡可以坐船到基輔。當年的碼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今是一片死寂。

我們的第二站是普裡皮亞季的醫院,當年事故發生後,病人一開始都是被送往這裡。由於受輻射汙染的人過多,醫院根本就收治不過來,部分病人被直升機運到莫斯科治療。在醫院門口,我們發現一塊布,嚮導說這可能是當年消防員穿的衣服上的一塊布料。我們拿蓋革計數器去測,只聽見蓋革計數器的響聲越來越快,數據瘋狂飆升,最後達到452.9微西弗/小時。一次小於100微西弗的輻射,對人體沒有影響,也就是我們靠近這塊布14分鐘所吸收的量。30多年過去了,醫院這一區域的輻射還是很強。當年很多被輻射汙染的醫用物品,據說都丟棄在醫院的地下室。

普裡皮亞季最寬闊的街道是列寧大街,列寧大街的盡頭就是列寧廣場,是城市最中心的地方。廣場的中央是列寧像(現在已經不在了),旁邊圍的是政府大樓、Polissya酒店、文化宮。當年事故發生後,從莫斯科過來的指揮人員就是在這座政府大樓辦公,住在旁邊的Polissya酒店。

文化宮旁邊就是市民公園,這裡有大家最熟悉的摩天輪以及碰碰車。值得一提的是,在事故發生前,公園還沒有開始營業,所以摩天輪和碰碰車其實還沒有用過,就已經被廢棄了。如今,這裡也成為多款網路遊戲的熱門場景。

在普裡皮亞季除了這些公共設施之外,大部分還是居民樓。這裡所有的居民樓都是高樓,9~16層不等,所有樓內都配備有電梯。每套公寓都有單獨的臥室、廚房、衛生間、浴室,雖然現在看起來這是最基本的配置,但是在當年這算是比較奢侈的了。當然,如果不想自己做飯,在樓下也有食堂供大家使用。

從普裡皮亞季出來,我們就開始往回走了。路上,我們與司機師傅閒聊。我問他:「你經常來這裡,怕不怕被輻射影響?」他很淡定地說:「要是怕,30多年前我也就不會來這裡做清理者了。」頓時,我們一車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來源:2020年5月1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0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車諾比或成旅遊勝地 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人的禁令將解除
    俄媒稱,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籤署了《關於開發車諾比核事故區域的幾點問題》的命令,他表示,「這將成為隔離區變成新烏克蘭增長點之一的開端」。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7月11日報導,澤連斯基認為,應取消目前在車諾比核電站周邊30公裡區域內實行的各種禁令,「解放這片土地,使其成為新烏克蘭的象徵之一」。車諾比旅行社協會透露,大約一個月前在總統辦公室舉行的會晤上提出了取消針對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的非公開禁入令的問題。其他國家遊客若與這兩國公民在一個團裡,也會受牽連不準進入隔離區。
  • 車諾比:核災之後 (多圖)
    烏克蘭是我旅程中的意外一站,原本計劃埃及之後繼續沿非洲大陸南下蘇丹的,卻突然買了機票飛往歐洲,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於——車諾比位於烏克蘭。◇30年前,車諾比核電站因設備缺陷和操作故障失火爆炸,30年後, 漫步走在鬼城廢棄的大樓中, 那份寂靜讓我分明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恐懼。
  • 那年今日 車諾比:故事還在延續
    當日凌晨,位於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裡處的車諾比核電站第4機組發生爆炸。該事故被認為時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核電事故。據蘇聯官方公布,這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億盧布(約合29億美元)。同時,爆炸還迫使車諾比以及周邊地區的28萬多人背井離鄉。
  • 車諾比:人類的死城,動物的天堂
    800年: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800年,而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物質自然分化要幾百萬年;50萬:參與搶救車諾比的英雄們達50萬人次;20億人:建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成果上的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或多或少受車諾比事故影響。
  • 車諾比核事故34周年之際,超千名烏消防員禁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編輯:張揚運據央視新聞援引俄新社消息,烏克蘭總統辦公廳26日發布消息稱,車諾比隔離區火災已燒毀超過1.1萬公頃的森林。當天,烏克蘭救援人員繼續在車諾比隔離區兩處火點進行滅火工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前往視察滅火情況,並向22名參與滅火的人員頒發國家勳章。本月4日,車諾比核電站隔離區內一臨近核電站的林區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得益於14日的降雨,隔離區明火已撲滅,但林區長期積壓的雜草、枯木和泥潭沼澤還在陰燃。
  • 車諾比真的有超級巨鼠嗎?不,這裡是動物的世外桃源
    車諾比事故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1點28分,車諾比軍事化第二消防站接到火警信號,當日執勤的28位消防隊像往常一樣趕往了現場,當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這場火災的嚴重程度,以為只是普通的火災。事故發生之後,當地政府宣布將車諾比核電站周圍30公裡設為隔離區,並將隔離區的居民全部遷走,為了在遷走居民時不發生動亂,當地政府並未解釋為什麼要遷走,只是告訴他們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收拾證件,以及一些重要的物品。
  • 幾千年後才安全,他們卻為何搬到車諾比附近
    車諾比附近的居民立即被疏散,受損反應堆周圍被設置成方圓30公裡的隔離區。這場核災難在車諾比周圍留下了一圈「鬼城」,但是現在,許多人選擇住在隔離區邊緣搖搖欲墜的房子裡。其中很多人是女性,他們在七八十歲的高齡還在耕種祖先留下的土地。而在隔離區之外,還不斷的有新人到來。隔離區中安全而寧靜的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夏日夜晚,瑪麗安·科瓦倫科(Maryna Kovalenko)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在後院踢足球。
  • 走進25年後車諾比: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雖然當局將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等級提高到最高級7級,與車諾比核事故相同,但在潛在影響方面,福島核事故無法與車諾比核事故相提並論。1986年4月26日,坐落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事故,由於反應堆沒有安全殼,核事故造成的直接影響遠遠超過福島核事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車諾比核事故共造成大約30名工人死亡,另有多達4000人死於輻射暴露導致的疾病。
  • 車諾比一日遊
    當地時間4月26日,烏克蘭斯拉夫蒂奇,車諾比核事故33周年,烏克蘭民眾悼念遇難者。2011年4月18日,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站爆炸後被遺棄的摩天輪。當地時間2018年5月30日,德國漢諾瓦,來自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周邊地區的兒童抵達當地機場,從飛機窗口向外看。他們此次受邀在德國的寄宿家庭中停留4周。
  • 暗黑旅遊悄然興起,車諾比致命的危險,致命的美麗
    車諾比災難發生在32年前,1986年4月26日。它從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爆炸開始。這導致了一場大火,來自附近城鎮的毫無準備的人被派去撲滅,卻沒有任何輻射防護。結果,這些人中的許多人和反應堆附近的其他人在爆炸後的幾個星期裡遭受了輻射中毒,這往往是致命的。
  • 車諾比探險者發現92歲的老奶奶和兒子住在那裡
    圖片請查看原文HBO的迷你劇《車諾比》掀起了人們對於那場人禍和被稱為「區」的興趣,在這部劇播出之前這裡已經是一處名勝。無數的紀錄片、電影、書籍和電子遊戲都取材於此。僅僅一個晚上就讓這片區域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時至34年後的今日也是如此。即使這樣也沒能夠阻止人們到這裡探險,很明顯也沒能阻止人們住在這裡。
  • 關注 | 車諾比一日遊
    阿列克謝耶維奇在《車諾比的悲鳴》一書的結尾這樣寫道:「書中的人已經見過他人未知的事物。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記錄著未來。」當地時間2019年4月26日,烏克蘭民眾悼念車諾比核事故遇難者。視覺中國供圖車諾比今天無疑是一個旅遊景點了,儘管,新近播出的以此地命名的劇集又把觀眾拉回了30多年前的恐怖現場。
  • 車諾比核電站開放旅遊了,你敢去麼?
    然而33年後,搭上HBO影集《核爆家園》開播熱潮,烏克蘭新任總統哲連斯基10日頒布了「車諾比隔離區拚觀光計劃」,要讓淪為鬼鎮廢墟的事故地點,重獲觀光生命力。▲車諾比核電廠。「車諾比也是烏克蘭國土,我們有義務賦予它新生命!
  • 車諾比事件33年後,曾經的荒蕪之地終於有所改變?
    現如今距離車諾比事件已經有33年的時間了,作為當時舉世震驚的核爆炸事故,就算已經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也仍然被很多人關注著。這一次事件發生在1986年的4月26日,在當時的蘇聯,也是現在的烏克蘭北部的基輔市。
  • 33年過去了,車諾比還是一片廢墟嗎?已成為旅遊探險聖地
    美國HBO製作的電視劇《車諾比》播出後,引起觀眾的熱議。俄羅斯NTV電視臺近日宣布將拍攝俄羅斯自己版本的車諾比連續劇,目前該劇已經拍攝完畢,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俄版《車諾比》將講述蘇聯特工如何接受任務,前往車諾比核電站,阻止美國CIA特務破壞核電站的陰謀。
  • 車諾比舊照:方圓30公裡都是禁區,變異的老鼠跟狗一樣大?
    車諾比是國際核事件首例被定義為第七級的特大事故,他所釋放的輻射線劑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輻射塵還飄到了義大利、愛爾蘭、法國、英國等歐洲地區,從這裡也可以看出,
  • 《車諾比》:最真實的恐怖,超過一切恐怖片
    在3000年後,車諾比周圍地區的居民才能夠安全居住。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讓車諾比及其周圍的地區至今都是一片荒涼死寂的無人區,被稱為「鬼城」。33年過去了,車諾比事故依然是許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 從人類禁區變成生命天堂,車諾比核爆後發生了什麼?
    隔離區聚集了狼、狐狸、棕熊、歐洲野牛,以及200多種鳥類,因為與世隔絕,一些瀕危動物在這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如今,車諾比已經成為了研究極端環境的自然實驗室,研究這裡的生態環境,將有利於人類為可能到來的核冬天打下基礎。畢竟人類已經有了前車之鑑,未來人類可能面臨需要到強輻射的環境中生存,屆時,在核汙染區域的生存就成了一個問題。
  • 車諾比:消防員有怎樣的故事?那位不願離開的奶奶後來怎樣了
    《車諾比》除了那些為這場災難付出貢獻的英雄之外,還有著許許多多生活在普裡皮亞季的老百姓成為了這場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例如消防員的妻子柳德米拉,還有那位不願離開車諾比的奶奶,她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柳德米拉是真人嗎?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 車諾比無人區:攝影師25年冒險拍攝,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車諾比無人區:攝影師25年冒險拍攝,揭開它神秘的面紗當攝影師大衛·麥克米蘭1994年首次訪問普裡皮亞特市時,他預計他的行動將受到限制。八年前,車諾比核電站的一個反應堆發生了爆炸,事故迫使整個地區緊急疏散,放射性沉降物波及到了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