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孩子殫精竭慮,開始學習各種知識,立志做一個勤快的媽媽,恨不得連孩子的將來都替他打算好了,可是,教育孩子不是只要做一個「勤快的媽媽」就可以,有時候「懶」一點會更好。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早早地就給孩子報了補習班,上了興趣課,一味的追求成績,卻忽視了孩子原本的天賦和興趣是什麼。
可是,很多時候,學會放手更能讓孩子自由翱翔,更能讓他們明白有些事情是必須要自己親身經歷的。
日本的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這本書裡,就講到了母親紀美對自己的影響。
稻盛和夫的傳奇經歷
稻盛和夫27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創業,開始創立了京都陶瓷會社,後來又臨危受命,僅僅3個月的時間,將原本瀕臨破產的日航扭虧為盈,創造了世界企業經營史上的神話。
52歲的年紀又創辦KDDI,這幾大企業現今都是世界500強企業,而道生和服本人,也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聖」。
其實稻盛和夫寫過不少的書籍,像是著名的《幹法》、《人為什麼活著》、《企業家成功之道》,這些書都是探究企業永續經營的奧秘,很少會有人知道,他其實還出過一本關於母親,關於養育的書籍。
雖是不起眼,卻也能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他的書中強調了自己的母親是一個「懶媽媽」,書裡還分享了很多媽媽很「懶」的小故事。
懶得哄,懶媽媽讓孩子自己哭鬧,溫和而又堅定的拒絕小的時候,稻盛和夫非常愛哭,一哭就能哭上3個小時,那個時候在街上非常出名,只要鄰居一聽到他的哭聲,就會說「那個哭3小時的和夫又開始了。」但是稻盛和夫的媽媽沒有馬上來哄。
只是會象徵性的安慰她幾句,但是通常是沒有什麼效果的,於是媽媽會接著做她的事情,讓小和夫自己哭鬧。
等到和夫哭夠了,媽媽就會悄悄地過去看他在幹什麼,這時候就會發現 小和夫已經躺在地板上,開始研究起來木桌上的花紋了。
原本是想用哭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是並沒有實現,和夫只能自己找點事情做,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激發了和夫對微小事物的觀察。
但是,這種方式雖好,卻要把握好一個度,如果家長做的太過火,反而會傷害到孩子。
曾經我就做過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我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兒子,小的是女兒,有一天我帶他們出去玩,結果小女兒走的不如大兒子快,就開始坐在地上耍賴,非讓大的道歉,哥哥比較寵妹妹即使沒有錯還是道歉了。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小女兒說聲音不夠大,又開始哭鬧了,於是哥哥大聲喊了3遍對不起,然而還是沒能打動小女兒。我就非常嚴肅的跟她講,哥哥並沒有錯,即使是他錯了也已經道過謙了。
後來我說,你再哭我就不帶你玩了,小女兒瞅了我一眼還是沒有跟上來,於是我帶大兒子頭也不回的走了,當時我想,我就是想讓她改掉壞毛病。
後來仔細想想,我這樣做其實傷害了她,原本的初衷變了樣,最後只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懶得管,懶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現在霸凌的社會事件層出不窮,而且年齡也越來越小,稻盛和夫小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那時候的和夫膽子很小,哥哥上學之後,他出去玩總有人會欺負他,剛來時他總是哭著回來跟媽媽講自己被欺負了,可是預想中的安撫沒有等來,等到的是一根棍子。
母親說,你是一個男子漢,需要自己處理你們之間的事情,如果他打你,那麼你就用這根棍子打回去。
後來,再有人欺負他的時候,他就揚起那根棍子,果然,再沒有人敢欺負他了,上小學之後還成了孩子王。
說實話,想成為一個孩子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們天性活潑,不喜約束,為什麼要聽另一個孩子的話呢?
他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還要有足夠的實力來讓他們信服,最後還需要了解其他孩子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好的領導他們。或許,這正是後來稻盛和夫的事業做得如此大的原因吧。
懶媽媽不會幫孩子處理孩子之間的事情,而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擺平原本他們自己可以解決的事情,那麼孩子就永遠長不大,永遠不會有自己直面挫折困難的勇氣。
當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總是在為孩子操心,學習各種知識,幫孩子處理各種問題,殊不知,養育孩子的過程並非一個事事親力親為的過程,而是在「做減法」。
只有父母適當的放手,孩子才能學會自己面對。稻盛和夫有如今的成就,靠的就是母親的「懶」,讓他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機會去找尋自己的天賦,而不是一個只會聽家長話的乖寶寶。
很奇怪吧,當大家都在談論精英教育的時候,稻盛和夫卻講述了母親有多「懶」,而自己長大之後反過來感謝家長的「懶」。
是啊,苦樂全在自己的心,而不在客觀的事,心,才是決定人生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稻盛和夫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樊登用心推薦,稻盛哲學的集大成之作,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夠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