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包括顧家、喜臨門、夢百合等在內的上市軟體家居企業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
顧家家居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48億元,同比增長49.25%,淨利潤6.20億元,同比增長47.75%,業績增長符合預期。
喜臨門三季報顯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4%;淨利潤2.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32%。
夢百合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9億元,同比增長35.87%;淨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2.1729%。
三大巨頭齊發力「馬太效應」凸顯
顧家家居作為軟體家居龍頭,營收上也是一騎絕塵,遠超後面的喜臨門和夢百合。這一背景下,顧家也以傳統優勢品類沙發為基礎,擴展多品類產品,推動大家居戰略加速落地。顧家在皮沙發品類上極具競爭力,可作為流量入口帶動其他品類協同發展,目前布藝/功能沙發、床墊類增長迅速,後續在大家居領域拓展有望持續發力。
而喜臨門作為國內**一線品牌A股床墊上市公司,深根國內市場多年,根深葉茂。憑藉獨一無二的資本與資源優勢加速了對行業競爭的布局。主營床墊業務產品更迭促進收入,沙發板塊著力打造新業務增量。海內外客群持續拓展,外銷業務也穩中有升。其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作為與顧家家居同時上市的巨頭,夢百合相對而言產品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床墊和枕頭,不過作為記憶綿獨角獸的夢百合,產能、渠道也在穩步拓展,並持續布局智能家居。所以雖然顧家家居的產品更加多,業務量也更加多,但顧家家居市值已經達到222億,相比夢百合的70億,小市值未來發展的空間可能會大一些。
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受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整個家居市場環境嚴峻,但軟體家居三大巨頭財報顯示,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增速都呈現出風光局面。可見,隨著城鎮化水平提高、人們對床墊和床墊品牌的認識度更高,品牌效應逐漸顯現,市場份額逐步向優勢品牌集中。軟體家居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
揚長補短共享黃金時代
就整體環境來看,近幾年是軟體家居的「黃金時代」。行業發展的**好時期,也促使顧家家居、喜臨門、和夢百合不約而同的迅速拓展渠道,打造品牌,強化管理。
顧家——大家居戰略
顧家家居主要依託多品類快速擴張,驅動收入端持續高增長。顧家對各個品類的行業排名都有明確的目標計劃。渠道端外銷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內銷渠道持續下沉,全年在3000餘家門店基礎上淨開店400~500家目標穩步推進。多品類+內外銷高增長驅動公司前三季度實現49.25%收入增速。
顧家家居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近3000家門店,總量上佔據渠道優勢,在重視線下體驗的軟體家居領域有力保障國內市場增長。同時還在海外市場推進大客戶戰略,海外業務收入增速2017年上半年超過50%。此外,顧家今年10月還引入美的、海爾雙重背景高管廖強,貫徹全職業化團隊管理,公司內部治理水平有保障。
喜臨門——自主品牌發力
而喜臨門自主品牌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其推進的大經銷商戰略顯成效。公司上半年自主品牌實現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80%,佔公司床墊業務比重43.63%,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佔比持續加大。這主要得益於喜臨門2017年開始引進具有優質資質背景的經銷商,實行多開店、開大店、塑品牌的策略。
同時,喜臨門也在加強品牌推廣力度,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輔以O2O布局,建立自有網上品牌,為線下業務引流。ODM/OEM業務方面,公司在鞏固原有客戶基礎之上,加大廣度和深度的覆蓋,期間為宜家亞太及北美地區,日本宜得力提供新產品。同時,公司開發了美國Williams-Sonoma,韓國漢森等新客戶,外銷得以維持穩定的增長。
夢百合——深耕國內市場
夢百合出口業務向好,帶動三季度收入持續高增長。公司出口業務主要為歐美知名企業提供ODM產品,OBM自主品牌以經銷商為主,並逐步由ODM向OBM轉型。今年以來,受海外市場需求回暖帶動,公司出口業務持續較好增長,帶動單季整體收入增長38.03%。
國內市場,以自主品牌「Mlily夢百合」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建設,預計今年開店100家左右,3~5年線下門店數達800~1000家;與居然之家、索菲亞等家居渠道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首個「零壓戰略聯盟」,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同時,公司與亞朵、華住、宜必思等連鎖酒店合作,天貓、京東等電商業務也持續快速發展。
夢百合記憶綿技術壁壘高,同時去年夢百合與英國曼徹斯特聯足球俱樂部建立官方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品牌優勢也開始凸顯。如果未來幾年,國內市場的收入也能追上國外市場,那麼夢百合的成長空間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