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家居三巨頭三季度財報解析:三大巨頭齊發力,「馬太效應」凸顯

2020-12-12 九正建材網

10月末,包括顧家、喜臨門、夢百合等在內的上市軟體家居企業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

顧家家居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48億元,同比增長49.25%,淨利潤6.20億元,同比增長47.75%,業績增長符合預期。

喜臨門三季報顯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4%;淨利潤2.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32%。

夢百合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9億元,同比增長35.87%;淨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2.1729%。

三大巨頭齊發力「馬太效應」凸顯

顧家家居作為軟體家居龍頭,營收上也是一騎絕塵,遠超後面的喜臨門和夢百合。這一背景下,顧家也以傳統優勢品類沙發為基礎,擴展多品類產品,推動大家居戰略加速落地。顧家在皮沙發品類上極具競爭力,可作為流量入口帶動其他品類協同發展,目前布藝/功能沙發、床墊類增長迅速,後續在大家居領域拓展有望持續發力。

而喜臨門作為國內**一線品牌A股床墊上市公司,深根國內市場多年,根深葉茂。憑藉獨一無二的資本與資源優勢加速了對行業競爭的布局。主營床墊業務產品更迭促進收入,沙發板塊著力打造新業務增量。海內外客群持續拓展,外銷業務也穩中有升。其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作為與顧家家居同時上市的巨頭,夢百合相對而言產品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床墊和枕頭,不過作為記憶綿獨角獸的夢百合,產能、渠道也在穩步拓展,並持續布局智能家居。所以雖然顧家家居的產品更加多,業務量也更加多,但顧家家居市值已經達到222億,相比夢百合的70億,小市值未來發展的空間可能會大一些。

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受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整個家居市場環境嚴峻,但軟體家居三大巨頭財報顯示,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增速都呈現出風光局面。可見,隨著城鎮化水平提高、人們對床墊和床墊品牌的認識度更高,品牌效應逐漸顯現,市場份額逐步向優勢品牌集中。軟體家居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

揚長補短共享黃金時代

就整體環境來看,近幾年是軟體家居的「黃金時代」。行業發展的**好時期,也促使顧家家居、喜臨門、和夢百合不約而同的迅速拓展渠道,打造品牌,強化管理。

顧家——大家居戰略

顧家家居主要依託多品類快速擴張,驅動收入端持續高增長。顧家對各個品類的行業排名都有明確的目標計劃。渠道端外銷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內銷渠道持續下沉,全年在3000餘家門店基礎上淨開店400~500家目標穩步推進。多品類+內外銷高增長驅動公司前三季度實現49.25%收入增速。

顧家家居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近3000家門店,總量上佔據渠道優勢,在重視線下體驗的軟體家居領域有力保障國內市場增長。同時還在海外市場推進大客戶戰略,海外業務收入增速2017年上半年超過50%。此外,顧家今年10月還引入美的、海爾雙重背景高管廖強,貫徹全職業化團隊管理,公司內部治理水平有保障。

喜臨門——自主品牌發力

而喜臨門自主品牌依舊保持高速增長,其推進的大經銷商戰略顯成效。公司上半年自主品牌實現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80%,佔公司床墊業務比重43.63%,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佔比持續加大。這主要得益於喜臨門2017年開始引進具有優質資質背景的經銷商,實行多開店、開大店、塑品牌的策略。

同時,喜臨門也在加強品牌推廣力度,舉辦一系列推廣活動,輔以O2O布局,建立自有網上品牌,為線下業務引流。ODM/OEM業務方面,公司在鞏固原有客戶基礎之上,加大廣度和深度的覆蓋,期間為宜家亞太及北美地區,日本宜得力提供新產品。同時,公司開發了美國Williams-Sonoma,韓國漢森等新客戶,外銷得以維持穩定的增長。

夢百合——深耕國內市場

夢百合出口業務向好,帶動三季度收入持續高增長。公司出口業務主要為歐美知名企業提供ODM產品,OBM自主品牌以經銷商為主,並逐步由ODM向OBM轉型。今年以來,受海外市場需求回暖帶動,公司出口業務持續較好增長,帶動單季整體收入增長38.03%。

國內市場,以自主品牌「Mlily夢百合」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建設,預計今年開店100家左右,3~5年線下門店數達800~1000家;與居然之家、索菲亞等家居渠道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首個「零壓戰略聯盟」,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同時,公司與亞朵、華住、宜必思等連鎖酒店合作,天貓、京東等電商業務也持續快速發展。

夢百合記憶綿技術壁壘高,同時去年夢百合與英國曼徹斯特聯足球俱樂部建立官方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品牌優勢也開始凸顯。如果未來幾年,國內市場的收入也能追上國外市場,那麼夢百合的成長空間是非常大的。

相關焦點

  • 軟體家居三巨頭三季度財報解析:三大巨頭齊發力,「馬太效應」凸顯
    10月末,包括顧家、喜臨門、夢百合等在內的上市軟體家居企業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顧家家居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48億元,同比增長49.25%,淨利潤6.20億元,同比增長47.75%,業績增長符合預期。
  • 周忠專欄|軟體家居兩巨頭「華山論劍,誰與爭鋒」?
    軟體家居、全屋定製家居,中國家居建材家裝領域的兩個紅利產業 和歐派家居以櫥衣等定製家居為核心品類不同,敏華控股及顧家家居是以沙發、床墊等軟體家居為核心品類。按照去年的年報,定製家居上市公司營收的前四位歐派家居、索菲亞、尚品宅配、志邦的營收總和大約320多億,而軟體家居上市公司營收的前面四位敏華控股、顧家家居、夢百合、喜臨門的營收總和也接近300億。也就是說,對於軟體家居企業而言,國內市場依然是一個富礦。
  • 愛點擊(ICLK):「移動轉型」是否帶來了「新馬太效應」?
    作者:格隆匯·火火火木「馬太效應」是經濟學領域中的術語,即表現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在某一個方面或行業中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作為當下網際網路經濟中最熱門的數字營銷領域,「馬太效應」早已長期存在。
  • 2020三季度財報排名出爐:我樂家居奪淨利增速第七冠
    (原標題:2020三季度財報排名出爐:我樂家居奪淨利增速第七冠)
  • 歐派家居135.33億、索菲亞76.86億、尚品宅配72.61億,三巨頭財報向...
    在新冠疫情陰雲尚未完全消散的時候,在全屋定製家居產業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霧霾的時候,定製家居上市三巨頭於近日發布的去年的財報所透露的信息,無疑,給人們帶來了信心,那種陽光穿透陰雲和霧霾般的信心!
  • 谷歌搜索的馬太效應
    兩者都直接或間接將「搜索」作為公司的口號,可以說,兩者的起家和今日的巨頭地位,都源自於搜索。而且,兩者都是搜索領域「馬太效應」的製造者和受益者。不過,本文只重點講訴谷歌,這裡提到百度公司口號,只為強調「搜索」。
  • 網際網路巨頭群起,新來者還有幾多機會
    排名前20中,國內網際網路三大巨頭佔據了大部分席位。騰訊共有微信、QQ、騰訊視頻、騰訊新聞、應用寶、QQ瀏覽器、騰訊手機管家,另有騰訊收購的酷狗音樂,投資的搜狗輸入法、快手,騰訊共佔據10個席位。國內三巨頭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 慕思、敏華、左右VS顧家、夢百合、喜臨門, 軟體家居華南、華東...
    同時,隨著人們的消費偏好開始轉向更為優質高端的品牌產品,以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質量和品牌已成為中國消費者選購軟體家具的主要因素,品牌效應逐漸明顯,軟體家居行業整合在即;軟體家居未來,誰主沉浮?!在敏華控股2019年度全球戰略合作夥伴答謝晚宴現場,敏華控股與全國流通巨頭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以及全國流通獨角獸月星家居、富森美、歐亞達、羅浮宮、喜盈門、第六空間等20多家商場共同啟動「2019年開千店戰略計劃」,開啟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 券商投行馬太效應加劇:上半年「三中一華」4家佔據半壁江山
    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加速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迎來高光,但內部分化嚴重,馬太效應越來越顯現文/ 曾偉強 編輯/ 百川2020年上半年已然過去,券商投行逐鹿半年,股權承銷成績單也浮出了水面。市場高度集中,行業馬太效應加劇據《每日財報》分析,2020年上半年券商股權承銷業務顯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前十榜單出現「大洗牌」,申萬宏源承銷保薦、招商證券、華西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躋身前十。二是頭部券商市場佔有率提升,前2家券商的股權承銷業務市場佔有率達37%,馬太效應加劇。
  • 店寶寶:電商三巨頭財報齊發 拼多多最亮眼?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店寶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店寶寶:電商三巨頭財報齊發 拼多多最亮眼?
  • 中國電動車品牌競爭「馬太效應」凸顯!這些一二線品牌機會更大!
    未來,中國電動車品牌競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02 變革二:清退中小產能,集中度快速提升,馬太效應明顯 如今,電動車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中國電動車品牌競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 輕工製造行業周報:注家居龍頭馬太效應
    我國家居建材行業由粗放式經營逐步步入精細化營銷管理,龍頭市場份額快速提升,小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品牌化正是消費升級進入加速階段的重要標誌。 家居消費作為地產後市場,相對地產周期表現出一定相關性,新興市場相關性較強、成熟市場較弱,家居龍頭往往能憑藉集中度的提升走出獨立行情。優秀的龍頭可以引領行業發展,韓國CR6從15%提高至30%僅用了5年時間。
  • 前三季度男裝行業增速放緩馬太效應突顯
    海瀾之家營收146.89億元  海瀾之家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89億元,同比增長12.63%;實現歸屬於上市股東的淨利潤26.16億元,同比微跌0.45%。截至2019年9月底,海瀾之家共有門店7076家,期內新開門店941家,關閉門店439家,相比年初的7545家淨減門店469家。
  • 三巨頭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又到了電商「三巨頭」扳手腕、秀肌肉的時刻。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
  • 店寶寶:拼多多用戶量接近阿里 電商三巨頭財報出爐
    近日,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別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就三家財報來看在今年三季度,三巨頭的營收均保持了穩定增長。這一點也直接反應在財報裡,阿里對這一塊業務的投入明顯比其他的業務更多。拼多多營收的高增長則離不開低價補貼。「百億補貼」的成效顯而易見,不僅維持了商品的低價策略,而且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進入拼多多。目前在活躍用戶方面,阿里憑藉7.57億年度活躍用戶保持領先,而排名第二的拼多多和阿里相差不到3000萬。
  • 馬太效應是什麼?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來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1]中的一則寓言。這本來是一則古老的寓言,而寓言本身就包含著某種生活的哲理,也就是說它本身就來源於生活,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精華。
  • 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怎麼來的?
    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怎麼來的?時間:2016-08-24 12:32   來源:百山探索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怎麼來的? 什麼是馬太效應?
  • 馬太效應與窮富命
    馬太效應與80/20定律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體現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永遠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雖然窮的也會變富,富的也會變窮,但是這種浴火重生或者急轉直下的蛻變畢竟是少數。那麼這種現象能不能從命理上進行解釋呢?一個人如果命局組合特別好,大運又走的特別好,這種人的財富會持續的增加,豔煞旁人。
  • 財報發布前獲多家投行認可,借商流+物流閉環效應達達估值可期
    除此之外,不少巨頭在同城零售的布局更深、更長遠,其中達達集團在這領域深耕多年並且已順利赴美上市。北京時間11月20日,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集團對外發布新一季度的財報。財報發布後,達達集團盤後股價上漲超2%。截至目前,達達集團盤後股價為34.31美元,市值為75.42億美元。
  • 蘇派軟體 | 叄壹伊夢——開啟智能家居新時代
    蘇派軟體品牌之叄壹伊夢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的今天,適合置於各種風格居室的軟體家具,已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而智能軟體家居因其舒適、美觀、環保、耐用、健康、智能、便利的特點,也擁有越來越廣闊發展前景,在市場中所佔份額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一種消費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