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2020-12-12 博史通今

西漢初年,書生賈誼在總結秦朝歷史教訓時寫道:

「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出自《過秦論》)

上述「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國的肱股,他們喜豢養門客,為母國效力,成為戰國末年特殊的風景。然而,四公子名氣雖然響亮,他們到底具不具備頂級政治家的水準,後世充滿了爭議。

近期,歷史劇《大秦賦》上線,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在前幾集非常搶鏡,從邯鄲抗秦,到追殺嬴異人(秦始皇之父),再到引楚魏援軍救趙,相比於其他三位公子,平原君的出鏡率極高。然而,在劇中,平原君因和秦國籤訂屈辱條約,被趙孝成王辱罵拿了秦國的好處,最終氣死在趙國的大殿上(歷史上並不是這麼記載的),盡顯悲劇色彩。歷史上的平原君也是如此嗎,他的政治水平到底如何呢?筆者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平原君趙勝。

一、狼狽出場,一顆人頭換丞相

「戰國四君子」除了春申君黃歇外,其餘三位都是君王后代,平原君趙勝是戰國時期被活活餓死的趙靈武王的兒子,同時,他也是趙惠文王的弟弟、趙孝成王的叔叔,封號為「平原君」。在歷史上,平原君的出場是相當「狼狽」的。

公元前266年,在範雎的幫助下,秦昭襄王嬴稷在繼位41年後終於挺直了腰板,他趕走了「四貴」,架空了羋太后,成為一位真正的王者。範雎幫了秦昭襄王這麼大的忙,秦昭襄王一直想找機會報答範雎。秦昭襄王后來打聽到,範雎有一位仇人叫魏齊,而魏齊正躲在魏國。於是,秦昭襄王派使者告訴魏王:你把魏齊交出來,否則我就要攻打魏國。

魏國國君害怕,趕緊去抓魏齊,不料魏齊逃走了。魏齊聽聞趙國平原君招攬門客,他便逃到趙國,投奔了平原君趙勝。

秦昭襄王聽聞魏齊在趙勝家中,便設下詭計,邀請趙勝來秦國。秦昭襄王在信中是這麼說的:

「寡人聞君之高義,原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原與君為十日之飲。」

意思是,平原君你名氣太大了,咱倆交個朋友唄!寡人有意請你來鹹陽喝幾杯,你不會拒絕吧?

平原君拿到秦王的信後,有幾分顧慮,但當時秦強趙弱,秦王也是一片「好心」,他沒必要因此而得罪秦王,於是,趙勝收拾行李,來到了秦國。沒想到,趙勝剛到秦國,酒沒有喝上,就被秦王扣留了,秦王寫信給趙孝成王:趙王你好,我是隔壁的秦王。你的叔叔趙勝被我扣了,若想讓趙勝歸國,速速打錢!不,速速把魏齊的人頭送過來,否則我不僅殺了你叔,還要發兵攻打趙國。

趙孝成王接到信後,非常積極,不知道是害怕秦國殺了平原君,還是怕秦國攻打趙國,他立即派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府邸,想連夜把魏齊搜出來交給秦國。可惜,魏齊提前得到消息,翻牆逃跑了。去哪了呢,戰國四君子,既然平原君不要自己,那就重回魏國,找魏國的信陵君吧。

信陵君也害怕秦國,他聽聞魏齊要來投奔自己,遲疑了三秒鐘,魏齊久聞信陵君高義,沒想到信陵君卻不敢收留自己,一怒之下,拔劍自殺了。等信陵君想明白後,重新去迎接魏齊,已經晚了。

魏齊死了,信陵君非常難過,趙孝成王卻樂壞了。他果斷地把魏齊的腦袋擰下來交給了秦國,換回了平原君趙勝。

這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他在史書中的出場,用一顆人頭換回的趙國丞相,不僅僅是平原君一人之狼狽,更是趙國之狼狽。

二、大吉大利,白撿17座城池

在秦昭襄王時期,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一場戰爭,一定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最初的起因,是秦國攻打韓國,最終趙國卻大禍臨頭。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野王,意在奪取上黨郡。韓國見上黨守不住,想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但上黨太守馮亭心向趙國,打算把上黨白送給趙國。

其實,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境內)的地理位置對秦國「東出」非常重要;對趙國來說,若上黨歸秦,就相當於給秦國侵略趙國提供一個跳板。正好馮亭想把上黨17座城池送給趙國,白撿了17座城,焉能不要?這時,趙孝成王主要徵求兩個人的意見,他們分別是平陽君趙豹和平原君趙勝,這二人都是趙孝成王的叔叔。

趙豹認為,上黨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如果接受,弊大於利。畢竟,秦強趙弱,秦國費了好大勁就是為了得到上黨,若趙國從中間插一槓子,秦國必然會對趙國不利。

平原君趙勝則認為,發兵百萬尚不能奪取一座城池,人家白送17座城池,我們要是不要,是不是傻?

趙孝成王的想法和平原君不謀而合,最終,趙王敞開懷抱,打算接收上黨郡。結果,秦趙因上黨發生摩擦,引發長平之戰。趙國40多萬將士殞命,從此一蹶不振。

關於趙國要不要接收上黨,歷來爭議很大。有人認為,若趙國不要上黨,秦國拿下上黨後,還是會攻打趙國,所以說,趙孝成王和平原君沒有錯。

筆者認為,秦國的國力當時雖然強於六國,但還沒做好和趙國決戰的準備,上黨之爭,把秦趙決戰提前了。若趙國40多萬將士沒有敗於長平,而是在趙國境內防守,或者聯合其他諸侯一起抗秦,不至於慘敗如此。因此,我認為平原君建議接受上黨,是個錯誤的決定。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認為平原君的這個決定是「利令智昏」。

三、無咎無譽,說好的男一號成了配角

平原君之所以能成為「戰國四公子」,和他接下來的行為有關係,因為長平之戰後,秦國繼續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作為趙國丞相,發揮了他應有的作用。主要有「毛遂自薦」和「竊符救趙」兩大政績。

當年,秦國攻打邯鄲甚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和魏國求援,信陵君打算帶20個人到楚國去,只選了19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自薦前往。在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了大半天,楚王就是不打算出兵。毛遂握劍上前,慷慨陳詞,把楚國和秦國的家仇國恨當眾抖了出來,逼得楚王義憤填膺,當眾表示出兵抗秦,這就是「毛遂自薦」的故事。

筆者認為,毛遂自薦雖然和平原君有關,但真正發揮才能的還是毛遂,平原君本應是男一號,結果淪為配角。

趙國除了向楚國求援外,還向魏國求援,魏王派大軍來到趙國邊境,卻按兵不動,因為怕秦軍報復。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趙勝利用夫人的關係,逼信陵君盜取魏王的兵符,出兵救趙。

筆者認為,「竊符救趙」的主角也不是平原君,而是信陵君和魏王的寵妃。

所以,後人把「毛遂自薦」和「竊符救趙」的功勞算給平原君一份,筆者很難苟同。在筆者看來,所謂的平原君,其實徒有虛名。

四、徒有虛名,愛國愛財,更愛姬妾

平原君趙勝在趙國面臨滅頂之災時,表現十分搶眼。《史記》說平原君為了抗秦,散盡家財,把妻妾也編入行伍,鼓舞了邯鄲百姓,最終抗秦成功。其實,《史記》說得不假,但這件事,並不是趙勝主動想到的,而是被逼無奈。

當時,楚國、魏國的援軍還沒到來,秦將王齕猛攻邯鄲,有一位叫李同的官二代笑話平原君趙勝:「姓趙的,你難道真的希望趙國滅亡嗎?」平原君聽到後大驚,連忙問為何這麼說,李同說:「邯鄲的百姓為了抗敵,把木棍削尖了當長矛,把房子拆了當兵器,百姓沒有糧食,易子而食。而你平原君的府邸妻妾成群、糧食珍寶不計其數。如果你能把你的糧食財寶分給百姓,把妻妾編入行伍,和百姓共患難,百姓必將誓死抗敵。」

平原君一想,有道理,於是照做了,果然起到了奇效。說到底,平原君雖然這麼做了,但不是他的初心。國家危難之時,他家中財寶無數,妻妾如雲,他真的有「共赴國難」的決心嗎?

再說另外一件事,平原君當年養了許多門客,有一位門客是個跛子,一日,平原君的一個小妾站在閣樓上看到跛子走路,大笑不已。跛子大怒,找到平原君,說:「老大,人家都說你維護門客,我千裡迢迢投奔你,如今卻被你的小妾笑話,你若不殺了她,我就離開你!」平原君冷笑道:「你這小子要殺我的愛妾,太過分了。」結果,一年過去了,平原君家中的門客走了一大半,平原君問何故,最後大家回答:「你愛美人而輕視門客,眾人不願跟你混了。」平原君大驚,連忙殺掉那個小妾,向之前的跛子賠罪,他的門客才紛紛返回。

這個故事同樣出自《史記》,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小妾也是人,怎能平白無故殺之。但從當時的角度來看,平原君的確愛美人超過門客。所以,這樣的公子哥,說他是偽君子其實並不為過。

世人對「戰國四公子」的評價不一,比如說孟嘗君是「雞鳴狗盜」,說春申君「當斷不斷」。但對於平原君,筆者認為他就是「徒有虛名」。

元朝理學家許衡曾評價:

「戰國之四君,其可稱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嘗、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

在許衡看來,所謂的戰國四君子,除了春申君,其他三人都是尸位素餐之輩。筆者雖然不完全認同他的觀點,但對於平原君趙勝,他的評價還比較中肯。或許,平原君趙勝是「戰國四君子」拉來湊數的吧!

相關焦點

  • 《大秦賦》:戰國四公子出現三個,為何孟嘗君沒有出現呢?
    當然,對於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也在這部電視劇有所呈現,比如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就參與了邯鄲之戰,從而擊敗了強大的秦國大軍,推遲了秦滅六國的歷史進程。在古裝歷史劇《大秦賦》中,平原君趙勝被趙孝成王活活氣死,春申君黃歇遭到了刺客的刺殺,而信陵君魏無忌則鬱鬱而終。與此相對應的是,孟嘗君田文則沒有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
  • 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戰國四公子的結局,儘是不如意
    戰國四公子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男團F4,他們不一定長的帥,但多金,又是高門貴族;他們不一定很能打,但是急公好義,備受時人推崇。四公子名望之高甚至蓋過了各自國家的王,這便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 平原君貴士賤妾納賢士,公孫龍一語道破人情事,三國合縱存趙氏
    秦國要想東渡黃河,勢必先消滅三晉之中最為強大的趙國,於是秦昭襄王下令出兵攻打邯鄲,戰國處於危急存亡的重要關頭。當初勸說趙孝成王接受前來投靠的上黨軍民的平原君在這時候站了出來,他積極寫信請求魏國和楚國的幫助,最終在魏、楚兩國聯軍的幫助下算是保全了趙國,而平原君最終也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
  • 隱藏在《大秦賦》中的「戰國四公子」,你可發現了?
    了解了大秦「男團」後,我們來看看戰國其他幾名「披荊斬棘的叔叔們」,他們並不是劇中的主要角色,但卻是戰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在《大秦賦》第三集最精彩的嬴異人談判這場戲中,異人面對的便是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三人。平原君趙勝趙勝(?
  • 「名人百科」貴士賤妾,華而不實——趙國平原君趙勝
    -前251年)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趙國宰相時,禮賢下士,門下賓客至數千人。惠文王死後,孝成王繼位,他繼任宰相,受封於東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為「戰國四公子」之一。賞析:春秋戰國時,毛遂是平原君的一個門客。一次他自我推薦與平原君一起去楚國求援,平原君輕視他,說:「有才幹的人就像錐子裝在布袋裡一樣,會露出尖子來。你在我處已有三年,我卻從未聽說過你。」毛遂說:「我若處在布袋之中,早就脫穎(錐尖)而出了。」平原君應允毛遂一同去楚。在與楚君的交涉中,毛遂顯示出才能,立了大功。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雖然平原君擁有嬴異人妻子的籌碼,但是,由於害怕嬴異人瘋狂報復,平原君既不敢殺他妻兒,又沒有其他籌碼進行談判,無奈之下只能滿足嬴異人的要求,乖乖地將西君三十六座城池拱手相讓。更為關鍵的是,按照《大秦賦》的說法,後來燕國侵趙,趙國害怕秦國出兵,兩線作戰,就命令平原君前去談判。後來趙國打敗燕國,出使秦國的平原君卻一無所知,還和秦國籤約,割六城以求和平。
  • 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戰國四公子。他們尊賢重士,為國舉賢,多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的賢名也因此舉世聞名、千古流傳。但是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相)為什麼卻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 屍兄:被吹捧最多的超神強者,表現卻很拉胯,徒有虛名
    屍兄:被吹捧最多的超神強者,表現卻很拉胯,徒有虛名。屍兄漫畫中超神強者放到整個宇宙中都屬於極其強大的存在,小飛、無憂大師以及屍王龍右已經是地球戰力的天花板。不過在地獄牢籠中卻有很多超神強者,根據七度魚所言這些超神強者的萬分之一實力都已經超神,不過在動漫中他們的表現顯得非常拉胯。
  • 戰國四君子中,有一個其實是偽君子,司馬遷都不好意思揭穿他
    要了解戰國七雄的故事,相比離不開戰國四君子,這是當時戰國四個有名的人物,他們手下飼養了許多門客,而這些門客不為國家效力,而是直接為主人效力。在古代能稱為「君子」的人,道德品行定然是上上之選,而戰國這四位貴族人員能被稱為君子,自然都屬於品行高潔的人物,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但要往細了看,就會發現問題了。戰國四君子分別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他們都禮賢下士,願意結交天下賓客,不過這四人中,有一個人是偽君子。
  • 毛遂自薦為何可以成功,而平原君的三千賓客又為何人才寥寥無幾?
    比如一個人可以在一個平臺自我推薦成功,除了自身優秀和敢於表現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前提條件,毛遂能夠自薦的背後,又凸顯出了老闆平原君趙勝的哪些問題,而毛遂在出使楚國中表現又折射出趙勝團隊的哪些現狀?平原君有三千食客,可用之人並不多「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助,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兼備者具者二十人協。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
  • 一個收田租的小官,殺了平原君9個家臣,平原君為何還要舉薦他?
    邯鄲, 河北,的趙奢,是戰國末期著名的趙國明星。事實上,起初他只是一個收取地租的小官員。當時,趙國的宰相是平原君趙勝。有一次,趙奢到襄樊來收地租。平原君的家族官員依靠他們的權力,拒絕支付租金。他對自己嘆了口氣:我不能治癒你,但法律可以治癒你。結果,趙奢派人強行進入襄樊,殺死了所有拒絕支付租金的九名負責官員。趙奢憤怒地砍頭了拒絕支付地租的管家。當平原君到家時,他聽到哭聲,並問為什麼。他勃然大怒:「一個收地租的小官怎麼敢在我家撒野?我想他不耐煩了!」
  • 齊雲軻:戰國名士那麼多,為何唯獨魯仲連被後世譽為真國士?
    (平原君趙勝) 在國外,平原君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發起了合縱攻秦運動。 辛垣衍如此這般一說,平原君趙勝確實猶豫不決。硬打的話,取勝的把握不大,去勸趙王尊秦王為帝吧,又有點認賊作父的意味,先別說趙王了,就是舉國臣民,會幹嗎?不幹的話,虎狼之師兵臨城下的圍困,如何能解? 正在此時,一個人出現了,來為平原君排憂解難來了,此人便是魯仲連。
  • 四大天王黎明是湊數的?他這幾首電音歌曲是其他三位模仿不來的
    有的人說四大天王黎明是湊數的,有的人說他唱歌不行跳舞不行演戲不行,是靠帥氣的長相當選的。其實這些人都不了解黎明,早年的時候,黎明是最紅的一個,那時候甚至流行一句話,「你再紅,紅得過黎明嗎?」而黎明唱歌其實也是很在行的,拿了很多獎項,他這幾首電音歌曲也是其他三位都模仿不來,望其項背的。第一首《Sugar in the Marmalade》,這首歌也是曾經風靡一時的黎明的經典歌曲之一。
  • 雞鳴狗盜、毛遂自薦,這些成語都與戰國時期一個風氣有關
    戰國四公子而養士並非國君的專利,將養士之風發展壯大,乃至後世聞名的其實是當時的貴族階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謂戰國「四公子」,即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然而,就在這時候,有個門客自告奮勇,說他能把狐裘找來。孟嘗君問,你如何找來?這個門客解釋道,他聽說秦王的珠寶美器,精品收藏,都放在秦國宮中一個特定的儲藏室裡,而他身材矮小,動作靈活,即使狗洞也能鑽過去,所以就可以趁人不備,潛入宮中把狐裘再偷出來。
  • 如今出場的人誰是最強?伍六七還是青鳳?網友:他一出場都是渣渣
    刺客伍六七中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和我們認識的正常世界完全不同,在這個動漫世界中,有武俠的國度還有科技的國度,這些國度中都有著許多高手,如今出場的人誰是最強?伍六七還是青鳳?網友:他一出場都是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