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公認的發達國家總共有四個,分別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無論是經濟繁榮程度,還是科技實力以及文化教育,這4個國家都代表了亞洲國家的頂尖水平。日本和韓國作為工業強國,很多產業在國際市場都有很強的競爭力;新加坡則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版圖上擁有一席之地;以色列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風險投資。那麼作為亞洲的傑出代表,這四個國家在全球發達國家中處於什麼水平?
從全球來看,目前公認的發達國家有38個,GDP總量約佔全球的60%。數據顯示,亞洲GDP總量為27.54萬億美元,而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四個國家GDP合計7.32萬億美元,約佔亞洲總量的26%。很明顯,和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很大,亞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亞洲發達國家的數量太少,規模偏小。
從人均GDP來看,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4.8萬美元(IMF數據),那麼亞洲四個發達國家的情況如何?有幾個能達到國際平均水平?根據2019年的數據,日本人均GDP為4萬美元,韓國為3.17萬美元,新加坡人均GDP為6.5萬美元,以色列人均4.2萬美元。因此,亞洲四個發達國家,只有新加坡人均GDP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其餘三國包括日本都未能達到這一標準。
日本作為亞洲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也是最早躋身發達經濟體的亞洲國家,日本人均GDP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實在出乎意料。不過也不奇怪,經歷了迷失的20年,日本經濟總量反而減少了約8%,人均GDP下降也就難以避免,事實上,日本人均GDP在90年代曾經高居世界第五,僅次於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瑞士,而遠遠領先於其它西方國家。即使在2012年,日本的人均GDP也達到了4.86萬美元,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韓國儘管位列發達經濟體,不過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2018年,韓國人均GDP才首次達到人均3萬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門檻。作為亞洲新興的工業強國,韓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還很大,反映出新興經濟體追趕先進國家的不易。相比之下,以色列雖然沒有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不過由於與歐美經濟發展基本保持同步,因此與國際平均水平差距並不大,而且以色列的科技創新產業極具吸引力,擁有大批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公司,為以色列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而新加坡是唯一超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亞洲發達經濟體,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新加坡不但成為眾多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本身對實體經濟高度重視,新加坡擁有龐大的煉油和石化工業,是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同時新加坡還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創新樞紐,作為亞洲半導體產業中心,具備從設計到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完整的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