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峽大橋。 念望舒 攝
金井灣吉釣碼頭。 念望舒 攝
改革物語2002年,時任平潭縣交通局副局長的丁玉仁提交的《關於修建平潭大橋規劃建議的報告》。 新京報記者 朱若淼 攝
11月10日晚,距離零點還有十分鐘,福建省平潭縣老城區內的燈漸漸滅了,但距離市區10多公裡外的平潭兩岸快件中心保稅倉庫卻燈火通明。
「馬上12點了,趕緊吃完回到工作崗位上。」倉庫的管理人員穿梭在貨架間喊著。53歲的臨時打包員魏梅玉很快地吃完了手上的海鮮面,坐在打包臺前,等待第一份需要打包的商品被送到自己面前。
1點14分,她等來了第一批需要打包的貨——63個國際發來的紙箱。三天前,這些貨陸續從海外運到平潭的金井港,並備存在平潭的保稅倉內。11日這天,倉庫內所有被拍下的商品經魏梅玉們打包後,被送上停在庫房外的物流車上發往全國各地。
退回去40年,這幅場景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那時候的平潭還是個交通閉塞的島縣。儘管它是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海島,但沒有直通臺灣的航線,更沒有大型貨運港口。西岸的大陸距離平潭雖然直線距離不到5公裡,出島卻只有一個碼頭有輪渡可以坐,遇上輪渡停航的時候,平潭便成了座孤島。
平潭發展的轉機出現在2009年。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後,平潭駛入了貿易發展的快車道。
貿易艱難
「我年輕的時候,村子裡的年輕人喜歡戴雙獅牌手錶。」那是魏梅玉印象中最早的臺灣元素,她從小在平潭的中甲村長大,村子位於平潭主島的東部,與臺灣隔臺灣海峽相望。上世紀80年代,平潭的漁民時常把船開到公海上,與臺灣來的船匯合。「臺灣人喜歡鯧魚,我們這邊的漁民就拉著鯧魚到那裡去跟他們換手錶。」
那曾經是平潭民間的一種兩岸貿易模式。1990年魏梅玉剛結婚時,兩岸關係還不太緊張,海岸邊停靠的臺灣漁船多了起來。到平潭來的臺灣人喜歡平潭的瓜子,村子邊常見的一種交易就是平潭人用瓜子換臺灣人的酒。
在魏梅玉村子西邊不到10公裡的東澳港還曾有個平潭臺胞接待站。那是改革開放之初,大陸最早一批臺胞接待站。上世紀90年代末,兩岸關係緊張,魏梅玉生活的村子海岸邊再少見到臺灣人。
兩岸交流受阻後,魏梅玉跟許多平潭人一樣,去內地打工找機會。那時候娘宮碼頭是平潭唯一出島的途徑。但平潭全年一半以上的天氣都在颳大風,每年7到9月份,這裡受颱風影響頻繁,進入冬季季風期,西北風南下頻繁,島內時常颳起北大風。趕上颱風天氣,碼頭的輪渡只能停航。
受輪渡運力的限制,當時平潭島內的貨流量也有限。曾經在娘宮碼頭工作的李孔龍回憶,平潭海峽大橋通車以前,碼頭有5艘輪渡,輪渡下方的船艙是三車道能容納十幾輛汽車。上世紀末進出島內的人越來越多,輪渡開始通宵工作。即便這樣,運力也常常不夠,高峰期的時候,在碼頭排隊登船的車就能排到五公裡以外的地方。趕上急事只能在岸邊干著急。那時候從平潭出去的貨車裝的大部分是海蠣、海帶這類海鮮。雞鴨豬肉、水泥鋼筋等物資靠這條航線從福州再運回到島上。
不通臺灣,與陸地交通受限影響了平潭的經濟發展。直到2004年,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對臺交流重新受到重視,距離臺灣最近的平潭成為了省裡的重點關注對象。最直接的結果是,平潭縣籌備了16年的平潭海峽大橋終於在2008年開工建設。有了能溝通平潭與島外的公路交通基礎,平潭的發展有了起色。
成立實驗區
為了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國務院在2009年5月發布文件提出加快建設這個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要在福建省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建設。
這一年福建省開始物色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作為實驗區專門針對臺灣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平潭、東山島、泉港都是候選區。
「『你們平潭交通不方便。』那時候為了爭取這個機會大家相互說缺點,交通問題是大家提出來說的。」時任平潭縣交通局副局長的丁玉仁回憶說。那時候平潭海峽大橋已開工一年,橋墩和水下工程的建設基本完成。住在大橋邊監督工程的丁玉仁,那段時間寫了不少關於大橋的文件交給縣裡,協助縣裡論證在平潭爭取特殊監管區的合理性。
有了連接大陸的基礎,平潭最終因其距離臺灣最近而當選,平潭正式成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也是大陸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
2009年,人在臺中的林巧英一聽說平潭成立了綜合實驗區,便決定回平潭發展。
早在幾年前,她就注意到兩岸商貿的機會。那幾年每從臺灣回大陸,身邊的朋友總讓她幫忙代買一些臺灣的鳳梨酥、沐浴露。尤其是沐浴露,每次都導致行李超重。在臺灣打工時,她會特別留意來臺旅遊的大陸遊客都在買什麼。她感覺到臺灣商品在大陸有潛在的市場。
剛回到平潭的林巧英沒有立刻著手做貿易,她接了些市政照明的工程項目。因為設立綜合實驗區,平潭到處都在搞建設,島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昨天這裡路還沒通,今天去看就通了。」2010年12月25日,修了三年的平潭海峽大橋正式通車。原來從平潭坐輪渡到對岸的福清,即使是無風無浪的時候,最快也要15分鐘。大橋通車後這個時間被縮短到了幾分鐘。
2011年,每天都看電視、報紙的林巧英,注意到《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裡明確提出了設立臺灣小商品交易市場的規劃。林巧英註冊了一家對臺貿易有限公司,等待合適的時機啟動自己的生意。那段時間林巧英經常接到臺灣朋友打來電話了解平潭的情況。
2012年直通「平潭-臺中」的海峽號通航。林巧英從平潭回臺中的時間被縮短到了三小時。魏梅玉印象中,來平潭的臺灣人一下子就變多了。
2014年6月,距離停靠海峽號的澳前海峽客運碼頭約1公裡的平潭臺灣免稅市場正式開業。它成為大陸除了廈門大嶝之外的第二個對臺小商品免稅市場。林巧英在免稅市場裡競拍下了兩個店面。7月,平潭海關正式成立,島上的免稅市場成為海關特殊監管區。林巧英從臺灣運到平潭的貨,存入特殊監管區後享有免稅的優惠。
作為第一批入駐免稅市場的臺商,林巧英享受到了「兩年免一」的店面租金優惠,每噸從臺灣運來的貨還有300元的補貼。林巧英還獲得了8000元的住房補貼。免稅市場正式營業後,來平潭做生意的臺商越來越多。
生活在平潭老城區的魏梅玉感受到更多的變化。那幾年城裡一下子多了不少酒店,身邊不少朋友去酒店做服務員。臺灣夜市也搬進了平潭的城區,蚵仔煎、擔仔麵、鹽酥雞等臺灣小吃吸引了不少平潭人。
推廣「保稅進口」模式
2014年7月15日,海關正式在平潭落地運作。平潭四面環海,通往大陸只有一座大橋。平潭海關在成立之初便設計了創新的監管方式:將整個平潭納入海關的封閉監管區,所有從平潭入境的貨品,存入島內指定區域時可以暫不繳納稅費。這讓平潭全島有了成為保稅區的條件。
同年,中央提出要全國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福建省上報了將廈門、平潭全島、福州江陰港區及泉州部分區域申報為自貿區的方案。2015年4月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平潭與福州、廈門片區一起組成了福建自貿區。
成為自貿區之後的平潭,對貿易的扶持力度從對臺貿易逐漸拓展到了跨境貿易。
跨境電商成為了當時自貿區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經發局物流處的張舒福介紹,2014年平潭就已經放出了做跨境電商試點的消息。為了在當地培育跨境電商企業,2015年3月,平潭綜合實驗區牽頭成立了一家專門服務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公司——福建跨境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對接跨境電商產業鏈上的電商平臺、物流、倉儲等公司落地平潭。
這年正在尋求職業轉型的馬曉輝看到了平潭發展跨境電商的機會。2015年馬曉輝離開了從事十幾年的傳統航運行業,加入到一家跨境電商創業公司。剛成立自貿區的平潭,成為馬曉輝重點關注的對象。
那兩年正是國內跨境電商迅速增長的一年。為了提高物流效率,阿里、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提出了「保稅進口」的模式。這種模式下,電商平臺們能夠不用等買家下訂單,提前把貨備存到國內的保稅倉裡,當用戶下單時,這些存在國內的海外商品可以直接從境內發貨。相比直接從海外發貨,國內發貨速度更快。
張舒福介紹說,在國內修建保稅倉要獲得海關總署的審批後,才有資格建設保稅倉。在成立自貿區大半年後,2015年12月底,平潭通過審批,正式成為了國內第二批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試點城市之一。2017年5月,平潭政府規劃的11000平方米兩岸快件中心投入使用。這個中心既包含有保稅倉,也包括對跨境物流進行監管的功能。
這些由政府投資建設的保稅倉,對所有跨境電商企業開放。這讓馬曉輝所在的公司也能選用平潭保稅倉的服務。「做跨境電商最後競爭的就是時效。」馬曉輝說。相較於用戶下單後直接從日本倉庫發貨,中間能省去近一周的轉運時間。
「保稅進口」模式,讓平潭成為跨境電商貿易中的一個物流轉運點。「平潭人口少。如果在這個裡面很明確地做國際貿易業務的中轉站,它可以成為國際跟國內物流轉運的樞紐。」張舒福分析平潭跨境電商趨勢時說。
跨境電商的機會
「補貼都是落到實處的。」這是馬曉輝的公司最終選擇落地平潭最重要的原因。平潭獲得保稅備貨資質後,很快推出了計劃在三年內花完5000萬元的補貼政策。
馬曉輝在公司籌備階段,也去過寧波、鄭州等一些試點城市,但補貼力度都不如平潭。現在公司的每票入平潭的貨物都有幾塊錢補貼,每個運出平潭的貨櫃還有1000元到2000元的補貼。
補貼對象除了跨境電商平臺之外,還包括為跨境電商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倉儲、支付類公司。每一家入駐跨境電商園區辦公的電商企業第一年免收租金。2017年平潭又新增了對國際快件攬貨物流公司的補貼。
雖然在跨境電商市場上,馬曉輝所在的公司體量並不大,但他說政府的補貼為公司節省不少成本,這讓他們還有資金去嘗試新的模式。如今,馬曉輝的公司做了一年「保稅進口」模式後,大的物流公司來了,在馬曉輝看來代表著「流量」來了。
華岡物流平潭分公司總經理陳祥佺說,自從公司3年前在平潭轉型做跨境電商以來,每年的增長率不低於50%。去年開始,公司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張舒福分析,吸引商家們選擇平潭保稅倉服務的最終還是政府補貼。進出口規模區內前十名,且交易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企業能獲得1.5%的獎勵。
今年是平潭跨境電商快速增長的一年,2018年1月到10月平潭跨境電商的保稅備貨進口入區出貨值達到了5.13億餘元,同比增長304%。「2018年是平潭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張舒福說,「2019年度,計劃提報1個億來扶持這個產業。」
一個更直觀的數字來自今年「雙十一」。
11日當天,整個訂單量達43.3萬單。比起「雙十一」當天訂單量達500萬的杭州保稅倉,43.3萬不算多,但對於第二年參加「雙十一」的平潭來說,這是個不錯的成績單,它較去年增長了近5倍。
對於「雙十一」臨時在兩岸快件中心打包紙箱的魏梅玉來說,這個數字意味著一個工作機會。
一周前,魏梅玉從親戚那裡聽說了倉庫裡招臨時打包員的消息。每天晚上6點到倉庫,幹到第二天早上7點離開,能掙200元。今年是她第一次參加「雙十一」,過去她並不明白什麼是跨境電商,「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我女兒買商品是從平潭發出來的。」
改革親歷
丁玉仁 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我是學土木工程的,1983年大學一畢業就被分派到平潭縣交通局工作。我這輩子都在跟交通打交道,修路橋,見證了平潭成立實驗區以來整個的變化。
平潭以前沒有橋,縣裡最早在1992年就準備修跨海大橋。那時候平潭建縣80周年,提出了修平潭大橋的計劃。但是當時縣裡財政沒錢,想過引進外資來修橋,但是外資方覺得沒有收益,招商引資做了十幾年都沒成功。
2004年福建省人大會議上提出了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當時的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來平潭調研,說「平潭這座橋要修起來,應該一通百通。」他回去之後這個任務交到了福州市那裡。我當時是平潭縣交通局副局長,也是唯一從平潭抽調到福州參與大橋籌建工作的。我在福州待了3年零19天,為大橋做前期籌備工作。
2009年福建計劃設立實驗區,當時漳州的東山島、泉州的泉港、平潭都在積極爭取。他們說平潭風大、交通不方便。但當時大橋水下工程已經全部做完,水面上的橋墩也建好了。縣政府爭取實驗區的時候,我做了很多關於這個大橋的案頭工作,最後爭取到在平潭設立實驗區的機會。
那年7月平潭正式成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後,我們又著手規劃平潭島的交通,設計「一環兩縱三橫」的交通網絡。2010年為了修環島路,我專門去廈門、青島、大連參觀那裡的環島路。我那時問他們,修那個路最大的遺憾是什麼。他們說路不能離海岸太近。現在建成的環島路離海岸整體靠後就是這個原因。
平潭成立實驗區以後,我的工作越來越忙,有時候在工地上加班到12點才回家。之後幾年不停地在修路建設,那時候都說平潭「一天一個樣」,真的就是這樣。
2017年,領導把我調到了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點也是大橋,這次是二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修通之後通行標準是五萬噸,投資134億元。而一橋(平潭海峽大橋)只有5000噸,總投資26億元。
現在回想起來,參與平潭海峽大橋的建設是我最驕傲的一件事。
改革辭典
自由貿易試驗區
指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採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自2013年9月到2018年4月,國務院先後批覆成立了包括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在內的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新京報記者 朱若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