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 東交民巷甲13號 聖彌厄爾教堂

2020-12-19 悅圖者

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東交民巷教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法國教堂。東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

東交民巷教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甲13號,以其正門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聞名。

東交民巷天主堂是北京建造較晚的一所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築教堂以前屬於法國領事館的範圍。

相比於天主教在北京的四大教堂:南堂、北堂、東堂和西堂,東交民巷天主堂的歷史很短,規模很小,但東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築小巧精緻,同時也是北京市區內少有的沒有經過徹底毀壞和重建的天主教堂。

教堂現存建築佔地面積2656.4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典型的哥德式風格,高二層,坐北朝南,東西面闊三開間,南北進深十四開間。

堂內為木結構,頂部用肋狀拱券,以圓柱支撐,地板鋪有花磚甬道,教堂東西兩側裝飾有在法國定做的玻璃花窗,但在教堂被臺基廠小學佔用作為禮堂期間,這些花窗大多被打破了。

聖堂正門上方為教堂主保聖彌厄爾的雕像,他是聖經中保護以色列子民的總領天使,被教會視為新約子民的護守天使,這尊天使像雕刻精美,細節鮮明,天使造像和精美的玻璃花窗是東交民巷建築中最引人矚目的兩大亮點。

除了哥德式的教堂主體建築以外,在聖堂北側還有一座西洋風格的二層小樓,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東側有十間磚砌的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傳統民居格式,但門窗卻施以拱券結構,堪為中西合璧之作。

1949年後,天主教北京教區接管了東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築和地產,東交民巷天主堂被劃歸北堂管理。1958年由於政府政策的變化,天主教會的活動受到限制,東交民巷天主堂被關閉,建築與地產被政府沒收,劃歸臺基場小學,教堂成為小學的禮堂,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損害。1986年臺基廠小學從東交民巷天主堂完全遷出,教堂被發還北京教會,1989年12月23日教堂重新開堂。

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東交民巷教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法國教堂。東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

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東交民巷教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法國教堂。東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

相關焦點

  • 旅遊:東交民巷教堂——典型的哥德式建築,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東交民巷教堂位於東城區東交民巷甲13號,東交民巷天主堂始建於1901年,佔地面積2656.4平方米。教堂為哥德式建築,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東交民巷教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法國教堂。東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
  • 漫步在東交民巷,找尋歷史的痕跡
    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裡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 行走北京—東交民巷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根據《天津條約》這裡開始設立了英、美、法、德等11國使館,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這裡爆發,外國僑民和公使以及教堂都成了義和團攻擊的對象。這年的5月底,第一批八國聯軍約400人進駐東交民巷並修築防衛工事。6月20日,德國公使向清兵挑釁被擊斃,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中外衝突的升級。義和團和部分清軍開始攻打東交民巷各國使館,先後攻下了奧、比、意、荷、法使館。
  • 一到東交民巷,北京就成了北平!濃鬱的異國風情,是說不完的故事
    在明清時期,東交民巷是朝廷「五朝六部」所在地,設有吏、戶、禮、兵、工各部,宗人府、翰林院、太醫院等。時光被拉回中國近代史,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各國公使館均選擇東交民巷一帶作為館址。1901《辛丑條約》籤訂後,東交民巷被劃為使館區,設有法國、日本、英國等國使館。
  • 今日的東交民巷,依然刻在北京人心裡!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東交民巷教堂,又名聖彌厄爾教堂、法國教堂,修建於1901年,它是傳教士在中國修建的最後一座教堂,過去這裡屬於法國領事館區域。
  • 京城最長胡同——東交民巷裡的西洋舊景
    北京市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館員董良向筆者介紹說。  明朝永樂年間,東交民巷開始成為中央衙署聚集地。後來,清政府又為其增添了對外交往中心的職能。清朝雍正年間,位於此地的俄羅斯館正式成為專用,開啟了在東交民巷內設立一國使者專屬駐地的先河。  「然而,真正為東交民巷帶來轉折的,是1901年籤署的《辛丑條約》。」董良介紹說,「條約規定,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
  • 帶著100張老照片逛東交民巷 走過一個世紀的繁華與屈辱
    感受胡同裡的法國風情我們一行人從東交民巷的東口漫步而入,很快就感受到濃濃的法國風情,不久,一座尖頂的哥德式教堂映入眼帘,這便是聖彌厄爾教堂。和北京著名的的東南西北「四大教堂」相比,它的規模雖然最小,但「顏值」可以秒殺北京所有教堂。
  • 美麗中國: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終於對上號啦(圖)
    題記: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形成於1901年至1912年,是一個集使館、教堂、銀行、官邸、俱樂部為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2001年6月25日,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被列入「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的建築有13處:1、淳親王府:東長安街14號。
  • 東交民巷:最長的胡同,最洋的景
  • 邱華棟: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原名「東江米巷」,元代這裡就通行漕運,郭守敬溝通的運河水道使得漕運很方便,這裡設有一座河道的水關,南方運來的大米都在這裡卸貨,政府也在此設立了收取大米、糯米稅的稅司。糯米在北方人的發音中叫作「江米」,所以一開始這裡叫「江米巷」,分為東西兩段。
  • 帶著100張老照片逛東交民巷,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繁華與恥辱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法國、美國、俄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荷蘭、日本等列強相繼在東交民巷地區設立使館、兵營和銀行、飯店、醫院、教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感受胡同裡的法國風情我們一行人從東交民巷的東口漫步而入,很快就感受到濃濃的法國風情,不久,一座尖頂的哥德式教堂映入眼帘,這便是聖彌厄爾教堂。和北京著名的的東南西北「四大教堂」相比,它的規模雖然最小,但「顏值」可以秒殺北京所有教堂。
  • 最早東交民巷全景大長圖詳解
    最後,英國公使額爾金用每年1200兩白銀的租金,租下東交民巷北邊玉河西岸的梁公府。梁公府本是清康熙帝第七子愛新覺羅·允祜的宅邸——悖親王府。根據清代爵位降等世襲的制度,到了其孫奕梁這輩,爵位已降為鎮國公。英國公使館基本沿用梁公府的建築,只是新建了一座二層凱旋門形式的大門。
  • 西什庫教堂與東交民巷,一日遊覽記
    西什庫教堂,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3號,是一座天主教堂,1703年開堂,曾經長期作為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是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西什庫教堂屬於典型的哥德式建築,教堂有四個高高的尖塔,三個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圓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莊而綺麗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環繞之中越發顯得潔白挺拔,主入口兩側的聖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絕無僅有的。
  • 北京東交民巷之旅:初次來到這裡的人們的無不被它吸引
    剛剛進入東交民巷時,歷史建築並不多,向西500米後,東交民巷與臺基廠大街的十字路口,一座高聳的哥德式教堂映入眼帘。東交民巷教堂聖彌 厄爾 教堂,又名東交民巷天主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 法國 教堂。坐北朝南,磚木式結構。立面三個尖頂鐘樓,用尖券、壁柱、彩玻璃窗和壁龕裝飾。
  • 北京最早東交民巷全景大長圖詳解
    6、俄國使館俄羅斯公使館是東交民巷中最早的一處使館。1727年,中俄籤訂了劃分國界的《恰克圖條約》。俄國正式在東交民巷設俄羅斯館。俄羅斯館位於玉河西岸,東交民巷路北,是後來俄國公使館的雛形。最後,英國公使額爾金用每年1200兩白銀的租金,租下東交民巷北邊玉河西岸的梁公府。梁公府本是清康熙帝第七子愛新覺羅·允祜的宅邸——悖親王府。根據清代爵位降等世襲的制度,到了其孫奕梁這輩,爵位已降為鎮國公。英國公使館基本沿用梁公府的建築,只是新建了一座二層凱旋門形式的大門。
  • 核心區史家胡同舊宅大院比比皆是;東交民巷近代史味道濃厚
    西頭兒的51號是章士釗故居。章士釗1949年舉家遷至北京後,先是寄住在東四八條,後在周總理的安排下解決了此處住房。 東行的話,更會感覺此胡同之與眾不同。因為兩側掛有「保護院落」的舊宅在胡同裡比比皆是,以至於在胡同裡遊走,會感覺一雙眼睛有點忙不過來。畢竟很多建築都是經典之作,規整的宅門、精緻的門樓磚雕、形狀各異的古舊門墩,都很吸引人的眼球。
  • 復活節前尋訪北京城裡最美的十座教堂建築
    由義大利籍利類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兩位傳教在1655年修建,由順治皇帝親自賜給宅院和土地。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羅馬風格的建築,並結合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是一座居於典型中西結合的教堂建築。目前王府井天主堂主體建築保存完好,正立面共有三座穹頂式鐘樓。2000年王府井改造後,圍牆被拆除,教堂院門向西移動,在教堂西側形成了一個城市廣場,成為王府井大街的一道景觀。
  • 東交民巷 | 隱匿於京城中的西洋樓展
    ——————————————————(位置)北京東城區東交民巷(金錢)無門票,街道自由通行(鬧鐘)全天開放,建議早晨或午後適合地鐵2號線或5號線崇文門站下車E口‍♂️——————————————————這裡有太多的故事,背靠皇城根,曾經多國使館進駐於此,成為外國勢力攪亂舊中國的一個據點。
  • 多少座教堂?
    原標題:多少座教堂?艾林古都北京的建築形式多樣,教堂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到底有多少座教堂呢,大概沒有人做過認真的統計。粗略觀之,也足有一二十座吧。說到教堂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據說,歐洲羅馬天主教方濟各會,早在十三或十四世紀就來到中國,並在泉州和北京設立教區,並建造教堂。
  • 東交民巷,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北京旅遊好去處,北京地鐵五號線崇文門站的東交民巷,東交民巷使館區,東交民巷雖以長度只有1.5公裡,卻為北京胡同之最,像從西頭到東頭一顆接著一棵的法國梧桐,都是當時的外國人所種,雖然是殖民統治的罪證,卻給後來的居民留下了一片難得的陰涼,東交民巷東段曾是德國人的地價,挨著當年德國人開的北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