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北京—東交民巷

2021-02-07 小R在旅途
東交民巷全長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法、俄、日、美、德、比在此設立使館,並更名為使館街。

元朝時候,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名字叫江米巷。由於當時這條胡同有元代控制的漕運米糧進京稅務所和海關,因而成為南糧北運咽喉要地,所以稱江米巷。
明朝時修建棋盤界,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並在東江米巷設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館接待來自安南、朝鮮、蒙古、朝鮮四個藩屬國的使節。

清朝時曾在此修建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根據《天津條約》這裡開始設立了英、美、法、德等11國使館,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這裡爆發,外國僑民和公使以及教堂都成了義和團攻擊的對象。這年的5月底,第一批八國聯軍約400人進駐東交民巷並修築防衛工事。6月20日,德國公使向清兵挑釁被擊斃,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中外衝突的升級。義和團和部分清軍開始攻打東交民巷各國使館,先後攻下了奧、比、意、荷、法使館。雖經浴血奮戰,但由於敵我的武器懸殊、清軍後期消極應戰及與列強討價還價等,致使義和團傷亡慘重,最終未能全部攻佔東交民巷。

1901年清政府和列強們籤訂了《辛丑條約》,根據規定東江民巷改名為使館街,成為由各個使館自行管理的使館區,清政府在這條街上的衙署,僅保留吏、戶、禮三部和宗人府。隨後陸續出現了美國花旗銀行、日本正金銀行、英國滙豐銀行等,外資銀行,還開辦了法國郵局、醫院等設施。

一座座歷史建築訴說著這段屈辱的歷史,今天行走北京將陪您一起看看現在的東交民巷的老建築。


英國使館舊址,位於醇親王府內。東長安街14號,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英國使館大門一座,二層凱旋門形式,灰磚砌築,牆面有水平凹線裝飾劃分,中部設水平腰線裝飾。

英國使館舊址

英國使館舊址

花旗銀行舊址,位於東交民巷36號,坐南朝北,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磚石結構,建於1914年,正面以四根愛奧尼花崗石簷柱承託兩層前廊,頂簷正中飾有一個圓形徽志,樓體造型古樸厚重,現在為北京警察博物館。

花旗銀行舊址

花旗銀行舊址


俄羅斯使館舊址,1731年, 俄羅斯傳教士在這裡修建了東正教堂,俄傳教士長期獲準在此居留。此外俄羅斯使團的官員和經商人也經常在此居住。故有「俄羅斯館」。1861年俄羅斯將原來的俄羅斯館改建,在北京東交民巷正式設立俄國使館。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後,整個東交民巷地區成為獨立的列國使館群,俄國使館藉機擴張和兼併了原使館附近的太醫院、欽天監、以及兵部和工部署衙的一部分,使使館面積擴大一百畝。建國後這裡成為最高人民法院所在地。

俄國使館大門

俄國使館大門


   荷蘭使館舊址,1873年,荷蘭公使館在東交民巷設立。公使館位置在巾帽胡同,佔有原怡賢親王祠,西界在兵部街之南的東側,東界與俄道勝銀行相鄰。荷蘭使館大門主體比兩側圍牆稍向前凸,門洞以上是三角山牆,頂端處為圓弧形,與使館內官邸入口上部造型相呼應。大門洞上覆扁平弧形磚拱,拱中央是白色龍門石,其上為石雕裝飾。拱腳處兩側立石倚柱,為塔斯幹柱式,整個大門由紅色清水磚砌築,門洞內側裝有金屬花飾大門。

荷蘭使館舊址

荷蘭使館舊址

荷蘭使館主樓


日本使館舊址,位於正義路2號。這地界原為清朝肅親王府,順治年建,歷代肅親王以此為邸,清末最後一任肅親王就是愛新覺羅·善耆,他的女兒中出來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金碧輝,另外一個名字川島芳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淪為日本使館,現在為北京市政府(舊址)。

日本使館舊址

日本使館舊址


日本公使館舊址,是東交民巷上最早的建築物,也是這一地區在19世紀建造的建築物中唯一保留下來的。

義大利使館舊址,建於1901年,大門兩側為四坡頂的方形門房。主樓為歐洲古典風格,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大門作三間拱形門廊,頂上帶女兒牆。院內小樓為教堂、官邸建築。現在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義大利使館舊址

義大利使館舊址

義大利使館舊址

正金銀行舊址,1880年創辦於日本橫濱,宣統二年(1910年)興建了這座正金銀行北京支行大樓。建築為磚石結構,地上2層,地下1層。在西側門洞左壁嵌有1910奠基石。轉角為三層弧形塔樓,頂部冠以半圓形穹頂。現在為中國法院博物館。

法國郵政局,位於東交民巷19號,是一排平房,建於1910年。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的西洋建築形式,灰磚清水牆,建築簷部用連續的三角山花裝飾女兒牆。

法國郵政局舊址

法國郵政局舊址

法國使館舊址,法國使館為1903年設立。《辛丑條約》籤訂後擴建。使館大門用磚做出壁柱和拱券,形似巴黎凱旋門,門前放置中國石獅。這裡曾經住過高崗和中國人民熟悉的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

法國使館舊址

奧匈使館舊址,建於1910年。使館大門風格與主樓一致,主體為三間,下有基座,現在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法國兵營舊址,位於臺基廠三號。現在是北京總工會。正對大門已經不是原來兵營建築。原兵營大門為單拱券凱旋門式的變體,兩側為窄而高的柱墩,扁壁柱柱身為磚砌重塊石式,簷部之上以方錐形頂。

比利時使館舊址,始建於同治五年(1886年)。大門用紅磚砌築,石材鑲邊裝飾,門洞為石砌圓拱,立於兩側石墩上。三角形山牆呈四級階梯形,底部兩側和頂部以石砌小尖塔裝飾,山牆中央鑲嵌比使館石匾牌。現存建築有使館辦公樓和四棟官邸。辦公樓坐北朝南,官邸分列東西兩側,中央為大片綠地。綠地中央有一大水池。現在為紫金賓館。

比利時使館舊址

比利時使館舊址

辦公主樓一號樓為長方形,平面尺寸為長41.50、寬19.85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磚石結構。東北與西北端各有一配房凸出。原建築首層門廳南端東西兩側為外廊,各向北環繞與東西兩側配房相連,後將外廊砌磚牆並開半圓大窗,形成兩側外凸的單層實體,其上仍為二層室外平臺,形成側面建築體量的複雜體型。

六國飯店舊址,正義路南口路東,現改建為華風賓館。六國飯店由英國人1905年建造,英、美、法、德、日、俄六國合資,故名六國飯店。是當時北京最高的洋樓,達官貴人的聚會場所。不過,真正讓它聲名遠揚的,還是它所擁有的「政治特權」,連治安都是由六國軍警憲兵輪值。六國飯店很快成為中外各界要人云集之所。各色人等在這裡或勾兌權力,或潛伏、狩獵、刺探……1928年,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便是在六國飯店的舞會上結識張作霖的副官,誘使他透露出張作霖回東北的確切時間。日軍才得以在皇姑屯設下埋伏,將張作霖炸死在自己的地盤上。1945年日本投降,這裡是美國軍官駐地。1949年4月北平國共和談等。

現在,照片上的「六國飯店」已經找不到了,附近的華風賓館據說曾是六國飯店的一部分,作為外交部招待所使用。可惜的是,1988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賓館的老式木地板、樓梯和門窗。火災後,經過重建和裝修,當年的風貌和氣派已經全然不見了。東郊民巷教堂,又名聖米厄爾教堂,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兩層哥德式建築,創建者是法國傳教士高司鐸。其正門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聞名。堂內有三十根圓柱支撐。

聖米厄爾教堂

聖米厄爾教堂

國際俱樂部舊址,原是為東交民巷使館洋人們休息、娛樂、社交的場所。國際俱樂部舊址,主體建築坐東朝西,二層磚木結構。

國際俱樂部舊址

在臺基廠頭條,有這樣一個牌子,赫德路,赫德是何許人也?

赫德路路牌

原來因清末稅務司署設此,英國人赫德長期擔任總稅務司,故名。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個英國人赫德,佔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是的中國海關的真正創立者,同時開創了中國現代郵政和海務等事業。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晚清政府的經濟命脈,又是中國和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多次重大談判的外交代表。

最為奇特的是,赫德在腐朽的舊帝國制度中,破除了舊式衙門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創造出清朝唯一高效廉潔的衙門,被認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蹟之一」。

1901年,赫德預言,用不了半個世紀,中國必將是一個獨立的強國,果然被他說中了。1949年1月北平迎來和平解放。10月1日,在旁邊的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

一塊不顯眼的路牌記錄著一個時代的滄桑與變遷,走在東交民巷的街道,你可以感受到每一步都是歷史,讓人感慨、反思,心潮澎湃。

相關焦點

  • 北京:遊覽東交民巷
    今天咱們溜達溜達過去作為 北京 的屈辱而今兒又作為 北京 很多重要崗位和機關的:東交民巷。東交民巷東交民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側路, 東至 崇文門內大街。全長將近1.6公裡,元代的時候是和天安門廣場西側的西交民巷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稱作江米巷,總長將近3公裡,是 北京 最長的胡同。明代的時候被截成了東西兩條胡同。
  • 北京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在近代,東交民巷曾是著名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俄、日、德、比、西、意、奧、荷等國先後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繼而形成了集使館、教堂、銀行、郵局、醫院、官邸、俱樂部於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
  • 北京東交民巷地址在哪裡?北京東交民巷歷史故事
    東交民巷作為北京城最長的一條胡同,是這座古城不可缺失的部分。  60年代後,隨著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總工會、公安部等國家機關單位進駐東交民巷,昔日的「使館區」退出了歷史舞臺,唯有街巷中的特色建築,作為歷史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被保護下來並沿用至今。今日的東交民巷新老建築交錯而立,深居首都中心地帶,它依然幽靜而肅穆,作為北京城著名的符號和標誌,東交民巷向人們述說著百年過往,等待著人們來觸碰和感受。
  • 邱華棟:東交民巷
    東交民巷這一片分布有禮部和鴻臚寺,這是當時專門分管外交和民族事務的國家機構。 後來,在公元1840年,清朝設立會同館,用來專門接待外國使節和來訪的賓客,隸屬禮部管轄。會同館的位置就在東交民巷北面的御河橋西一側,會同館是清代進行外交活動的機構,這是東交民巷演變為使館區的前因。
  • 北京胡同打卡之最長胡同東交民巷
    北京最長胡同東交民巷,入口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博往南走,巷子的入口就可以看到一歐式建築,是原大使館所在地。東交民巷全長1500米之長,對面還有西交民巷,原來是一條巷子,騎車也要花費10分鐘才能遊覽完。東交民巷特色建築眾多,很有看頭。
  • 北京東交民巷裡的日本使館
    從這座大門向南,走到東交民巷與正義路的交叉路口後向東,來到位於東交民巷北側的法國郵局舊址,在法國郵局西側與之緊鄰,有一座不易被人察覺的殘存的大門門房,此處舊時曾經存在一座巍峨的大門,它擁有比日本使館新館大門更為久遠的歷史
  • 漫步在東交民巷,找尋歷史的痕跡
    在近代,這裡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裡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 今日的東交民巷,依然刻在北京人心裡!
    「順益興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鮮資訊,北京政策等……記得關注!最近各種各樣的北京攻略,把東交民巷炒成了網紅景點。可在北京人的眼裡,東交民巷不止漂亮那麼簡單。它背著沉甸甸的歷史和講不完的故事。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經過的人訴說著它的過去。
  • 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最初並非東西貫通,西交民巷明初還有河水
    東交民巷對於北京人來說可謂家喻戶曉。人們習慣上將它和西交民巷聯繫在一起。它們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抵北新華街,東西縱貫3公裡有餘。這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的古老街巷,它的發展演變自然吸引著歷代學者的關注與研究。目前,有關它最初形成的時間、名稱來源眾說紛紜。
  • 東交民巷,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北京旅遊好去處,北京地鐵五號線崇文門站的東交民巷,東交民巷使館區,東交民巷雖以長度只有1.5公裡,卻為北京胡同之最,像從西頭到東頭一顆接著一棵的法國梧桐,都是當時的外國人所種,雖然是殖民統治的罪證,卻給後來的居民留下了一片難得的陰涼,東交民巷東段曾是德國人的地價,挨著當年德國人開的北京醫院。
  • 東交民巷28號的前世今生
    翻開1900年東交民巷地區的老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東交民巷是外國使館的聚集地,圖中幾百米長的街道兩旁自西向東分布著俄羅斯
  • 東交民巷:見證近現代風雨滄桑
    東交民巷是一條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胡同,見證了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的風雲變幻。讓我們跟著《北京胡同》,走進這條風雨滄桑的胡同吧。東交民巷原名江米胡同。明代時,將江米巷截斷成為東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東江米巷設有六部中的禮部以及鴻臚寺和會同館,因主要接待安南、蒙古、朝鮮、緬甸四個藩屬國的使節,因而會同館又稱「四夷館」。清代,會同館改名「四譯館」,允許外國使節在此居住四十天。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籤署《 天津條約》 ,允許在北京設立使館。
  • 北京和平解放時,解放軍為何要從東交民巷入城?
    北京正式交接場面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解放軍一定要搞一個入城儀式,而且一定要從東交民巷入城。 解放軍進入東交民巷為什麼一定要從東交民巷入城呢?下面細說一下東交民巷的歷史:一、鴉片戰爭(1840年)以後在這地區先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後改為使館街,英、美、法等11國在巷內成立聯合行政機構,還開設了許多銀行。
  • 京城最長胡同——東交民巷裡的西洋舊景
    然而,作為北京城裡最長的一條胡同,東交民巷卻有著規模較大、數量眾多的西洋建築群,並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刻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記。  東交民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中部,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止天安門廣場東側路,全長大約1.6公裡,如果加上西交民巷便足有3公裡之長。「元朝時,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連在一起的一條胡同,因地處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江米巷。」
  • 從東交民巷到長安街,元旦假日打卡北京藍
    東交民巷原稱東交米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1552米(算上西交民巷共3公裡),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1860年後,這裡曾是帝國主義列強的使館區,有規模大、數量多的西洋建築群,這裡不僅僅是一條街巷,還是一部凝重的史書。
  •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東交民巷
    胡同可以算得上是北京特有的標誌,但是你知道北京的最長的胡同在哪裡嗎東交民巷可以算得上是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了,全長為1552米,這裡沒有車水馬龍,沒有擁堵的人群,閒暇時間來這裡溜溜,看著道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可以體驗到市中心少有的清淨。
  • 一到東交民巷,北京就成了北平!濃鬱的異國風情,是說不完的故事
    一走到東交民巷,北京就變成了「北平」,這裡曾經是歷史風雲中的不可忽視部分,東交民巷作為北京城裡最長的一條胡同,有著規模較大、數量眾多的西洋建築群,現已經成為北京最有異域風情的街區,旅人源源不斷,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玩~東交民巷是北京市內眾多人文歷史古蹟和商業旺市的黃金連線,是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因為它還背負了著沉甸甸的歷史
  • 北京東交民巷之旅:初次來到這裡的人們的無不被它吸引
    東江米巷後改名為東交民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 東至 崇文門內大街,全長1552米,與東長安街平行並大致等長,算上西交民巷,共3公裡,是老 北京 最長的一條胡同。東交民巷東交民巷自明朝時便接待來自安南、 蒙古 、 朝鮮 、 緬甸 等四個藩屬國使節,清代更允許外國使節再此短暫居住。
  • 北京最熱鬧繁華的地方,莫過於東、西交民巷和王府井了!
    提起北京熱鬧繁華的地方,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王府井和東、西交民巷了。王府井想來大家都不陌生,東、西交民巷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個地方。東、西交民巷江米巷的前生今世東交民巷、西交民巷經常被人所提及的,或是被歷史記憶的,也許不是作為元代漕運的咽喉重地,也許不是明成祖修紫禁城時把江米巷從中截斷的東、西兩條胡同、也許不是20世紀初發生在紫禁城畔巷子裡的兩次大規模運動、這一帶首先會讓人想到的便是舊中國的使館區和金融街,也就是那段關於「國中之國
  • 北京最早東交民巷全景大長圖詳解
    1902年前後,一名無名攝影師站在當時東交民巷一帶的制高點——滙豐銀行塔樓上,從左至右拍攝下前門甕城、尚未修建完成的六國飯店地基、美國臨時使館、天寧寺塔、宣武門城門、俄國使館、西班牙使館、英國使館、阜成門城門、天安門、日本兵營、法國兵營、法國使館、比利時使館、德國使館等東交民巷周邊重要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