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原稱東交米巷,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1552米(算上西交民巷共3公裡),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1860年後,這裡曾是帝國主義列強的使館區,有規模大、數量多的西洋建築群,這裡不僅僅是一條街巷,還是一部凝重的史書。
聖米厄爾教堂,始建於1901年,創建者是法國傳教士高司鐸。教堂坐北朝南,仿歐洲哥德式風格。磚木結構,灰磚清水牆,立面作三個尖頂鐘樓,用尖券、壁柱、彩玻璃窗和壁龕裝飾。堂內有三十根圓柱支撐。
東交民巷承載了太多的滄桑歷史,那些因歷史因素形成的異域建築別具特色,與京城內雄偉壯麗的宮殿及樸素無華的傳統宅院形成鮮明對比。東交民巷不僅是特定時期裡出現的特殊歷史產物,更是近代中國重大歷史變革的縮影與見證。
冬日裡,東交民巷街道兩旁的樹木沒有了夏日的色彩,光禿禿的丫杈劃碎了湛藍的天空,不時有幾隻不怕冷的鳥在上面停留,哀鳴幾聲,增添一份悲涼的氣息。
長安街是橫貫北京的東西中軸線,素有「神州第一街」之稱,這條長街見證了北京城的百年滄桑。以天安門為中心,從長安街向西一路漫步而行,每一步,都見證著北京城的歷史遺蹟和發展變遷。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請點擊輸入
紫禁城角樓輪廓優雅,造型獨特,玲瓏絢麗,翹起的簷角層層疊疊,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