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尋味汕頭:濠江篇之二——百變「那哥」

2021-02-17 濠江宣傳

      說起濠江區,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一種美食,那就是達濠魚丸了。達濠魚丸顏色潔白,大如桌球,而且富有彈性,所以歌謠《濠江十大怪》是這樣說的:"魚丸可作桌球賽"。製作達濠魚丸,必須精選優質海魚,常用的海魚品種就有馬鮫、海鰻、淡甲、那哥等等,其中的那哥雖然其貌不揚,但卻是目前魚丸作坊中最常見、最當家的魚種。在達濠,那哥魚還有「百變」的美稱,究竟是怎樣的「百變」呢?

▽點擊觀看完整視頻

   

       入秋之後,那哥魚不僅新鮮,而且個頭大,正是做魚丸的「好料」。那哥魚其貌不揚,既像魚,又像蛇,所以它的學名就叫做長尾多齒蛇鯔,這種魚盛產於粵東海域,可能是因為學名不好記,也可能是因為別的海域不多見,所以「那哥魚」這個潮汕俗稱現在反倒成了通行的名字。潮汕人都知道,那哥魚色澤潔白、味道鮮美、纖維緊實,是製作魚丸及其它魚製品的最好選擇。

        早在清代光緒年間,林木隆的祖父就在達濠古城關帝廟前開了一間飲食店,以製作魚丸為生。傳至林木隆已經是第三代。林木隆從小耳濡目染,14歲就開始學習魚丸製作技藝,算起來至今已經有52個年頭。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林木隆見證了達濠魚丸行業的更迭和發展。1979年,林木隆創辦了「蒂蒂香達濠魚丸」,他製作的魚丸深受顧客喜愛,生意興隆,帶動了達濠多家魚丸老店復業、新店開張。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達濠的魚丸生產已頗具規模,成為潮汕美食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目前,蒂蒂香魚丸店被當地政府指定為「達濠魚丸」的旅遊定點品嘗店,名揚四方,生意火紅,而林木隆本人也在今年獲得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

         

        現在,魚丸作坊不僅有了冷庫可以隨時保持魚的鮮美,而且,去頭去肚後的那哥魚還可以交給機器來脫骨和攪拌。不過要將魚肉拍打起膠,林木隆50年來則一直堅持用「手拍」。在魚漿中加入鹽水、生粉和味精後,就開始用力攪拌摔打。木桶的另外一端必須抵在牆上,可見力度之大。

       魚漿摔打起膠後,就可以用來擠丸子。將適量的魚漿握在手中,輕輕一擠,一顆光潔渾圓的小丸子從虎口跳脫而出。再在手心搖一搖,放入大約40攝氏度的水中,使其凝結成形。這個凝結的過程,潮汕話又叫做「囿」,囿好的魚丸需要入鍋煮熟,再攤涼,這樣才易於保存。

       我國不少地方都有製作魚丸的傳統,相傳魚丸是由南宋時期的一位御廚發明的,但達濠人則認為,達濠魚丸不僅口感跟其它地方的魚丸有別,而且另有來歷,它跟一位叫做邱輝的濠江人有關。邱輝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部將,他對母親非常孝順,由於老母雙眼失明、進食不便,邱輝就交代廚子刮出魚肉,剔除魚骨,製成魚球,隨後逐漸演化成今天這種美食。這種說法是否屬實?如今已不可考,但可以確知的是,早在清初,達濠就已經有「千金港」的美譽,全年四季,鮮魚源源不絕,這正是催生出魚丸這種美食最重要的物質基礎。

        林木隆的絕活還不僅僅是製作魚丸,他用那哥魚的魚漿,至少還可以做出其它十來種魚製品。

將打好的魚漿捏成餅狀,釀入辣椒、芹菜或者胡蘿蔔,就成了一道色彩繽紛的「魚讓」。

用豬網朥來包裹魚漿,加入香菇、胡蘿蔔、辣椒和芹菜葉,塑成圓柱狀,則成為魚卷。跟魚丸一樣,魚讓和魚卷都必須蒸熟,再晾涼,以方便存放和食用。

擀好的魚餃皮薄如紙張,吹彈欲破。將調好味道的豬肉餡包入皮中,一枚內外兼修、小巧玲瓏的魚餃就做成了。

那哥魚製品大多需要經過煮或者蒸,而「虎皮蛋」則是油炸的。先將肉料包入魚漿中,捏成橢圓形,就像鳥蛋的樣子,再放進油鍋炸成金黃色,猶如虎皮的色澤,所以就叫做「虎皮蛋」。

       

       同一種魚,藉助一雙巧手,就可以演繹出造型繁多、口感各異的魚製品,濠江人對海魚的熱愛以及投入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這些古老而精細的製作技藝,已經成為濠江漁港文化、飲食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守著一個漁港,濠江人在海鮮的身上極盡巧思,由此演繹出海味濃鬱、獨樹一幟的濠江美食文化。

《美食潮》播出時間

首播:汕頭二套 18:30

重播:汕頭三套 22:50、次日07:00、次日二套 12:00、次日一套 18:20

來源:「汕頭電視臺《美食潮》」微信公眾號| 汕頭橄欖臺APP

●開播了!尋味汕頭:濠江篇之一——鳳崗薄殼

微信號:濠江宣傳

英文ID:haojiangxuanchuan

聯繫電話:0754-87380232

郵箱地址:hjqwxcb@126.com

相關焦點

  • 【媒體聚焦】尋味汕頭:濠江篇之九:討海弄潮
    《美食潮》播出時間首播:汕頭二套 18:30重播:汕頭三套 22:50、次日07:00、次日二套 12:00、次日一套 18:20來源:「汕頭電視臺《美食潮》」微信公眾號| 汕頭橄欖臺APP● 開播了!
  • 潮汕人是如何吃刺最多的「那哥魚」?這種做法味道出奇的好
    在南海之濱的汕頭,人們以耕海為生,漁民們世世代代用自己的辛勞換取大海的饋贈,魚丸店會在當天的凌晨時分去碼頭採購那哥魚,兩斤以上的那哥魚肉質最為鮮美,最適合做魚丸。魚丸的彈性取決於魚肉的鮮美與否,魚丸與牛肉丸一樣,都是許多潮汕人記憶中的美食。
  • 吃貨朝聖之二:汕頭尋味記
    汕頭更沒有多少景點,因而就是單純的吃,記敘結構較以往的遊記略有改變,見諒!汕頭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鎮江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牛莊口 岸設在營口,登州口岸設在煙臺,潮州口岸設在汕頭)」,因此,儘管在那個時候汕頭地域面積只有2平方公裡,卻被列強所垂涎。
  • 《尋味汕頭·濠江篇》之十:「鮮」遍達濠
    《美食潮·尋味汕頭》由「小糊塗仙酒業」獨家冠名播出首播:汕頭二套 18:30重播:汕頭三套 22:50                    次日 07:00            次日二套 12:00
  • 潮汕的十大美食之一「那哥」魚丸
    淡海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價值的魚類不下百種,「那哥魚」就是其中一種代表。「那哥魚」肉質甜美,含有維生素A,鐵,鈣,磷等,但是魚刺非常多。聰明的潮汕人不僅愛吃,還善於處理和烹飪食材。「那哥」魚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做好的「那哥」魚丸色澤雪白,肉質Q彈還保持了魚的鮮美。
  • 井都--"那哥魚丸"
    ▲ 井都魚丸和南澳島的紫菜,絕配!師傅一直堅持採購2斤以上的那哥魚,因為這個重量的魚,肉質最為鮮美也最富彈性,最適合做魚丸,其價格往往也是最高的。採購了整整一車那哥魚,師傅帶著我們馬不停蹄地送往專業工廠進行剔骨處理,然後清洗衛生之後進行保鮮封存!
  • 潮汕美食特輯之尋味老汕頭!(一)
    對於廣州人,汕頭,是一個很適合周末背包遊的美食目的地。不到2個半小時的高鐵,再一個小時的汽車,便直達汕頭市區。下面介紹的這些,並非無可挑剔,但卻有值得去品嘗的價值。再說,吃本身就很個人。喜歡的,你多吃點兒;不對味的,下不為例就是。
  • 汕頭抖音大賽:和汕頭做朋友,你來嗎?
    疫情讓多地文旅產業進入休眠現在,這些身邊的美好,正在悄然復甦以美食美景人文風光聞名的汕頭也在這個夏天,開始了文旅產業的重啟 「2020年汕頭市全民文化旅遊季」品牌活動之一「魅力汕頭精彩一夏」vlog短視頻徵集大賽已經啟動投稿
  • 如果那哥魚沒有刺?這難題,潮汕人的解決方法只能是它!
    如今,那哥魚成了主要的做丸魚種。見識過潮汕夜粥的小夥伴,相信對一筐筐打冷那哥印象深刻。尤其進入秋冬季,魚肉沒的說,那個鮮甜肥美。然而,刺也沒的說,那個多啊。「如果那哥魚沒有刺」,於是魚丸的故事開始了。即使是1斤肥美的那哥魚,往往也僅取肉5.3兩。用梁少忠的話,「精華」啊。僅有基本功是不夠的,每一門手藝總有講究的技巧,與關鍵環節。拍打魚糜,講究姿勢,講究力道,更講究溫度。手掌快速拍打使之吐膠。揉與拍,手法相結合,直至手感膠黏。
  • 潮汕的那哥魚,肉質極為鮮美,烹飪時只需要加點薑絲與芹菜即可
    最近,市場上又見到那哥魚了,這是一種肉質極為鮮美的海魚,學名長尾多齒蛇鯔,這魚唯一的缺點就是魚刺有點多。據說吃得了那哥魚,那吃魚的基本功也就妥妥的,這種魚是製作潮汕魚丸的主要食材之一。家常煮那哥魚,最常見的做法是煮魚飯或者清燜。
  • 汕頭與臺灣產業對接大有可為 聚焦南澳島
    借鑑成功經驗推進兩岸深度對接合作  汕頭大學商學院教授、華商所所長黃燕在題為《海洋產業發展的臺灣經驗與汕頭模式研究》的發言中指出,深入研究臺灣海洋產業發展經驗,創新汕頭海洋產業發展模式,對於汕頭建設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和戰略門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廣東汕頭這四種特產,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原創文/原生編輯汕頭,簡稱「汕」,廣東省地級市,汕頭地貌以三角洲衝積平原為主,佔汕頭市面積63.62%,汕頭市地處海濱衝積平原之上,處在粵東的蓮花山脈到南海之間,汕頭市特產繁多,今天給大家隨便介紹幾種這裡的特產。
  • 汕頭市組團參加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 展示汕頭文化旅遊魅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林少麗、趙麗蓉、記者羅勉報導 11月16日,為期三天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組織和指導下,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精心組織汕頭市旅行社、酒店、老字號食品企業、廣東潮劇院二團等單位參展,面向海內外嘉賓宣傳推廣汕頭
  • 媒體深圳行,窺探「汕頭·潤溪府」背後的華潤力量
    近年來,「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熱點話題,城市面貌的升級、人居環境的改善、生活配套的豐富、土地利用的提升……也在汕頭版圖上演著。帶著城中人對美好生活的希翼,這座城市日新月異。 然,城市更新方興未艾,汕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海鮮遇上蒸汽火鍋,原汁原味好吃得沒天理,汕頭蒸汽火鍋..
    海鮮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小編淺薄的看法,所謂蒸汽火鍋就是用一隻會噴出蒸汽的鍋,以蒸煮熟食材,特別之處是鍋分成兩層,中間以蒸板隔開,食材放在蒸板上蒸,鍋底放些香米,用於煮粥,特別有趣!▼ 苦刺心丸 苦刺心葉剁碎加入齒蛇鯔(潮汕話:那哥魚
  • 汕頭十大文旅精品線路出爐
    記者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文化旅遊體育事業平穩健康發展,宣傳推介汕頭文化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提升汕頭文化旅遊知名度和吸引力,迎接2021年第三屆亞青會在汕頭舉辦,6月8日至12日,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舉辦了2020年汕頭市「十大文旅精品線路」評選活動,在汕頭橄欖臺推出了網絡投票頁面。
  • 「四季汕頭歡迎您」——汕頭文旅推介團走進中山
    12月5日,汕頭文旅推介團走進偉人故裡——中山市,在利和廣場舉行「四季汕頭歡迎您」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活動。推介會於當晚舉行,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鄧淑玲、文旅企業代表、媒體代表出席了推介會。推介會上,嘉賓觀眾們觀看了網上熱播的《汕頭十二時辰》宣傳片,探尋汕頭一天不同時段的打卡勝地,了解汕頭文化和旅遊資源的獨特魅力。隨後,推介團成員輪番上臺,進一步推介汕頭的特色文旅資源。
  • 「新書」一本書帶你走進今日汕頭
    汕頭是國家經濟特區、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素有「華南要衝,嶺東門戶」之稱,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重要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汕頭又稱「鮀城」,1860 年開埠,有「百載商埠」的美譽,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潮汕話、潮劇、潮樂、潮菜和工夫茶富有濃鬱地方特色,是「中國潮菜之鄉」。
  • 汕頭牽手阿里巴巴打造「玩美之城」產業名片,探索製造產業數位化
    6月9日上午,汕頭市人民政府與阿里巴巴全面合作籤約儀式暨推城出新之「玩美之城」汕頭超級產地批發節啟動儀式在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舉行。記者獲悉,此次汕頭將與阿里巴巴在數字產業帶、電子商務、跨境貿易、普惠金融、數字農業、數字生活、智慧城市以及數位化新基建開展全面合作。
  • 「走進廣東——魅力汕頭」兩岸媒體蒞臨汕頭市採訪
    省級非遺項目「老潮興」潮式粿品製作現場   9月11日至15日,由北京星光民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的「走進廣東——魅力汕頭」兩岸聯合採訪組,來到汕頭市對院校、企業、非遺項目作深入採訪,採訪組有「人民日報海外版」、「《兩岸關係》雜誌」、「臺灣中天電視臺」、「民眾日報」等多家媒體,旨在宣傳汕頭朝著打造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的目標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把汕頭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水平,讓世界了解中國,讓臺灣民眾熟悉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