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2020-12-06 匯佳通史

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遇襲的時候,織田家的幾大家臣和盟友都不在身邊,當聽到信長的死訊,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往回趕,跑得最快的就是豐臣秀吉,他本來正在攻打毛利家,得到消息之後,他就當機立斷與對手講和撤軍,兵貴神速,秀吉率軍幾天之內轉戰,以討賊的名義明智光秀交戰,並迅速取得了勝利。

這時候織田家的老大信長死了,老大的長子繼承人織田信忠也死了,織田家群龍無首,總得要選個繼承人吧?於是織田家就坐下來開了一次青州會議,會議上出現了兩大相互對立的聲音,豐臣秀吉他推舉織田信忠的兒子三法師為家督(日本古代的小名,成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名字,像是織田信長叫作吉法師,家康叫作竹千代,秀吉叫作日吉丸。),而織田家的另一個重臣-柴田勝家,他推舉織田信長了三兒子織田信孝為家督。

兩方相持不下,這個時候就要看誰的功勞大了,那當然是剛剛為信長報仇的秀吉功勞大,所以大家都同意了秀吉的意見,青州會議結束之後,秀吉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威脅到了柴田勝家的地位,後來雙方徹底決裂,柴田勝家打不過秀吉,最終他點燃了炸藥自殺身亡。

這時候的德川家康又在幹嘛呢?他開始的時候也是反對豐臣秀吉的。1584年,織田信長的二兒子織田信雄與秀吉之間的對立局勢越來越明朗,信雄拉攏了德川家康一起反對秀吉,雙方交戰互有勝負,在誰也搞不定誰的情況之下,秀吉對信雄和家康兩人採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是與信雄講和,使得德川家康師出無名,不得不撤兵,之後秀吉又用了一些方法讓德川家康向秀吉稱臣。

家裡面這邊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后豐臣秀吉就開始對外徵討剩下的幾個尚未臣服的少數諸侯,秀吉先後出兵進攻四國、九州等地降服了這些地方的勢力,到了1590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在統一的期間,秀吉還積極地進行對朝廷的工作,因為他的出身很低,在階級森嚴的古代日本,他想要當上將軍是沒有可能的,秀吉也曾經像15代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表示,希望能收自己為義子讓他的身份合理化,但是被足利義昭給拒絕了。

慕府這邊行不通,他就在朝廷這邊想辦法,天皇也並沒有讓他失望,先後封他為關白和太政大臣,他位極人臣,成為了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到最終拿下了日本,結束了群雄混戰的局面,就在他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之後,他還是不滿足,秀吉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他夢想徵服朝鮮和中國,隨後他又兩次進攻朝鮮,在中朝聯合的對抗之下,兩次他都失敗了,秀吉沒有辦法實現他的野心,1598年的時候鬱鬱而終,他死的時候兒子還非常小,在豐臣家沒有主心骨的時候,德川家康終於熬到了出頭的日子,趁機拉攏了各方的諸侯勢力,1600年又打敗了反對他的勢力,終於在1603年的時候,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建立了幕府,十年之後,家康武力消滅了秀吉後人的實力,至此,德川家康完成了統一大業,因為家康對的大本營在江戶,就被稱為江戶幕府,開啟了長達260多年江戶時代。

江戶在家康之前就是一個破敗的小鎮,成為了幕府所在地之後,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開始飛速的發展,明治維新的時候改名為東京,成為了日本的首都。江戶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嚴密控制下的政治體制,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敗將軍,幕府的統治趨於穩定,政治一安定,經濟也就隨之發展,社會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到了江戶中葉,幕府的財政陷入了困境,之後他們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8世紀的時候,全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的基礎,江戶時期的日本對外實行的是鎖國的政策,嚴禁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只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有一定的範圍限制,這種影響社會的發展。

19世紀中期,在現代化的世界大潮之下,日本延續了將近2000年的農業社會,終於走到了盡頭,1853年,美國黑船來襲,叩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幕府的統治發生了動搖,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的有識之士開始了推翻幕府,走上現代化的明治維新之路,好了,日本古代史就說到這裡了,明治維新的成功使日本開始步入近代史,明治維新的成功就好像日本從步行到駕駛飛機的進步程度,思想上進步,又通過甲午戰爭賺足了燃料,從此之後一飛沖天,成為海洋文明大國!

相關焦點

  • 日本思想史學者子安宣邦:昭和戰爭是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
    這一大作接連刊行四卷,卻在第四卷《平民文學的時代、中卷》(1921)刊行後就此中斷。戰時津田受到處罰,被禁止動筆著述。到了戰後,他開始了前四卷著作的修訂工作,最終完成於昭和30年(1955年)他83歲的時候。昭和36年(1961年)津田以89歲高齡去世,最終卷卻沒能在他生前刊行。因此這裡就產生了下面的問題:為何津田左右吉最終沒能完成他的巨著?而他在這部著作裡又想要探討怎樣的問題?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日本的確是通過明治維新成為強國的;但另一半則不太對,因為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其實和中國並不類似,從發展程度來看,當時的日本實際上已經領先中國!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屬於最後一個武士政權統治(日本由於國內地形複雜,沒有形成大一統王權,而是形成一種各地由地方豪傑(武士階級)分控,名義上歸屬幕府將軍管控的幕藩體制,象徵統一的天皇和朝廷則極度虛化),即德川幕府,統治中心在江戶,也就是後來的東京,這一時期,和中國的清王朝大體處於同一時期。
  • 江戶時代與日本近代化的起源
    作者=呂利 在曾於1858到1864年間任英國駐日公使的阿禮國看來,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一個停留在中世紀的國度。在日本歷史上,江戶時代不但見證了近代化以前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與農業擴張,也經歷了識字率和商業流通的快速增長,還孕育了喧囂躁動的大眾文化,只要看到光琳的屏風、芭蕉的贈答與北齋的錦繪,現代人便能感受到江戶時代鮮活的脈搏。雖然沒能憑內在演化突破自身作為傳統社會的壁壘,但江戶時代的諸多要素仍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並在明治維新以後自然地接續到了近代日本的社會與國家形態當中。
  • 「桌遊推薦」日本的騰飛時代——《明治維新》
    之前在桌遊《IKI:江戶職人物語》講述了德川幕府時代,其實在此之後日本開始了騰飛,是明治維新把日本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最後一個封建武家時代。武家時代,即武士家族統治的時代。江戶時代的幕府叫江戶幕府,江戶氏族是十二世紀日本豪族,所以建築的城池叫做江戶城。江戶幕府又被稱為德川幕府。因1615年德川家康滅掉了豐臣秀吉家族,統一全國,在江戶建立幕府而得名。統一日本後,德川家康發展農業、改革經濟、穩定政治,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江戶時代日本人民分為了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商人。日本的封建制度氏歐洲式的封建制,各個地域被分割稱之為藩,每一個藩都有自己的領主,稱之為大名。
  • 日本史:江戶時代的學術
    江戶時代的學術提到江戶時代的文化,不說學術和思想意識形態的發展和變化是不行的。有人說,江戶時代日本的學術研究著作的數量超過了清朝,雖然尚沒有這方面實證性的統計,但其學術的巨大發展確實驚人。這些思想上的燦爛成果不僅影響到以後天翻地覆的明治維新,並且至今還是思想界、學術界的寶貴遺產。
  • 勤勉革命,江戶時代的日本為後世的工業革命做了哪些準備?
    否則日本社會絕不可能迅速接受如此突飛猛進的變革。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社會究竟為工業革命做好了什麼樣的準備呢?日本著名史學家速水融在上世紀提出了一個觀點:勤勉革命論!這是從江戶時代人口變化來分析日本社會變革的觀點。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出現這種情況是日本歷史長期演化的結果,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的日本,行使兵權與支配東國的鎌倉幕府,與負責一般政務、及支配西國的公家政權(朝廷),這兩個政權還大體上保持協調合作的關係,以處理政務。然而就在這個時期,實際上在具體地域中,公家持有的經濟能力,開始被當地有力的武士(地頭)所侵食。這種傾向,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就更加顯著。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江戶時代》:日本現代文明的前夜
    最近,日本研究學者劉檸、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就《江戶時代》進行了分享,共同探討了江戶時代社會變局對之後的日本的影響。日本研究學者劉檸江戶時代的真實樣貌江戶時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後一個時代,是為當今日本留下最多遺產的時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時代。
  •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西方列強的進入,日本國內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幕府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外憂內患。對外妥協,對內鎮壓,引起了許多新興階層和中下級武士的不滿,他們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開始了反對幕府的鬥爭。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便要提出一個問題了:日本同樣也是從封建時代過來的,江戶時代同樣也是一個進行殘酷的封建政治的時代。那麼,為什麼日本能夠迅速地清除掉封建殘餘,訊速地接納各種新思想呢?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涉及到了本文所將要談及的內容,也就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思想變革。
  • 日本江戶時代識字率超50%,同期英國20-25%
    大量研究表明,日本的現代化之所以比中國等周邊國家發展得更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人才儲備,為吸收西方先進科技文化夯實了基礎。日本的教育熱潮興起於江戶時代。有學者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與西方文明的順利接軌比喻成雜樹生花,江戶時代的教育則是這棵現代文明樹的砧木。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歷史文化與變遷(江戶時代的茶道)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的歷史變遷(二)我們今天說一下第三章,江戶時代的茶道江戶時代建立的武士茶道到了日本的江戶時代,即使亂世的戰爭中,茶道也繼續發展。在江戶時代,大名和武士將茶道定為一件大事。日本的茶道,在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儀式以後,最後這些儀式被的包裝成為武士茶道,並且傳到了大名,武士階級,當時也建立了茶道的學習班。
  • 日本江戶時代的交通工具,在當時一點不比勞斯萊斯差
    早在江戶時代的日本,貴族們出行都會選擇一種名為「駕籠」的人力交通工具,說它像中國古代的轎子,還不太確切。其實,它的樣子更像是我國西南地區一種名為「滑竿」的人力座椅。圖為兩種樣式的「駕籠」,後面女子乘坐的四人抬的和前面兩人抬的,很顯然四人抬得更費力。
  • 浪客劍心:利用暗殺者開創新時代的男人,明治維新被他推波助瀾
    緋村劍心生於亂世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恩師比古清十郎,然而清十郎確實一位名副其實的隱士,從他傳授飛天御劍流給劍心之時,到最終對劍心的教誨,顯然是一位看破世俗於是無爭歸隱山林的劍豪。不僅對時代政權看的透徹,而且對於投身於亂世的徒弟而言,也有著自己已經看到了徒弟所面臨著怎樣結局的目光。
  • 明治維新之根,在於日本對"奇技淫巧"的好學之心?
    江戶時代日本人所繪「牛頓與萬有引力」「當時的日本人,就已經知道牛頓與萬有引力的故事了?」「當然知道,日本人從荷蘭人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不僅是畫作,明倫博物館裡展出的各項江戶時代實物,如座鐘、手搖扇、天文球、天狗眼鏡(近視鏡)都足以證明江戶時代的庶民生活早已有了西方科技的浸淫。不禁恍然大悟,一直以為江戶時代閉關鎖國、愚昧無知、科技落後,然而真正無知的卻是想當然的自己。奇技淫巧:江戶日本對待科學的實際態度早在明治維新開始之前,日本人就已悄然開啟「西化」之路。
  • 捍衛真理:津田左右吉與日本古代史研究
    在江戶幕府末期,藤馬一直在江戶為幕府工作。明治維新(1868)之後,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1837-1913)將政權交給天皇,自己歸隱林下,江戶的武士們也不得不離開江戶城。藤馬一家就回到了位於岐阜縣加茂郡栃井村(今岐阜縣美濃加茂市下田米町)的領地,津田左右吉就出生在這裡。
  • 被時代裹挾的棄子,明治維新與西南戰爭中的日本武士
    「黑船事件」導致幕府不得不開放港口,也使得幕府的封建統治受到了質疑美國海軍最初的要求很簡單,開放下田和箱館兩個港口,允許美國海軍船隻在這兩個港口進行補給,還要求日本允許美國向這兩座港口派駐領事,並享有最惠國待遇。結合時代背景來看,其實這一要求相對於當時美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並不算苛刻。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原創 王京 活字文化從盛夏到深秋,長達四個月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可能是又一個讓你愛上魔都的理由。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在日本江戶時代興起,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是一種非常適合大眾欣賞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