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7日,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談「中國高鐵智慧財產權與技術創新」。圖為嘉賓在訪談現場。新華網 陳競超
[主持人]有一名「發展不息」的網友說,日本之所以說中國高鐵的壞話,是擔心在高鐵建設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不過中國,中國高鐵不是侵了日本的「權」,是侵了日本的「利」,您認同這個觀點嗎?
[王勇平]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既不存在侵權,也不存在侵利。國際高鐵市場競爭對誰都是公平公正的,不屬於哪個國家的既定利益範圍。大家都可以來競爭。不錯,中國高速鐵路在工程建設、高速列車、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和環保標準等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這對那些在技術上競爭力不強的,或者沒有競爭力的國家來說,勢必會受到影響。中國高鐵一旦在海外成功獲得專利,必將對別的國家向海外推銷高速鐵路技術構成威脅,降低他們的國際競爭力。這恐怕是他們不願看到的情形。我很難評價某些說中國高鐵壞話的人隱藏在不實言語背後的動機,我只是說在國際高鐵招標中因利益驅動而施展正當的博弈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但以發洩情緒和捏造事實而發難競爭對手,則是非理性的,是不可取的。總之,應該把目光放長遠,應該從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入手,提高本國技術的國際競爭力,這樣才會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主持人]網友「我在四樓」說,吸收、消化、創新的過程就是侵權?那我要問了,日本的文字裡,不也明顯帶有漢字的痕跡嗎,我們中國人也沒告你們侵權啊!人類文明是共享的,日本太小器啦。您怎麼看這位網友的話?
[王勇平]我們不能因此就斷言整個日本民族小器。我認為,日本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對外來文化消化吸收能力很強,有著開放的學習態度。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就曾舉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還曾依據英國模式建設鐵路。就高鐵技術而言,也是這樣。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開始研究「動力分散式」新型電氣列車技術,就是受到了歐洲列車技術的啟發。領軍人物是島秀雄。他在歐洲留學時,偶然發現一種沒有傳統火車頭的城市軌道列車,這就是現在「動力分散式」高鐵列車的雛形,受到啟發,回國後力主研發這種技術的列車。可以說,是善於學習的民族習慣大大推進了日本國文明的進程,也為今天日本的發展開闢了道路。所以說,科學技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只有善於學習,又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的民族,才會在各個時期都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主持人]網友「排隊買菜」說,我們的高鐵最快都跑到480多公裡了,京津城際上350公裡也跑了好幾年了,哪裡有350公裡的時速剽竊你250公裡速度技術的道理?我看這就是「酸葡萄」心理。
[王勇平]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誕生於日本,日本人長期以來為之驕傲。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鐵路部門就開始對世界高鐵技術進行全面深入的跟蹤研究,對高鐵重大技術問題進行全面攻關。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冶金、機械、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國鐵路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系統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逐步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邁入世界高鐵先進國家行列。中國研發生產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RH380型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列車,去年在京滬高鐵先導段創造了486.1公裡的試運行最高時速。這是使用運營列車在運營線路上,創造的世界高鐵最高速度。中國自主研發的時速400公裡的高鐵檢測列車早已廣泛使用。目前,更高時速的檢測列車也正在研發之中。除此之外,無論中國的京津城際、武廣、鄭西、滬寧、滬杭高鐵等等,還是京滬高鐵,線路最小曲線半徑、最大坡度、線間距、隧道淨空斷面等主要技術標準在目前世界高鐵中也是最高的。我再重複一遍,中國高鐵大量的技術指標已經遠遠優於日本的新幹線。某些媒體杜撰的剽竊之說,簡直是無稽之談。
[王勇平]高速鐵路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寶貴結晶,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和有力支撐。對於中國高鐵今天所取得成績,我想說的是,我們從不迴避在發展高鐵中我們與別人在合作中受益的話題;我們用事實證明了選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是正確的;我們感謝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上一切為中國高鐵發展提供許多有價值勞動的合作者;我們也願意與世界各國分享在高速鐵路建設和發展的經驗和成果,推動高速鐵路在全球的發展。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計劃在未來新建5條總長870公裡的高鐵。中國願意按照有關國際法規和國際貿易規則,為日本提供相關技術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