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河洛古國」和黃帝到底什麼關係?首席科學家為您揭秘

2021-02-26 鄭州發布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新發現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把人們的目光帶向遙遠的過去。

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雙槐樹村,黃河南岸以南2公裡,伊洛河東4公裡,河洛文化中心區。坐標:北緯34°48′56″,東經113°5′12″。

2005年,考古人員在雙槐樹村村南的高臺地進行文物調查時,發現了一處遺址。後來隨著發掘的深入,一個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780米、殘存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的都邑遺址漸漸浮出水面,15年後,發掘成果讓所有專家驚嘆,一個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被揭開神秘面紗。

這裡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三重大型環壕、具有最早甕城結構的圍牆、封閉式排狀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採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的大型連片塊狀夯土遺蹟、3處共1700餘座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3處夯土祭祀臺遺蹟、大型墓葬、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藝術品、20多處人祭或動物祭的禮祀遺蹟以及制陶作坊區、儲水區、道路系統……

專家認為,雙槐樹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有專家學者稱之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中華文明的源頭」,並命名為「河洛古國」。

總臺央視記者專訪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為您解答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之謎。李伯謙:我們給它起名字叫「河洛古國」。為什麼叫「河洛古國」?我們都知道《易經》是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經·繫辭篇》提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當然是指黃河,「洛」就是洛河。伊洛合流(伊河與洛河匯合)注入黃河的地方,現在叫河洛鎮。我們在河洛鎮發現這個遺址,至少從地點上講,從文獻記載的「河出圖,洛出書」的歷史背景來講,稱它為「河洛古國」沒問題。李伯謙:根據碳14測定,「河洛古國」距今大約5300~5000年。遺址有三個大環壕,有集中成四排的建築基質,有三個墓葬,墓葬裡頭還有祭臺,這些都說明了它已經進入古國階段。所以我說可以稱之為「河洛古國」。時間、地點、內涵都符合一個國家的建築,所以雙槐樹遺址就是古國時代,或者黃帝時代的一個都城遺址。

雙槐樹遺址是黃河中原地區最核心的遺址。漢代的司馬遷有「天下之中」的說法,「天下之中」就是黃河中原地區。雙槐樹遺址延續下來,中間沒有大的變化。這麼長的時間沒有大變動是了不起的。中華五千年文明沒有斷,這就是最大的一個根據。
有人問這是不是黃帝時代都城遺址,我覺得是。黃帝時代是一個時期,黃帝不是指一個人,是一個部落。不排除雙槐樹遺址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國的醞釀階段。雙槐樹遺址發現很重要。探索中國文明形成過程的工作我們做了一百多年了。中國文明從哪裡起源?在哪裡發展?到現在為止,雙槐樹遺址可以看作中國文明的源頭。仰韶文化,特別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發生的重大變化——從基本平等的原始社會向階級國家轉變,這裡就是典型。李伯謙:從文物上來看,我覺得有很多有意思的發現。中國歷來是農桑立國,農業很發達。不僅農業發達,而且還要種桑、養蠶、織布。恰恰在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一個非常逼真的家蠶牙雕藝術品。有研究說這個蠶是家蠶,不是野蠶,正處在吐絲的狀態。

除了家蠶牙雕,有兩個遺址還發現了絲綢的痕跡。離雙槐樹遺址不遠的滎陽汪溝遺址,在一個埋小孩的甕棺裡面,墓主身上纏的就是絲帛,這是很重要發現。中國絲綢博物館很高興,要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弄一個課題,研究農桑、養蠶、繅絲和織布。我覺得這個課題很好,講絲綢之路,源頭是在這裡。李伯謙: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在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一個發現。通過這個遺址我們可以看出,在距今5300年的時候,中國已經從基本平等的原始社會轉向階級產生、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的階段。一個初期國家文明已經開始了。所以我說這是早期文明的一個標誌性發現。

這個發現對於確立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提供了實證。黃河中遊地區就是「天下之中」,這個地方的居民純粹是華夏民族。華夏民族的文化一直長盛不衰、沒有中斷。它一直發展下來,由三代到秦漢,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沒有斷。這是了不起的事情。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根據;對我們今後怎麼更好地發展,提供了很多好的啟示,也給了新的動力。關注「鄭州發布」官方微信(微信號:zzfabu),在聊天對話框內回復關鍵詞,即可查詢以下內容:
更多城市服務點擊導航欄【便民服務】,若有其他想要查詢的內容,歡迎與鄭小布溝通交流!

編輯∣王海萍 周頤光

視覺設計∣王超塵 周高虹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 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後,鄭州是幾朝古都?
    軒轅,都知道是指中華人文始祖黃帝,鄭州的新鄭是黃帝故裡。每年三月三黃帝誕辰,新鄭都會舉辦隆重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河洛古國」都邑這一重大發現,為何選在這裡發布?新華社報導的標題,或許點破了主辦方的用意: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而此前,在央視《探索發現》節目關於《鞏義雙槐樹遺址》的預告文章中,也直接拋出了黃帝。
  • 「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
    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其社會發展模式、承載的思想觀念以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後世所承襲和發揚,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正是賴此主根脈延續不斷、瓜瓞綿綿。儘管已實地考察數次,83歲的李伯謙仍不捨得錯過任何一次近距離查看河洛古國細節的機會。春夏之交,炎熱感已十分明顯,老先生在地勢高低不平的遺址區來回奔走,看起來殊為不易。「我來六七次了,今天看了還是挺激動,真是太重要了。」
  • 「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三大關鍵,更神秘的是…
    ◎宏大的建築規模,前殿後寢的格局,包括北鬥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不排除雙槐樹遺址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堪稱「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國的發現,可能將改變「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代才開始的
  • 「河洛古國」再掀中華文明探源,小口尖底瓶重提仰韶「日月星」
    如此特別的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合天命而治的禮儀性思維,規模宏大的高等級建築,嚴謹有序的聚落布局等,呈現出的都像是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尤其是北鬥九星以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後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襲和發揚。
  • 洛陽盆地古蹟遊,探秘河洛古國,品讀5300年前的中國
    伊河、洛河撐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歷史學家稱讚為「東方的兩河文明。這裡有最早的中國、發明了最早的彩陶和青銅、最早的文字和造紙、印刷術,培育出國花牡丹,富貴吉祥!河南,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以河洛文化為核心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文脈之根!我們河南人,是最優秀的炎黃子孫!
  • 「河洛古國」——我的家
    我在武裝部工作時,中國軍事博物館來人,說要建古代戰爭館,拍攝隋末農民起義興洛倉之戰和石河子之戰照片。我陪同他們拍攝了這段城牆和河洛匯流處。5年後我去北京,專門去了軍事博物館,這兩張照片放大4平方米左右,掛在展廳的醒目位置,並配有文字介紹。雙槐樹村的山嶺地上還有兩個墳冢,村民稱大冢子,小冢子。
  • 河洛文化與臺灣文化的淵源關係
    河洛地區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華民族的的發源地。所以「河洛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那麼,作為中國「根」文化的「河洛文化」,與臺灣又有什麼關係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一下:第一,       臺灣同胞的族屬是炎黃子孫,其「根」在河洛。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形成都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 信天遊·河洛古國任君行
    因其位於河洛的中心區域專家建議用「河洛古國」命名>例如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有3處共1700餘座布於其中又如最早的骨質蠶雕工藝品為絲綢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論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倉庫政工幹部,曾經擔任單位黨辦副主任、黨委秘書、支部副書記等職。
  • 河南一個古遺蹟,為什麼有「河洛古國」之稱?它的歷史你了解嗎?
    科學家李伯謙先生曾經公開說到,就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而言,雙槐樹遺址確確實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據考古學發現,雙槐樹遺址是古代的某一個古國的都邑遺址,因為它在黃河南邊的高岸上也在伊洛河匯入黃河的會入口處,處於河洛的中心地帶,就建議把它的名字叫為「河洛古國」。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雙槐樹遺址被考古學界所重視,開啟了一系列的研究。
  • 揭開五千年前「河洛古國」神秘面紗
    光明圖片   「河洛古國」發掘現場。光明圖片   為持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河南鞏義河洛鎮雙槐樹遺址連續進行了考古工作,近來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 河南鞏義發現河洛古國:中華文明中國文化的源頭,找到啦!
    2020年5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多位知名考古學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村遺址位置河洛古國的地理位置和所處時代極為重要,伊洛匯流後在這裡匯入黃河,遺址呈現出的景象與內涵,也契合了《易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今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HXMT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為大家一一揭秘。  1、這顆衛星是做什麼的科學裝置?張雙南介紹,它是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由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資助。這顆HXMT衛星重約2.5噸,載荷重量981公斤,其上同時安裝了高、中、低能三組X射線望遠鏡,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空間天文臺。
  • 盧氏最早是在什麼時期存在的?
    盧氏古國軍隊,他們以「虎」作為圖騰崇拜,自稱虎的傳人,在戰爭和自然災害面前像猛虎一樣果敢頑強……這說明虎和盧氏密切的淵源關係。往上追溯,早在黃帝時代就有以虎為原始圖騰的部落,「盧」是其中的一支,除此之外,還有虢、虞以及西邊的一些戎族部落,隨著各自實力的壯大,盧、虢、虞等後來都或早或晚發展為封國,而且虢國和虞國均在歷史上留下了顯著的一筆。
  • 【雙語】Proved cradle of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在這裡
    新發現的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把人們的目光帶向遙遠的過去。鄭州地處「天地之中」、黃河之濱,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鞏義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以南2公裡、伊洛河東4公裡,雙槐樹村村南的高臺地,處於河洛文化中心區。
  • 南北兩大古國消亡了,何以中原古國能綿延不絕,發展為中華主脈?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結局呢?學者們提出了很多解釋,這些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外因論和內因論。以河南靈寶西坡發現的大型建築和大墓為標誌的仰韶古國,表面看上去似乎遠遜於紅山古國和良渚古國。它沒有像紅山古國那樣輝煌的祭壇、神廟和積石冢,也缺乏良渚古國那樣的大型城址、祭壇和墳山。
  • 黃帝「合符釜山」到底在哪裡
    這一由民間學術團體研究的成果,吸引了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曾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的李伯謙教授等一批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文物專家的關注。不久前,專家們專門就此項研究進行座談,並引出有關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如何廣泛吸收民間力量參與、古代文明研究如何接續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的話題。
  •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古國?揭秘十大古國建立時間及消失原因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古國?揭秘十大古國建立時間及消失原因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也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的古國。從黃帝時期開始算起,至今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我們也看到了古人的智慧。
  • 和平飯店劉金花到底是誰真實身份揭秘 和王大頂什麼關係
    ­  王大頂【王大頂有什麼笑點】是東北地道的一名土匪,不過迫於形勢的他其實也一直站在共軍的一邊暗中時時對抗著日軍。說來也是有意思的是,這天,他正和自己的情婦金花待在一間屋子裡調情,心如烈火十柴的他們兩人很快就情不自禁地抱在了一起並雙雙睡倒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