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鞏義發現河洛古國:中華文明中國文化的源頭,找到啦!

2020-12-25 楊舟載社會

2020年5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多位知名考古學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說法,長期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早在2001年,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個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啟動,那就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工程的目的就是為了物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歷程。歷時15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遼河流域、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級都邑遺址,但在中原地區卻沒有發現,因此,這一方面一直是個懸念和空白。如今,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的發掘,在真正意義上填補了中華文化起源問題的關鍵材料。

雙槐樹村遺址位置

河洛古國的地理位置和所處時代極為重要,伊洛匯流後在這裡匯入黃河,遺址呈現出的景象與內涵,也契合了《易經》」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的記載。

那麼河洛古國的存在究竟有哪些重要意義呢?有如下四點:

第一,發現了規模宏大、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剛才說了,在遼河流域、長江中下遊等地都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級都邑遺址,比如良渚遺址、,馬家河遺址、譚家嶺遺址等等,唯獨在中原地區沒有。它的發現直接物證了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中華文明的初始階段形成。這是打開中華文明悠久起源之門的一把金鑰匙,也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第二,改變了約公元前21世紀夏朝在中原地區的中心地位,並提前了1000餘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證實了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的存在,同時也使得人們認定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朝才開始的,國內一些學者不認可中原地區有更早的中心地位。那麼河洛古國的發現,會改變人們的這一認知,也讓人們體會到黃河文化之根的久遠。

第三,發掘出的骨質蠶雕藝術品是農桑文明史的最早代表。中華文明的一個典型特徵是農桑文明和絲帛文明。在已知的中國新石器時代,各地代表性文化的農業都較為發達,但是在距今5300年前後,除了雙槐樹為首的聚落,全國其他地方都沒有和桑蠶紡織業有關的確切發現。那麼,從這一角度來看,以雙槐樹遺址為代表的黃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農桑文明發展史上最早時代的代表。

第四,遺址群的有關建築和遺蹟共同表明了高等級人文現象和城址面貌特徵。北鬥九星天文遺蹟可以洞見仰韶先民的人文和信仰現象,結合河南滎陽的汪溝遺址、青臺遺址、鄭州西南郊區的黃崗寺遺址和剛剛發掘的鞏義雙槐樹遺址等,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具有早期城市群性質的大型聚落群的面貌,同時,仰韶文化城址的形象也越來越清晰。

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發展的雛形和模式,被後世的主流政治社會接納、繼承和發揚,逐漸演變成為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發展思想,同時也使得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瓜瓞不絕。壯哉!我中華文明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 重大發現!「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
    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堪稱「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國的發現,可能將改變「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代才開始的」這一認知。位於黃河與洛河交匯流域的河洛地區,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說法,向來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腹心地帶。
  • 「河洛古國」填補中華文明起源三大關鍵,更神秘的是…
    ◎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
  • 洛陽盆地古蹟遊,探秘河洛古國,品讀5300年前的中國
    伊河:發源於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流經嵩縣、伊川、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水,伊河、洛河匯流後到鞏義稱伊洛河。伊河、洛河撐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歷史學家稱讚為「東方的兩河文明。
  • 信天遊·河洛古國任君行
    故鄉的山水故鄉的景故鄉文化氛圍濃大美鞏義底蘊厚請君趕快來攬勝「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河洛地區最具代表性因其位於河洛的中心區域專家建議用「河洛古國」命名河南省作家協會和鞏義市作家協會會員,奔流文學院和黃河當代文學研究院作家研修班學員,杜甫故裡詩詞學會和鄭州詩詞學會會員,《中華志願者》文化服務團隊宣傳員,鞏義市文化志願者。
  • ⑩鞏義雙槐樹遺址考古發現舉世矚目
    和不少偶然發現的考古成果不同,「河洛古國」的誕生是持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一種「必然」。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強強聯手,前後發掘時間就用了6年多。發布會成果經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多位知名考古學家多次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連發布場地,也莊重地選擇在鄭州會展中心軒轅廳舉行。
  • 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後,鄭州是幾朝古都?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這個話題霸屏了5月8日各平臺的熱搜。 消息來自前一天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 「河洛古國」再掀中華文明探源,小口尖底瓶重提仰韶「日月星」
    這一發現,有力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也表明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
  • 河南一個古遺蹟,為什麼有「河洛古國」之稱?它的歷史你了解嗎?
    河南,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也有很多的歷史遺蹟。朝代的更迭,歷史洪流的衝刷,給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很多的記憶,雙槐樹遺址便是眾多記憶中的一個記憶碎片。雙槐樹遺址,已經有這5000多年的歷史了,它見證著河南這片土地的變遷。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等4...
    鞏義雙槐樹遺址發掘現場 王羿 攝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評選活動辦公室收到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項目31個作為初評候選項目,將通過投票產生20個項目進入終評。此次評選河南共有4個考古項目入圍初選流程,分別是: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伊川徐陽墓地、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鞏義雙槐樹遺址:該遺址發現了5300年前「河洛古國」,表明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這一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實證了以該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被專家學者稱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 揭開五千年前「河洛古國」神秘面紗
    光明圖片   「河洛古國」發掘現場。光明圖片   為持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河南鞏義河洛鎮雙槐樹遺址連續進行了考古工作,近來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 【關注】「河洛古國」和黃帝到底什麼關係?首席科學家為您揭秘
    新發現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把人們的目光帶向遙遠的過去。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雙槐樹村,黃河南岸以南2公裡,伊洛河東4公裡,河洛文化中心區。坐標:北緯34°48′56″,東經113°5′12″。專家認為,雙槐樹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有專家學者稱之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中華文明的源頭」,並命名為「河洛古國」。
  • 「河洛古國」——我的家
    我在武裝部工作時,中國軍事博物館來人,說要建古代戰爭館,拍攝隋末農民起義興洛倉之戰和石河子之戰照片。我陪同他們拍攝了這段城牆和河洛匯流處。5年後我去北京,專門去了軍事博物館,這兩張照片放大4平方米左右,掛在展廳的醒目位置,並配有文字介紹。雙槐樹村的山嶺地上還有兩個墳冢,村民稱大冢子,小冢子。
  • 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先生
    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是多元一體的 「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不是只有一塊兒,而是由很多不同的區系組成的。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是多元一體的,不是只有一個源頭。」李伯謙先生首先明確這一點。
  • 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先生
    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是多元一體的「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不是只有一塊兒,而是由很多不同的區系組成的。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是多元一體的,不是只有一個源頭。」李伯謙先生首先明確這一點。
  • 【雙語】Proved cradle of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在這裡
    新發現的5300年前的「河洛古國」把人們的目光帶向遙遠的過去。鄭州地處「天地之中」、黃河之濱,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鞏義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以南2公裡、伊洛河東4公裡,雙槐樹村村南的高臺地,處於河洛文化中心區。
  • 鞏義:河洛匯流天下聞
    鞏義黃河段地處黃河中遊下首,上起鞏義市康店鎮徐柏坡村,下至鞏義市河洛鎮的英峪村,流經康店鎮、河洛鎮、站街鎮三鎮25個行政村,其間有伊洛河在境內注入,「河洛匯流」天下聞名。依嵩嶽、鄰黃河,伊洛河與黃河在這裡交匯,孕育出輝煌燦爛的河洛文化——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厚的文旅資源,鄭州西部的鞏義,經過一場又一場「硬仗、難仗」,逐漸發展成黃河流域一顆燦爛迷人的「河洛明珠」。
  • 重大考古發現,5300年前!
    為持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河南鞏義河洛鎮雙槐樹遺址連續進行了考古工作
  • 為什麼是鞏義?河南日報今天深度報導揭秘「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康百萬河洛文化城  鞏義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河洛文化的搖籃、詩聖杜甫的故鄉。5300年前的雙槐樹遺址被譽為黃河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魂,「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引發了探尋黃河文化、華夏文明起源的熱潮。  興建於東漢時期的青龍山慈雲寺,被譽為「釋源祖庭」。三國時期曹植在鞏義洛水河畔創作的辭賦名篇《洛神賦》,千古傳唱。北魏石窟寺的「帝後禮佛圖」浮雕造像、「飛天」造像是中國佛教石窟與藝術之明珠。佔地150平方公裡的北宋皇陵演繹著千年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