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那麼,作為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門,在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如何落實黨中央的要求?
日前,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在接受深圳報業集團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廣東應急管理部門必須堅持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來思考,「十四五」期間,積極推動科技應用,以構建智慧城市應急管理為抓手,更精準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為深圳高質量發展服務,共同守好國家安全的「南大門」。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
01
越是開放前沿越要重視安全
王中丙表示,深圳用40年時間實現「五個歷史性跨越」,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意義十分重大,影響極其深遠。
「
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一輪城市發展的根本遵循。我理解的高質量發展,安全也是重要一環,與發展的規模、速度、結構、質量、效率相統一。
」
王中丙說,在新發展階段,要清醒看到:沒有深圳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廣東就難以走在全國前列;沒有深圳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廣東新的輝煌也難以實現。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
王中丙告訴記者:「越是開放前沿陣地越要重視城市安全,如果沒有安全作為基礎,所有發展成果都可能是沙灘上的建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王中丙認為,應急部門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主要方法還是要不斷完善全國全省「一盤棋」應急響應機制和重大突發事件「四個一」應急處置機制,舉全省之力把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守好特區的城市安全,將特區的成功經驗複製推廣,這樣才能守好國家安全的「南大門」,才能建設好更高水平的平安廣東。
02
省級資源對接深圳
科技提升應急效能
王中丙向記者坦言,像深圳、廣州這樣有著過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要實現全周期應急管理,做到科學應備、時時應變、統一應戰、精準應災、及時應驗,任務十分艱巨,光靠傳統管理模式是跟不上時代需求的,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支撐,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的治理路徑,打造智慧城市應急系統,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
智慧應急是在我國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徵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背景下,依靠科技創新推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順應新發展階段要求和智能化大勢、應急管理信息化的升級版,是助力安全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
王中丙說,智慧應急主要體現在基於對大數據的靈活應用,提升預防預警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其關鍵在於通過對現有應急管理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對災害事故發生規律和發展趨勢的判斷,用以提升監測預警、智慧救援、決策支持等應急管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分析歷史洞見未來」的效果。這是現代大城市迫切需要的管理模式。
△廣東省應對省外特別重大災害應急救援演練
「深圳是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科技實力強大,在智慧城市應急建設方面,有優越的條件與堅實的基礎,具備先行示範的實力。」王中丙說,省應急廳會全力支持深圳的智慧應急建設。
01
首先支持省級平臺與深圳對接,讓深圳能夠獲取省政務數據局、省氣象局、省水文局和應急管理部等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監控監測數據,通過共享這些數據能夠助力深圳市應急管理部門高效開展相關業務,或是推動相關算法、模型的成熟度。
02
其次要實現省應急管理廳統籌建設的各類系統及應用,深圳市應急管理部門均可以直接調用。如省應急廳和省氣象局、水文局共同研發的短臨預警系統能夠有效將短時強降雨信息推送至鎮級單位,能夠更有效提升深圳市有關部門智慧應急的效率;同時藉助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省應急廳能夠獲取各地市標杆應用及建設經驗,也可推送給深圳市相關部門,為其系統研發提供參考思路。
「
應急管理能力要實現現代化,科技支撐是關鍵,這也是破解當前應急管理工作難題堵點的有效手段,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
王中丙告訴記者,省應急管理廳已經成立了聯合創新中心,深圳既有很強的科創能力,又有實際的應用需求,雙方可以深入協作,共同探索出成果;可以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在深圳試行一些智慧應急的科技應用,形成經驗後在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
「
目前,全省各地都開始全面啟動智慧應急建設工作,在原有的信息化全覆蓋基礎上,更加注重系統融合和智能升級。建強『應急大腦』,加強新型智能裝備研發應用,提高應急救援實戰水平,這些方面都需要向深圳學習。
」
王中丙介紹說,當前全省應急管理系統把科技創新作為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制勝一招」,會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合作,強化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先進裝備研發、信息技術應用,為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提供科技保障。
「今年深圳高交會期間,舉辦了應急安全科技展,深圳的科技企業實力很強,能推動行業的發展,促進應急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守好國家的南大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王中丙說。
03
「十四五」將全面建成應急現代化體系
據悉,按照國家應急管理部的有關文件要求,廣東已經組織編制了《廣東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2019-2022年)》,並提出了「16963」的建設思路,同時也編制印發《廣東省地市(縣)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指南》《廣東省地市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任務書》等文件,「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應急管理的現代化。
△築牢安全生產多重防線
王中丙向記者表示,省應急管理廳組建只有兩年時間,但自組建以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始終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總思路,堅持需求引領、科技引領、創新引領,以科技信息化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在實踐中有效破解「融合指揮、應急通信、全域感知、短臨預警、數據智能」五大難題,初步形成了應急管理部門的信息化優勢,為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王中丙進一步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我省應急管理工作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及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圍繞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圍繞加快形成「兩個循環」新發展格局,圍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以深化應急管理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做好應急準備為主線,以推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核心,以技術與管理雙輪驅動為支撐,著力防風險、建制度、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為我省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廣東省應急廳將聚焦健全完善應急組織、應急責任、法規預案、應急物資、科技支撐、區域防控、安全文化、安全生產、災害防治等十大體系,全面提升風險防範、監測預警、應急響應、現場指揮、救援實戰、綜合保障、社會動員、災害救助、監管執法、基層基礎等十大能力,深入實施廣東應急管理學科建設、智慧應急信息化建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應急航空救援能力建設、應急物資保障基地建設、應急救援隊伍能力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治理、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應急科普實訓場館建設等十大重點工程,著力深化應急管理體系改革創新,推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廣東力爭到2025年,全面建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基本實現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健全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機制,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健全完善,應急救援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防範和應對災害事故能力顯著提升。
原標題:《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王中丙:提升智慧科技應用 守好國家安全的「南大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