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是黃山的「四絕」之一。凡看見黃山雲海的,無不為她多姿多彩的神貌所陶醉。她一會兒淡抹輕裝,含情脈脈,姻娜多姿;一會兒濃塗重彩,銀浪濤濤,氣壯山河。雄偉的黃山,因為有了她,而神採超拔,分外妖嬈。
是的,雲,是黃山的衣裙,黃山的彩筆,黃山的生命!「峰特雲變幻,峰雲相依倚。」是雲的渲染和烘託,黃山才神活起來,成為「震旦國中第一奇山」。
親愛的朋友,當雲彩破門推窗擁來時,你就踩著雲朵和她一同登山遊覽吧。她所到之處,都巧手玲瓏地布置得像天宮一般;你呢,前前後後都有祥雲簇擁著。你停步細觀,漫步尋景,浮想聯翩,情景交融,仿佛成了神話中的雲遊大仙了,這難道不是很有趣的嗎?在雨後初睛的日子裡,當你登臨黃山任何一個千米以上的高處,便可以看到美妙神奇的雲海:起初,雲煙在谷底浩蕩升起,用她輕柔的羽紗,拂去你的汗漬,彈去你的衣塵,你頓時沉浸在煙雲之中,而變幻無窮的雲嵐,給你把一切景物梳妝得有聲有色,維妙維肖了!你看那渡仙橋附近三座參差不齊的小峰,經白雲披掛以後,倏隱倏現,好象大海中的島嶼一般,人們聯繫渡仙橋的勝景,給了它一個富有仙意的名字——蓬萊三島;鰲魚峰有了雲海的鋪墊,才象一條張嘴的巨鰲在碧波洶湧的大海中遨遊,逗得遊客們忘記了登山的疲勞。
在黃山看雲海的地方有五處:玉屏樓觀前海,清涼臺觀後海,白鵝嶺上觀東海,排雲享觀西海;光明頂地勢高,則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雲海。
玉屏樓的文殊臺自古以來就是觀雲海的理想境地。明人徐霞客稱文殊院一帶的風光「真是黃山絕勝處」!清人餘鴻寫下了《文殊臺觀鋪海》的散文,他從「激蕩揚波生紫煙」到「琉璃世界一刻收」,把雲海奇觀起落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給後人觀雲海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文殊臺的雲海所以壯觀,是因為臺高底深,四周群峰羅列,構成了一個自東南向西北走向的S形深谷,萬丈雲煙,拍崖而起,在深谷中翻騰,峰巖湮沒在雲浪之中,時隱時現,一忽兒大風乍起,風起雲湧,白浪滾滾,噓噓有聲,仿佛潮漲潮落,十分壯觀。
在北海賓館一帶,黎明,當你站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高的清涼臺凝視著東方,首先看到是雲腳姍姍移動,接著東邊露出曙光,由銀灰色變為微紅,紅的深度逐漸鮮豔,這時天地交接處的山尖上冒出一個紅色的光點,隨著紅光四射,光點很快變成了弧形的光碟,光碟的弧形光在上升增大,霎時一輪火紅的旭日在東方的山巒間跳躍而出,原來深灰色銀白色的雲海,很快改變了色調,一時間紅霞滿天,金光萬道,在紅光普照下,奇峰、怪石、蒼松……統統抹上了一層金色的油彩,晶瑩璀燦,美麗極了!
在看日出或日落時,如果遊者的四周有雲霧,而離你不遠的地方又有第二層雲霧(稱之為雲霧映幕),這時你就能看到「峨眉寶光」的奇景。這種寶光是太陽斜射在雲霓上形成的一條彩虹,所奇特的是當你背著太陽看彩虹,常常能看到白雲的映幕上有自個兒的身影,一束天然的光環鑲飾在你的身上,這不就是天使獻給勇敢的登攀者的花環嗎?多神奇呀!四周映射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霞光,尤其是彩色斑斕鮮豔奪目的光暈,叫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雲海,只不過是黃山雲景中最突出的部分。其實黃山平時的雲景,也極有風趣。有時白雲從山香冉冉升起,「千巖萬壑生紫煙」,「山在虛無縹緲間」;有時,薄雲又從山腰間飄忽而過,長長的雲帶纏繞在高峰的腰間,仿佛給群山繫上了一條玉帶,有時霧幕降臨,恰似給黃山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面紗;一旦旭日臨空,雲消霧散,青松巒石莊嚴挺立,神採奕然。
我國看雲海的地方很多,例如:峨眉山、泰山、廬山等等。黃山雲海是由於暖溼空氣沿著斜坡上升遇冷形成的層狀雲。它面積浩大,氣勢磅礴,壯觀多變,奇特耐看。同時,在黃山看到雲海的機會也比較多,這是和它的地理環境有關的。泰山一峰聳立在平原,風吹雲移難留住;廬山座落在大江邊,雲霧暢通少波折,峨眉山雖高在西南,氣候不如東南溫潤,因而形成雲海的條件不如黃山。
特別是黃山的群山,有大峰,小峰,小小峰,名峰之外又有鬱鬱蔥蔥的青山陪襯,峰巒這樣多又如此集中,給黃山雲海以得天獨厚的條件。「黃山自古雲成海」。在黃山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雲海,但是首推春季為好,這是因為春季東南沿海吹來的暖氣和西北的冷空氣在江南交匯,這一帶「清明時節雨紛紛」,雲是雨的倉庫,雨多雲也多;同時春風吹起來很有規律,雲海借著東風的鼓動,更加氣象萬千,引人入勝。無怪乎出生在峨眉山的著名詩人郭沫若遊覽黃山之後,在《黃山之歌》中讚美雲海奇觀:「瞬息萬變萬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
是的,黃山雲海就是以她特有的奇姿異採,深深地撥動著人們的心弦,使你情不自禁地為她謳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