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李晨昱 陳靜 通訊員/粵殘宣)上午十點,陽江陽春市春城街道朝南路,南方網記者跟隨廣東省殘聯組織的「助殘脫貧小康路」採訪團來到了一家名為「SnowCake」的蛋糕店。店鋪不大,但整潔明亮,簡約舒適,是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樣子。
這是家特殊的蛋糕店,店主是一對聾啞夫妻。餘雪瑩今年33歲,陽春人,3歲時因高燒致聾。她的丈夫謝榮書比她長一歲,潮汕人,10歲因打針藥物作用失去聽力。
時間還早,手語老師還沒到,記者只能比手勢示意,用手機一句句打字交流。謝榮書「說」,店裡一般下午對外營業,他們正準備食材烤泡芙。
四年前,這對夫妻辭去大城市的設計師工作,回到家鄉開啟了另一種不一樣的甜蜜生活。
謝榮書和餘雪瑩展示做好的蛋糕(陳靜攝)
「我們也能在家上大學了」
餘雪瑩與謝榮書在廣州市聾人學校就讀時認識。2007年,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經教育部批准開設聾人全日制大專班,餘雪瑩、謝榮書等44位學生通過特殊高考,接受專門為聽力殘疾人開設的為期3年的高等專業教育,成為廣東首屆聾人大學生。
「在聾人學校大家都靠手語溝通,剛與正常人交流還很不適應。」餘雪瑩告訴記者,學校實行普特融合教育,當時她寢室四位女生,兩位聽力殘疾學生、兩位不同專業的健全學生,一開始大家只能用紙筆交流,慢慢也可以用手語聊天,她與健全人的陌生感也逐漸消失。
畢業後同學各自有了工作,大部分由學校推薦去了酒店或者做了文員,學習電腦美術專業的餘雪瑩謝榮書一同留在廣州做設計。「之前沒想過還能在家上大學。如果沒有讀過書,無法想像我們該如何找工作。」
從高中到大學,再到步入社會,十餘年攜手相伴,無聲卻動情。2013年兩人結婚,如今有個一歲多的可愛女兒。
餘雪瑩在製作蛋糕(陳靜攝)
設計師創業變身蛋糕師
從小就對烘焙有濃厚興趣的餘雪瑩,工作後有了條件便越發著迷,常常一有空就鑽研烘焙技術。起初做蛋糕,奶油總是抹得坑坑窪窪,她便特意找師傅學。那段時間謝榮書不知吃了多少個「失敗品」。
2016年,兩人決定辭去工作,回陽春潛心研究烘焙。兩年後,他們開了工作室,主打私人訂製糕點。今年4月5日,在父母的支持和陽春市殘聯的幫助下,餘雪瑩親自設計裝修,投入了20多萬元的蛋糕實體店正式開張營業。
開店最大的難題是聽不見,這意味著他們不方便接待,也無法接聽顧客電話。有時顧客沒理解明白,謝榮書不知該怎麼表達,特別著急,後來便招聘了兩位健全員工。好在藉助網絡和物流的發達,餘雪瑩同時發展網上訂單,省下不少溝通的麻煩。
蛋糕店的玻璃展示櫃裡,新鮮出爐的泡芙整齊排列在鐵盤上,散發著濃濃奶香。餘雪瑩邀請記者試吃。拳頭大小的泡芙,一口咬下去,外皮的酥脆與奶油的清甜在口腔中混合,令人忍不住再來一口,這是餘雪瑩拿手的招牌。
平時餘雪瑩製作糕點蛋糕,謝榮書則負責加工飲料。無聲世界裡,兩人配合默契。設計師的繪畫臺,由電腦屏幕轉向蛋糕桌,從食材、配色到造型,再到裝飾、包裝等,每一個細節都不被放過,也因此贏得了顧客喜愛。店鋪開業近五個月,已經有了幾批忠實粉絲,還有大量顧客通過網絡預定,每月營業額有幾萬元。
謝榮書與餘雪瑩在一起準備食材(陳靜攝)
蛋糕很甜,生活也很甜
餘雪瑩把女兒照片貼在了店鋪牆上,工作時抬頭就能看見。每天從早忙到晚,兩人經常深夜12點才打烊回家。遇上客人預訂製作複雜的甜品臺,熬個通宵也是常事。每天收工後,他們想著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回家抱抱女兒。
謝榮書覺得,蛋糕店的工作比在廣州時還忙碌,但只要收到顧客的表揚,看到越來越多人喜歡他們製作的產品就感到很開心。
今年9月,他們以SnowCake項目報名參加2020年「眾創杯」殘疾人公益賽企業組自強類比賽,在全省63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晉級即將在廣州舉行的決賽。比賽現場,餘雪瑩結合PPT與手語向評委展示了她的夢想:把更多蛋糕店開到陽江市區,甚至開到廣州、佛山等大城市。
小小的蛋糕,將一直為他們的生活增加甜度。
來源:南方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