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聞|「80後」聾人夫婦開無聲蛋糕店:用心創作,燦爛生活

2020-12-14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通訊員 粵殘宣 任紹華 鄭標視頻/ 通訊員 陳宏侃

陽江陽春市春城街朝南路25號,是一間名為「SNOW CAKE」的蛋糕店。臨街的小鋪,面積雖不大,但裝修別致、窗明几淨,能看出經營者的用心;玻璃櫃裡擺放的各式「高顏值」甜點和不時鑽入鼻腔的淡淡奶香味,更是令人賞心悅目、垂涎欲滴。

第一次來到這家小店的顧客或許很難想像,從店鋪的設計到甜品的製作,全部工作都是由一對「80後」聾人夫婦共同完成的。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聲音,但他們始終用樂觀的心態、勤勞的雙手以及極高的藝術秉賦,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燦爛生活。

精彩內容點擊視頻觀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命運關了一扇門

但他們努力撐開另一扇窗

今年34歲的謝榮書和33歲的餘雪瑩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們有著相似的經歷:3歲時,餘雪瑩因一次發燒失去了聽力,而謝榮書則是在10歲時因打針藥物感染造成的耳聾。從有聲到無聲,命運或許給他們關閉了一扇門,但他們努力為自己撐開了另一扇窗。

兩人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高中時。來自陽春的餘雪瑩和來自汕頭的謝榮書,原本是沒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因為一同進入廣州市聾人學校上學而相識,後來又雙雙考入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學習電腦美術專業。從高中到大學,他們都是同桌,從相識、相知、相戀,再到2013年結婚,他們一路惺惺相惜、攜手前行。實際上,他們是從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畢業的第一屆聾人學生。

2007年,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開設了華南地區首個聾人高等教育班,針對聽障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特點,創新「融合教育」模式,並成立志願者服務隊,組織志願者學習手語、與聽障學生同吃同住,從而促進聽障學生的和諧發展和融入社會的能力和信心。

這一段寶貴的大學經歷,令餘雪瑩和謝榮書受益匪淺。通過手語老師的翻譯,他們告訴記者,以前在聾人學校上學,身邊的同學都是聾人,只能通過手語交流。但進入大學,和健全人共同生活、學習後,他們眼中的健全人沒有那麼陌生了,也更容易和同學們打交道、融入到集體中。「如果沒有上大學,很難想像自己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找工作或創業都會變得很難。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也感謝爸爸媽媽的支持。」餘雪瑩用手語「說」道。

回到家鄉自主創業潛心研究甜點製作

大學畢業後,謝榮書和餘雪瑩選擇留在廣州,根據他們所學的專業,從事設計工作。設計工作繁瑣且需要大量溝通,對健全人來說尚且不易,對聾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他們無法和客戶直接交談,只能通過寫字來溝通,並且設計師有級別之分,越往上,難度也越高,而廣州設計行業標準高、競爭壓力大。

就這樣堅持了4、5年後,兩人漸漸萌生了自主創業的念頭,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蛋糕店。因為餘雪瑩平時就喜歡搗鼓甜點,下班後經常對著手機視頻學做蛋糕,謝榮書也全心全意支持妻子的愛好。下定決心後,他們選擇回到創業壓力較小的陽春試水。2016年起,他們潛心研究甜點製作,專門跟著專業師傅學習,並逐漸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宣傳和銷售。餘雪瑩還記得,向客人賣出第一個蛋糕時,她激動地拍了照留念。「那時蛋糕不好賣,我們做的也不太好看,所以銷量不高。」餘雪瑩「說」。

2018年,他們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打私人訂製甜點,隨著製作水平的提高,他們的出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歡。一些客人知道他們是聾人後,覺得他們很了不起,向他們表達了讚賞,這也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今年4月5日,在父母的大力支持和陽春市殘聯的幫助下,他們精心打造的蛋糕店「SNOW CAKE」正式開張營業,其中「SNOW」取自餘雪瑩名字中的「雪」字,店鋪的整體設計也是由她親自操刀完成。

甜點是用心創作、燦爛生活的最好證明

每天,夫妻倆早上8點就來到店裡,製作甜點和飲料,下午1點正式對外營業,直到深夜12點才打烊回家。遇上節假日,客人預訂品類較多的聚會甜品套餐,他們得從凌晨3、4就開始忙碌。謝榮書「說」,儘管工作辛苦,但看到越來越多顧客喜歡他們製作的甜點,就感到很開心,還有的顧客經常過來幫襯生意,漸漸和他們成為了朋友。

餘雪瑩的表妹薛湘儀經常利用節假日到蛋糕店幫忙,她告訴記者,謝榮書和餘雪瑩雖然聽不見聲音,但他們在無聲世界裡配合非常默契,製作糕點時特別專注,從食材、顏色到造型,再到裝飾、包裝等,每一個細節都近乎苛刻,將每一份糕點都當成了藝術品來製作。到現在,店鋪雖然才開業不到半年,但每天到店的顧客絡繹不絕,還有不少顧客通過美團等網絡渠道預定,每天的總營業額能達到上千元。

記者採訪當天看到,餘雪瑩製作的泡芙、紅絲絨卷、芒果千層等甜點,顏值上確實能夠媲美藝術品,品嘗了一塊原味脆皮泡芙,奶香四溢、入口即化,味道也令人驚喜。這些作品,或許就是他們用心創作、燦爛生活的最好證明。

想把分店開到更多地方

談及目前面臨的困難,夫妻二人坦言,交流仍是最大的問題,有時遇到急單,他們無法接聽電話和客人對話,心裡會特別著急。為此,他們僱傭了兩名店員,專門在前臺負責接待和點單。

隨著生意走上正軌,閒暇時,謝榮書會在蛋糕店的二樓畫室揮毫作畫,這是他最大的愛好。在今年廣州市第九屆殘疾人書畫展中,謝榮書創作的《碩果》獲得第一名,這幅作品展現的是廣州街頭隨處可見的芒果樹。謝榮書「說」,以前上學的時候喜歡去外面寫生,看到芒果樹很漂亮,就想畫下來。在他自己看來,獲獎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但能從中看出,他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極高的藝術秉賦。

如今,謝榮書和餘雪瑩夫妻倆已在陽江定居下來,一歲多的女兒不時會來到蛋糕店裡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夫妻倆告訴記者,他們的夢想是把分店開到陽江市區,然後再開到江門、佛山、廣州等地。

朝著這個目標,他們報名參加了今年的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殘疾人公益賽,並於近日成功從複賽晉級,入圍10月將在廣州舉行的決賽。他們「說」,希望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獲得資金的支持,這樣就能離他們的夢想更近一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何際紅

相關焦點

  • 無聲傳遞愛!老闆娘和聾人服務員開無聲咖啡館
    無聲傳遞愛!老闆娘和聾人服務員開無聲咖啡館 2020-11-05 15:18:51  來源:荔枝新聞      上海有一家「無聲咖啡館」,店內的員工大多都是聽障人士。
  • 「80」後聾啞夫妻:創業蛋糕店,生活甜蜜蜜
    謝榮書「說」,店裡一般下午對外營業,他們正準備食材烤泡芙。 四年前,這對夫妻辭去大城市的設計師工作,回到家鄉開啟了另一種不一樣的甜蜜生活。 起初做蛋糕,奶油總是抹得坑坑窪窪,她便特意找師傅學。那段時間謝榮書不知吃了多少個「失敗品」。 2016年,兩人決定辭去工作,回陽春潛心研究烘焙。兩年後,他們開了工作室,主打私人訂製糕點。今年4月5日,在父母的支持和陽春市殘聯的幫助下,餘雪瑩親自設計裝修,投入了20多萬元的蛋糕實體店正式開張營業。
  • 這裡是上海最安靜的蛋糕咖啡店,這裡有一個「甜蜜無聲」的故事……
    同時,在上海市百一店最高層最中心的轉角處,也因為電影,推出了這麼一家蛋糕咖啡店——「甜蜜無聲」,收銀員、蛋糕師都是聽障人士,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被譽為上海最安靜的蛋糕咖啡店。圖說:「甜蜜無聲」咖啡蛋糕店 官方圖據了解,電影《甜蜜無聲》的風格類似於《喜歡你》版的《中國合伙人》,將講述三位聾人夥伴合夥開辦甜品蛋糕店的故事。為了走向最終的坦然與豁達,三位合伙人經歷了彷徨與痛苦,也有過分歧,最後決定攜手創造嶄新生活。
  • 配送無聲生活有愛 講述廈門聾人外賣小哥的奮鬥記
    紀金龍是一名聾人外賣員,同安人,今年31歲。和許多外賣員一樣,為了多搶訂單,紀金龍時常顧不上吃飯。但和大部分外賣員不同,他在無聲的世界裡配送。當外賣員一年多,他每天平均跑30單,都靠文字溝通,好評率達99%。在國際聾人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帶您走進紀金龍的世界,和他一起「無聲配送」。
  • 無聲空間變溫暖!季春華為「聾人導師」的家打造舒適用眼的家
    為了讓聾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蘇州市聾人協會的幫助下,劉英松成立了善愛手語公益服務中心,為聾人群體搭建了一個無障礙交流溝通的平臺,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才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自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劉英松幫扶過的聾人已有1000多名,他也因此獲得"江蘇省自強勞模"、「江蘇好人」等榮譽。
  • 石家莊「煎餅俠」開了一家聾人煎餅店!就在這裡
    【石家莊「煎餅俠」開了一家聾人煎餅店!就在這裡】微觀河北 今年37歲的石家莊市民王巖明聽力一級殘疾,從小一直被社會各方關心照顧。如今,他一心想做點有益的事回報社會。他在石家莊裕華路與建設大街交叉口附近開了一家聾人煎餅店,專為聾人朋友解決就業問題。現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40多套煎餅,同時還賣粥和豆漿。
  • 無聲世界開出自強不息的花 聾人在崗位上抒寫著精彩人生
    採訪的對象是目前生活在寧波的聾人,雖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都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抒寫著自己的精彩人生。&nbsp&nbsp&nbsp&nbsp畢業後,方波找到了一份幫廚的工作,一開始,他只是給烘焙師打下手,單純負責烘烤這一步驟。但他在工作中用心學習師傅們製作面點的方法。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原來的麵點師傅離職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於是,方波向主管毛遂自薦,表示師傅會的那些樣式,自己都已經學會了。自此之後,他就正式成了一名烘焙師。
  • 「無聲」麵包店:愛在不言中
    資助500多中國聽障兒童 德國夫妻在湖南開「無聲」麵包店 日前,一位德國大叔和他的「無聲」麵包店被央視點讚,直接衝上熱搜,人民日報也呼籲「讓這家店火」!
  • 新青年·上封面|重慶警花何巧:用心傾聽 在無聲世界架起一座愛心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個小區裡,原重慶市高壓開關廠的149名聾人職工被集中安置於此。他們生活圈子局限,加之自卑封閉,與社區居民存在隔閡,曾一度矛盾糾紛頻發,兩年內先後換了7個物業經理,也沒能解決問題,小區物管公司為此苦不堪言。5年前,何巧來到了這裡,作為社區「片警」,她上班第一天就碰了釘子。
  • 【謝謝你】80後姑娘開"無聲"咖啡館 與聾啞人共同創業
    張海雯攝  央視網消息:「我們來到同一個世界,但我們的世界是無聲的。我們渴望溝通,渴望理解,渴望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此生註定我們聽不到這個世界的一切,就讓我們通過努力,去看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這是寫在青海西寧一家咖啡店招牌上的話。  這是一家特別的咖啡店,裡面的店員都是聾啞人。
  • 疫情之下聾人志願者的無聲救援……
    如果有人來捐贈,會打破生活的寧靜。他說他不怕死,之前患淋巴瘤就不怕死了,他要努力活下去贍養自己的父親。武漢人經過疫情,留下了很多心靈上的傷痕,需要他這樣的小故事來溫暖。他說傷痕是有的,疫情過後他生活得很難,街上很多店關了,但武漢人要有信心,他就很有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
  • 成都的「沉默」攤位:聾人與「流行病」抗爭 開創新事業
    每天18點左右,成都長壽花園小區都會「開」一個簡單的攤位。自成都地攤經濟復甦以來,這種場景隨處可見。不同的是蛋攤的主人都很「安靜」。只有綁在腰上的「小喇叭」小聲奏著「我們是聾子企業家,雞蛋每箱3.98元」。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抗流行病企業家。雖然他們是聾子,不能通過語言與顧客交流,但這個小攤位以溫暖的微笑和簡單的肢體動作吸引了路人的注意力。
  • 《無聲》全臺票房破千萬!聾人喊出「我們不是壞人」逼哭觀眾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 臺灣電影《無聲》,因劇情深刻闡述權力不對等及不被認同的恐懼深深打動觀眾,紛紛大讚這是「所有臺灣人都應該看的一部片」,好評發酵讓電影登上票房冠軍,票房累積突破千萬。 ▲《無聲》劇照。
  • 國際聾人日丨走進「無聲的世界」
    國際聾人日丨走進「無聲的世界」 2020-09-27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聾人蛋糕裱花師陳宗梁:用靈巧的雙手創造甜蜜生活
    李校長口中的陳宗梁是聾人,現在是漳浦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的裱花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個造型可人的蛋糕甜品。陳宗梁是名「90後」,出生在漳浦縣沙西鎮普通農村家庭,父母靠養殖為生。3歲那年,一場高燒後,他喪失了聽力,進而影響語言能力。他的成長比起常人來得艱辛。
  • 80後女孩開創意DIY蛋糕店,打造自己的品牌
    80後文陳秋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系,現在某律師事務所當主任助理,出於愛好,開了一家DIY蛋糕店。當時處於戀愛期的文陳秋想給男朋友做蛋糕,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蛋糕店。為了做好蛋糕,文陳秋四處取經,後來一個蛋糕diy工作室的老闆,慷慨地將自己的經驗和糕點diy配方提供給文陳秋,並願意為文陳秋提供不易買到的進口糕點原料。很快,文陳秋的店開起來了。小店門口放著一個架子,上面堆滿各種糕點的包裝盒,卻少有成品糕點。這是因為來店裡的顧客大多願意自己製作,所以成品準備得很少。小店牆上,貼滿顧客做好蛋糕後的照片。
  • 柳市:用愛叩響無聲世界 「天籟社工」和聾人朋友的故事
    天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黃燕吾介紹,有一名5歲時失聰的聾人朋友通過康復理療,右耳恢復了聽力。  柳市的吳女士上臺分享了自己因免費理療而受益的經歷。她因腦癱留下後遺症,除了怕緊張,還有半邊身體肢體不協調,右側從脖子到腿部經脈不通暢。「每次去的時候都疼痛難忍,做完理療後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效果非常明顯。」
  • 少年騎手,不畏無聲——走入松江聾人騎手群體的世界
    在外賣騎手這樣一個以溝通為主的行業中看到聾人,不免對他們的世界感到好奇。他們是如何實現配送的?他們為何會選擇騎手這個職業?他們的生活是如何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在11月中旬嘗試著走近了他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跟拍與採訪,去了解他們「無聲」世界裡那些沒被聽到的美妙心聲。
  • 80後女孩不到2萬元開蛋糕店創業
    愛吃蛋糕的女孩子們,絕大大多都有開一家蛋糕店的夢想,今天,就為大家講述一位80後的女孩子,四萬元開diy蛋糕店獲得成功的故事! 店主文陳秋是個80後,身上時尚叛逆的味道仍然可辨——文是父親的姓,陳是母親的姓,而她生於秋天,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系,現在某律師事務所當主任助理,準備到西南大學念法學與工商管理碩士,開店純屬個人愛好。
  • 國際聾人日 | 他們在無聲世界裡勵志「發聲」
    聽不見聲音,卻用巧手繪出美麗世界;   聽不見聲音,卻站出整齊劃一的軍姿;   聽不見聲音,卻活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   在無聲世界裡,他們拼出最美青春。   浙特教院自建校以來,培養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聾人校友,或是在不同崗位上建功立業,敬業有為;或是在平凡的崗位作出不平凡貢獻;或是品德高尚、事跡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