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第一百三十七期鳳凰網讀書會。2013年5月25日下午我們相聚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本期讀書會的嘉賓是著名的臺灣詩人、散文家楊牧先生以及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監製、導演陳傳興先生,許悔之先生是今天嘉賓主持。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在北京首映之際,我們舉辦了這場臺灣文學論壇,聆聽臺灣文學與大陸文學之間的對話。
鳳凰網讀書會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book00001)及鳳凰網讀書頻道官方微博(http://weibo.com/ifeng001)進行了預告和提前交流,歡迎加入和關注。
編者按:
島嶼有著雙重意蘊。它是海峽那一段的寶島臺灣,也是作家的自在世界的隱喻。島嶼寫作,是臺灣文學的記錄,更是文學家之為文學家,探尋真善美之途中,自成一體的個人傳記。一個作家是一座島嶼,島嶼與大陸遙相呼應,卻隔著一汪藍色海水。我們只能靜謐地泅水上岸,接近它,觸摸它曲折的海岸線和波濤起伏的心跳。
當文字遭遇畫面、文學遭遇電影,兩者會激蕩出怎樣的火花?「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了六位臺灣文學大師的文學自傳。導演陳傳興說:美感經驗跟生活經驗之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走進文學大師的島嶼,並不簡單等同於翻閱他們的履歷和人生過程,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學作品本身的呈現,引領讀者、觀者進入隱秘的島嶼世界。
本期鳳凰網讀書會的四位嘉賓中,有三個詩人,兩個翻譯家,一個導演。他們的對話,正是一場奇異的島嶼探險,帶我們走進名為楊牧的那座島嶼。
(編者:鄧歡娜)
(他們在島嶼寫作之《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目宿媒體)
精彩搶先看:
屠岸:沒有翻譯,人類如一盤散沙
陳傳興:詩經是楊牧創作的重要源頭
陳傳興:漫無目的的放肆是對詩的迫害
楊牧:從事文學創作,從未妥協
許悔之:詩不屬於詩人,詩也屬於詩人
楊牧:十四行詩剛剛好
往期回顧:
[鳳凰網讀書會第135期]麥爾、張杰話老北京:或新或舊?是拆是留?
[鳳凰網讀書會第134期]崔衛平、寇延丁、仝宗錦:公共討論,我們準備好了嗎?
[鳳凰網讀書會第133期]王人博對話劉小楓:共和,中國的百年之累
[鳳凰網讀書會第132期]汪暉對話貝淡寧:城市何以安頓我們
許悔之:屠岸先生、楊牧教授、陳傳興教授,在場的朋友,大家好,我現在來做快樂的穿針引線。為什麼說快樂的穿針引線呢?其實今天過來的時候,凌晨搭飛機出發前的幾個小時,我在我的書房裡,把所有楊牧先生的書通通攤開一排。為什麼呢?我跟臺灣很多熱愛文學的青年一樣,我在想這個作家究竟他寫過多少東西,他關懷了多少方向。
各位大陸的讀者朋友,或者很多文藝青年,可能不一定完全清楚楊牧先生寫過多少東西。我跟各位講一下。他寫了很多很多的書,因為他是一個詩人,他寫了非常多很棒的散文;他也寫過詩論,比如說《傳統的與現代的》;他翻譯過莎士比亞的《暴風雨》;他甚至做過什麼?他從全唐詩裡面選注過一本書,叫做《唐詩選集》,就是整個唐詩裡面,除了大家認為的《唐詩三百首》這樣的經典以外,他另外挑選了他認為格律別具一格的作品來做選著。他也完成過一本很特別的書,叫做《英詩漢譯集》,盎格魯-撒克遜傳統的很多詩人的傳承源流,他自己翻之、讀之、譯之。我印象很深刻,以前年輕一點的時候去都柏林,我身上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楊牧先生翻譯的《葉慈詩選》。
屠岸先生在人民文學擔任社長以前,他是重要的翻譯家,一個評論家,他翻譯的東西也處理了比方說濟慈、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我想應該這麼說,我們今天來談一個詩人怎麼透過翻譯的作品,或者透過別人翻譯的作品,去看到詩的其他交匯的可能或者學習的可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我們先請屠岸先生談一談翻譯詩這件事情對其他想要讀詩或者寫詩的人來說,有什麼值得啟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