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樓:泊河村故事

2020-12-24 黃河呂梁頻道

泊河村曾經是石樓縣有名的貧困村。如今,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增強了,村民依靠產業脫貧了,村容村貌整潔了,泊河村不但順利摘掉貧困村的帽子,還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旅遊示範村。

村幹部王愛平拆了自家的大門

「以前村裡開個會,也沒合適地方。現在好了,只要喇叭一響,村會議室還要加凳子才坐得下,村裡有啥難事,黨員幹部都以身作則,積極帶頭解決。」村監委會主任王三鎖說。

一個村子想脫貧、想發展,取決於這個村的「火車頭」。在團中央派駐泊河村第一書記連李生的引領下,分析查找到「病因」後,決定在村黨組織建設上下功夫。

先是投資40餘萬元,利用空置校舍改建標準村級組織活動陣地,使黨員幹部活動有了新家園;接著把「三會一課」制度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組織召開黨員生活會,提升幹部的基層治理能力。大家心裡有話擺到桌面上,坦誠相見,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幹部的心齊了、勁足了,覺悟也高了。

駐村第一書記連李生對記者說:「說件事情,也許你不信,為了改變村容村貌,村幹部帶頭把自家的大門都拆了。」

在泊河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修建村中道路需要拆除部分村民的大門和院牆,可是從誰家開始拆呢?

「要求別人的,幹部要先做到。」村委會副主任王愛平不顧家人反對,自己動手拆除了擋路的圍牆和大門。而黨支部副書記王愛英也把自家圍牆拆掉,為村主幹道讓出2.5米,使原本狹窄的鄉間土路,成了可以通過小汽車的水泥路。在泊河村黨員幹部的引領下,全體村民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各項工作得到順利推進。

「作為一名黨員,有機會為泊河村的建設出一份力,我感到無比榮幸。」王愛英說,幾年前村裡除了一兩條稍微寬敞的路外,其他路都是羊腸小道,村裡的衛生也管理不到位。現在道路寬了,街燈亮了,村容美了,環境也有專人維護了。

貧困戶任志平貸到5萬元款

「戴上貧困戶的『帽子』,覺得一點也不『光榮』,心裡很不是滋味。」貧困戶任志平對記者這樣說。他自強不息,靠養羊脫貧,並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2014年,任志平看到同村的寧瑞軍通過養羊增加了收入脫了貧,這讓他也萌生了養羊的念頭。他通過學習養殖技術也開始加入到養羊的隊伍中,在黨的政策幫扶下,吃苦耐勞的任志平,2018年靠養羊摘掉了窮帽。

脫貧後的任志平,開始琢磨如何帶領更多的鄉親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可他手頭並不寬裕,沒錢怎麼辦?

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幹部了解到任志平的想法後,主動上門給他講解國家對貧困戶小額扶貧貼息貸款政策,並幫他跑手續貸到了5萬元款。任志平用這筆貸款成立了偉勝養羊專業合作社,並吸納10戶貧困戶入股,帶動貧困戶年增收2000元,合作社年利潤達到6萬元。

任志平高興地說:「貧困戶能貸到款,國家的幫扶政策真給力。」

泊河村的養羊產業搞得不錯,其他產業也百花齊放,沒有落下步子。團中央駐村工作隊圍繞制定的「精準微扶、五小工程」產業發展計劃,因戶施策,實施大大小小項目96個,在種植、養殖等方面加大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還籌資46萬元,修築攔水壩和引水設施,將村裡的200畝旱地改為水澆地,夯實了農業產業發展後勁。

「這些年,我們村一年一個臺階,環境越來越美,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村民王林平笑容滿面地說。

山村裡建起了「水上樂園」

泊河村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龍紋觥,1959年出土於泊河村,是青銅器中的孤品,相傳是姜太公送給其嶽父的盛酒器,這些歷史傳說為這個小山村增添了許多文化色彩。

泊河村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藉助美麗的田園風光,發揮距離縣城近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實施貧困村提升改造工程,新植成林苗木3000餘株,將6.5公裡的通村主幹道全面硬化,安裝了300盞100kW的高標準太陽能路燈,通過電商銷售30餘萬元土特產……泊河村依託全域旅遊精品線路打造鄉村新貌,迅速成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示範村中的先行者。

2019年8月,團中央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引進旅遊企業,借著「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東風,建起了「眾悅水上遊樂園」,增強了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今年5月1日,「眾悅水上遊樂園」開始試運營,當月吸引石樓、交口、柳林、隰縣、永和等地遊客超過1.8萬人次,收入近30萬元。泊河村黨支部書記王計平掰著指頭說,該項目每年上交村集體18萬元,解決貧困戶就業崗位25個。

一連串數字的背後,正是泊河村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奔小康的結果。如今,泊河村一改以前貧窮落後的面貌,村集體收入也從2017年的3.5萬元上升至2019年的51萬元,今年的收入預計可突破100萬元,全村222戶741人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車道」。

石樓融媒

相關焦點

  • 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六)
    待續:龜蛇駕舟接靈泉  白雲山上喜洋洋往期內容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五)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四)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二)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一)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十)連載:石樓---大型神話故事靈泉女神傳奇
  • 稜鏡看石樓
    作者/燕子俠 這是石樓的風光,綿延磅礴,氣勢如虹。 這也是石樓的風光,青山靜謐,白雲飄逸。 這也是石樓的縣城街道; 這是石樓的農家, 這是石樓的屈產河, 這也是石樓的屈產河; 這也是石樓的農村; 這是石樓的農耕,
  • 聽泉港|《閩臺古厝》之泉州泉港「黃素石樓」
    面臨更高維度的發展挑戰 從鄉村建設到地方創生 這是一條探索之路 更是一條可以給地方 帶來新活力和持續競爭力之路 做為福建省唯一一座純粹的石築土樓 黃素石樓
  •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石樓 地處晉西一隅東依巍巍呂梁山西瀕濤濤黃河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東面是廣袤的石樓山原始森林龐大的山體 千姿百態的山川訴說著石樓的悠久遙遠歷史中部有歷經數載的團圓山人工林帶松柏常青 青春常在偉人的故事與情懷永垂不朽西邊觀渾然無成的馬家畔黃河奇灣九曲黃河儲古韻 流川華夏萬世情意象蒼古的永由村千年古槐色如潑墨
  • 看人文石樓新變化
    來源:呂梁新聞網□ 本報記者 穆佳妮近日,記者隨呂梁日報社「牢記囑託乘勢而上 六百裡黃河看巨變」第四組採風採訪團驅車前往石樓縣義牒鎮留村毛澤東路居地。公路旁下車後,記者看到,通往毛澤東路居地的道路正在鋪石板,還有薄石板砌的牆和土牆,幾位工人幹得熱火朝天。
  • 探究石樓攻堅
    為堅決打贏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戰,各地幹部群眾卯足幹勁,扶貧產業鏈條加快延伸,兜底保障網越織越密……為此,本報記者數次走進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駐村調研,實地走訪,探究石樓如何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今年雨水充足,前山鄉賀家窪村的人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石樓位於呂梁山西麓,背靠黃河。地名的由來,有「通天山石疊如樓」的說法。前些年,當地生態環境發生變化,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石樓一度陷入生態和貧困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全縣12萬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接近50%,相對於呂梁這個集中連片特困區,可謂「困中之困」。這樣一個工業基礎近乎零的老區縣,如何擺脫貧困?為此,記者深入一線調查。
  • 山西石樓本土微電影《爺爺的晚餐》正式開機
    記者了解到,《爺爺的晚餐》是一部反映農村家庭生活的微電影,由中共石樓縣委宣傳部出品,這部影片的編劇和演職人員全部來自於石樓縣,該片由五洲傳媒負責拍攝、配音等錄製工作。據了解,影片通過講述小學生東子一家因媽媽和爺爺的緊張關係而帶來的情感糾葛,又通過東子對於爺爺純真的感情,讓觀眾看到孩子滿滿的孝心,也看出了爺孫間的真情。
  • 石樓發現可汗廟
    可汗廟群第一進殿主神為龍神夏季,石樓謝先生贈縣宗教局新編的《石樓廟宇》一書。偶然翻閱看到有可汗石燕廟,十分興奮。但其文語焉不詳,必須親歷才好驗證。適逢雨季,土路泥濘難行。初冬時節,才得以前往。為了適應土路,這次專門開越野車進入。前往那裡要從小蒜鎮附近公路邊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小岔口北上。
  • 香港葵湧石蔭邨仁石樓居民進行強制檢測
    1月15日,香港疫情反覆,特區政府已安排承辦商於葵湧石蔭邨仁石樓地下增設置流動採樣站,為石蔭邨仁石樓居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不少居民排隊登記檢測。圖為身穿防護衣物人員為石蔭邨仁石樓居民採樣。
  • 山西石樓縣委副書記孟利《家鄉好物》推薦一碗粥道雜糧粉、黃小米...
    山西石樓縣委副書記誠摯推薦石樓特產 原生五穀滋養胃脾山西石樓位於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是著名的「紅棗之鄉」、「文物大縣」。石樓有豐富的紅色資源,1936年2月份,毛主席帶領紅軍東徵,跨過黃河的首戰地就在石樓。毛主席在此路居19天,創作了詩詞名篇《沁園春·雪》。
  • 一個因避難而建的古村,玄機重重,觀石樓,看深巷,王硇之行難忘
    村裡的石樓很多,根本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座。這些石樓或高或矮,或精緻或樸拙,在各自的時代裡,獨領風騷。牆體選用質地堅硬的丹霞巖石,用不著彩繪和塗料,色彩淡紅溫潤。屋頂斜斜地起脊,扣魚鱗瓦。既有北方的粗獷,又有南方的秀氣,南北融合的風格,相比太行其他的村落建築,多了一層美學意義。
  • 「美麗家鄉」神秘的古堡式建築——青島花石樓
    文/圖 王文青島花石樓坐落於八大關南端的岬角,背靠八大關,面臨第二海水浴場,風景獨特,環境優美。花石樓 建於1930年,外牆由花崗巖石砌築,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牆。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德式建築特色。
  • 探究石樓攻堅(講述·特別報導)
    為堅決打贏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戰,各地幹部群眾卯足幹勁,扶貧產業鏈條加快延伸,兜底保障網越織越密……為此,本報記者數次走進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駐村調研,實地走訪,探究石樓如何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穀雨前後,村民們忙著種瓜點豆。
  • 「雛鳥伴飛」愛心圖書館捐建儀式在山西石樓...
    這座愛心圖書館裡,共有來自全國多地城市幼兒園捐贈的2000餘本童書,包括兒童繪本、童話故事、科學讀物、詩歌童謠等種類。馬村明德學校「雛鳥伴飛」愛心圖書館一側。募集到的童書已分別送至四川涼山、山西石樓、遼寧清原、山東龍口等地的鄉村幼兒園,設立「雛鳥伴飛」愛心圖書館12座。主辦方還收到來自城市兒童錄製的千餘則故事音頻,並從中挑選出百餘則製作成《故事大王》特輯,在鄉村幼兒園設「有聲圖書館」專區,希望用聲音陪伴鄉村兒童成長。「雛鳥伴飛」愛心圖書館捐建儀式現場,小朋友在玩積木。
  • 廣東開平自力村:銘石樓「實至名歸」 雲幻樓「只談風月」
    自力村有9座碉樓6座廬(即西式別墅),分別是龍勝樓、養閒別墅、球安居廬、居安樓、耀光別墅、雲幻樓、竹林樓、振安樓、銘石樓、安廬、逸農樓、葉生居廬、官生居廬、讕生居廬、湛廬。最早的龍勝樓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是高5層的銘石樓,最惹人心生波瀾的是雲幻樓。
  • 看人文石樓新變化——石樓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見聞
    近日,記者隨呂梁日報社「牢記囑託乘勢而上 六百裡黃河看巨變」第四組採風採訪團驅車前往石樓縣義牒鎮留村毛澤東路居地。公路旁下車後,記者看到,通往毛澤東路居地的道路正在鋪石板,還有薄石板砌的牆和土牆,幾位工人幹得熱火朝天。
  • 【新聞】石樓 小槐花「闖」大都市
    【同期聲】山西省慧田聯科技有限公司石樓項目經理 李祥祥槐花味道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養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是養生的佳品,石樓的槐花綠色純天然,進入太原市場以來,銷售火爆,收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 縣長、扶貧書記帶貨 石樓特色農產品香味飄出呂梁山
    人民網石樓5月8日電(桑莉媛)「寶寶們,秒它!」「手慢無!」「秒殺9塊5……」5月7日晚,在直播間裡,抖音助農達人田野裡的七月和石樓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浩,石樓縣委(掛職)副書記、團中央駐石樓扶貧工作隊長孟利,組團向網民們推薦產自黃土地的原生態塬谷好物。
  • 青島花石樓坐落於八大關景點南端的岬角,背靠八大關
    青島花石樓坐落於八大關景點南端的岬角,背靠八大關,面臨第二海水浴場,風景獨特,環境優美。花石樓 建於1930年,外牆由花崗巖石砌築,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牆。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德式建築特色。
  • 山東青島花石樓
    青島花石樓坐落於八大關景點南端的岬角,背靠八大關,面臨第二海水浴場,風景獨特,環境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