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一、雙師課堂脈絡。
達內培訓於2006年最早將雙師課堂模式應用於職業教育中。
人大附中於2013年最早將雙師課堂模式應用於中小學教育中。
雙師課堂模式本身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新東方與好未來最早提出雙師課堂是在2015年,擴大化則是2017年的事情。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師資成本居高不下,淨利率受限,而作為技術飯,優秀師資天花板較低,教師成長到一定程度則出走;二是國家對於教師參與培訓機構限制越來越嚴,難以解決培訓機構師資問題。
因此,這兩年雙師課堂在媒體上大火,大火的根在於資本力量的推動,如果是客觀規律必火,那麼早就應該火了,而不是這兩年一下子鋪天蓋地。
二、雙師課堂實質是視頻授課的變種
我這裡擺兩個事實:
1、達內培訓出現過教師辭職一年多,學校繼續用他的視頻假裝雙師課堂繼續賣課的情況,學生並不在意,並且最終職業培訓成果也不差。
2、好未來的雙師模式,從試點最初1:4的師班比漲到後來已經存在1:40的師班比,一個教師在線直播同時傳授40個班的課,其宣傳的互動也好,功效也好,真能比慕課強?
實質上好未來雙師模式,家長認同點也集中在輔導老師的盡職盡責上,而不是看視頻的教學名師上。
雙師模式決定了,其最終本質就是學生坐在線下教室裡,在輔導老師的監督下,看視頻錄播。以中國當前視頻學習資源易獲取的程度,培訓機構雙師模式最終競爭的核心在於輔導教師的服務水平。
三、人大附中雙師模式帶來的困惑
人大附中在2013年有一個國家級課題,研究教育資源不均衡的解決辦法。研究途徑是雙師教學,為缺乏教育資源的偏遠地區中學建立同步直播設備,由人大附中教師進行同步直播授課,而偏遠地區中學教師不授課,只進行作業批改、答疑等內容。該國家課題的執行,可以說是明顯比新東方、好未來的雙師課堂要成熟。
最終雙師教學班級與縣中教師班級對比,學生在縣中教師監督下看視頻的成績遠遠好於縣中教師教學的班級。即使人大附中教師針對人大附中的學生授課,導致縣中學生許多時候趕不上進度,其成績也遠遠好於縣中教師教學班級。例如中學數學等科目,看視頻的雙師班級學生均分甚至比教學班級學生均分高17分。
這裡產生一個問題——縣中的教師不如不教書,改改作業好了,學生成績還高。該結論不僅源於人大附中國家級課題,清華附中、廣西師大等學校在執行中也得出相似結論。
2013年江蘇省發放了小學數學386課時光碟學習資源,是否意味著小學數學老師上課放映光碟就可以了?
四、個人實踐中的類雙師模式
我從事教學工作第一年,創下一個新教師的小奇蹟,所帶班級均高於學校平均分1-3分。而我的對手——另外7名地理教師,3名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3名是班主任,我是唯一一個0經驗新教師,其餘教齡5-20年。
我實際上只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跟班聽課。我跟隨著全校最知名的高中地理教師A,一節不拉的聽課,他怎麼講,我就怎麼記錄,然後回班裡複述,我老老實實的當A的複讀機。第二件事,下載全套的萬門高中地理微課,一節節的學,覺得A中有些可以改進或者補充的部分就填充進去。最紅形成80%的A+15%的萬門微課+5%的個人理解。一開始甚至連表情和教態都會去照搬模仿。
也就是我在這裡一方面是扮演著A的轉播角色,一方面是扮演著輔導老師的監督角色,一人完成雙師模式。並據此完成一個新教師的小奇蹟。
A是全校第一,全市前五的教學水平,全省只能說是一流,肯定不是第一?全省第一是誰並不重要,但可以肯定一點——必然存在那麼一個老師,同等時間同等學生的前提下,可以將學生整體成績最大化。那麼是否來這麼一個老師就好?全省其他老師今後維持下課堂秩序,放放視頻,改改作業就行了?
五、雙師模式的痛點
雙師模式與傳統在線教育最終唯一的區別在於學習氛圍——有沒有人管著你學?有沒有同學朋友一起學?有沒有環境支撐你學?最終雙師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輔導老師。否則傳統在線教育的低成本與穩定輸出必然是強於雙師模式的。
核心矛盾就出現了—— 一名認真負責,能夠批改作業和答疑的老師,他願意一直當輔導老師麼?毫無疑問,他不願意!
一個人的能力只有在反覆實踐中成長起來,輔導老師的角色定位意味著其話語權、利益分配、發展潛力的絕對弱勢。不存在一名優秀的輔導老師願意一直當輔導老師。
而不具備這樣的輔導老師,那麼雙師課堂在傳統在線教育面前可謂是沒有競爭力可言。
六、從理論到落地的天塹
青年教師的第一課往往是模仿,他們難以把握知識點的權重,難以把握考點,難以get學生課堂的狀態。而我在經歷了第一年模仿A的同時,也逐漸開始向B/C/D取經,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東西,也不吝於傳授於我,我也在一步步的模仿中探索出具有傅釓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式,稚嫩而有效,需要一步步打磨使其更有效。但毫無疑問,我是在不斷的成長,並且前景美好。
雙師模式實質上是阻斷了許多教師的成長之路。
一個政策,好與不好從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落到實質層面上能有多好。2013年就已經驗證了雙師課堂在中小學教學中卓有成效,為何至今仍未能在全國中小學中實踐?為什麼最終在網上引爆火熱狀態的是好未來和新東方?根本就在於教師的成長路徑問題。
1、雙師課堂的核心競爭力是輔導老師,而輔導老師的發展路徑是幾乎斷絕的。
2、雙師課堂會在學生心中形成,我學校老師都不如「教學名師」的心態,更難管理,反而明顯惡化了學校的學習氛圍及教學管理環境。沒有權威的教師,如何管理班級?
3、學生是具有情感需求的,而不僅僅是學習,情感需求難以滿足,則其健康成長不利之處難以進行衡量。
培訓機構引爆雙師模式,一是有資本推力製造輿論;二是培訓機構存在少量願意認真付出的培訓教師(但這絕非長久之計,人都不傻)。
最終雙師模式會死死卡在輔導教師的服務水平上,競爭力有限。絕非宣傳的那樣,碾壓線下教學。
本文轉自知乎專欄「滑鼠談教育」,作者傅釓。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滑鼠談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