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公園建「地下水庫」,具雨汙分流、調蓄雨水等功能 湖北首個...

2020-12-24 荊楚網

6月22日,常青公園地下調蓄池施工現場打樁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轟鳴聲不斷,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

常青公園地下調蓄工程效果圖。

長江日報訊(見習記者王怡人 通訊員袁柯宇)22日上午9時,小雨淅淅瀝瀝。湖北地區首個複合式調蓄池項目——常青公園CSO(合流汙水溢流)調蓄池項目現場,數十臺大型機械正在泥濘中緊張作業。常青公園CSO調蓄池項目是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子項之一,未來這裡將被城市公園所覆蓋,調蓄池則隱於其下,在雨汙分流、調蓄雨水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個在建的調蓄池可有效容水10萬立方米,水池最深處達14米,雨季可快速收集初雨多達1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江漢片區雨季合流制溢流汙染問題。」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組建的第一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杜禮珍介紹。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由於持續降雨,現場泥濘,但施工現場秩序井然。超過180名施工者和數十臺幾十米高的機械正在未來的調蓄池上方有序作業。一個高達四五米的巨型水泥罐,正在隆隆運轉。它的另一端連接到不遠處一臺30多米高的三軸攪拌樁。在兩臺機器之間,數十位工人渾然不顧腳底踏過的泥漿和高低不平的地面,嫻熟操縱著水泥傳輸至地底進行水泥固化。

在這超過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場地裡,旋挖鑽、三軸攪拌樁和履帶吊以通體紅、黃、藍、綠和黑五種醒目的顏色映襯到周邊四五米高的泥土堆上,極具動感地深入地底深處,進行基坑支護工作。

業主方碧水集團相關負責人稱,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是武漢市推進「四水共治」、建設濱水生態綠城的重點項目。在這個項目中,與常青公園CSO調蓄池同類型的調蓄池共有3個,總庫容達45萬立方米,整體規模位居華中第一。

建成後,調蓄池能夠在像現在這樣的梅雨季節,儲蓄雨水,同時通過地下管道,把降雨和汙水輸送至強化處理設施進行處理,極大地減輕雨天合流制汙水對周邊地區的溢流汙染。

此外,根據設計方案,調蓄池及強化處理設施的周圍,還將大面積種植花草植被,治理汙染的同時,打造景觀節點。

目前,工程已進入基坑支護階段,預計8月份進入基坑開挖階段。

相關焦點

  • 能吞吐雨汙 會自己「洗澡」,漢口「超級地下水庫」開始封頂
    其中的常青CSO(合流制汙水溢流)調蓄池於新年第一天,1月1日上午完成首個工區的封頂。這也是該工程的調蓄池群中首個進入封頂階段的項目。調蓄池就相當於一個「超級地下水庫」。記者了解到,作為機場河流域新建的調蓄池之一,常青CSO調蓄池佔地面積超過2個足球場,最深處達14.7米,建成後一次性可吐納10萬立方米的雨水和汙水。
  • 漢口鬧市將現"超級地下水庫"
    地下水庫,華中第一  7月1日下午,武漢市漢口常青公園一片泥濘、機器轟鳴。公園所在地下方,是常青CSO(合流制汙水溢流)調蓄池,佔地面積超過2個足球場,最深處達14米,正在加緊建設。  這是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10個子項之一。
  • 漢口「超級地下水庫」新年首日開始封頂
    漢口「超級地下水庫」新年首日開始封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楊美晨新年首日,武漢迄今規模最大的水務環保工程——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傳來好消息。其中的常青CSO(合流制汙水溢流)調蓄池於新年第一天上午完成首個工區的封頂。
  • 武漢最大水務環保工程加速推進 漢口鬧市將現「超級地下水庫」
    地下水庫,華中第一7月1日下午,武漢市漢口常青路邊的常青公園一片泥濘、機聲轟鳴。公園所在地下方,是常青CSO調蓄池,佔地超過2個足球場,最深處達14米,正在加緊建設。這是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10個子項之一。黃孝河、機場河,武漢市漢口地區兩條主要的排水河道,匯水總面積約130平方公裡,主要流經漢口老城區。
  • 石馬河流域雨汙分流成效明顯
    在樟木頭上南水庫排渠邊的東莞華福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廚房、洗手間、浴室的排水管改造後同地下汙水管接駁在一起,屋頂排放雨水的立管同地下的雨水管接駁在一起。該公司雨汙分流改造就是石馬河流域水汙染治理的一項工程——重點排水戶雨汙分流。
  • 龍潭西湖公園湖底建調蓄池,能存6萬方雨水
    記者今天從北京排水集團獲悉,龍潭西湖調蓄工程已正式復工,龍潭西湖湖底將新添一個容積6.2萬立方米的調蓄池,改善龍潭西湖斷面水質,對周邊區域起到汛期削峰調蓄的作用,而龍潭西湖公園因工程原因將在明年下半年開園。
  • 瑤海區園林綠化管理中心:結合板橋河初期雨水調蓄池打造生態式景觀...
    與城市公共空間相結合,將調蓄池轉化為環境友好型設施和對外科普展示的窗口,利用處理過後的雨水,設計參與性溼地體驗區,來增加場地的特色與可識別性,更重要的是能增強參與性,使人們參與到雨水的控制與利用中來,增強人們對雨水可持續利用的認識。
  • 濱州老城區所有主次幹道完成地下管網雨汙分流改造
    中建八局一公司濱州雨汙分流項目技術負責人張在雲介紹,「濱州市城區南部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是老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包括南部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兩個子項目。其中,濱州市城區南部汙水處理廠佔地45畝,汙水處理規模每天3萬立方米,採用改良後的先進工藝,出水水質達到準四類標準;配套管網工程對老城區14條道路,535個小區排水進行雨汙分流改造。
  • 安徽省首座地下雨水調蓄池「逍遙津調蓄池」能裝3個泳池雨水
    密布的立柱,寬大的空間,這裡是全省首座地下雨水調蓄池——逍遙津調蓄池。昨天,記者了解到,逍遙津調蓄池即將於春節前完工,汛期啟用後,調蓄池一次可以裝約3個泳池的雨水,有助於緩解對步行街周邊排水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完工後,調蓄池的上方將恢復綠化和水體。
  • 煙臺雨汙分流工程今年收尾 為海綿城市做好準備
    9年的雨汙分流改造,帶給煙臺更加強大的排水和排汙功能,也還給煙臺一片蔚藍海域。挖地7米鋪設汙水管道昨天上午,芝罘區幸福北路西頭,7米深的地下,一臺大型吊車在配合工人往溝槽內吊放管道,「直徑1.6米,是目前最粗的管道,管道長度僅2米,但重量達8000多公斤。」
  • 雨汙分流改造工程正有序進行中
    ,雨汙分流工程首段投入使用,為城市防汛注入「強心劑」……7月3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了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聊城市雨汙分流工程的施工現場,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了解。近幾年,因為聊城市老城區地下排水系統建設的老化,雨水充沛時,地下排水系統不能充分的發揮到自己的作用,雨汙混流明顯,排水防澇技術落後,大部分雨水管道存在汙水,雨水無法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或者重新利用。降雨期間容易形成道路積水,汛期會造成城區裡「看海」的狀況。中建築港以水工為主,市政、路橋、房建為輔的「一主三輔」業務結構。
  • 【技術】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本期我們主要介紹的是雨水調蓄池的功能、用途以及在全國範圍內的實用案例。   2、適用場景為解決和規避雨水洪峰,實現雨水循環利用,避免初期雨水對排放水體的汙染,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需要人工修建具有儲存雨水功能的鋼筋混凝土池或模塊池,臨時性的把雨水儲存起來,起到積極調度作用,類似於一種口袋型存水構築物。目前,雨水調蓄池一般修建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綠地、公園、城市水系等公共區域的下方,用來收集和儲存雨水。
  • 東莞長安一社區先行先試雨汙分流 預計在4月30日前基本完成
    沙頭社區聘請專業設計公司,通過對轄區排水狀況的調研,將沙頭社區管網路由劃分為15個片區,以11名社區兩委幹部為小組長,社區工作人員、居民小組負責人及各片區施工負責人為組員,成立11個專責小組,每個小組對應相應的攻堅片區。各片區每天召開例會討論雨汙分流工作情況,研判工作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及時解決,做到一天一碰頭,一周一總結,確保「雨汙分流」工作高效推進。
  • 赤峰紅山區明年斥資2.5億,6條街路實施雨汙分流改造
    10月28日,記者從紅山區住建局獲悉,明年,紅山區計劃斥資2.5億給城區再建「裡子工程」,對6條街路實施雨汙分流改造。(網絡圖片)據了解,紅山區二道街雨汙分流施工路段(昭烏達路—火花路)於10月26日恢復交通,這標誌著全區本年度計劃實施的雨汙分流工程建設任務全部完工。按照安排部署,2021年,紅山區計劃再投資2.5億元,對清河路、哈達西街等6條街路共計6公裡左右的雨水管道進行雨汙分流改造,並新建3座雨水泵站。
  • 這個公園會「呼吸」
    「小區圍牆外面就是條臭水溝,還有幾個死水潭,水溝邊上還有散戶養豬。」劉漢成說,那時候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裡將會變成一個公園。株洲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陳埠港是天元區主要的城市內港之一,此前因為雨汙分流不到位、河西汙水處理廠能力不足,導致大量生活汙水經陳埠港溢流進湘江,部分未進入湘江的生活汙水,也因在排漬站附近的港渠、水塘長時間聚集,造成水體嚴重黑臭。
  • 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還沒有固定的標準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雨水調蓄池、塑料模塊蓄水。一、什麼是雨水調蓄池1、定義和分類讓我們先來看國際上雨水管理技術較為先進的德國和日本是如何對雨水調蓄池進行分類和定義的:
  • 石林擬投資2.2億明年開建昆明首個地下水庫(組圖)
    核心提示:石林建地下水庫,一等就是40多年。如今,40年夢想即將實現。????預計總投資2.2億元的石林地下水庫位於石林鎮高石哨村東側,距石林縣城17公裡。將於明年開建、2012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成為我市首個地下水庫,每年可向臺灣農民創業園供水300萬立方米,灌溉5萬餘畝耕地。????石林地下水庫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預計明年正式開建。
  • 天津先鋒河調蓄池汛期啟用 極大緩解雨汙合流地區積水問題
    內容提要:日前,記者走訪了今年新建成啟用的我市規模最大的雨汙合流改造工程──先鋒河調蓄池。天津北方網訊:進入汛期以來,天津的雨水天氣漸多。日前,記者走訪了今年新建成啟用的我市規模最大的雨汙合流改造工程──先鋒河調蓄池。
  • 超大地下水庫將雨水先存後排 沈城將徹底告別暴雨內澇
    儲水模塊讓城市不再「看海」  大雨傾盆而下,落向地面時進入大面積的儲水模塊中,待大雨過後慢慢消化,緩緩流入地下排水管道中……現場的這段暴雨情景模式演示,展示了未來城市完善的智能排水管理系統,使城市徹底告別雨後「看海」。
  • 增加車道、雨汙分流、智慧燈杆、融入園景.....實施改造的金砂中路將帶來一大波惠民福利!
    ,雨汙分流體系不健全,對周邊居住區的雨水汙水消納能力不足。項目對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和進行雨汙分流,同時對兩側步道進行品質化提升改造。其中,金新路至金環路段原道路主車道雙向4車道,本次提升改造將取消現狀側綠化帶,車道增加到雙向8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