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常青公園地下調蓄池施工現場打樁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轟鳴聲不斷,施工人員正在加緊施工。
常青公園地下調蓄工程效果圖。
長江日報訊(見習記者王怡人 通訊員袁柯宇)22日上午9時,小雨淅淅瀝瀝。湖北地區首個複合式調蓄池項目——常青公園CSO(合流汙水溢流)調蓄池項目現場,數十臺大型機械正在泥濘中緊張作業。常青公園CSO調蓄池項目是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子項之一,未來這裡將被城市公園所覆蓋,調蓄池則隱於其下,在雨汙分流、調蓄雨水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個在建的調蓄池可有效容水10萬立方米,水池最深處達14米,雨季可快速收集初雨多達1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江漢片區雨季合流制溢流汙染問題。」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組建的第一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杜禮珍介紹。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由於持續降雨,現場泥濘,但施工現場秩序井然。超過180名施工者和數十臺幾十米高的機械正在未來的調蓄池上方有序作業。一個高達四五米的巨型水泥罐,正在隆隆運轉。它的另一端連接到不遠處一臺30多米高的三軸攪拌樁。在兩臺機器之間,數十位工人渾然不顧腳底踏過的泥漿和高低不平的地面,嫻熟操縱著水泥傳輸至地底進行水泥固化。
在這超過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場地裡,旋挖鑽、三軸攪拌樁和履帶吊以通體紅、黃、藍、綠和黑五種醒目的顏色映襯到周邊四五米高的泥土堆上,極具動感地深入地底深處,進行基坑支護工作。
業主方碧水集團相關負責人稱,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是武漢市推進「四水共治」、建設濱水生態綠城的重點項目。在這個項目中,與常青公園CSO調蓄池同類型的調蓄池共有3個,總庫容達45萬立方米,整體規模位居華中第一。
建成後,調蓄池能夠在像現在這樣的梅雨季節,儲蓄雨水,同時通過地下管道,把降雨和汙水輸送至強化處理設施進行處理,極大地減輕雨天合流制汙水對周邊地區的溢流汙染。
此外,根據設計方案,調蓄池及強化處理設施的周圍,還將大面積種植花草植被,治理汙染的同時,打造景觀節點。
目前,工程已進入基坑支護階段,預計8月份進入基坑開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