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佛陀的毫光

2021-03-05 日照寺

有天耳通的佛陀,遙聞小兒求念他,隨即以神通力來到曠野澤中,放白毫光明,保護著小兒。鬼王見到佛陀的光臨,並不畏懼。佛陀的白毫光,增添了鬼王的瞋恚之火,氣得三屍暴跳,七竅生煙,舉起一塊大石,欲擲佛陀。此時,佛陀已進入火光三昧中,用火燃燒曠野,那猛烈熊熊的火光照澈大地,光中又化佛無數億。

惡毒難化的鬼王,心中仍然無慚無愧,不願降伏。這時,有個金剛神見了,非常憤怒,一手拿金剛杵,一手揮大利劍,擬向鬼王額頭上打去,鬼王驚怖了,抱著小兒,長跪在佛陀面前,說道:「佛陀!願你慈愛,救我一命。」

如慈父的佛陀,即使再惡的人,能真心悔,他都能原諒的。這時金剛神勒令鬼王道:「你現在還不趕快皈依佛法僧,如果再不降伏,我就把你打碎為微塵,知道嗎?」

鬼王怖畏地合掌對佛陀說道:「佛陀!我一向是吃人的血肉,以後教我不殺,那麼我應當吃什麼呢?」

「鬼王!你不必煩惱這個問題,你能戒殺,我當然會令我的弟子,施給你食物,一直到我的法滅,以我的力量,令你能吃得飽滿。」

鬼王聞言,非常歡喜,立刻接受三皈五戒,並且很感激金剛神道:「多蒙大德的指示,我才能飲服甘露,得無上法味,而回迷向正。」

小兒被得救後,財德長者抱著小兒,來跟佛陀出家。從此信心堅固,精進修行了。

信仰修行,本來是自己發心最好,不過眾生愚痴,受了壓力才知道改過信修,這就是所謂逆增上緣了。

相關焦點

  • 阿含經故事:佛陀的沉默回應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外道遊行沙門,到摩揭國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精舍拜見佛陀,並且問佛陀兩個問題,分別是:有我嗎?沒有我嗎?佛陀都以沉默回應。站在一旁的阿難疑惑不解,為何佛陀不回答呢?佛陀回答阿難,如果回答外道「有我」,那麼就是執於「常見」,和「一切法無我」的證知不一致。
  • 佛陀故事丨一把珍貴的泥土
    他們看見佛陀和比丘走近時,一個小童對其他人說:「佛陀和比丘路過我們的城鎮,我們不是應該給他們供養嗎?」其他的小童都覺得這個主意很好,有個小童說:「但我們只是小童,有什麼可以供養佛陀?」提出供養的孩子答道:「聽著吧,朋友,我們的泥沙倉庫裡不是存著很多米糧嗎?我們可以拿一些來供養佛陀。」
  • 禪師的慈悲,佛陀度化步知加的故事
    禪師的慈悲有一個禪的故事是這樣的:兩位師兄弟一起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當他們走到一個淺灘的時候,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穿著細緻的絲綢,使她不能跨步走過泥濘的淺灘。「來吧!小姑娘。」師兄說。
  • 這才是「佛陀流淚」的故事,與魔王波旬無關……
    坊間流傳著一個「魔佛對話,佛陀落淚」的故事:佛陀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第六天魔王波旬派出欲界三女引誘佛陀不成,自己親率魔軍意圖阻撓太子成佛,最終在二十諸天護法神的協助下,魔王波旬大敗而歸。臨走前,魔王波旬如是對佛陀說:「我現在無法戰勝你,但到你末法時代,我會讓我的魔子魔孫們披上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扮成你佛門中人,來達到我的目的……」佛陀聽完,久久無語,只留下兩行熱淚。魔王大笑而去……故事很不錯,不過據考證第一次出現時間為2010年某論壇中。我們只想知道,佛典史冊曾記載過佛陀會落淚麼?
  • 佛教故事,佛陀在相思林中度了第一個女人!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佛陀最初是不度女人出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諸如女身垢穢、女子重情、「五漏」之體非是法器等等。這些理由都是人想出來的,什麼時候要,要什麼樣的,隨時隨心都能編得出,但原因卻只有一個,時代環境不允許。佛教誕生初期正值婆羅門的時代,種姓制度嚴苛,女性地位極低,連宗教的權利都沒有。如果佛教接受女人出家,勢必引來社會的批判。
  • 釋迦牟尼(佛陀)出世本懷,生平經歷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莫中外奇聞漫談「,今天小編帶大家談一下釋迦牟尼(佛陀)的故事。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 佛教的開啟者。
  • 佛教故事:貧苦人供養佛陀,被有錢人說沒資格?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一則佛教小故事,故事主要說的是佛陀時代貧苦人供養佛陀及僧眾被有錢人排斥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古印度的一個羅閱城中的故事,羅閱城的地方正聚集眾人,在商議每人出百錢,以辦齋供養佛陀與僧眾的事。
  • 佛陀故事:一句惡言,招來苦報.
    有一天,他準備了美好的飲食,虔誠地供養佛陀和僧眾。佛陀受過供養,又開示一番,就領著眾僧回到精舍。  歸來的半途,佛和僧眾在河邊的大樹底下休息的時候,從樹上跳下一隻猿猴,求借佛陀的缽具。猿猴接過佛缽後,速去速來,並且在缽中又盛滿了甜蜜,雙手恭敬奉給佛陀。佛陀接受後,又把它分施給眾僧,令猿猴多得福報。猿猴看了,歡喜跳躍。過了不久,猿猴死了,轉世為人,生於師質的家中。
  •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基本信息】書 名:《釋迦牟尼的故事》作 者: [英] 亞當斯·貝克夫人/著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書號:978-7-5527-0344-
  • 佛陀故事:會報恩的狐狸
    一些初學的比丘對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到精舍請問佛陀。「佛陀!最近在竹園中,有位小沙彌的身旁常常跟隨著一隻小狐狸,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比丘們!那是因為狐狸受了傷,小沙彌不忍狐狸遭受其它動物的殘害,於是把它救回來,為它療傷,因此竹林外的哀鳴聲也就消失了。」
  • 佛教故事丨 佛陀三滴淚,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量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阿難問:不是很多人,已證得聲聞聖果了嗎?
  • 佛陀故事:菩薩視眾生如己子 慈悲化鯨度眾生
    佛陀故事:菩薩視眾生如己子 慈悲化鯨度眾生化鯨度眾生(圖片來源:資料圖)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一位商人,名叫貧窶,他經常在國與國之間做買賣
  • 佛陀故事:五百女子矢志出家 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約有五百人之多的釋迦種族中的女人,到尼拘陀樹林中拜訪佛陀,並以兩件新織的衣服供奉給佛陀。 佛陀接受下來以後,對她說道:「我來替你施僧,以此布施功德,你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果報。」 「不!佛陀!」
  • 【佛陀成道日特別奉獻】探訪臺灣佛陀紀念館
    開幕後的佛陀紀念館每天都有許多信眾來此參訪,每年參觀人數超過200萬人次,已經成為遊客來高雄必去的景點。佛陀紀念館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弘揚佛法之外,它還兼具建築、藝術、人文、科技和教育的場所。該館的興建,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牙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 【佛陀故事】一念虔誠因小果大
    一眼看到佛陀威儀莊嚴的形象,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養佛陀,但是她一看手上擁有的東西既粗糙又已經有些餿了、變壞了,她怎麼能夠來供養這麼尊貴的佛呢?她在想「這如何是好啊」。正當她猶豫不決的時候,佛陀微笑放光。
  • 佛陀故事丨 佛法如大海
    雨季安居之後,許多僧人都與佛陀道別,前往各地去弘法。佛陀的一個受尊重和能幹的比丘補納尊者告訴佛陀,他有意回到家鄉說教正法。他來自東海一個叫輸廬那的海島。佛陀說:「我聽聞你的家鄉仍有大部分地區非常落後,而且當地的居民又很橫蠻暴力,我真不知道你是否應該到那兒弘法。」補納尊者答道:「世尊,正因為那裡的人仍是野蠻落後,我才需要到那兒說教。我可以教導他們慈悲與不需暴力之道,我相信我是會成功的。」「補納,如果他們對你喝罵詛咒,你又怎麼辦?」「尊敬的佛陀,那不算得什麼,他們還沒有向我砸石頭和垃圾。」
  • 佛教故事:國王對佛陀的盛大布施法會
    慳吝者無法往生天界,愚痴的人不讚嘆布施;智者時時隨喜,處處安樂;一次波斯膩王為佛陀和眾弟子,舉辦了一場盛大的供養。沒過多久城中百姓知道此事,為了和王競爭,便舉辦了更加盛大的供養大會。就這樣王與百姓競爭供養持續不斷。
  • 佛學博士與佛陀真身舍利結緣的故事
    這些方方面面的工作,讓我能私人名義擁有佛陀舍利子播下了種子。大家有所不知,斯裡蘭卡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堪比天主教的羅馬教廷梵蒂岡,他們有著像「米其林指南」(法語:Le Guide Michelin)一樣的評鑑機制。每隔一段時間,錫蘭的佛教的最高機構就會派出僧侶雲遊四海,到世界各地去打聽,去找尋哪裡有功績卓著、推廣佛教有功、修行有道的出家人。
  • 電視劇《佛陀》:佛陀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文:趣學佛【 看佛陀】印度電視劇《佛陀》火了!但裡面哪些真?哪些假?哪些背後又包含著有趣的含義?哪些精彩的故事及對話在電視劇中又沒展現出來?本系列結合多本佛陀傳記,通過多角度,全方位,一起深入探尋佛陀的偉大、智慧與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