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的大害蟲,和水蛭一樣煩人,如今卻成餐桌美味

2020-12-23 騰訊網

水田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人類在水田裡種植水稻,收穫寶貴的糧食,在水田當中也生活著許多動物,有青蛙,蜻蜓,也有水蛭,各種小魚和小蟲子。在稻田當中,有許多害蟲,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其中一種害蟲已經變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它就是田鱉,自從人們發現它的美味之後,吃貨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桂花蟬」。

田鱉是一種蝽科動物,但是和其他的負子蝽科不同,雄性個體不負子,而是直接產在水稻的根部,吸食水稻的養分發育,這也是田鱉最有害的一點。平心而論,田鱉算是一種很兇猛的昆蟲,它十分兇猛,以水利的小魚小蟲子為食,有時候連蝌蚪都不放過,一旦被田鱉咬住,它就會迅速注射一種酶,把獵物的肌肉組織液化,然後吸食。田鱉也會咬人,咬到之後非常疼,簡直可以跟水蛭並稱為稻田裡的「扛把子」了。

田鱉因為會吃益蟲,產卵也會禍害水稻,所以它一直是一種人人喊打的害蟲。

但是最近幾年,在南方尤其是廣東,田鱉竟然成為了一種美味佳餚,想要吃到田鱉還要搖號,目前已經有人工養殖田鱉的農場出現了。

這其實是昆蟲可食用化發展的趨勢,早年間的螞蚱,蟋蟀,現在都已經成為了稀罕美食。田鱉的美味,也被人類挖掘,人們發現它經過簡單的烹飪,就產生十分鮮美的口感。因而田鱉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然而,就算是田鱉這種害蟲,近年來數量也大大減少了。隨著農藥的使用,野生田鱉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而且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的田鱉,其安全性也很沒有保證。所以未來田鱉養殖的產業化,勢必將會成為新的趨勢。

不管是油炸還是滷水,田鱉口味都堪稱一絕。

不知道大家吃過田鱉嗎?

相關焦點

  • 喜歡藏稻田裡,曾被農民當害蟲,如今成餐桌上的美味,很多人去抓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喜歡藏稻田裡,曾被農民當害蟲,如今成餐桌上的美味,很多人去抓。
  • 稻田裡這種害蟲,人稱「天下奇鮮」,用酒醃了最美味,現在抓正好
    導讀:稻田裡這種害蟲,人稱「天下奇鮮」,用酒醃了最美味,現在抓正好「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不知不覺間,秋季已經悄悄到來,夜也漸漸長了,雖然天氣依舊炎熱,但是夜晚清風緩緩的吹著,也讓人們感到了涼爽。
  • 長得類似河蟹,被人稱稻田裡的害蟲,最終成為餐桌的美味
    遼河口有一種野生動物,它和螃蟹一樣喜歡打洞,所以大家叫做稻田裡的害蟲,學名叫做螃蜞,中國名叫做天津厚蟹,小名叫做蛸夾子,螃蜞和螃蟹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橫著爬,不仔細看真不能區別。稻田河溝淤泥裡面只要有洞洞的地方,就能抓到蛸夾子,形似河蟹,但是比河蟹小很多了。河蟹也叫中華絨螯蟹,是弓蟹科絨螯蟹屬,天津厚蟹也叫做螃蜞,是方蟹科厚蟹屬。看似一樣,其實完全不一樣,有人拿厚蟹當成河蟹的蟹苗,坑人啊。螃蜞主要穴居於泥灘上,螃蟹主要生活在水溝裡面。
  • 這種稻田「害蟲」,竟然還能做成豆腐?如今更成了網紅美食
    如果農田裡的螃蜞數量過多,那麼就意味著今年的糧食收成會大打折扣。但如今,這種稻田害蟲似乎成功「洗白」,不僅成為暢銷食物,更是受到許多人的追捧,這是為什麼呢?螃蜞的頭胸略成方形,爪子大,體積小,一個手掌可以抓住好幾隻。它的「外衣」肉眼所見是青褐色的,有了這層天然的偽裝,給螃蜞們在農田裡「作亂」提供了一個好機會,讓農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
  • 過去是稻田、蘆葦地裡的害蟲,現在卻為何成為人們口中的香餑餑?
    我也是從小在北方的農村中長大的,小的時候就經常和媽媽一起到天地裡挖野菜吃,或者是與朋友一起,到野地裡抓螞蚱,炸著吃,不過現在很少做這些事情了。在南方人的農村生活中,自然是離不開種植水稻,因為南方的環境決定了其種植水稻的普遍性。
  • 農民煩神的河灘「害蟲」,如今卻成誘人美味,千隻才能醃成一碗醬
    文/惜談農民煩神的河灘「害蟲」,如今卻成誘人美味,千隻才能醃成一碗醬談到中國人對於美食的研究,那可是花樣百出,就拿普通的醬料來說吧,頂尖的大家能想到高級的魚子醬,普通廉價的家家戶戶都擺著各式的豆瓣醬不過一開始農民們可不是很喜歡這種小動物,因為它們不僅會在灘涂上挖洞覓食,還會順著濱海爬到就近的農田中啃食農民的農作物,對於農民們而言,它跟害蟲無異。
  • 晚上打手電可捉上百斤,蘆葦、灘涂裡的害蟲,被稱為「天下至鮮」
    有些被發現的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有些還未被挖掘的被人們當作了害蟲。螃蜞便是「害蟲」之一,但當人們無意之中將它捕捉並放在餐桌上時,它成為了一道獨一無二的佳餚。從「害蟲」到「美味」的轉變實屬巨大,但是螃蜞做到了。不僅如此,作為下酒小菜的它受到眾多酒友喜愛,被稱作是「天下至鮮」。
  • 農村稻田裡的六大美味,不只是有稻花魚,全吃過的,才算農村人
    「藏」在稻田裡的6種美味,不是只有稻花魚,全吃過的,才算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去稻田裡抓魚,可是滿滿的興奮,收割水稻的時候,稻田裡的魚自己都會跑出來,滑溜溜的,既害怕又想去抓。河蟹社會,看你橫行到幾時稻田裡養蟹,也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河蟹雖然蠻橫,但是對付稻田裡的雜草和害蟲,那可是有一招的,如此一來,水稻光照充足了,養分也吸收了。等到秋收的時候,一隻2兩的稻花蟹能賣到30元,水稻產值也逐步增加,水稻河蟹雙豐收啊,不僅提高對稻田的積極利用,也極大提高了農民伯伯的經濟效益。
  • 農村稻田裡有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對農民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
    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天地資訊,帶你了解更多農村的人和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稻田裡有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對農民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在我們農村這裡的水稻田好像沒有這種叫:王八蓋子的蟲子,可能我這裡生存環境不適合它們的生長,據說這種王八蓋子蟲子在北方較多,如在吉林省和黑龍江省這兩個地方是比較多的,經常在稻田裡幹活的你,有沒有發現水裡過這種奇怪的蟲子呢?王八蓋子的外觀確實有點嚇人,看起來像小烏龜,又像小魚,又像小蝦。
  • 農民當它是害蟲,如今卻成特色養殖,一斤一百元,網友:不可思議
    記得電影裡常看到古代的時候因為遭遇蟲害而導致絕收的場景,可見害蟲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了。雖然是害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些害蟲卻被人們利用了起來,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蟲子。農民當它是害蟲,如今卻成特色養殖,一斤一百元,網友:不可思議。
  • 稻田邊上為什麼種了一排草?「香根草」散發香味引誘害蟲
    1防治「老頑固」害蟲稻田邊種上香根草儀徵陳集鎮丁橋村,有一方200多畝的水稻田,其正是儀徵「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的核心區之一。眼下,水稻正陸續進入抽穗期,有工人正在田間拔草或施肥。2誘集「頑固」蛾上身香根草可謂「捨身救稻」其實,香根草與水稻一樣,都是禾本科植物。那麼,「頑固」蛾為何會對香根草「情有獨鍾」呢?馮長雲說,香根草的揮發物對大螟、二化螟等害蟲而言,極具誘惑性。
  • 農夫,土地與幸福果實———稻田裡的餐桌
    昨天一路的奔波和半夜的雨聲的驚擾,我實在不願離開被窩。迷茫中我打開了窗戶,瞟了一眼。一下子清醒了。當我換好衣服來到院子裡,阿聰嫂喊我吃早飯,我滿心期待自然農法的早餐。一點點雞蛋,一點點蔬菜,一碗雜米粥。阿聰他們幾乎都把自己餐盤裡的食物吃的乾乾淨淨。此刻的我,心裡充滿了疑惑。直到中午,幸福果實的楊宜箐來到農場和我們一起吃飯時,在我向她請教自然農法時,我才了解。原來他們提倡吃七八分飽,不浪費糧食。
  • 農村河道裡的4種常見生物,如今河道都快要沒了
    農村的物產一直都非常豐富,地裡有野菜野果,河裡還有各種野生的美味,以前在農村都不怎麼又人抓,現在如今卻有不少都成了餐桌上價格高昂的美食。現在回農村老家想捉個蝦摸個魚連個地方都沒有,多數的河道都被填平了,一些大的河道危險係數太高,不會有人輕易下河作業。
  • 優客丨稻田裡的餐桌計劃:請赤腳入場, 吃頓與大地合一的饗宴
    廖志汶結合團隊共同發想創意Event,進行「稻田裡的餐桌計劃」,透過網絡募集志工、尋覓志同道合的夥伴,進入鄉間,食用當地小農的作物,每一場餐桌計劃都是一次創作的藝術。「稻田裡的餐桌計劃」,體驗「感動」的滋味!在這次的宜蘭綠博,幸福果食舉辦了一場「虹橋餐會」。這是幸福果食「稻田裡的餐桌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
  • 一到夏天,夜晚的稻田之中燈光閃爍,這是幹啥呢?村民:撈金子
    導讀:一到夏天,夜晚的稻田之中燈光閃爍,這是幹啥呢?村民:撈金子一到夏天進入伏天之後,沒有什麼比跳進水裡暢快遊泳來的最為自在。在農村生活,入伏之後幾乎每天都喜歡去水裡呆一會,讓自己感受到許久的清爽,在水裡確實不錯,但最擔心的是一種愛吸血的軟體動物,粘上之後就很難去除掉,吸附在身上痛癢難耐,這種軟體動物就是螞蟥。
  • 蝗蟲一直是稻田中的害蟲,對莊稼人來說,蝗蟲是「四害」之首
    蝗蟲一直是稻田中的害蟲,對莊稼人來說,蝗蟲是「四害」之首,當一大片蝗蟲鋪天蓋地迎面而來,那將是超級恐怖的災難!這場面歷史上出現過,造成了顆粒無收的大饑荒!但今天只有好萊塢科幻片才會出現吧。現在治理蝗蟲的方法有很多!抓蝗蟲來吃是讓我們村民津津樂道的一種!
  • 嘉定爺叔在稻田裡養出「寶」,預計年利潤達100000+
    沈師傅興奮地說道,去年2月底投了上千隻甲魚苗,經過近兩年的養殖,今年上市的甲魚個頭大、分量足。 甲魚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習性,逃逸能力較強,因此,稻田四周圍擋著高高的鋼板,進排水口也都用鐵絲進行了封固。生態養殖 綠色發展出新招去年,稻田甲魚個頭雖小,但一上市就頗受歡迎,較高的回報率讓沈師傅嘗到了「甜頭」。今年,最大的甲魚已長到三斤左右,按照2斤及以上200元每斤的價格,一隻大甲魚就可以賣到五六百元。
  • 蘑菇界的佼佼者,稻田裡的「美味」,營養價值很高,如今30元一斤
    蘑菇品種多樣,味道鮮美,相信大家都對它的美味念念不忘。如果有人問蘑菇產自哪裡,很多人會說野生的來自深山,人工種植的來自大棚。而且它們對生長環境的溫度、溼度、光照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不是像種菜把那樣簡單。但今天要介紹的大球蓋菇卻是可以直接種植在稻田裡的蘑菇,顛覆了大家對蘑菇的認知。
  • 曾經爛一地都沒人要的野菜,如今成餐桌佳餚,有錢還不一定能買到
    還記得那時候的我們對於番薯是非常喜歡的,番薯在農村孩子的心中可以算上是一種身邊幸福的美食,可能小時候的我們也沒有太過去追求物質的生活,還有品質的美食,那時候的番薯真的是多的可以堆起一座小山,番薯葉根本就是沒人要,番薯葉就是被大家稱為野菜,有些人會用來養豬,沒有養豬的幾乎都是丟在稻田裡讓它爛掉。
  • 人稱「刺毛蟲」,長得醜又是害蟲,如今成了城裡人的美食
    說到童年陰影,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最怕毛毛蟲。在我們家鄉,特別是果園裡,有一種長的特別豔麗的毛毛蟲。我們叫它刺毛蟲,因為它身上真的長滿了,帶毒液的毛刺。如果不小心被它蟄一下,那真的會有想節肢的衝動。這種刺毛蟲是地地道道的害蟲,一般生活在柿子樹和石榴樹上。一隻刺毛蟲能在幾分鐘內把一片葉子吃光。而且它的繁殖力也很強。刺毛蟲和蠶一樣作繭。當它成蟲吃夠食物的時候,會從嘴裡吐出白色的液體,把自己包裹住。當它的液體氧化後會變硬,就形成一個像繭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