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老舍先生在1956年創作的話劇。劇作裡展示了從戊戌變法到軍閥混戰再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這三個時代的社會變化。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王利發作為「裕泰大茶館」的掌柜貫穿了整個劇本,書中的王利發與「我」初次見面時,王利發才20多歲因為其父走得早,所以20多歲的他繼承了茶館,王利發很精明,有些自私但心眼卻一點也不壞。
《茶館》就是通過「裕泰大茶館」和王利發為根本,「裕泰大茶館」的興衰,王利發從青年到老年的經歷,是整個劇本的核心。王利發是一個懂事故知事故的人,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所以按著老輩兒留下來的「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喜歡,就不會出岔子」的道理謹慎的過著自己的生活。
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說,王利發他是個明白人,他不好但更不壞,他就是一個明白人,明白在什麼樣的場面下說著什麼樣的話,懂得去討好迎合別人,儘量的不給自己和別人添上任何麻煩。就像你在工作中,遇到了難題,領導不滿意提出了各種意見最後領導問你:「怎麼樣?能解決嗎?不然讓幾個人幫你加班吧。」你看了一圈你的同事,他們和你一樣連著趕了好多天的工作,一個個倦容盡顯。於是你趕忙迎笑說著:「沒事,沒事,我再改改就好了,很快的。」
王利發每天笑著迎進各種官僚權貴、外國勢力、惡霸、地痞、特務、黑心的警察多方面的敲詐滋擾,所以他不壞但他也不會對過的不如他的人有什麼憐憫之心,因為他已經對世間上的苦難熟視無睹了。他只希望老老實實的做著自己的生意,經營好自己的茶館,他希望社會安定,社會安定了,他的生意就好做些,他常常勸在茶館喝茶的茶客們「莫談國事」.
這樣的王利發像不像你我?老老實實的幹著自己工作,不想有什麼紕漏也不求著能拿很多的錢,只希望每天按時的下班,不會有時不時的加班,在同事討論著公司裡的種種時,不會去參加討論,還要跟同事說:「少說點這些,好好工作呀。」王利發不就是你和我嗎?
王利發在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後,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他喊出了從來沒敢喊出的:「人總得活著吧?我變盡了方法,不過是為了活下去!是呀,該賄賂的,我就遞包袱。我可沒作過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他的這句話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倒黴啊,為什麼別人總是比我過得好啊?我什麼錯都沒有犯過,兢兢業業的為什麼什麼都輪不到我啊?」王利發的話正是社會底層小人物心頭的困惑和憤憤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