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呼圖壁搶救戰國西漢古墓 出土寶劍刀刃鋒利

2021-01-08 搜狐網

  新聞來源:亞心網

    呼圖壁搶救戰國西漢古墓

  亞心網iyaxin.com訊(本網記者 馬永平)由於古墓在新建石門子水庫的淹沒區,從7月11日至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對呼圖壁縣南部山區的50餘座戰國至西漢時期的大土墩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並出土了青銅刀、劍等器物,對研究天山山脈古代遊牧民族歷史提供了依據。

目前,清理挖掘已接近尾聲。

  墓穴簡單墓主身材修長

  7月28日,記者沿省道101線來到古墓群所在地——距呼圖壁縣約80公裡的南部山區。呼圖壁河從南向北在峽谷中奔流而下,古墓就零散分布在河東西兩側較緩的山坡上。修建中的新疆呼圖壁石門水電站位於呼圖壁河中遊下段,距縣城78公裡,於2007年開工建設。

  在河東岸一處正在挖掘的古墓群裡有5座古墓已被打開,工作人員正在將墓穴裡的土剷出去。墓穴非常簡單,面積約4平方米,呈長方形,墓穴底部用石塊砌成,屍骨就在其中;有的連石頭都沒有,屍骨直接就葬在土裡。

  「幾乎沒有什麼陪葬品,50多座墓只有四五座裡有東西,這裡的墓主都比較清貧。」一名工作人員邊清理邊說。

  另一個打開的墓穴是雙人合葬墓,墓主人骨架保存得較為完整,身材修長,也沒有什麼隨葬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玉忠說:「根據目前的挖掘情況判斷,墓主人的族群應該是身材高大、體形勻稱健美而且善騎射。因為他們的腿骨很長,估計生前不會低於1.85米。」

  在河西的一片古墓群中,共挖掘了8座墓地,其中一座墓室裡是大小兩具骨架合葬。這些墓地都比較淺,大多只有約1米深。

  據介紹,這些古墓並沒有碑文之類的標誌,只是在草地上堆了一圈石頭,中間也堆滿了石頭,凸起的並不高,天山一帶遊牧民族的墓地大都如此。

  出土一批青銅刀劍

  此次挖掘出土了一批青銅器、陶器和骨器。帶隊進行挖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玉忠向記者展示了這些器物。

  青銅器比較完整,是兩把精美的青銅刀和一把青銅劍,還有十多枚箭鏃,一把青銅刀刀柄呈虎頭形狀,刀身略彎,身長25.5釐米,刀身最寬處約2釐米,刀背厚約0.3釐米,另一把為菱形帶孔首刀,刀身長21釐米。

  其中最為精美的是青銅劍,劍柄頭是菱形帶有凹洞,柄尾是護手,劍身長約40釐米,刀身最寬的地方約4釐米,記者試了試,雖然劍身布滿鏽漬,但刀刃仍很鋒利。

  箭鏃是菱形帶槽的頭,也是鏽跡斑斑。記者看到,出土的還有兩個殘破的陶罐、一些青黑色的陶瓷碎片和一個骨錐。張玉忠介紹說,陶瓷碎片是一個用過的陶盆,打開時還是完整的,但一碰就碎了,拿不出墓。

  發現雙人疊壓墓葬

  據介紹,在河東岸四號墓地裡的出土是最豐富的,它是一座雙人疊壓墓葬,墓室由石板或石塊堆砌而成,面積很大,兩副骨架分明、上下疊壓,且以男性為主。在這座墓裡,分別有菱形柄刀和青銅劍放在墓主人的左手和右手邊,同時還有十幾枚青銅或骨質箭鏃放在手指前端。

  這種雙人疊葬墓在以往考古中並不多見,目前,考古人員尚無法對這一奇特的墓葬作出判斷。

  青銅馬面護甲現身馬冢

  在離這座墓約50米遠處還發現了一個墓地,裡面只有一個動物腿骨,初步判斷這是一個馬冢。裡面出土了一副做工繁複精美的青銅馬面護甲,可惜已經殘破。張玉中分析說:「不排除是為這匹馬專門修建的墓葬。」想必這匹馬生前一定是享有至尊的「榮譽」,才會被如此厚葬。

  張玉忠說,經過對墓葬出土的青銅刀、劍、箭鏃、陶罐等器物判斷,這些土墩墓應是戰國至西漢時期的。距今約有2000年歷史了,是天山山脈遊牧民族墓冢,具體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要經過對搜集骨片做碳14鑑定才能知道。

  其它古墓暫時不做挖掘

  張玉忠說,這批古墓葬是2007年4月在呼圖壁石門子水庫建設前期進行的歷史遺蹟普查時發現的,共有102座大型土墩墓,都很有規律地分布在呼圖壁河兩岸,目前挖掘的古墓共分布在四處,沿呼圖壁河南北約2.5公裡。

  「此次僅對淹沒區的50餘座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其餘古墓因在淹沒區外,不會造成損壞而原地保護,不進行挖掘。」張玉忠說。

  「我們要儘可能留一些東西給後人,待以後挖掘探測和保存技術更高時再進行挖掘,目前最好的保護就是原地保護,尤其是這些墓的隨葬品都比較少。」

  昨日,工作人員已經對挖掘完的墓地進行回填,挖掘已進入資料整理的尾聲,預計在7月30日全部撤離。

  張玉忠說,他們回去將把殘碎的陶片進行修復,並對此次挖掘進行系統性分析,給出一個較為詳盡的研究結果。

  亞心網供稿

(責任編輯:李愷萌)

相關焦點

  • 這把戰國「逆天」寶劍,殺生力極強,文物專家:可惜技術已失傳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名劍,但這些名劍基本都已經失傳,在考古上經常會挖出歷史寶劍,其中出土劍文物最多的古墓屬秦漢墓以及戰國墓。最著名的的戰國「逆天」寶劍是被列為一級文物的「越王勾踐劍」,此劍可以說是現存的唯一一把具有超高歷史名氣的寶劍。但事實上,除了越王勾踐劍之外,中華大地上還有著不少的戰國劍。
  • 四川超級古墓出土,從戰國埋到晚清,一共165座,都是誰祖先?
    古墓作為一個同時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文物價值的地方,受到了很多遊客和地方的關注。而這一次,四川又出土了一個超級古墓,戰國埋到晚清,一共165座,會不會成為未來的知名景點呢?根據報導顯示,這個超級古墓位置就在四川眉山的彭山區江口街道五一村。是一個非常大型的墓葬群,其中發現的墓葬有戰國時期、西漢、新莽、東漢、三國、兩晉、唐、宋、明、清時期,是一個歷史跨度非常之大的墓葬群。
  • 安徽樅陽縣發現大型戰國古墓群 出土銅劍銅鼎
    日前,考古專家在樅陽縣發現大型戰國古墓群,為研究我省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該古墓群位於長江岸邊樅陽縣城東約1.5公裡的旗山,數千座古墓分布在大約直徑2.5公裡範圍內。  上世紀70年代初,樅陽就出土了銅劍、銅鼎以及陶器等文物,引起文物部門的重視。
  • 河南出土鵝首曲頸青銅壺內不明液體被查明:西漢古酒 可止血消炎
    今年5月,河南三門峽一處棚戶區改造現場,發現西漢初期墓葬。一尊罕見的鵝首曲頸青銅壺被發現,壺中6斤多重的神秘液體更是留下懸念,消息曝光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如今,真相出爐。據@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官微最新消息,經檢測,壺內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從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取樣檢測,鵝首曲頸青銅壺內的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
  • 太原東山古墓發現大型西漢墓園遺址
    山西日報記者孟苗報導: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備受關注的太原東山古墓遺址考古取得新進展。我省考古專家歷時3年,從發掘出的墓園結構、墓葬形制、2處墓園建築基址、11處陪葬墓與出土器物等諸多墓園要素確認,太原東山古墓遺址是一處大型西漢墓園遺址。在悅龍臺M6「甲」字形陪葬墓中,出土有琴、瑟、漆奩盒、簡牘等各類重要文物 66 件(組)。
  • 湖北發現戰國貴族墓,出土許多黑色「麵條」,考古隊:快請專家
    湖北發現戰國貴族墓,出土許多黑色「麵條」,考古隊:快去請專家棗陽市是湖北省的一座縣級市,歸襄陽市代管,雖然面積不大,但歷史悠久,春戰國時期曾是楚國核心地帶之一。因此當地曾發現不過不少大型楚墓,九連墩戰國古墓便是其中的代表,一經發現便震驚了整個考古界,那麼這座墓葬有何特殊之處呢?九連墩戰國古墓位於棗陽市當地的一座村子,墓葬有兩個特點。首先一點是規模宏大。九座中大型墓葬連成的古墓群綿延近5公裡,規模堪比歷代皇陵。
  • 河南古墓出土一把破劍,長得像烤紅薯,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劍」
    ——《蜀道難》 世界擁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國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後來出土被發現,通過這些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到封建社會的器物文化。在我國十八般武器中,劍始終佔有重要的一席。透過一些史書我們可以了解到,曾經有許多名貴的寶劍被製作出來,但是時間的流逝使這些寶貴的文物成為了歷史,我們已沒有機會再見。
  • 江西春秋古墓挖掘出土 掘出天下第一劍
    專題:圖片頻道製作十分精美,紋飾顏色鮮豔的「天下第一劍」全國首次發現的一坑多棺靖安縣李洲坳古墓    江西省靖安縣李洲坳古墓,從2007年1月6日開始發掘,到2008年1月14日,經過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專家們認定,該墓葬時間為距今約2500—2600年的春秋晚期,一坑47具棺木,這種一坑多棺葬俗全國首次發現。    目前,墓葬中共出土文物近千件,並有多件國寶級文物。
  • 古墓出土的七件怪物,至今專家都不知道用途
    中國有著5000年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古墓眾多,其中出土的文物大體包括金銀器、青銅器、鐵器、玉器、陶器、木器和獸骨器等等,這些出土的文物,一般和墓主人活著時候的生活有關係,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墓主人活著時用過的東西,死後,這些東西就被當成隨葬品埋在了地下
  • 廣州挖出一件罕見酒杯,價值不輸戰國水晶杯,專家:傳聞能解百毒
    比如杭州半山出土的那件「穿越」的戰國水晶杯,還有被公認目前最珍貴的「唐代瑪瑙獸首杯」,它出土於陝西何家村窖藏;此外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西漢角形玉杯」。還是先簡單的介紹下今天的主角「西漢角形玉杯」吧,「西漢角形玉杯」顧名思義是西漢時期的酒杯,出土地點在廣州南越王墓,高18.4釐米,口徑5.8~6.7釐米,重量只372.7克,杯的形狀和犀牛的角一樣,為此才有了這麼一個名字。
  • 不得了,河南濟源出土一古墓群,此處遺址或是傳說中的「河內郡」
    2020年6月份,河南省濟源市天壇街道某處施工工地,發掘出一批戰國至西漢,唐朝時期墓葬群。這批墓葬大概有60餘座小型古墓,出土文物共達到400餘件。大家別以為,這處古代墓葬群沒什麼大不了。濟源市文物工作隊副隊長所介紹:該工地所發現的古代遺址,應該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河內郡。
  • 新疆呼圖壁:秋季轉場成風景
    3.2020年10月11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4.2020年10月11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5.2020年10月11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6.2020年10月11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
  • 新疆昌吉州的呼圖壁縣和新疆昌吉州的瑪納斯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的呼圖壁縣。呼圖壁縣在哪裡?呼圖壁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呼圖壁縣縣政府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錦華大道。呼圖壁縣有哪些景點?旅遊推薦:世紀園景區。世紀園景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呼圖壁縣烏伊東路。住宿選擇:可以入住新疆五洋假日酒店。新疆五洋假日酒店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呼圖壁縣西市路。去世紀園景區旅遊,可以去爾力正宗過油拌麵吃拌麵。爾力正宗過油拌麵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呼圖壁縣園林路。
  • 一把兩千年前的寶劍,經過歲月的洗禮仍鋒利無比,險些被賣到日本
    文/雪山 一把兩千年前的寶劍,經過歲月的洗禮仍鋒利無比,險些被賣到日本若要說起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寶劍,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越王勾踐那把劍吧,畢竟被人稱作天下第一劍,經過了兩千多年仍然鋒利無比。這把劍珍貴到什麼程度呢,我國明確指出這把寶劍不能對外展覽,由此可見我國對這把劍的看重。 其實,在現在收藏越王勾踐那把寶劍的博物館內,還藏有這樣一把名貴的劍。這把劍的經歷,可以用傳奇兩字來形容,而且它和勾踐那把寶劍有很大的淵源,這把劍就是越王者旨於睗劍,這把劍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越王的兒子。
  • 專家地攤發現「絕世寶劍」,地攤老闆要價200萬,沒成想反虧10億
    「劍,人所帶兵也,從刀僉聲」,劍是中國古老的兵器,《孫臏兵法》稱劍是黃帝發明創造的,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出土5000年以上的劍,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倒是有,而且來頭不小,它就是1965年湖北荊州出土的,削鐵如泥的青銅寶劍——越王勾踐劍!
  • 為何一把埋藏地下二千多年的寶劍,仍寒光耀目,鋒利無比?
    為何一把埋藏地下二千多年的寶劍,仍寒光耀目,鋒利無比?勾踐,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以「臥薪嘗膽」而聞名天下。公元前495年,吳越交戰,越國兵敗,退往會稽山。勾踐採用範蠡的計策,向吳國俯首稱臣。劍與劍鞘吻合得十分緊密,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刃薄鋒利。試之以紙,二十餘層一划而破。這一發現,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一把劍為何埋藏二千多年,依然不鏽,鋒利無比,這到底是怎樣一個寶物?這些謎團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間工藝大師等,苦心鑽研,試圖揭開蘊藏在千年古劍身上的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 蝸牛和鼻涕蟲在鋒利的刀刃上爬行會怎樣?
    然而現實生活裡,卻有個好奇心很重的外國小夥拿著蝸牛和鼻涕蟲做刀刃爬行實驗,網友看完都大呼太殘忍了。這個視頻裡外國小夥想測試它們從鋒利的刀刃上爬行會怎麼樣?外國小夥先是拿出了兩把鋒利的刀子,其中一把是我們平常用到的那種水果刀,刀刃很光滑。
  • 新疆一處神秘古墓群,出土女媧伏羲圖,專家:手裡的東西意義非凡
    新疆一處神秘古墓群,出土女媧伏羲圖,專家:手裡的東西意義非凡女媧、伏羲是我國文獻記載中最早的一批創世神,伏羲乃是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福佑社稷的正神,女媧亦是如此。關於這兩位大神我們都在課本上聞其大名,但要說真正了解多少還真說不上來。
  • 湖南牛頭嶺戰國古墓發掘出當地最早鐵器
    本報訊 近日,在湖南省第十二次考古年會論壇上,湖南最早的鐵器出自湘潭牛頭嶺戰國古墓得到了許多資深專家的認可與支持。據介紹,在湘潭牛頭嶺戰國古墓中,考古人員從2號古墓裡挖掘出陶鬲、陶罐各一件,從3號古墓裡挖掘出陶鼎、陶壺、陶敦、陶豆各兩件,還從四號古墓裡挖掘陶器三件,銅矛、陶鬲、陶缽、陶罐各一件,銅砝碼一套(三粒)和少許蟻鼻錢。其中出土的陶罐相當完整,而且繪有彩色圖案。其中3號墓中發現的鐵製夯筒並不是隨葬物品,而是當時的墓葬工具。
  • 南朝古墓又現南安豐州 13件殉葬品驚豔出土(圖)
    南朝古墓又現南安豐州 13件殉葬品驚豔出土(圖) qz.fjsen.com 2013-01-23 07:5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青釉胎質的燈盞非常精美「南安豐州又發現一座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