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這裡,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這裡,是中日甲午海戰的主戰場;這裡,是聞一多先生筆下的「七子」之一;這裡,是全國第一個海上森林公園、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劉公島,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威海灣內。又到7月25日,124年前的這一天,豐島海戰爆發,標誌著甲午戰爭的開始。圖為「海上仙山」——劉公島。
島之上,甲午殤。歷史上,在這片海域發生的中日甲午海戰,把劉公島深深刻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中。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深重災難: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旅順屠殺血流成河、清政府被迫籤訂《馬關條約》、釣魚島被日竊取、割地賠款……
7月的劉公島,草木扶疏,以碧海藍天為幕,似一座「海上仙山」。站在丁公路,遠遠望去,在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頂部,象徵北洋海軍將士形象的人物雕像正手持望遠鏡,警惕地守衛著中華這片最古的海。圖為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頂部塑像。
位於劉公島最東端的東泓炮臺,是北洋海軍遺留下來最大的一處炮臺。當年,北洋海軍在劉公島共修築了六處炮臺,各種口徑大炮54門,其中口徑200毫米以上大炮13門。圖為復原的北洋海軍所築炮臺。
1888年,清政府北洋水師成軍,劉公島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光榮與屈辱同在,北洋水師保衛母港和艦隊的最後一戰——劉公島保衛戰也在此打響。在日軍水陸兩路的夾擊之下,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門戶大開。迫於巨大的軍事壓力,兩個月後,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圖為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內塑像。
從此,劉公島變成了甲午戰爭的終結之地、北洋海軍的忠魂駐節之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道:「一百二十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臺灣被外族侵佔。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時至今日,登島的人們心情仍然是沉重的,每參觀一處遺址,就像翻開一頁發黃的日曆,時刻告誡後人:落後就要挨打,謹記居安思危,振興中華!圖為劉公島。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新世紀的劉公島,建起了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島上現有北洋海軍提督署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是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自2016年6月基地開辦以來,先後有700多個班次,3萬多名黨員幹部來劉公島學習接受教育。(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