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邏在祖國的海防線上 張承智攝
中廣網威海9月19日消息(記者渠曉靜 通訊員張承智 吳冬青)劉公島,承載著一段中國重要歷史小島。島上的一處處遺蹟,時刻在提示我們117年前那場甲午海戰的硝煙似乎還未散盡。愛軍習武,強我國防成為守島邊防官兵時刻銘記的誓言。《暢行中國邊疆》採訪團日前走進劉公島上的威海軍分區海防某連,親身感受了這個守島55年,始終用甲午戰爭來激發官兵使命感,連續12年被軍分區評為基層建設先進連,被山東省軍區和濟南軍區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連,兩次榮立集體一等功,被稱為「劉公島好一連」。
時刻銘記甲午戰爭恥辱 堅定信念鑄軍魂
走進一連,到處都折射著甲午國恥的印記。「勵兵古戰場,建功新海防」的10個鎏紅大字豎立在連隊操場的兩側;「殺賊留餘恨,孤生亦足羞,魂兮歸也未,東海暮雲愁。」頌揚民族英雄鄧世昌的詩歌,被官兵張掛在連隊的顯著位置;連隊圖書室專門設立「甲午風雲系列談」書櫃,存放由連隊編寫的《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及對當代軍人的啟示》、《銘記甲午國恥,做祖國忠誠衛士》等一批以反思甲午戰爭為主要內容的教材供官兵閱覽;官兵自發參與編寫《甲午戰爭小故事》,人人都能講述一段關於甲午海戰的歷史。
戰士們見到《暢行中國邊疆》採訪團的記者都特別激動,紛紛講述連隊感人的故事。每年的9月17日,甲午海戰紀念日那天,連隊都會組織以甲午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以此銘記那段刻骨的記憶。到北洋海軍忠魂碑下組織「牢記國恥,不辱使命」宣誓儀式,重溫入伍誓詞;觀看《甲午風雲》經典電影,學習「國殤氣壯」的丁汝昌、「吾身許國」的劉步蟾等愛國將領的英雄事跡,開展「軍人生死與國家榮辱大家談」演講活動。
排長許振優向記者介紹道:「我們為了使官兵明確『為國獻身無上光榮的道理』。經常組織體會交流,開展「我向老海島學什麼」、「甲午故地話使命」等討論活動,引導大家時刻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爭做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一百多年前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我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尤其是軍中男兒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副班長趙越給記者講起班裡戰士馮萬吉夢中拉戰備的故事。一天晚上22:30分左右,威海到大連的客船拉響了起錨離港的霧笛,渾厚悠遠的笛聲隱隱約約傳到一連官兵宿舍,剛剛睡著的戰士馮萬吉,突然從床上蹦起,迅速打起背包來,穿戴裝具完畢,小馮才發現班裡的戰友,一個個在凝視著他,對他這一「傻傻的舉動」,卻沒一個人去嘲笑。連長李健坦言,「睡夢中的緊急戰備」每年連隊都會發生多起,那是日思夜夢、長期緊張的必然結果。
記者翻看連隊官兵編寫整理的故事集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野狼臥在草地上勤奮的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對他說:「天氣這麼好,大家都在休息娛樂,你也加人我們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他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的問道:「森林這麼靜,獵人和獵狗都回家了,老虎也不在附近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為什麼還要使勁磨牙呢?」野狼終於回答狐狸:「現在是沒有危險,但你想想,如果哪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趕了,那時再磨牙已經來不及,我現在把牙磨好,到時就能保護自己了。」故事的啟示是:做什麼事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時刻準備,這樣才不至於到危險臨近了變得手忙腳亂,動物尚且懂得這個道理,更何況我們人類?編寫這個故事的連隊理論骨幹鮑二中說,我們就要做這樣一隻「磨牙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