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修行了,就不能貪愛世間的名利財色,假使還貪愛俗人所愛,就墮落了!然而離開了世間的欲愛、色愛,對佛法又產生法愛,還是一種愛著。譬如誦經時,看到佛經的文字很優美,當中又有文學、又有禪學,心中感到很愉快,對文字產生了貪戀執著,這也是愛。
不論學什麼法門,如果愈學愈鑽牛角尖,乃至執一非他,總說自己對、其他法門都不對,產生了法愛,妄生取捨,反而會被所修的法門所拘束。譬如修四禪八定,是用六行觀:喜於解脫,厭棄生死就是一種取捨;假使貪著目前的禪定境界,就成了法愛,沒辦法向上提升。修淨土法門也是一種取捨,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屬於欲界,是粗的,希望舍掉這個世界,生到極樂淨土;如果因此執著淨土法門,也是一種法愛。
因為眾生的根性有異,所以如來應機施設種種方便法門。究竟來講,「法無異法」,沒有小乘、沒有中乘、也沒有大乘,始終是一乘大法,法法平等。所以禪宗祖師說:「佛法無多子。」四禪八定修六行觀,認為這個世界是苦、是粗、是障,而初禪的境界是清淨、微妙、可出離煩惱,所以要舍掉這個世界,希望達到初禪。要想達到初禪,就要離開惡法及不善法,因為這些與初禪都不相應,
惡法是五逆十惡,不善法包含昏沉、妄想、無聊等。離開了惡法、不善法,依據六行觀來修習禪定,證到初禪,往生以後就生到初禪三天。所謂禪悅為食,證到初禪,得到禪定,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感到很愉快、很平靜、很舒服,所以初禪又稱為「離生喜樂地」;假使不知道進步,對初禪的境界產生貪戀執著,就會出毛病,因為初禪會有火災。
大三災中的火災,會把欲界到色界初禪三天全部燒毀。了解這個道理,馬上就知道不要貪戀執著初禪的境界,並且希望進一步達到二禪。二禪是「定生喜樂地」,比初禪更舒服、更自在、更愉快;但住在二禪,將來還是會招感水災,所以二禪也不要貪戀執著。對二禪不貪戀執著,繼續攝心諦觀,喜心斷除,馬上就證到三禪。三禪是「離喜妙樂地」,比二禪更快樂、更微細、更寧靜;但三禪還是會招感風災,
所以也不能貪戀執著三禪。初禪有火災、二禪有水災、三禪有風災,什麼地方才能遠離大三災?那就要證到四禪,四禪是「舍念清淨地」,把念頭捨得乾乾淨淨,連一個念頭都沒有,哪裡還有貪戀執著?修四禪八定,要一層一層地提升,都必須捨去貪戀執著;何況是要修證無上正等正覺?
《金剛經》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不但世間法不要貪戀執著,連出世法也不要貪戀執著。有了貪戀執著,不管是粗是細,都會出毛病;乃至於對禪定境界產生貪戀執著,也會出毛病。所以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門都是方便,都不能貪戀執著。保持這念心寧靜、平靜,心能作主,就是清淨心、無上菩提妙明真心,這樣才沒有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