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中禪禪修學員心得分享:《動中禪禪修體會分享》

2021-02-19 正念動中禪

        從2011年在溫州聖壽禪寺跟隨續智法師修習動中禪,到現在也有了七年的時間。

        這期間雖然禪修不曾中斷,但也有過彷徨,有懷疑,有嘗試其他方法。

        近些年,越來越堅定了動中禪的修行方法。

        我不是個迷信的人,雖然是佛教徒,但是沒有太多佛氣。

        在禪修中,我會以理性、科學的態度面對。在方法中是否真的受益,有怎樣的變化和認知,這完全是基於對實際體驗的觀察,而不是頭腦的思辨或者盲信。
    
    我嘗試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觀呼吸;或者打坐時純粹地觀,不執著任何方法,只是觀察當下升起的心念;或者默念佛號……
        這些方法能讓我獲得短暫的寧靜和舒適,有時候的境界極其安定,甚至空無自我,周圍的現象猶如夢幻。

        而在實際的生活中,這些經驗對我絲毫幫助都沒有,反而嗔恨、痛苦會更多地爆發出來,我慢會更嚴重。我完全沒有看見那些隱藏的執著,對歡喜、寧靜、舒適的執著。

        在我意識到之後,才發現這真是禪修中的巨大障礙,很多人可能迷在其中一輩子都沒有發覺。
        這些舒適、喜樂的定境也在助長我慢,潛意識地覺得自己有境界了,提高了,會俯視他人,會和他人格格不入,會清高、孤傲。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阿姜甘澎的故事。他因為事故而殘疾,整個身體都癱瘓,動不了,後來遇到動中禪,時時刻刻都在練習,最終滅除痛苦。
        隆波田也說過,這是24小時的禪修。每天打坐1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幻海沉浮,這真杯水車薪。而專修的時間,對於在都市生活工作忙碌的人來說,真是太奢侈了。
        我希望像阿姜甘澎一樣,能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努力練習。


        我開始嘗試這麼做:覺知小動作的動和停,有時是手指,有時是攤掌握拳,有時候是腳部的規律動作,重要的是有明顯的停頓,不然很容易陷入慣性。
        走路時知道腳步,停下,就開始知道手部小動作的動、停。

        對我來說,密修很重要。手放在兜裡,或者一隻手蓋住另一隻手的時候,裡面的手指動作。所有的禪修練習是秘密的、隱藏的,不展示給任何人。

        一方面是你在人前做這些小動作很奇怪,另一方面,禪修只是關於自己的身心,而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

       有些人很喜歡說,我每天做多少功課,念了多少遍經文,打了多長時間的坐……這些用來炫耀的修行是沒有意義的。秘密地進行,不為人所知,因為只關於自己。
     
        漸漸地,我發現,在生活中的禪修讓我看見了更多。

        為什麼在生活中修行很難?比如你喜歡看電視,不必改變看電視的習慣,只要在看電視的時候,同時覺知小動作。你會發現,很難覺知,你會很容易被情節帶跑,這時我們看見了自己的貪心,我們貪戀於那些沉迷。有廣告的時候,或者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節目,自然會覺知起來,因為我們不貪著了,我們不想看這些無聊的內容,這時候,嗔心升起。
        尤其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面的人在說著你不喜歡聽的話,你也同時看見自己心中的痛苦不斷湧起。這時候,一旦你繼續堅持練習,你會發現,這不過是當下發生的現象,自己身體的感受,對方說話的聲音,如此而已。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能在最痛苦的時候,最在意的地方,不逃避,不迷失,不參與,不改變,只是保持練習動中禪的方法,知道動和停,這才是修行的最偉大之處。
        禪修不是追求平靜喜樂,越不舒適的時候,越能彰顯禪修的價值。
        我之所以曾經嘗試很多其他禪法,是因為在動中禪的練習中,我並不是完全舒適快樂的。比如觀呼吸,你可以很快進入非常平靜安定的狀態,而動中禪是動的,是累的,不只是身體會累,心也會有抗拒,那個狀態是不太舒服的,因為你在不間斷地做著一個事情。
        但我越來越發現,這才是動中禪真正的奧秘所在。讓你有一些不舒服,這樣你才能如實地觀(毗婆舍那),而不是進入舒適的定境(奢摩他)。


        可以在痛苦中保持練習,這是至今以來我收穫的最偉大智慧,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修行真的讓我們習氣發生了改變。我開始可以做那些我曾經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再貪戀那些我曾經貪戀的狀態,因為苦沒有那麼苦了,樂也沒有那麼樂了。
        我意識到,一切在痛苦中的反應都是沒有智慧的。在痛苦中觀照,每次觀照,才會有機會將痛苦拔除。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就變成了平常的事情,而不是一個痛苦的大事。


        我希望把我的體會分享給和我一樣在家修行的人。

        沒有時間,事情很多,並不是藉口。如果你真的想修行,動中禪可以在一切的時間練習,哪怕是你在和生意夥伴談判的時候。

        越在你不想練習的時候,越痛苦的時候,越急躁的時候,越忙碌的時候,越應該練習,知道動和停,同時你也會知道更多,當下自己內心的情緒、念頭。越在困難中練習,我們會看見越多,會越有力量。


        持續練習,這是24小時的練習,不懈怠,但是又不刻意。
        知道,知道,動,停,動,停……
        我心中的苦真的開始減弱了,這是我開始勇於在苦中觀照練習而實現的。
        希望在家的同修可以一起努力精進,覺知如鏈。

       

        學員分享系學員個人學修體驗。修法體驗因個人因緣、學修階段等因素各不相同。故個人修學體會僅供參考,互勉精進。一切修法原理,要以隆波田、隆波通二位尊者的教導為準繩。

        願大家精進用功,早日覺性圓滿。

禪  修  訊  息

固定禪修中心

(定期禪七+長期深修)

1、四川廣漢石佛寺  

     聯繫電話:180 9000 8355

2、浙江湖州皇覺寺

     聯繫電話:0572-3622583

‍掃碼加入「正念動中禪」

相關焦點

  • 福建天王禪寺 2018年1月元旦 動中禪共修法訊
    ~隆波田 動中禪隆波田動中禪 : 2018年1月元旦假期 共修法訊 禪修報到時間 :12月31號共修時間:1月1號~1月7號,共7天地址: 福建省 寧德古田 天王禪寺禪修指導護持10月共修 心得分享 : 鄭師兄心得: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動中禪,雖然大家沒怎麼講話,但我感覺到了愛意,自己似乎也開始散發出了愛。收穫是不像以前那樣焦躁不安,不斷地向外追求。開始有了一些覺知,每個動作就是當下,心就安穩了。
  • 2019年3月26日—4月26日:溫州天王寺正念動中禪一月禪修活動
    2018年3月26日—4月26日溫州天王寺正念動中禪一月禪修活動
  • 佛光山澳門禪淨中心「一日禪」活動圓滿
    「佛光人間生活禪」源自於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並不局限於在蒲團上靜態的打坐,學員透過是日安排的跑香、禮佛、經行、過堂教學等體悟動中禪。覺仁法師在最後的座談中,讚揚各位學員大都能安坐30分鐘,對初階者來說,已經很不錯了,法師針對各位學員的情況,補充說明了平日練習禪修時應注意的地方。
  • 70學員四天三夜密集禪修 廣州大佛寺慈心禪圓滿結營
    每天早課,開印法師為大家講解禪修要領。(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如本法師)禪修即將圓滿,學員們分享禪修心得。(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如本法師)指導禪修的法師們,一邊傾聽學員分享,一邊回答提問。分享法喜,溫暖人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如本法師)
  • 2018年10月1日—7日:溫州天王寺正念動中禪7日禪修活動
    2018年10月1日—7日溫州天王寺正念動中禪7日禪修活動☞禪修安排
  • 「一人弗·禪之旅」夏季禪修報名通啟
    【禪旅導師】 禪修導師——法圓居士 在師父帶領下行禪,學習佛門儀軌,晚課後聽師父開示、學習坐禪。 第二日 早課過後,由師父帶領練習坐禪,止語靜心,回歸真實的自我,由師父陪同參觀朝聖。下午導師課程、合影,共同抄寫《心經》並交流分享收穫與心得。四點結束返程。 禪之旅• 禪悅班 第一日 下午兩點前報到,分組自我介紹。
  • 法鼓山馬來道場馬佛青共同舉辦「遇見禪"千人一日禪修
    (圖:星洲日報) 佛教在線海外訊 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聯合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舉辦大馬首個「遇見禪」千人一日禪修活動,國際知名禪師繼程法師應邀主持全場禪修活動,金馬影后李心潔一家大小也共同出席禪修,以行動實踐及推廣「心靈環保」。
  • 不二樸院:五臺山禪文化主題酒店,一邊禪修一邊度假!
    酒店禪修專員提供一站式的貼心服務,棉麻布衣,輕盈細語,都為這次禪修之旅增添不少亮點。住禪意客房,享一份恬靜客房充滿禪意,設施絕不避世,古樸的中式風格,簡約卻又不失雅致。沒有千篇一律的雍容華貴,沒有土豪般的金碧輝煌。
  • 禪修茶道學員的花樣大年
    絢麗煙花中  許下美好的心願願每個人 都擁有一個最美好的2017年工作在義工崗位上的禪修茶道學員們練起來在共修的禪樂中 表達見到禪茶同仁的喜悅淄博禪茶心苑表達快樂的方式更誇張他們在正月初六 開起了禪修茶道親子班果不其然 這一天他們成了熙來攘往的寺院裡一道格外獨特的風景
  • 法鼓山2019夏季卓越禪修營圓滿結束
    在法鼓山園區的「靈山勝境」中,有近百位學員運用禪修方法,觀山、觀海、聽風、聽溪,逐步開啟心靈寶藏。禪修營持續7天6夜,學員清晨5點半起床,開始晨走、八式動禪、早晚課、觀看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開示影像與練習打坐。營隊特地安排禪一體驗,學員不需使用語言交流,在靜默中拜佛,到戶外經行、禪坐,晚間體驗融合禪修與吃茶的一碗茶湯,感受禪茶一味、清淨自在的禪悅。
  • 寺院興起禪修熱 都市白領尋釋放壓力成主要學員
    禪修是佛門修行術語,「禪」就是「心」或者是「覺悟」的同義語。「禪修」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淨化。  近年來,「修行熱」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禪修者大多在30歲-50歲之間,多為白領,更有總裁。他們認為,禪修只是一種讓他們在都市中尋得心靈寧靜的方式。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體驗了兩個寺院的禪修課程。
  • 法鼓山舉行青年禪修營 百餘名學員體驗簡樸生活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2018年8月3日-8月9日,臺灣法鼓山舉行「青年卓越禪修營」,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共有125名學員參加,營隊不能使用3C產品,只有筆與記事本,學員們跟隨法師過著清淨簡樸的生活,包含早晚課、出坡、基礎禪修觀念與方法指導、聖嚴法師的開示影片、佛法課程等,並且以工作坊形式帶領學員卸除面具、認識自我,從正視情緒、看到執著、改變迴路中,打破慣有的行為模式
  • 禪修的方法步驟之禪修的功德
    禪是梵語禪那的簡稱,華言靜慮。靜即定,慮即慧也。謂欲求圓覺者,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便能隨順寂滅境界,即是息二邊止,義當中觀。故經云:「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大智度論》雲思惟修。
  • 「禪修·悟道」首期石燕湖禪修班開班在即!
    「止語、素食、行禪、悟道 」,快來開啟你的禪修智慧之旅吧!禪修是什麼禪修,在巴利文中的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是修行的共法,也是佛教最重要的一種修行方式。但禪修不局限於信仰佛教的人士修行,它其實非常適合普通人的修身養性、強身健體。
  • 動中禪丨2019年10月12日—11月12日浙江溫州天王寺正念動中禪一個月深修活動
    30離營時間: 11月13日上午7:00 招收對象:參加過兩次以上動中禪禪修班的老學員。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練習並且珍惜每一位學員的寶貴時間,請大家在禪修期間保持止語。        二、 為了幫助學員減少外界影響、保持止語,專心練習,禪修期間由主辦方代為保管手機。        三、 為了幫助各位學員更好的練習和體驗,請全程參加;        四、 男女分隔,不接觸;不接觸可以幫助我們不被外界影響。
  •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首先是「共通教學」,包括步驟一至四。早上以放鬆身體及精神為主要;午膳後安排行禪,幫助消化(也防止長肚腩,哈),之後才靜靜午休。經過半天的放鬆及休息,大腦應已回復較正常的運作。
  • 寺院興起禪修熱 尋求釋放壓力的都市白領成主要學員
    張明萌 攝  寺院裡的禪修熱  尋求釋放壓力的都市白領成禪修班主要學員  禪修是佛門修行術語,「禪」就是「心」或者是「覺悟」的同義語。「禪修」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淨化。  近年來,「修行熱」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禪修者大多在30歲-50歲之間,多為白領,更有總裁。他們認為,禪修只是一種讓他們在都市中尋得心靈寧靜的方式。
  • 『慈舍禪修班』修禪去|改變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
    修持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貫穿到日常生活中去。為此,為期兩日半的禪修課堂,將由龍曉丹老師全程引領,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禪修,包括「坐禪」、「行禪」、「茶禪」、「香禪」,以及老師多年來的心得經驗分享。在知行合一中,解決生存、生活、生意、生命、生死等諸多方面的矛盾、壓力、和衝突,從容擁有健康、喜悅、智慧富足的正覺人生。
  •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禪修旅行(二)——禪修,我們去哪裡?
    為了疏解心靈壓力,禪修旅行在都市人群中悄然興起。攜程發布的《2019國民旅遊消費報告》稱,遠離都市喧囂,走進深山禪院放空自己或到偏遠山林中「隱居」一段時間,以減輕壓力,受到追捧。武當山、青城山、峨眉山、五臺山、嵩山等地禪修旅遊熱度居高不下。
  • 上海玉佛寺首推禪修報名火爆 學員兩天禁帶手機
    7月10日,玉佛寺首次舉行夏季禪修第二期學員報到時,年輕學員這樣形容交出手機的心情。  工作壓力太大,股市變化太刺激,很多人想找個地方放鬆。為此,玉佛寺從今年夏天開始推出「玉佛問禪」公益禪修活動。  行香、打坐、冥想、誦經,為期兩天的禪修結束後,張懷譚開始自問,真的有必要隨時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存在感嗎?